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240章

第240章

  他们只能一边惴惴不安地等待石头落地,一边拿出重币贿赂内官,打探绍治帝的心意。
  但不论如何,他们都只能提心吊胆地渡过新年了。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善恶到头终有报吧?
  可是,比起那些在荒年饥寒待毙的灾民来说,他们今时今日吃的这点儿苦头,又算得上什么呢?
  第184章 心乱如麻探听消息,百般揣度贾璋心意
  新春佳节之际, 朝廷休沐,文武百官都得到了一段悠闲的假期。
  不过从除夕到大年初三这几日里,他们还是闲不下来。
  因为他们在除夕当晚要参加宫宴, 大年初一那天要在家里庆祝新年,大年初二要去拜访师长、亲友与上官, 大年初三要陪妻子回娘家探望泰山泰水, 所以直到大年初三后, 他们才算彻底闲下来了。
  他们闲下来的这段时间,就是那些想要请人办事、想要打探消息之人做东道,进而攀附钻营的好时机。
  今年年初时候, 这样的酒宴要比往常还要多上不少。
  因为那些涉及欠债的勋戚都急着打探皇帝的心意, 所以翰林、内官、通政司官员等可能知晓内情的人, 都是这些涉事勋戚的座上宾。
  包括那些胆大包天,联名上书弹劾他们的绍治元年进士。
  虽然绍治元年的进士们什么都不肯说, 但是涉事勋戚总不能放着这些人不管, 半点消息都不向这些人打探。
  但凡这些人里面有一个能被他们说动, 透露信息,或是临时反水,咬那上疏上谏的主使一口,他们就赚大了。
  不肯说也没关系,反正请酒席、打茶围也花不了多少银子。
  打点一次太监的花费, 都够请这些小官十个来回了。
  就算没人肯说,他们也蚀不了多少银钱。
  对这些欠债勋戚来说, 拿几百银子,赌这些小官反水的可能, 还是很有价值的。
  不过,比起其他平平无奇的小官, 还是贾璋这位绍治元年的状元、首揆杨宗祯的徒孙更有价值。
  这些涉事勋戚想要打探消息,是绝不会漏掉贾璋这个重点人物的。
  毕竟这些涉事勋戚都听说过翰林院那边传出来的流言。
  前些日子陛下看折子看到一半,就命陆大伴前往文渊阁召贾璋前往玉熙宫觐见,在贾璋抵达玉熙宫后,陛下和贾璋又密谈了小半个时辰。
  君臣二人具体谈了些什么,根本没有任何人知道。
  根据他们收买的小太监传出来的消息,贾璋离开玉熙宫时,表情并不难看,甚至透露着一丝愉悦之色。
  由此可见,陛下和贾璋密谈的内容,对贾璋来说是好消息。
  通过这些已知的信息,再加上天子门生联名上奏、恳请陛下收缴国库欠债这件事情流传出来的时间,他们能推断出来不少信息。
  首先,陛下召见贾璋前看的折子,很可能就是那份谏议陛下收缴国库欠债的联名奏折!
  其次,陛下这次收缴欠债的心意可能很坚定。
  通政司的人说了,贾茂行的名字就在那封联名上奏的奏疏之上。
  甚至,贾茂行本人都可能是这次绍治元年进士联名上奏的主使之一。
  对于他来说,陛下收缴欠债的心意越坚定,他就会越开心。
  所以,贾璋离开玉熙宫时脸上露出来的愉悦表情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有不少涉事勋戚在背后大骂绍治元年的进士。
  极个别的几位甚至直接在家里跳脚,跟清客相公点名道姓地大骂贾璋和叶荆作妖媚上,骂他们放着好好的太平日子不过,提什么乱七八糟的国库欠款,惹得他们进退维谷,果然是竖子小人!
  他们杨门都是文官,上上下下都只是随大流借了三两五两银子,本就没借多少钱,在还是景王的陛下被太上皇委派收缴欠债时,杨宗祯就督促杨门上下把欠国库的银子给还上了。
  他们贾家宁荣二府前些年毁家纾难,早就把欠款还完了!
  如今宁荣二府已经从因还债所导致的家业萧条中缓了过来,日子同样好过得紧。
  贾璋和叶荆他们身上没有还债的压力,自然站着说话不腰疼,可以大义凛然地向陛下进谏邀名了!
  但贾璋和叶荆他们到底想没想过,他们这些勋戚的日子有多难过?
  多少人家都已经开始拆东墙补西墙了,他们哪还得起几十万两的大窟窿?
  难道要让他们典房卖地,破家还债吗?
  那还不如让他们去死!
  哼,这些以直邀名的竖子,分明是存心让他们过不好这个年!
  恩准文武百官向国库借钱贴补家用,分明是先皇布施恩德、减少贪弊的仁政。
  怎么今时今日,这一切规矩就都要变了呢?
  要知道,他们借的钱里面,有不少钱都花到了先皇和娘娘们的身上。
  如今陛下要收缴欠债,难道还要收缴那些花到皇家身上的钱吗?
  若是这样的话,那朝廷的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而这,也正是他们想要找贾璋打探消息的根本原因。
  这些涉事勋戚想知道绍治帝收缴欠债的决心到底有多坚定,想知道他们到底有没有继续拖延的机会。
  除此之外,他们还想知道绍治帝是不是会一刀切,连他们各家借来后花到皇家身上的钱也全都要回去,如果陛下在这方面能够宽容一二的话,那他们还能松一口气。
  如果贾璋知道这些涉事勋戚的想法的话,他一定会告诉他们什么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
  既然掌权当国的人已经变成了绍治帝,那先帝的规矩就已经不作数了。
  什么先帝的恩德仁政?当今圣上怎么可能会放在心上呢?
  若真是利国利民的良策仁政,绍治帝说不定还能容忍一二。
  可是任由文武百官从国库借钱这件事,本就是先帝邀买人心的举措,根本就称不上是良策仁政,甚至有些误国误民。
  都这样了,绍治帝怎么可能继续容忍下去?
  更何况,绍治帝曾在收缴国库欠款之事上吃过亏,本就厌恶那些拖欠债务,不肯还钱的勋戚,所以他才不会管这些人的心情,更不会管他们借钱后给先帝和宫里的娘娘们花了多少银钱。
  他只在乎他们能还上多少钱。
  在绍治帝看来,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这些勋戚日日锦衣玉食,喝燕窝饮名茶时,经常沾沾嘴唇就赏给下人了,生活奢侈浪费得厉害。
  他们都这样富贵奢靡了,看着朝廷预算紧张时却无动于衷,不把他们家欠国库的银钱还上,这何等无耻可笑?
  若不是看他们祖上的功德,绍治帝早都把这些人拉下去砍了。
  所以,他们又有什么资格觉得委屈呢?
  而在贾璋眼里,这些欠债勋戚也没有叫屈的资格。
  没错,这些人家借来钱后,确实给皇帝接过驾,也给娘娘建造过省亲别墅。
  所以现如今朝廷收账,有可能一刀切,要他们把他们给皇家花的钱一并还上,所以他们觉得自家无比委屈。
  可比起他们宁荣二府来,他们这点儿委屈算什么?
  要知道,他们贾家借出来的钱,可是在先皇的暗示下送给义忠亲王花用了。
  给皇帝接驾还能得一声好,给娘娘建别墅还能得到一座美轮美奂的园子,可是给义忠亲王花钱,那钱就是真打水漂了!
  而他们贾家为了子孙后代的前程,还不得不捏着鼻子把这笔欠款还上,好抹去宁荣二府头顶上义忠旧部的痕迹。
  为了不暴露义忠旧事,他们贾家还不能对外抱怨太上皇的无情无义!
  比起他们这些借银子接驾、造别墅的人家来说,他们贾家才是真委屈呢!
  若说惨,还有哪家比他们荣国府还惨的?
  所以,贾璋一点儿都不可怜那些叫屈的人。
  贾璋的想法,并不为外人所知,但是外面那些欠债的勋戚,确实是把贾璋当做打探绍治帝心意的重点对象的。
  所以在大年初三从林家回荣国府后,贾璋就收到了一大摞帖子。
  不过他没答应那些参加乱七八糟的酒宴茶围,只给了好友柳熠面子,答应参加柳熠在太白楼攒的局。
  太白楼二楼雅间内,柳熠打量了一下他的勋戚朋友们。
  最终,他还是决定要把丑话说到前头。
  “诸君,一会儿向茂行提问时,你们的态度一定要客气些才好。”
  “我知道你们有人因为国库要收缴欠债的事情,心里不舒坦。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归根结底,你们也没有什么好怪罪茂行的地方。”
  “就比如说我们柳家,我父亲早些年就已经把欠国库的银子给还上了。你们家里没还,还不是你们家里长辈没成算?如今你们过来可是来求人的,千万别挂脸,让我这个组局的人难堪。”
  听到柳熠的叮嘱后,在场的勋戚公子纷纷保证自己会按照他说的去做,又让柳熠只管放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