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同人>[红楼] 贾璋传> 第249章

第249章

  “你们都知道, 我们湘莲是开镖局的。想来北边,可以和镖局的人一起过来。”
  “如此一来, 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减少花费, 便宜得很,贤伉俪根本就不用担心骨肉分离, 不能见面的问题。”
  在柳湘莲姑母的百般撮合下,这桩婚事终于被促成了。
  因为柳湘莲在京中没有直系血亲,所以他并没有选择回京办婚事。
  他选择直接在北边跟杜氏完婚,毕竟姑母和岳父岳母都在这里。
  在新婚后,柳湘莲与新婚妻子又分别在岳父岳母家里和姑母家里住了一段时间。
  夫妻亲昵,亲长和善,着实乐业无比。
  待到寒霜覆地、草木枯萎时候,柳湘莲才采买了皮毛物产,吩咐家人收拾行囊,又与姑母一家、与岳父岳母一家饯行。
  在这之后,他带着妻子与兴隆镖局押镖的队伍一同南下归京。
  至于柳湘莲家祖传的那把龙吞夔护、珠宝晶莹[1]的鸳鸯剑,也被柳湘莲送与杜氏作为定情信物。
  在收到柳湘莲送她的鸳鸯剑后,杜氏曾把宝剑拔出来欣赏。
  柳家的鸳鸯剑剑鞘里面并非只有一把剑,而是有两把冷飕飕、明亮亮、宛若秋水一般的宝剑。
  这两把宝剑,一把上面錾着“鸳”字,另一把上面錾着“鸯”字,寓意极佳。
  怪不得柳湘莲把这东西当做定情信物送给杜氏。
  杜氏看完剑后,连忙命人订制了檀木剑匣,又亲自做了锦绣垫子装进剑匣。
  在这之后,她才把鸳鸯剑放进剑匣内保存。
  杜氏这般小心翼翼地保管宝剑,并不是因为这两把剑是足以媲美紫电青霜的奇珍异宝。
  只是因为这两把剑是她与柳湘莲的定情信物。
  若非如此,杜氏才不会如此珍视它。
  柳湘莲与她心意相通,看到杜氏定制的剑匣后,他就猜到了她的想法。
  他心里愈发柔软,也愈发爱重杜氏了。
  为了让妻子融入进城社交圈,柳湘莲回京特意花了大价钱,买了好几盆名种梅花。
  他打算办一场赏花宴,邀请宾客过府做客,好让妻子交到几个要好手帕交。
  与柳湘莲关系不错的贾蓉自然收到了柳家送来的帖子。
  看完帖子上的内容,贾蓉心里产生了一丝淡淡的遗憾。
  就像他之前猜测的那样,柳湘莲直接在北边完婚了。
  他想保的媒彻底没戏了。
  不过,一想到妻子胡氏的话,贾蓉就不怎么遗憾了。
  夫人说的对,太太她自己都不在乎她那两个继妹,他这个外八路的外甥又何必对二姨、三姨的婚事操心呢?
  这些事情,还是交给太太她自己犯愁去吧!
  而在荣府这边,贾璋和黛玉也收到了柳湘莲的请柬。
  贾璋拿着帖子对黛玉道:“柳湘莲家要办赏花宴,那天我休沐,正巧有闲暇辰光。不过到底去不去参宴,还要看夫人的意思。”
  “其实他主要还是想宴请夫人,他对夫人有所求,想托请夫人给他妻子杜氏引荐些朋友。”
  黛玉戴好耳珰后,轻轻地合上妆奁。
  她回头对贾璋道:“前些日子,柳家的家人送了极好的皮子和野山参过来。我原来还在纳闷他们家为什么给咱们家送了这么厚的礼物呢。”
  “现在听你提起柳相公的请求,才晓得他送厚礼的原因。咱们还是走一趟吧,总不能辜负柳相公待他夫人的一片心意。”
  贾璋接过紫鹃端过来的热茶,然后对黛玉道:“那咱们就过去一趟,不过到底要不要帮忙,还要看杜氏的人品怎么样。”
  “若和对方相处不来,那皎皎你也不必委屈自己和她相处。不过是一点礼物,咱们换些等价的东西还礼就是了。”
  黛玉走到他身边坐下,也要了一盏茶吃,又对贾璋道:“瞧你说的,好像我是个小孩子似的。这些道理我都明白,怎会委屈自己呢?”
  就在两人说话时,琥珀送了一对雨过天青的汝窑瓶儿过来。
  “老太太说三爷、三奶奶都喜欢梅花,这对瓶儿插梅花是最好看的,让我给三爷、三奶奶送来。”
  贾璋让紫鹃把贾母送来的花瓶放好,黛玉随手抓了一把钱赏给琥珀。
  又吩咐雪雁道:“雪雁,你带人跟着琥珀姐姐去一趟荣庆堂,把咱们鹤鸣苑孝敬给老太太的例菜送过去。”
  雪雁点头应是,跟琥珀一起提起提盒,把鹤鸣苑的例菜送到荣庆堂贾母处,用完贾母指给她吃的细点后,雪雁才捧着贾母给的赏钱回转鹤鸣苑。
  待贾璋休沐时,贾璋和黛玉夫妇二人坐车前往柳家参加赏花宴。
  除了贾璋和黛玉外,柳湘莲还请了很多客人——他真的有很多朋友。
  柳熠夫妇与贾蓉夫妇也来了。
  贾璋见他们来了,心情很好。
  黛玉与柳熠的妻子,还有蓉儿媳妇的关系都很不错。
  有她们在,黛玉总不会觉得无聊。
  光是聊天就很有意思了。
  如此一来,他就放心了。
  不得不说,柳湘莲为今天的这场赏花宴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
  别的暂且不提,只说这些名种梅花,就足以愉悦黛玉与贾璋他们这等爱花之人的眼睛了。
  黛玉和贾璋在二门处告别后,与胡氏、柳五奶奶一起走进柳家后院,鉴赏名种梅花。
  黛玉尤喜白梅,看到柳家的名种白梅后,她轻笑道:“这就是‘高情已逐晓云空’了!”
  柳五奶奶和胡氏皆拊掌称妙,三人一起品鉴梅花,说些逸闻家事,只觉时间飞逝,心情甚是愉悦。
  而在见到今天赏花宴的东道主杜氏后,黛玉的心情就更好了。
  杜氏是个爽快利索的妙人,黛玉很喜欢她。
  就算没收柳湘莲的厚礼,黛玉也愿意和杜氏交朋友,愿意把杜氏带进自己的社交圈里。
  在柳家赏花宴结束后,京城第三次下大雪时,朝廷的年度结算会议又一次在玉熙宫召开。
  因为今年朝廷收缴了大批欠债,国库的银子很是丰盈。
  所以在结算年度收支时,绍治帝与阁老们的心情都很不错。
  后续六部争夺预算时,各部尚书吵得脸红脖子粗的,都想为自己管辖的衙门多争夺一些预算。
  不过按照杨宗祯的话来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治国准绳。
  即便国库富裕了,国库里的银钱也不能随便花用。
  因此各部的预算依旧被砍下去很多,但比起往年来说,预算依旧多了不少。
  所以在离开玉熙宫时,各部尚书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阁老们脸上也能看到笑模样。
  下面的人看见这些情景后,只觉松了口气。
  大人们心情好,他们这些小官也能稳稳当当地度过年尾这段时间,安安心心地期待新年了。
  这就已经很好了。
  转眼间又到了新年时节,因为国库富裕的缘故,贾赦、贾政、贾琏、贾璋这些有官有爵之人领到的节礼也颇为丰厚。
  尤其是贾璋,他兼任翰林日讲官与文华阁讲官两个职务,所以他领到的节礼也是双份的。
  而且,与其他官员不同的是,日讲官和文华阁讲官的节礼与阁老们的节礼一样有许多上用的贡品。
  这些贡品全是外面买都买不到的好东西。
  贾璋领到了双份节礼,里面全都有贡品。
  林林总总算下来,他这也发了一笔小财。
  当然,贾璋只会把这些东西留下来自用,并不会把这些赏赐拿去换钱。
  祭祖、拜年、回门、宴客、酬宾,每年过年都是这些事情,贾璋和黛玉对此都已经很熟练了。
  不过,今年还是有一点不同的。
  贾璋今年升任侍读且轮值日讲官,叶士高今年又升任台阁,所以今年上门逢迎的人比往年多了很多。
  对此,贾璋只觉不堪其扰。
  为了躲开这些宾客,在处理好年假期间的各项事务后,贾璋就带着黛玉和菱哥儿一起前往小汤山的温泉庄子游玩去了。
  直到正月十五前夕,一家三口才离开温泉庄子,回京过元宵节。
  因为国丧的缘故,京中有官爵的人家去年都过了一个极为冷清的年节。
  荣国府也不例外。
  今年,国丧已经结束了。
  贾母想到去年的冷清,就觉得不畅意,因此特意叮嘱孙媳妇们好生安排布置。
  从新年到元宵,荣国府都要热热闹闹的才好。
  所以,贾璋一家三口下车后,就见到家里的布置已经与他们离开时大不相同了。
  抄手游廊上挂着琉璃走马灯,穿堂处摆着古典雅致的鹤首宫灯,廊下挂着一排写了谜语的彩灯,很明显是要留到元宵节当天晚上玩的。
  除此之外,锦绣绒毡、灯楼彩球、鳌山彩灯,亦是应有尽有,还搭配得很是相得益彰。
  菱哥儿窝在贾璋怀里,只觉自己都快看不过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