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武侠仙侠>世界更新中> 世界更新中 第179节

世界更新中 第179节

  十一月初,它还是一处废弃的军区医院,因为主体结构完善和当时建造时并未偷工减料的三防标准,在提议将超凡病例全部转移到专门医院后,花了大致一个月,它被改造成如今的模样。
  一座比起医院,更类似监牢的设施。
  现在它的大部分区域还在动工,只有最要紧的主体被修建出来。
  因为时间紧急,来不及散甲醛,墙壁都还没粉刷,依旧是上个世纪的绿色。
  这间医院最大的特色,就是武装力量比医生和患者还多。
  大夏从国内各大领域,抽调了数十名医生在这边轮岗,而这里的患者,目前只有三名。
  如果有必要,签署过协议的数百名医疗领域专家都将为此待命,他们随时都能赶来。
  只是现在……
  在这里的,不止是医生,还有地质学家、农业学家、植物学家……以及医学家。
  他们有男有女,各自都是在自身领域里有着极大名气与实力的人物,每一个单独拿出来,都能让他们所在的领域抖三抖。
  其中在半世纪之前,从国外留洋海归的都不在少数。
  他们都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病例。
  称之为病例,是找不到更好的词汇。
  徐海被带了回来,回来后,他被直接送到了这间医院里。
  医院有不少空白的模板房间,只要加上家具就能使用。
  他所在的单间,除开一张床和厕所,还有一个在其余房间都不存在的厨房。
  “他在土壤化。”一个地质学家说道。
  说出这个词的时候,她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更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在人类身上用出这个词“土壤化”。
  她说过土地沙漠化、风化、结晶化……但她这辈子都没想到一个人的病程状态,能离谱到这种程度。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她一定会把提出这个词的学生给臭骂一顿。
  人类死亡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只是一种说法。
  实际上是被细菌和微生物分解掉,成为自然循环的一部分。
  人!活着!是不会参与这种死后才有的循环的!
  ……应该是这样。
  “这是个无菌仓。”旁边的细菌学家将眼镜擦了又擦,最后带上去看了一眼房间的参数设置:“这怎么可能呢,不应该啊……”
  徐海在去过桃元山之后,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只是对家务和做饭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因此他所在的房间被装修成了现在这样。
  在第一次例行的抽血检查过后,负责他的人,就多了一连串地质学家。
  他们抽出来的是血,检验结果,却是泥浆。
  最初,他们还以为是机器故障,一个人身体里,怎么可能流淌泥浆呢?
  好在徐海很好说话,经过商议之后,他们从他身上取了皮屑、毛发,还有用取样针取了一小点血肉观察。
  得出的结论,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他们心中的科学是一座大厦,现在已经变成了沙堆。
  他的细胞成分与结构,和土壤一模一样。
  但他还能活动,甚至还能运转。
  “还不止如此。”另一个地质学家从实验室急匆匆赶来,他手上拿着一份检查报告:“他的皮肤,是典型的黄棕壤,成分标准得就和教科书一样。”
  “哪怕我一个研究土壤的都知道,人类的皮肤主要分为三层,分别是表皮、真皮、皮下组织。”这位专门研究土壤的老爷子指着单向玻璃后的徐海,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但是这位……这位病患。”
  他憋了许久,才让自己没有脱口而出样本。
  “他的皮肤,也主要分为三层,但这三层,都是粘磐黄棕壤的三层!是均质黄土层、粘磐层和网纹层!”
  均质黄土层是粉质粘壤土,小块状结构;粘磐层粘重紧实;网纹层僵硬、坚实、黏粒含量高。(注1)
  更离谱的是,他的骨头是沉积岩……就连他们做胃镜的时候取样的胃部组织,都是岩浆岩的特性。
  沉积岩会记录自然界大部分历史信息,与人体骨骼测算骨龄基本一致。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这一点和胃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注2)
  他的身体几乎每一个部分,都能找到对应的土壤或者岩石。
  可以说,徐海现在和他名字的三点水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他整个人就是一堆土,而这堆土居然能以细胞的形态维持生命。
  他站在这里,在各位科学家眼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惊悚片。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活动的坟堆,这个坟堆还维持着人的形状,最离谱的是,这个坟堆还能活动。
  比起一个人,他更像一座浓缩到达极点的山。
  “各位,大家振作一点。”一个科学家发现现场的气氛有点不对,试图活跃气氛,“我们至少没看到他身上长植物对不对?至少从这一点,我们要相信自己曾经学过的知识,至少在常理上,没有被颠覆。”
  这不亚于信徒亲自承认不存在自己信仰的神。
  一旦有人怀疑自己学过的知识,并且产生动摇,麻烦就大了,最严重的莫过于怀疑自己以往人生的意义,从而抑/郁/自/杀。
  “隔壁那个从爱维特岛回来的,就是从身上长了棵树,我刚从那边过来。”另一个女植物学家冷漠地拆台:“至少从科学意义上讲,这个土做的人身上长草,比隔壁血肉的人身上长草要合理许多。”
  他们现在在这里的意义,已经从最初的救人,变成了研究。
  救人?他各项指标比在座的所有人都好,健康得不能更健康,隔壁那位身上长树的才是真正的生命垂危,目前正在紧急抢救。
  植物学家过来看了一眼,立刻回去了。
  关于徐海奇特构造的讨论,终止在他的第一次做饭上。
  他们眼睁睁看着徐海割下一撮头发,头发变成一把小麦,被他连着壳一起丢进锅里煮。
  “粘磐黄棕壤种植小麦确实绝佳……”农业专家默默说道,这一点十分科学,甚至是写在教科书上的结论。
  他说的是对的,但没人理会他。
  煮了一锅带壳小麦粥的徐海到处找人吃饭,医护人员将一笼子小白鼠通过传送带放进去,徐海完全不挑,他将小麦粥倒进了小白鼠的食盆。
  喂了几十只小白鼠之后,徐海再次表现得焦躁不安起来。
  他不停地提出要求,表示自己要回桃元山。
  那几十只小白鼠也表现出了同样的焦躁,它们和徐海的在感染第一阶段的行为开始高度一致,有些小白鼠开始不顾一切地啃食笼子。
  顾茵一直在关注着这边的进展,看到现在,她明白徐海已经到达了第二阶段末期,马上就要来到感染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得把他再放回桃元山一次,甚至还不能像第一次那样放任他自己一个人进去,必须得有人跟着他,全程录制并且汇报。
  这个任务的难度相当高,危险性也很大,并且时间紧急。
  魏教官接受了这个任务。
  “注意防护。”她对频道另一边的魏教官说道:“还是得麻烦你们亲自跑一趟了。”
  魏教官站在写着桃元山三个字的路碑附近,进行最后的装备整顿。
  “放心,我们只是进去调查情况的,如果不对,我们会马上出来。”他调整一番自己的防护服,说道,“这里的情况总要有人进去看,我们已经是最近,并且最合适的人选。”
  顾茵作为名义上的决策者,她的每一个决定,实际上都会交给周文山过目。
  但周文山给了她最大的信任,让她放手去做。
  顾茵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在亲手下令让他们去死。
  四星级的任务,接触污染的发源地,几乎是十死无生,毫无生还的可能。
  如果她不知道自己可以读档,她还会这么毫无心理负担地下令吗?
  顾茵不知道,她对这个答案毫无兴趣,无用的纠结在命令下达之前就好,已经下令后还去纠结,只会无端耗费自己的心神和他们的生命。
  她只要一个结果,一个能让下一个读档的结局更好的结果。
  魏教官不知道,也或许他知道。
  他们进入了桃元山。
  义无反顾。
  为了下一个未来。
  第120章
  魏教官是顾茵他们班的体能老师,和野外作战老师,在刚开学的时候,还是他们的军训教官。
  对于自己的学生站得比自己更高这点,他并没有什么想法,他知道,自己作为老师,本身要做的,就是目送一个个学生的背影,走到比自己更高的台阶上去。
  也正是因此,他没有带任何一个学生进山,学生们都被他留在了市里。
  和魏教官一起进山的,都是和他同一批的士兵。
  桃元山的山路非常好走,平坦的沥青路可以通往每一座山村。
  但此刻这里被拥挤的车辆塞满,比起找推车把车辆推开,直接翻过护栏从道路的外沿走还要更为快捷。
  他们将准备好的装备背在身上,直接翻过护栏,从外面绕过村子。
  此时的村庄空无一人,一片死寂,只有偶尔会响起几声鸡鸣。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他们没有走那些被堵死的村道,直接从本地人采菌子的野路进山。
  山间一片寂静。
  不是那种山林之间颇有生机的寂静,也不是冬日里没有什么活动,显得万籁俱寂的寂静。
  是让人喉咙发痒,想要大声宣泄什么,大吼什么,能勾起人鸡皮疙瘩,想要听到什么回响的寂静。
  充满诡异,听不见林响,听不见鸟啼,也听不见踩踏枯枝落叶的声音,只有呼吸声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得彻底。
  空空荡荡的山林,稀疏的树木,却响起只有在狭窄小巷中才会有的回音。
  低矮的桃树被修剪过,深深冬日里,桃林只有干枯的姿态,细瘦的枝条向每一个路过的人伸出勾连的手臂,时不时缠绕起一片衣角。
  他们从这条少有人知晓的路,带着徐海绕道到正常的山路,台阶出现之后,车辆就少了很多,山脚下一堆自行车被胡乱丢弃成一座小山。
  很少有人爬山还会背上自行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