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135节
【虽没重骑兵,鞑靼另辟蹊径,把军事重点放在加强轻装骑兵上。
他们就地取材制作轻骑弓箭,以草原上的桑、榆等树木为弓箭主干,箭则以柳木做杆,以铁为头,大大减少用铁量,把少量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有了轻骑大军,鞑靼随之对应机动战术,与重骑兵相比轻骑大军最大的优势就是可灵活作战。
重骑的战马驮载着沉重的装备,移动速度必定缓慢,加上骑兵们上身披挂着的大块铠甲也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灵活性,所以在重骑还未发起进攻时,轻骑却可抢占先机。
由此可见,鞑靼的实力不容小觑,大将丘福的失败正是小看了鞑靼。】
*
秦
嬴政认真记录下有关战术的一字一言,特别是重骑。
目前秦朝有轻车、步兵、骑兵和水军。
鞑靼的轻骑大军就类似于秦朝骑兵,嬴政可以类比。
方才听神迹所述,嬴政赶紧把重骑兵的大概轮廓刻出来,这些日子嬴政日日握着刻刀,虎口处厚厚的一层老茧。
因在竹简刻字太为缓慢,嬴政已经派人着手改良竹简,也不知后朝用什么记录文字。
目前信息整合,后朝除了有强大的火器外,还有以铁为主的战甲。
看来秦还要大力发展铁制品的冶炼,从而代替青铜器。
【明太宗朱棣吸取经验,鞑靼改变战术,他亦改变战略。
首先不能再以重骑兵为主,可短时间内大明又无法组建出一支可与鞑靼轻骑大军匹敌的骑兵。
没办法,四年内战真的消耗太多。】
明朝众将听他们堂堂大明竟然凑不出轻骑军队,心里不知什么滋味。
他们低头看着自己的箭弩,本该射向敌人的箭弩却对准了自己人,民族危难之际无能为力。
【众将领】:大明内战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路人甲】:带来了一位永乐大帝呗!
【因此明太宗朱棣此次只能以步兵为主,步兵更为机动。
但大明的步兵装备却很简陋,毕竟大明内战的时候以重骑兵为主,自然把最好的装备都给重骑兵。】
听神迹这么说,步兵营的将领士兵特别激动,神迹提到他们了!
说不羡慕是假的,谁不想带着最好的装备上战场。
【此次明太宗朱棣给步兵配置了更多装备,例如弓箭。
因为步兵不用控马,因此比鞑靼的轻骑兵更为机动,如此以步兵为主攻击,重骑兵则可穿插作战,找准敌人的突破口,重创之。
所以作战如同治国,要灵活变通,审时度势。
按照常理,重骑兵该是最强的,可重骑兵却打不了轻骑兵,但是最弱的步兵加上远程弓弩却能克制轻骑兵,但步兵在重骑兵面前却又无优势。
大有一物降一物之感。
所以为何同样用兵,明太宗朱棣却能以少胜多,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明太宗朱棣很强!】
很强!
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出现在天幕上。
【明惠帝朱允炆】:他强什么!
朱允炆不服,他不承认。
【路人甲】:承认别人强就那么困难么?非得换种说法,说大明的将士们弱?那同样的将领怎么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手下就很强呢?
【就像咱们之前说的,被后世誉为草包的李景隆其实并没有那么无能,毕竟是明太祖朱元璋选中的人。
如此贬低李景隆,实际上也是在贬低明太宗朱棣,明军并不弱。
若他们能在明太宗手下,而不是白白内耗在内战中,不知大明会是如何强盛。】
乐瑶一声叹气,自己人为啥要打自己人呢……
【又又又跑题了,咱们继续说明太宗朱棣的这一次北征,看看永乐大帝朱棣如何领兵。
首先,后援补给必须充足,特别是水源。
明太宗朱棣下令每隔十日路程,便找一个有水源的地方作为营寨,当大军缺水时可快速供给。
此时鞑靼大汗本雅失里与权臣阿鲁台听闻明太宗朱棣御驾亲征,于是兵分两路!跑了!】
朱棣???
朱元璋!!!
朱允炆……
第124章
【明惠帝朱允炆】:跑, 他们为何要跑,他们不是有三十万大军么?!
朱允炆不明白了,明明之前鞑靼轻松灭了朱棣派出去的十万大军,他们为何要跑?!
朱棣有什么好怕的?!
【路人甲】:打不过就跑呗!怎么三十万大军, 优势又在他们了?
粉丝路人甲今天的战斗力异常强悍。
【路人甲】:某些人以六十万打人家十万, 也不是照样没优势。
明惠帝朱允炆被怼的无话可说, 但是他心底不服, 仍旧不服,他不信燕王朱棣就这么神?!
众将见天幕中他们陛下的心声, 心中的怒火燃烧起来。
他们陛下是何意思,难不成想让大明败于鞑靼!!
*
宋
“哥,这就是传说中的闻风丧胆吧。”赵匡美满眼羡慕,听前朝的时候还没有如此羡慕。
之前还能说一辈不如一辈,如今看只有他们大宋不行, 他们只有听外族闻风丧胆的份。
其实他哥打仗也十分英勇, 就是士气不行, 当然, 那是之前。
【且鞑靼的可汗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对于跑的方向还发生争执,一个想往东跑一个想往西跑, 谁也不听谁的, 一拍两散。】
经典的小动画出现, 外族的卡通大汗和臣子出现在天幕上, 一个头上写西, 一个头上写东,然后分两路跑了。
【估计他们跑的时候都在希望大明皇帝追另一方, 不要追自己。
只要跑过队友我就赢啦!】
朱元璋听鞑靼如此闻风丧胆,哈哈大笑起来, 不愧是他的儿子,他一早就知他四子善战,如同第二个自己。
秦王朱樉和晋阳朱棡见他家父皇龙颜大悦,心里知道老四这个皇位是没跑了。
心里嫉妒的同时又无可奈何,神迹点明的下一代君主,他们还能逆天不成。
与其想怎么上位,不如想想怎么不死。
朱樉知道自己是被三个老妇给害死的,但是朱棡还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
“不知四哥会追哪路人马。”湘王朱柏分析敌情,按理说应该擒贼先擒王。
“应先追可汗。”宁王接话,若是他就先追本王雅失里。
【可惜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明太宗朱棣哪个也不放过,他决定都追。
鞑靼的主要军在大臣阿鲁台手上,于是明太宗朱棣留下大部队,自己率领两万骑兵去追本雅失里。
在斡难河源,朱棣大军战胜本雅失里。
随后朱棣和大军汇合,继续追击阿鲁台。
阿鲁台没想到大明皇帝竟然追上自己,知明朝皇帝厉害,怕自己不敌,于是诈降。】
乐瑶放出磅礴又紧张的音乐,渲染足了气氛。
大明众将握紧拳头,一个个神经紧绷。
“燕王不会信了吧?”有士兵担忧的问。
“不可能,那可是燕王,战神燕王。”另外一个士兵悄声道。
“燕王怎可能败!”不知哪个大嗓门直接喊了出来。
要知道此时的燕王朱棣还是反贼燕王。
支持燕王朱棣的,一律当做反贼处置。
军营瞬间安静了,方才大嗓门的士兵战的崩直,他知自己犯了大忌,但他也要说,“燕王就是不会败!”
【朱棣将计就计,假装相信了阿鲁台的诈降,再次预判了对方的预判。
在阿鲁台以为自己计谋得逞的时候,朱棣派大军直击阿鲁台的大部队,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阿鲁台没想到大明皇帝如此不讲武德,于是带着几千精骑直击朱棣大营,想打朱棣一个措手不及。】
听神迹说朱棣不讲武德,这点朱允炆十分赞同,从造反开始他就一直不讲武德。
【明惠帝朱允炆】:如此德行,不配为我大明子孙!
直播间再次发来提问,“阿鲁台诈降,如何处理。”
为了显示自己不是燕王朱棣那样的小人,于是朱允炆回道,“作为礼仪之邦,不行小人之事,虽别人不仁,但是朕不能不义。”
黄子澄点头,他觉的自家陛下如此才有大国风范,颇有大儒风范。
“朕会拿出最大的诚意与他议和,给他封赏。”朱允炆觉的天下没有劝不来的人,当年壇渊之盟不就维持了百年和平。
【路人甲】:巧了巧了,当年雪乡二圣也是如此想的!
路人甲觉的朱允炆的脑残粉是真脑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