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01节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01节

  然后鞑靼王子带着千军万马掉头就跑。
  头上一行大字,“死伤十六,吓死宝宝了!”
  这动画看起来是好笑又讽刺。
  和鞑靼交手这么多次,朱棣自然知道鞑靼的实力,虽然打不过大明,但绝对不容小觑。
  这场战役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的一笔。
  可惜没有文臣记载,只剩下武将们的口口相传。】
  “他们为何不记!”朱佑樘直接吼了出去,他们能昧着良心歌颂自己,却不愿意记录如此一场大捷,让大明扬眉吐气的大捷!
  【咱先不说主观意识上史官想不想记载,客观条件上,他们的确也没法记载。】
  听神迹这样说,朱高煦立马反驳,“啥意思,他们是死了不能记载,还是瞎了手断了这,咋还不能记!他们根本就不想记!”
  不光朱高煦气恼,朱棣也恼怒。
  抹杀帝王功绩,他们意欲何为?
  看的出朱棣很气愤,他的心里话直接以弹幕的形式出现在天幕上。
  【路人甲】:意图还不明显么,打开明的史书,只有铮铮铁骨的大臣却没一个正常的皇帝。
  路人甲接着朱棣的弹幕吐槽。
  【路人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大明没亡都是因为大明臣子,大明的皇帝除了奇葩就是吉祥物!
  朱棣看着神迹所述,心中怒火翻腾。
  好一个奇葩,好一个吉祥物!
  不但朱棣情绪激动,朱佑樘更直接被气哭,吉祥物三个字深深刺痛了他。
  “为父,为父没有连见列祖列宗,我没有脸啊。”朱佑樘越想越觉的自己的一生越窝囊。
  好不容易自家儿子不窝囊了,但是那些文臣竟然昧着良心往死里黑他儿子!!
  相比朱家人的激动,其他朝代的君主情绪还是很稳定的。
  特别是在吃瓜前沿的赵家人。
  “客观原因是什么?”赵德芳是会抓要点的,神迹这么说定是有啥难言之隐。
  【客观原因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此次带兵南下,是偷偷跑出来的。
  而且顶的还是大将军朱寿的名字。】
  偷偷跑出来???
  大将军朱寿???
  朱厚照本人一听,哈哈哈的笑了起来,不愧是我啊!
  第185章
  偷偷两个字着实讽刺, 堂堂一帝王难道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神迹前的几位帝王皱起眉头,明朝文官集团的实力竟大到如此地步,竟可拦圣驾!
  【因为这几次偷跑,明武宗朱厚照算是彻底坐实了自己荒唐皇帝这个名号。
  外面有什么好玩的, 能让明武宗朱厚照如此向往北上?想玩不应该南下么, 南方多富足。
  翻来史策, 咱们一起看看明武宗朱厚照向往的北上是什么样子。】
  天幕中出现卡通朱厚照, 只见他兴高采烈,骑着小马驹一路向北, 头上几个大字,“出去玩啦!”
  *
  宋
  “我不信能打出应州大捷的小皇帝只是单纯的出去玩。”赵匡美语气笃定。
  反正在他心里,朱厚照已经和奇葩皇帝不沾边了。
  所谓的奇葩不过是在反抗文官集团罢了,若他们大宋…
  “咱们大宋其实也有这样的皇帝,宋神宗和宋哲宗这两小子。”赵匡美忽然想起这两个人, 仔细想想他们两人也朱厚照有点相似。
  可惜英年早逝…
  提到宋神宗和宋哲宗, 赵匡胤也有些惋惜, 他们大宋史上好不容易基因突变的两个皇帝。
  【大家应该记得咱们之前提的天子守国门, 明太宗朱棣把都城定在北平,为的就是亲自防御北方外敌, 赫赫有名的五次征北。
  所以北平以北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
  自正德十年以来, 鞑靼侵犯侵略边境, 虽无法攻破居庸关, 但他们一直不停的抢夺百姓, 民不聊生。
  对鞑靼的屡次侵犯在《明武宗实录》中有明确记载,而明朝的应对之策则是修长城, 增加兵力防守。
  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让对方气势汹汹, 朱厚照多次想御驾亲征,皆被众臣否决。】
  天幕上,原本景色优美的草原上忽然出现了很多外族小人,然后一座长城落了下来。
  【在北有外敌的情况下,明武宗朱厚照还执意北上,如此贪玩,是不要命的那种贪玩么?
  从应州大捷的部署上,我更倾向于朱厚照此次北上是蓄谋已久的,他再也忍不了鞑靼狂妄的挑衅,想正面杠。
  结果也如大家所见,他的确成功了。】
  【路人甲】:我觉得也是,可惜应州大捷的功绩被掩盖,成了出去玩的皇帝不小心打了个小胜仗。
  粉丝路人甲惋惜不已,但凡动脑子想想,小胜仗能让鞑靼多年不敢再犯?说白了,不就是打老实了么。
  “可恶的文人!可恶!”朱高煦气的不行,要是他当皇帝,就把这些文官全都弄死!!
  朱高煦偏激的言论又出现在天幕上,他这是一杆子打死了所有文人。
  【咱们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文,历史上还是有很多铮铮铁骨的文人。
  远的不说,就说南宋末年的铮铮铁骨的文天祥,还有同小皇帝崖山殉国的大臣们,北平保卫战的文臣于谦,平定宁王之乱的文臣王守仁,大刀阔斧改革的文臣张居正,有“海青天”之誉的文臣海瑞。
  实事求是,文官有忠臣武官也有叛贼,只能说明朝后期阶级利益高于王朝利益,个人利益又高于集体利益,如此才多出败类。
  唉……所以说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
  乐瑶的感叹之言落在直播间众帝王心头。
  朱佑樘则直接泪奔,心中有种无力之感,为何会这般?
  朱厚照倒没和他爹朱佑樘一般陷入巨大emo中,他忙于记神迹所提的大臣名单,神迹的这段话可是透露出不少可用之臣,王守仁、张居正、海瑞。
  朱厚照不管他们是不是文臣,只管是不是可用之才,就和神迹所述文臣有忠臣武将亦有反贼,人嘛,哪有绝对的好坏。
  记下名单之后,朱厚照继续认真的听,希望能从神迹那得到更多可用之才。
  【跑题了又跑题了,言归正传,咱们继续唠明武宗朱厚照的偷跑历程。
  正德十二年七月,朝堂再次收到鞑靼在宣府、大同一带入侵频繁。
  同年八月,叛逆的明武宗再次不按照套路出牌,只见他趁着夜色带着亲信江彬等人骑马狂奔,一路到了居庸关,居庸关是京城通往宣府的要塞,明武宗目的地是宣府镇。
  咱们再老生常谈一下宣府镇的重要性,宣府就是宋朝的燕云十六州,边陲重地。
  特别明太宗朱棣北迁国都后,距离都城北京不到四百里的宣府镇更成了守卫都城的一道大门。
  所以,宣府镇可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
  【路人甲】:所以说明武宗朱厚照因为贪玩才去边关,纯粹扯淡。
  “儿子,你孤身一人去,是不是太危险。”朱佑樘担忧,毕竟刀枪不长眼。
  “父皇,太宗爷爷当年马上得天下,儿子也想。”朱厚照态度坚定,“只有手中有刀,才能不被人欺负。”
  听神迹说了这么多,朱厚照愈发觉的兵权的重要性,太祖爷爷和太宗爷爷时期为何皇权稳固,不管朝内还是朝外都是一片太平,说白了,打服的。
  “太祖爷爷、太宗爷爷、唐太宗还有宋太祖哪个不是上马得天下,下马治天下。”朱厚照反正是铁了心,宣府镇他是肯定要去的。
  “为父终究没有你的魄力。”朱佑樘自愧不如,“但是孩子,你若没了,大明江山该如何。”
  朱佑樘拉着朱厚照的手,“听爹的,趁着年轻赶紧多生几个,咱家是真的有皇位需要继承。”
  如今朱佑樘开始后悔自己没多生几个,直接让他这一脉断了后。
  “爹,不如你多生几个?”朱厚照反向催生,其实培养弟弟也不错,比起皇帝朱厚照更想做大将军。
  【可惜,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出逃计划并没有成功。
  第二天一早,内阁大臣梁储、蒋冕就发现朱厚照跑了,于是他们赶紧去追。
  好在监察御史张钦察觉此事,及时制止了此事。
  在正德六年的时候大臣张钦就上书劝阻过,在劝谏的上书中,大臣张钦认为帝王担负宗庙重任,怎么能御驾亲征,若有不测该如何。
  大臣张钦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朱叫门的教训在前。】
  提到朱叫门,明殿的气氛就会压抑一分。
  土木堡之变的确是大明国运的转折点。
  *
  汉
  “因噎废食。”刘彻讽刺,“都是借口罢了!”
  他没见谁被饭噎着了最后把自己饿死的,输了一次又怎么样,赢回来便是!
  按照明朝大臣这个逻辑,自己上次打匈奴输了就再也不打任由欺负!
  汉武帝刘彻真是越听越气,“这样的臣子,不杀留着作甚?!”
  汉武帝刘彻自动带人了不让他北伐匈奴的那些大臣。
  【朱厚照下令让居庸关指挥孙玺开门放行,但是大臣张钦却坚持让孙玺不准放行。
  大臣张钦甚至还亲自拿着尚方宝剑守城门,不让朱厚照出关。
  他的理由是,若皇帝出征,定会有官员和禁卫军跟从,如今只有寥寥人,定是假传圣旨,不能放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