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综合其它>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36节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 第236节

  之前天幕的质问让叛军产生了自我怀疑,他们内斗究竟是为了什么?有什意义?
  且李倓为太宗转世的消息也传了出去,要知道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种信仰。
  若太宗转世,他们为何还要反?!
  军心一旦涣散便不攻自破,特别在李倓宛如战神附身,一场接一场的胜利,唐军士气大振。
  唐军更加坚信他们陛下乃是战神唐太宗转世,李倓声名赫赫,叛军不敢一战。
  有的叛军顶不住投降,李倓则收编了军队,虽不伤叛军性命,但夺其兵权。
  有叛军头子投城后反悔再次造反的,被李倓则以最强硬的手腕平定造反,直接割了反贼的首级,杀一儆百。
  这一次,大将张巡没有牺牲。
  安西白发军也没有被大唐遗忘。
  更没有被外族抢夺屠,戮的百姓,唐朝凭借自己的力量平定了安史之乱。
  吐蕃本想趁着大唐之乱分一杯羹,不想被李倓亲自打了回去。
  可以说,士气大振的唐军如今势不可挡,嘎嘎杀。
  唐肃宗一脸骄傲,这都是自己当年英明,把皇位让给了自家儿子,才得来的太平盛世。
  当太上皇的感觉真是太好了,以后在史册上还能得一个让贤的美名。
  不像他爹唐玄宗那样,让全后世的人都巴不得他早死。
  虽然如今大唐恢复了太平盛世,但罪魁祸首的李隆基却过的不怎么样,毕竟他连太上皇都不是了,地位可想而知。
  作为大唐的罪人,也该他遭遭罪,他被软禁在皇家庄园,唐肃宗时不时的就过去刺激刺激他的老父亲。
  比如问问唐玄宗,当年杀了三个皇子后不后悔,再比如问问他当年为何那么不要脸的抢自家儿媳妇。
  气的唐玄宗李隆基捂着心口,大骂唐肃宗李亨是个畜生。
  眼见唐玄宗李隆基越气,唐肃宗李亨心里就越舒坦 。
  “爹,现在是不是后悔当年杀三个儿子杀少了?”唐肃宗李亨嬉皮笑脸。
  “你应该从源头上动手,比如开元年后,你自己把自己杀了。”唐肃宗李亨道。
  “您说您活这么久干嘛,早死了还是一代明君,现在好了吧,成昏君了。”唐肃宗李亨相当惋惜的语气。
  气的唐玄宗李隆基当场翻白眼晕了过去,唐肃宗李亨也不急,让太医赶紧救,自己还没“孝敬”够,他爹李隆基还不能死!
  【上次大明朝咱们说到老道长嘉靖帝,这次咱们说说他的儿子,也就是大明下一任皇帝明穆宗,因为名字太难了,咱们就叫他隆庆帝。
  奇葩又悲催,存在感还很低的大明皇帝。】
  第219章
  【相比他爹嘉靖帝的幸运登基, 隆庆帝的皇位真是一年一年熬出来的。
  之前咱们也说过,嘉靖多年没有子嗣,后来求道后才得了第一位皇子,但不幸夭折。
  第二位皇子被封为太子后, 不久之后亦逝世, 迷信的嘉靖帝觉得自己克子, 于是找道士破解。
  最后道士给出“二龙不相见”的办法, 不见儿子,亦不封太子。
  别说, 自打朱厚熜不见仅剩的两个儿子后,裕王朱载垕和景王朱载圳还真没死。】
  *
  弘治年
  “这和死了爹有什么区别,果真是自私自利,薄情寡义的老道士。”朱佑樘冷哼一声,他只要听到嘉靖这两个字就生气, 虽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
  “不愧是他。”朱厚照感叹, 当真是把薄情寡义发挥到了极点, 虽然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
  唐
  “爹, 看看人家再看看您老人家,得亏你儿子多, 一天杀三个。”太上皇李亨拉着他爹的手。
  唐玄宗李隆基想捂住自己的耳朵, 但手被他儿子唐肃宗拽着动弹不得。
  唐玄宗李隆基不但动不得, 还喊不得, 去年一场中风让他不得言语。
  唐玄宗李隆基能有幸看神迹, 全因他的孝敬儿子,太上皇唐肃宗李亨。
  如今身为太上皇的李亨闲着无聊, 唯一的乐趣就是和他爹唠唠嗑,再就是期盼神迹出现。
  今日神迹再次出现, 唐世宗李倓便派人请李亨移驾主殿一同观看。
  要说唐世宗李倓对他爹相当不错,好吃好喝的供着,就如同当年唐太宗李世民对李渊那般。
  所以该让位就得让位,安享晚年做吉祥物不好么。
  “要是和后世王朝这个皇帝,一共就两个儿子,杀光了可就没了。”李亨面带笑容道,气死人不偿命的笑。
  “要不说能生是福气,烂摊子还有人收,对不对?爹?”李亨继续道。
  唐玄宗李隆基被李亨气的浑身颤抖,他浑浊的老眼恶狠狠的瞪着李亨和李倓。
  李倓之前没发现他爹气人是真有一套,不过他皇爷爷的确是活该。
  【嘉靖帝对这两个儿子是说不见就不见,直接把两人打发出宫。
  且因为嘉靖帝迟迟没有立太子,朝堂众臣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支持裕王朱载垕,代表人物有徐阶、高拱、张居正,
  另一派则是支持景王朱载圳,代表人物是严嵩。
  按理说长幼有序,前面两个皇子都死了,理应由三皇子裕王朱载垕继位。
  偏偏嘉靖帝就不立太子,还让众臣站队,又开始了他的帝王平衡术,制衡双方,如此大权还是在嘉靖帝朱厚熜手中,他仍旧是看戏的判官。】
  “这老道士一天天的算计这个算计那个,他不累么?!”朱高煦吐槽,他觉得谁放这个老道士的儿子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相比之下,朱高煦觉得他爹心眼比他们大多了,“爹,你真好。”
  难得,朱高煦这狗嘴里吐出象牙了,听的朱棣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可惜天算不如人算,裕王朱载垕愣是把他四弟给熬走了,这下嘉靖帝朱厚熜就只剩下裕王朱载垕这一个儿子。
  所以咱们才说裕王朱载垕的皇位是一年年熬出来的。
  把所有人都给熬死了,就只能他继承皇位。】
  卡通的隆庆帝出现,头上几个大字,“把他们都熬死了!”
  *
  宋
  “这明朝也是祖上造孽,人丁这个稀薄,当真和咱们大宋有的一拼。”赵匡美感叹。
  赵匡胤……
  【咱们都知道嘉靖帝朱厚熜有八百个心眼子,但凡能在嘉靖帝手下做官,且做到高官的,哪个不是人精。
  隆庆帝根本不是这些大臣们的对手,面对如此困境,隆庆帝朱载垕不学明武宗朱厚照的叛逆,也学不来他爹的帝王之术。
  既然学不来他爹和他叔叔,他就学明孝宗朱佑樘,直接摆烂听大臣的话,做个垂手而治的皇帝。】
  朱佑樘……
  “为父现在不这样了。”朱佑樘悄声声道,他已经痛改前非,绝不做臣子的傀儡。
  “爹做的很好。”朱厚照肯定他爹这几年的所作所为,他爹几次让那些大臣吃哑巴亏 。
  听自家儿子夸自己,朱佑樘心情好了不少,“为父日后会更加努力,定不给你留烂摊子。”
  朱佑樘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自己的烂摊子自己收,让他儿子赶紧韬光养晦。
  如今朱厚照军权在握,有了一些对抗文官集团的筹码,但远远不够,毕竟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势力太大,不是一两天就能动摇的。
  朱佑樘得确保自己多活几年,为自家儿子铺平道路。
  这阵子,朱佑樘正想办法把“叶琪变法”给废了,恢复原来的制度以确保边境的粮食供给。
  【自打隆庆帝登基以来,他就是个盖章的机器人。
  他很少对朝政发表自己的看法,内阁大臣说什么说什么,等他们商量好了,隆庆帝就负责披红盖章。】
  卡通隆庆帝朱载垕再次出现,这次他手里多了一个大大的印章,只见他连看都不看折子,一秒一个的盖章。
  他头上几个大字,“朕没有任何意见”
  *
  永乐年
  “他就这么向文官集团妥协了?!”朱高煦不可思议,这还不如那个老道士呀!!
  “那个老道士不是八百个心眼么,合着生孩子的时候一个心眼不分给他们,任由他们缺心眼啊?!”朱高煦气的不知该说什么。
  朱棣则面无表情,前面听了那么多大明的奇葩皇帝,明太宗朱棣的内心愈发强大。
  每当快到了临界点,明太宗朱棣便会自我安慰调节,起码不像秦二世那样的败家子。
  朱棣劝诫自己的心声不知怎么发天幕上,再次引起秦始皇嬴政的注意。
  这个断送了大秦帝国的秦二代到底是谁……
  【和嘉靖帝故意让大臣内斗不同,因为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即便没有人推着大臣们斗,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斗。
  而隆庆帝就只能无能为力的看着他们斗,比如他登基后先是继续重用大臣徐阶,同时提拔自己的老师高拱。
  但万万没想到徐阶竟和高拱反目,高拱弹劾徐阶,毕竟是自己的老师,隆庆帝还是向着自己老师。
  就因为隆庆帝替高供说了几句话,朝堂那些大臣就群起攻之,总之是不把隆庆帝放在眼里。
  最后高供受不了同僚打压,告老还乡。】
  “真是窝囊,比为父窝囊。”朱佑樘感叹,他虽然也没什么话语权,但不至于被文官集团欺负成这般,起码大面还是过的去的。
  【等着大臣徐阶年岁大了,自行告老还乡后,隆庆帝的老师高拱重回权利中心。
  而此时的首辅是徐阶推荐的李春芳,随后高拱和大臣张居正联手,逼走了李春芳,高拱正式成为第一首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