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她想起本科时一位老师的话,尊重市场是经济学家的基本职责。
是的,发展的逻辑是治贫,脱贫是从零到一,需要开药方,需要政策支持,需要规划引导。「看得见的手」把生产要素培育到位后,应该退居二线,由生产要素开始发挥作用,只有「看不见的手」发挥功效,才能走向共同富裕。
想通这些后,她笑着对师兄说,“我想到一位经济学家的话,凯恩斯主义是政府最欢迎的。”
她心里犹豫过后还是把自己这些天的疑惑问出来,“师兄,我在来的飞机上读过您作为第一作者的一篇文章。您在文章中的观点不及今天犀利呀,那篇文章的论证也有些粗糙。”
王庆听完哈哈大笑,“师妹批评得太含蓄了。你知道的,有些观点尤其是批评政策的观点,不是那么容易发表的。东方讲究以和为贵,有时候不得不参与和稀泥。”
她问道,“师兄平时工作很为难吗?”
王庆笑容不减,“不为难,生活总是要妥协的。”
李豫决定劝说他,“师兄,我们都不否认目前国内存在的弊端,过度依靠土地财政,城镇化发展过于激进,地方债高启,这些都给经济未来走向增加险象丛生的可能。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更何况,我们也是希望更加了解这片土地的经济运行机制,能够让它迈向更好,不是么?
经济学家的坚持还是要有。汪教授不是说过吗,要捍卫市场的尊严就是捍卫经济学家的尊严。”
王庆笑着说,“你还记得老师这句话呀。”
她回答道,“当然记得。那时候您是他的助教,教授那个大嗓门不用扩音器就能传遍整个阶梯教室。可惜,我没赶回来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王庆敛起笑容,“老师走得急,没有遭大罪。”
俩人一起缅怀过失的老教授,王庆聊起他的家庭,聊到他一岁大的儿子。
“不瞒师妹,去年老师走的时候,我情绪低落过好一阵。后来在产房里看到儿子后,就觉得又获得了新的力量。现在常常夜里起床给臭小子喂奶,换尿不湿。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他每天的变化就觉得生活有点意思。”
李豫要离开时,王庆叫住她,“师妹,后天没别的安排的话,随我一起去趟西边,带你看看大地震后重建的情况。”
她原本就有此计划,如今有师兄同行,自然爽快答应。
实验的最后阶段,唐宋在实验室连续呆了近三十个小时。万幸的是,跑出来的数据很理想,最近一个月的努力没白费。一起做实验的学生已经回去休息,他拿起办公桌上的手机,看到好多未接来电和未读消息。他顾不上疲劳,慌忙点开消息,大多是傅从玉发的。
傅从玉在三个人的群里先转发川西发生6.8级地震的新闻,然后艾特李豫问她手机怎么一直没接通,是不是通讯信号断了,如果恢复信号要第一时间报平安。微信群里傅从玉每隔一阵艾特一次李豫,李豫依然没有回音。
唐宋的心悬起来,这些都是在过去几个小时内发生的,他一无所知。
他突然觉得,实验不重要,数据也不重要。
唐宋退出微信,开始拨打李豫电话。他不记得重复点击了多少次呼叫,直到电话那端传来声音,“喂-唐宋。”
他的嗓子被涌上的泪水堵住,他强迫自己咬着手背,眼泪被憋回去。
听筒里传来李豫中气十足的声音,“喂,唐宋,我这边没事。”
唐宋听到自己发出颤巍巍的低语,“李豫…平安就好。”
“没事,我们离震中有段距离。周围人都平安,只是这边信号中断过几个小时,现在修好啦。刚有信号就接到你的电话。不与你多聊啦,我还没给老李报平安呢。挂啦。”
他看着暗下来的屏幕,手机屏幕上有他刚掉下的一滴眼泪。
李豫他们一行西去先来带大地震后重建的新城,在那里三人参加当地财政局组的专家座谈会。然后一路继续去附近几个县市做调研。
地震那天,他们刚从一个现代化养殖场的二楼往下走,感受到有震动,王庆拉着她冲出大厅跑到院子里。
在空旷的停车场,王庆问她,“第一次遇到地震吗?”
李豫心有余悸地说,“第一次遇到震感这么强烈的震动。”
王庆有些感叹道,“大地震之后这几年余震不断,我们都已经训练出条件反射。”
在等待信号恢复时,他们所停留的小镇和养殖场已恢复正常秩序。
随着信号中断时间加长,李豫还是有点着急。她想地震的消息肯定已传遍全网,老李知道她在这边,心里肯定特别担心。
她拿着电话不停走动着,直到手机在手里震动起来,是唐宋的来电。
“喂,唐宋。”
她听到电话对面有微弱的声音,以为是信号不好,提高声音说,“唐宋,我这边没事。”
这下她才听清楚电话里的声音,“平安就好。”
她怕信号再次中断,没有给对方说话的机会,电话里又报了一遍平安。
电话挂断后,她给老李拨过去。傅从玉得知老李担心她,一看到新闻后就赶去她家里。
这次比刚刚那通电话信号好很多,电话那端的声音清晰可见,“小豫,可算通信号。刚开始我还真有点慌。后来从玉过来,他给我分析了震中位置,又让我看过你们今天所在的城市。我稍微安心一些。你什么时候回江城呢?”
李豫在电话里和傅从玉聊了几句,“从玉哥,谢谢你呀。”
“应该做的,以后不用总和我说谢谢。小豫,你给唐宋报个平安吧,我把地震的消息发群里,他看到后也很着急。”
“刚恢复信号时,我们通过电话。那会儿信号断断续续,不过已经报过平安。”
挂断电话后,她才看到群里的消息,傅从玉才不像电话里老李说得那么淡定,他还是很担心自己的。她翻看完群里消息后,用文字又报平安。
尽管唐宋订了次日回江城的机票,不过他没能去成机场。他原本需要在波士顿工作到八月二十号,现在还有一周的工作未完成。最后,七天的工作被他压缩在三天内做完。三天后,他提起行李箱赶往机场。
十三个小时的飞行,落地江城时已经晚上八点钟。
走出江城机场的唐宋很想见李豫。
10|第10章
李豫家小区门口,在进小区大门时唐宋被保安拦住,需要登记访客信息表。他被卡在访客楼栋和房间号这里,手中的笔停顿了一会儿。当他准备胡编个楼号时,保安看出他的犹豫,开始细细盘问起来。
小保安不放行的理由也很充分,“你明显不知道要去几号楼几单元…这样吧,你打电话叫人来保安室接你。大晚上的,你还提着行李箱,小区万一出点事,咱俩都脱不了干系。”
唐宋拿出手机拨通李豫电话。
大概十分钟后,穿着大t恤、短裤和人字拖的李豫把他从保安室领走。
“大晚上跑来我家干嘛。”
唐宋没说话,一直随着她上楼,进门后换上一次性拖鞋,鞋面印着xx大学招待所。
他环视客厅一周,问道,“李叔没在家?”
“回老家修祖坟去了。前些天老家下大暴雨,祖坟被山洪冲坏一大半。”
李豫递给他一杯矿泉水,说,“喝完叫车回家吧。”
唐宋接过水杯喝去一半,可怜兮兮地问,“家里有吃的吗,我饿。”
李豫心说,这人真是得寸进尺。
不过她想起视频里孔雀摇尾乞怜的屁股,心软了一分,“葱油拌面,吃吗?”
唐宋点点头,仰头把杯子里剩余的水喝完。
葱油是李豫新熬的,手擀面在沸水里煮过三分钟被捞出。五分钟后,一碗葱油拌面摆放在餐桌上。
李豫给他杯子里添满水,说,“一会儿,碗筷和厨房的锅归你洗。”
唐宋正往嘴里塞最后一筷面条,点点头,说好,“明儿我给你送来一台洗碗机,以后省得自己洗碗。”
李豫看他狼吞虎咽的样子,示意他喝口水缓缓,“少爷,你看看我们家二十年前的老爷房,哪有空间安装洗碗机。”说完她收起空碗,自己回到厨房打开水龙头,拿起洗碗棉布动手。
唐宋口里的面条下咽后,来到她身后,双手抱住她的腰,下巴放在她肩上,在她开口拒绝前先发制人,“让我靠会儿,赐我点儿精神力量。”
一副碗筷不需要太长时间清洗。李豫用干毛巾擦手时,从他的怀里挣脱出来。她转过身注视着他的脸,“少爷,如果你是因为工作累的话,那么不好意思哈,你需要看清楚我站的位置,再喊苦。”
唐宋听出她的奚落,“精神力量又不需要位置决定。”
李豫不赞同,“不不不。你们这种随随便便一篇文章就可以发顶级学刊的学霸是理解不了底层科研民工的。演示文稿的系统模板里有一张经常被引用的台阶图。我现在处于阶梯的最底层,你已经在阶梯的中部,或许跳一下就能到顶端的那种。我给予不了你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