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还有人回帖表示赞同,“是呀,uc系的二流大学毕业,如果不是非常优秀不能来江大的。”
  “夸人就夸人,怎么还带贬低人家母校的。”
  “berkeley已经成为某些人口中的二流大学,天呢!”
  话题又跑偏,后面的话题变成了一流大学与二流大学之争。
  15|第15章
  那个帖子后面因为吵架比较多,被版主删除。
  下午五点钟,李豫在办公室查资料时,唐宋敲门而入。她抬头看清来人,又低头翻阅书桌上的资料,“你怎么来了?”
  唐宋在她书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环视一圈后,说,“你办公室还真需要时刻开着门。如果关上门,里面空间像个集装箱,面积还没集装箱大。”
  李豫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所以你来是要二次审判我的办公室。劳驾您多跑一趟。”
  唐宋向前倾身,双臂放在桌沿上,然后左手拿起摊在桌子上的一本书,被李豫夺走。
  “不要动书桌,我正在查东西。这些资料查看完毕后,我会整理的。”
  唐宋做出道歉的手势,右手递给她一个相框。
  她接过来,问——“什么呀?”
  居然是水蜜桃样式的通草花,桃子表面的绒毛清晰可见,桃尖的那抹红嫣而不妖,连桃子带的叶子都栩栩如生。
  她上周五看到的是图片,已经觉得惊艳无比,没想到实物更是胜过图片百倍。
  李豫很喜欢,她拿在手里,看着桌上铺满的书籍和资料,还是舍不得合上。她扭头看身后书架还有空位置,把它摆放着在身后。
  从唐宋的位置看去,李豫坐在书架前,她的头顶顶着一颗鲜美的水蜜桃。
  “所以,你是来送礼物的。谢谢唐老板为我的陋室增加色彩。”
  “喜欢就好。要不礼尚往来一下,你也送我办公室一件礼物,可好?”
  李豫笑着说,“那可不行。你不是临时回来的吗?两年后还回去,送你办公室岂不是要留给后人。”
  唐宋看着她说,“两年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万一到时候江大让我难以割舍,我肯定不回去了。”
  李豫也看着他,“那等两年后再送。届时送你一份厚礼,代表江大谢谢你愿意留下。”
  她看到电脑上的时间,说,“两年后的礼先欠着。今儿的礼物请你吃食堂来偿还。”
  说着她站起身,把眼镜摘下放在书桌上,拿起手机和小卡包向外走。唐宋起身跟上,顺手帮她把门关上。下楼时,李豫问,“你想去哪个食堂?”
  唐宋想了想,“明园吧,明园二层。”
  李豫心想,他可真会选地方。明园是学校唯一没有设置教师用餐区的食堂。也是她本科入学后,傅从玉请她吃第一顿饭的食堂。当然那次,唐宋也在。
  那天他点的是一份葱爆牛肉盖浇饭。某人不吃葱白,嫌弃牛肉炒得太老,对着一盘饭挑剔了一番。最后她把自己的干锅土豆片让给了他。
  唐宋看出她的犹豫,问,“不想去明园?下午最后一堂课还没结束,学生不会很多。”
  李豫心想或许他早就忘记明园的葱爆牛肉饭,“没有,就去明园。”
  经管学院楼到明园需要十多分钟的步行,俩人边走边聊,一路上倒是没遇到熟人。
  距离他们上次见面,已经六天。唐宋不想放弃了解她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他问起来,“你上周和这周在哪儿吃饭。”
  李豫把原来绑着的头发放下来,“松园、梅园、清风园、桃李园换着吃…”
  问话继续,“和同事一起?”
  她点点头,把皮筋绑在手腕,“嗯,和以前的老师,昨天是和去年入职的同事,他是upenn回来。你呢?”
  唐宋说,“我也差不多吧,同事和我们实验室的博士生…”
  李豫侧身看向他,脸上挂着惊讶的表情,眼睛瞪得炯炯有神,“啊,你居然开始带博士生?”
  他被她的表情逗笑,扶着她的肩膀,示意她好好看路,“帮院长临时带的。”
  她回正身子,似乎松口气,“噢,我还以为差距又大了几个台阶呢。”
  这下轮到唐宋侧身,他用那双褐色眼睛又一次注视着她,“那我等等你。”
  明园二层,李豫要在小炒窗口点葱爆牛肉盖饭。她主动提起往事,“还记得我大一那年么?我们还有从玉哥一起吃饭,你点的就是葱爆牛肉盖饭。”
  唐宋说当然记得,傅从玉给我点的。
  说完,他说去别的窗口瞧瞧,一会儿在靠窗户的座位碰头。
  李豫到座位时,唐宋已经坐下,桌上摆着红烧鱼、炸鸡柳、凉拌笋丝、烤地瓜和鲫鱼汤。
  她看着他的餐盘,“不吃主食?”
  唐宋指着地瓜,“喏,它是主食。”然后把鲫鱼汤放到李豫手边,说——“给你点的。”
  她坐下后,夹起盘子里的大葱放进嘴里,咽下后对唐宋说,“可能是因为体内流淌着一半的葱省基因,我还挺喜欢这道菜。”说完,她问他,“葱爆炒得很香,你真不要试试?”
  唐宋摇摇头,不要。
  李豫继续吃饭,说,“我大一那年只和你们吃过一顿饭。那年你们都在忙什么?申请学校?”
  唐宋回忆后说,“申请学校,实验室做实验。傅从玉那年一直在做兼职。”
  李豫有些好奇,“我一直想问他做兼职干嘛?他家比我们老李有钱许多,我都没做过兼职呢。”
  唐宋说,“赚学费。他在美国读书用的是他过往的零花钱和打工挣来的钱。”
  她更加好奇,“他家里断他经济来源,为啥?”
  唐宋放下筷子,说,“人家隐私,甭打听。事情已经过去七八年,你最好也别问他。”
  “哦。知道的。”
  说完,她抬头看到窗外松园餐厅四个字,不由得笑起来。
  唐宋顺着她的目光向外瞧了一眼,只是松园食堂而已,外面也没发生特别的事情,“笑什么?”
  李豫说,“想起上周五早上我在松园一顿吃了四个包子一个鸡蛋,吃完后非常心满意足。”
  唐宋把地瓜分成两半,一半的皮撕掉后连盘子一起递给李豫,“分你一半。那天早上没在家吃?”
  她没拒绝,尝过一口,挺甜的,然后才回答他的问题,“周四晚上没回去。”
  唐宋停下手上动作,“没回去?住哪儿呢?住办公室?”唐宋接着说,“李豫,你那个简陋的办公室,哪儿有可以睡的地方。你不会睡桌子吧?”
  她继续吃地瓜,“倒也没有。两张椅子拼起来,凑合一晚。”
  唐宋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言语,看着面前埋头吃饭的人,又觉得这样的才是李豫。
  这样的李豫是不会与外地青年老师争抢有限的住房名额,是从来不占身边朋友哪怕是追求者的任何物质便宜。哪怕她每天需要花费两个小时在地铁上,哪怕睡在最简陋的凳子上。
  她的一头长发还是在美国时留下的,他猜应该是为了省钱。
  她今天穿着衬衫,他猜应该是为了让自己显得有气势。
  她不挑食,他猜应该是从小就懂事养成的惯性。
  这样自律自觉又善良的李豫……
  李豫见对面一直没动静,问道,“看我干嘛。快吃饭,一会儿我还要回办公室收发邮件呢?”
  唐宋又重新动起筷子,“工作邮件?你文章已经投稿啦?”
  她微微向前倾身子,双眼环视周围地学生,暂时没有熟面孔,“文章还没投呢。我今儿在课堂干了件震慑小朋友们的事儿。”
  她简单复述她的新要求以及收发邮件的deadline。
  唐宋听完后,问——“如果有学生发邮件选择开卷考试,学期中途又后悔,你确定不给机会?”
  她坚定地摇摇头,“不给。后悔的话,他们可以在第八周把这门课退掉,明年重修。如果错过最后的退课机会,那么不好意思。the last chance is the last.这也是我教他们的社会课。浪费一个两个甚至最后一个机会,就是没机会啦。人在做选择时,还是不要漫不经心的好,选择是要对自己负责的。”
  唐宋接着问,“last chance有隐喻在吗?”
  李豫有些疑惑,“什么?”
  唐宋笑着摇头,“没什么。你这么想挺好的。本来课堂就不是权利对等的地方,老师应该对课堂拥有绝对的权威。现在你考虑到另一部分声音后引入新的选项,已经算是一种妥协。”
  他心里波涛汹涌,想得根本不是课堂的那点事。他在想李豫的处事原则,但不敢说出口。
  李豫说他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可他见过为数不多比自己更律己的人就是李豫。他自己是在大二才意识到自己可以走学术道路。而李豫似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始为学术做准备。他大学的最后一年,和傅从玉不同,那会儿傅从玉校外实习校外住宿,偶尔回学校参加考试或者准备出国的材料。而他自己因为未来学校已经确定反而需要花更多时间在实验室做实验,他在宿舍、实验室、食堂三点一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