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唐宋依旧不依不饶,“傅从玉把李叔当父亲孝顺,你也要把他爸妈当父母来孝顺?”
她有些无奈地说,“不是这样…只是想礼尚往来。”
唐宋的声音总算正常,“得了吧。他家就是做药材生意的,别说送一个月药材,就是送一年药材,成本也不高。再说他对李叔好,不是要加重你们的心理负担,他是真的想孝顺李叔。你那点工资留着给自己买点好的吧。我马上要开课题讨论会,先挂了。”
两通电话没有一个好消息,她把手机收起来后,凝神深呼吸,然后继续干活儿。
唐宋开完讨论会后拨通傅从玉的电话,“你最近有没有特别想要的东西?”
刚下午五点的傅从玉只想早点下班,他有气无力的回答,“特别想睡觉。”
唐宋站在窗户边,看着远处的蓝天白云,说,“睡觉不算。要物件,看得见摸得着的那种。有没有特别想要的?”
傅从玉突然来精神,“哈苏。你是要送我生日礼物吗?那就哈苏吧。咱们这么说定啦。”
唐宋说,“滚,送你一张哈苏照片。”
傅从玉不想猜谜语,他困得不行,不想浪费脑细胞,“你究竟想干嘛,直说!”
唐宋觉得自己打这通电话真是被气到,“算了,你忘记这通电话吧。”
作为知道事情愿委的人,他能理解傅从玉报恩的心态,也能理解李豫那种不想占便宜的心理,劝两个人中任何一人恐怕都无解。
傅从玉想要哈苏。虽然哈苏没有,不过他有部徕卡倒是可以送他。毕竟傅某人很有可能会是自己便宜的大舅哥,投其所好还是很有必要的,他想。
20|第20章
这天下午李豫收到一条消息:傅从玉那边的回礼我来准备,会以你的名义送出,你以后挂念着我的好就成。
傅从玉收到一条微信:哈苏没有。几年前的徕卡可以给你,你妹妹送你的。以后记得在李叔那儿多帮我说好话。
消息发送者都是唐宋。
李豫回复他,别送太贵的,不然我还不起。
傅从玉回复他,你妹的,你们什么进展,小豫大发慈悲收了你?
他敲李豫说,我办事你放心。
他冲着傅从玉语音,嘿嘿,胜利在望。
李豫不再理会他,傅从玉他们倒是在微信里你来我往水了一些没用的消息。
唐宋收起手机后,拿起桌子上的台历,九月和十月被他用记号笔圈得密密麻麻。明天开始课题组正式开题,又是需要忙碌一到两个月的节奏。万幸的是,这次情况好太多,人在他眼皮底下,左右不过五栋办公楼的距离,没有人比他更能近水楼台先得桃。
唐宋想到此就乐呵起来,环视一圈自己空荡荡的办公室后,他觉得自己的书桌非常需要一件一模一样的水蜜桃。没人送,没关系,自己下单,自己买。
晚上他们实验室全员在桃李园二层聚餐。他在走进桃李园前给李豫发消息,提醒她按时吃晚饭,晚点下班的时候等他送她回家。李豫很快回信,“我今晚会早些回家,不用你送。”
唐宋回国后组建的实验室是以他名字命名的,这是他在江大接受的唯一超过副教授标准的东西。此次研究课题是他主导,成员是学院塞给他的,包括毛院长的两位博士生,同时还有一位舒副教授研究课题与他相近,带着他的博士生团也一起加入。
七月份,他还没回国,通过跨洋电话知道有一个教授要带着团队加入时,第一反应是拒绝。他还没有自己的学生,算是孤家寡人,可也不能由着学院这么安排。一个小小课题组还没正式开题就搞成三足鼎立,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和谐相处的模式。
毛院长当时是这么劝说他的,“舒民是燕大梁老的关门弟子。我们这一辈学生物的,没有人没受过梁老教诲。他的关门弟子虽然天分不高,但是为人非常勤勤恳恳。舒民在副研究员的岗位做过十五年,在副教授岗位上又做十年。
在你的天分面前,他的勤奋确实是一文不值。
他比你大二十岁,当他得知你回燕大组建自己实验室时,第一个主动申请加入的。他说他如今五十岁,并不希望以后占学院一个教授名额,他在副教授的岗位上退休也挺好的。只是他还想能为研究做出点贡献,也不愿意耽误手下的几位学生。
你完全不用担心他在实验室倚老卖老,舒民是一个在同事中和学生中都不会摆架子的人。”
他自那时开始与舒教授邮件交流。舒教授也的确如毛院长所言,是个讷于言又不怎么敏于行的同行,把他摆在研究员的位置也挺好的。倒是舒教授手下的博士生李远有几分天赋,以后应该可以做出成绩来。
唐宋到二层包厢后发现,自己是最后一个到达的。他抬起手腕看时间,距离约定还有五分钟。大家都提前到达,不错,希望以后这种准时的精神可以保持到课题结束。
他们团队经过快两周的相处,大家早已没有第一次见面时的拘谨。席间的聊天也随意很多,除了聊过学术圈的一些小八卦外,话题开始围绕着唐宋打转。
于小洋和李远他们两个是舒教授直博的学生。于小洋博士三年级,李远博士二年级。师姐师弟二人因为是同一导师,平时结伴去食堂次数比较多。俩人除去中午面食部遇到李豫外,前天在学三路还远远瞧见过唐宋和李豫。
二人打过一轮眼神官司后,又在桌底石头剪刀布,于小洋输了游戏赢得提问机会。“唐老师,今天中午食堂遇到的那位老师是您女朋友吗?”这是她和师弟自午饭后一直想问的问题。
唐宋停顿一下,他不太敢这时候点头。如果传到李豫耳朵里,他的胜利在望会变成倒在黎明破晓时,“我们两家长辈有些交情,她是我发小的妹妹。”
于小洋和李远默契交换眼神,对他的说辞将信将疑。
“那位老师看着年纪不大。您不介绍她是老师,我和师姐还以为她是学生呢。”李远接棒发言。
“她呀,三个月前还就是学生。刚毕业。”唐宋笑着回答。
“老师在哪个学院教书呢?”李远继续提问。
“经管。”
师姐师弟这次又像是对暗号似的,交换眼神。
于小洋的眼神似乎在问李远:是不是前天我们在实验室回的帖子里说的那位女老师?学院、性别和入职时间似乎都对上的。
李远用眼神回应:对。不过还差毕业学校没有核对,师姐轮到你啦。
于小洋只好接力提问,“那位老师好厉害呀。毕业能直接来经管教书,不用做博后吗?她和您是一个学校吗?”
唐宋只当他们是八卦,简历这种官网上可查询到的问题,他不介意如实回答,“不是,她berkeley毕业。”
俩人互相看着对方,所有信息都对上。舒民观察着饭桌上自己两位学生,看他们的眼神交流一阵,找唐宋闲聊几句,再交换眼神继续闲聊。他怕两位学生继续问到更加私人问题,唐宋毕竟在海外呆了快十年,未必喜欢在饭局上聊隐私。所以,他打算开口制止自己两个胡闹的学生。
没等他开口,于小洋又发声,不过她这次比较谨慎,“唐老师,有件事情不知道应不应该告诉您?”
唐宋问什么事情。
于小洋说,“前天,那位老师的学生在网上发帖吐槽过她,帖子被顶上学校论坛热门。”
她看到唐宋的脸色越来越凝重,赶紧往回找补,“不过您放心,我们在帖子里都是支援那位老师以及声讨发帖学生的。”
李远也帮腔说,“对,那个发帖学生吐槽作业多课程负担重,我和师姐都发帖批评那位学生。后来,我们向版主投诉,帖子很快被删除了。所以,应该不会给老师带来困扰。”
唐宋敛起脸上的凌厉,开口,“谢谢你们呀。她一毕业就回学校教书,第一次与学生打交道,她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比照对自己的标准,结果引起个别学生不满。谢谢你们帮她说话。”
于小洋和李远连忙说不客气,这是应该做的。
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新话题又回到学术讨论上,毛院长的两位博士生在学术话题的参与度明显高一截。不过,唐宋因为心不在焉,八点左右主动提出散席,未尽兴的学术讨论明天可以在办公室继续。
他没回办公室,而是朝经管楼方向走去。在路上他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反应过度,帖子已经被删除,好多学生是支持李豫的,她也有能力很好地把控自己的课堂。
可他还是控制不住自己,他想要保护李豫的赤子丹心,呵护她的纯粹,不想她经受任何风吹雨打,哪怕是只言片语的抱怨,也不行。
他和楼里的保安已经十分熟稔,点头打招呼后,乘坐电梯到五楼。这是他第一次在外面见李豫办公室关门。因为没有窗户,他判断不出里面是否有人。门把手拧不动,锁住的。她应该下班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