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裹儿过了两日,接到了自己的奏疏,虽然圣人应允,但只是没有动静,圣人心思幽深,因而便没在意。
  最近学堂来了个曾经做过主客郎中的人,学得几种蕃语,识得胡风异俗,裹儿最近这些日子正好奇这个呢。
  不料一日,边地传来急报:突厥叛周攻打边境,囚禁淮阳郡王武延秀,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降突厥!
  朝野震惊,武曌大怒,一面调兵遣将抵御突厥,一面以阎知微卖国夷灭三族。
  ……
  官兵们凶神恶煞地冲进阎府,府中乱作一团,丫鬟小厮如麻雀似的到处乱钻,惊破了这座世家府邸。
  阎知微是阎立德之孙,阎立本之侄孙,祖上尚过公主,出过王妃。武周革命,阎家与武家联姻,阎知微的儿子阎则先娶了武三思的女儿江陵县主,权势日炽。
  当初默啜可汗求和亲,朝中吵成两派,张柬之等人认为夷狄不可信反对和亲,阎知微则相反。朝廷决定和亲后,便命阎知微与武延秀等人一起去虏庭求娶突厥公主。
  突厥翻脸无情,囚禁武延秀,威逼使团。阎知微贪生怕生,背周降突厥,致使阎家大祸临门。
  江陵县主骤得噩耗,顾不得其他,取了马出门求救。此时阎家各门已被严密把守。她报了名号,才被走脱,一骑飞驰娘家。
  然而,武三思不在家中,到了兄长武承嗣府上商议事情。江陵县主几乎蓬头跣足又追到魏王府为夫家求情。
  武家为了掌控兵权,一方面提拔自家子弟在军中担任要职,另一方面嫁女与禁军将尉或者将女婿提拔为禁军将尉。江陵县主的婚事也是如此。
  因魏王梁王商议事情,江陵县主被拦到门外。屋内,武氏诸王皆嘿然不语。
  武延秀不是李唐宗室子,默啜可汗故而不仅不允婚,反而叛周寇边。这个理由如同一个大巴掌甩到诸武的脸上。
  这未必是突厥叛周的真正理由,但拿这个出来也表明了,任凭诸武封王作宰,连不懂礼仪教化的突厥都只认李氏子是天潢贵胄,不认武氏子为皇子皇孙。
  武三思曾在武承嗣病重时,暗喜储位竞争又少一人,然而现实甩来的巴掌,让他前所未有地清醒,储位看似触手可及,实则无半点可能。
  天下认武曌为皇帝,但不会认诸武为皇室宗亲。
  这事给了武承嗣巨大的打击。庐陵王归来,武承嗣看到了自己的末路,现在他恍惚看见武家大厦倾覆满院赤血的末路。
  他心中无比绝望,嘴唇颤颤,不成语句,黄泉路近。
  武三思只当担忧延秀,劝说:“我大周兵强马壮,区区突厥不过土鸡瓦狗,大军若至,这些夷狄则即刻败走。延秀是大周郡王,默啜可汗是个老狐狸,不敢拿他如何。”
  众人无可奈何地散了。武三思见到女儿,猛然想起阎家祸事,语气平淡说:“阎家不中用了。你既然回来了,就在家里好生呆着,风头过了,我给你另选佳婿。”
  阎家不成了,武三思准备给女儿换门亲,为自己添加助力。
  江陵县主回手向头上拔下簪子,指着自己的喉咙,神色凄惶,泪如雨下,跪地哀求:“求阿耶救救夫婿,他若是死了,我也不活了。”
  武三思不为所动,让侍女把女儿押回家中冷静几日。江陵县主抱着柱子不肯走,嚎啕大哭,哭得人凄然恻然。
  旁边的叔伯兄弟看不过去,纷纷劝道:“阎家世代勋贵,子孙繁茂,姻亲遍布,阎知微卖国本就该死,但则先素日瞧着是个好的,又是武家的女婿。
  我们此时若袖手旁观,一来显得武家不得圣心,二来只怕寒了亲戚们的心。不若求个情,将人保下来。”
  武三思闻言思索,失了军中人心,只怕离死不远。
  他想毕,神态立刻变了,跌足叹息:“我何尝不想保这个孩子?阎知微卖国伪称可汗,又在边关叫门,证据确凿,罪无可赦,而且圣人大怒,满堂诸公求情都没用。
  唉,罢罢罢,我舍了这身官服、这条命,也要把这个可怜的孩子保下来。”
  说罢,他改口让侍女将江陵县主送回家静待消息。武曌正值气头上,突厥叛周的理由不仅打在诸武脸上,更打在了武曌的脸上。
  武三思当然不敢去求情,只悄悄让人留得女婿性命。至于阎家其他人嘛,生死各有命。
  第17章 双陆 圣人能让我去边疆当个都护吗?……
  巍峨的宫墙将风起云涌挡在外面,宫内依然风平浪静。
  但裹儿一连数日闷闷不乐,边事就这样血淋淋地冲到裹儿的眼里心里。战报上说,默啜可汗杀边民数千,掳掠妇孺而去。
  她脑海中浮现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日下学,天色尚早,她没有回到院中,坐在池边树下发了一会呆,难解心中郁气,撇了小宫女,登上石阶,蹲在凉亭脚下抠土。
  可巧武曌近日政务繁重,也出来松散,一路而来。此时,落霞满天,红日将尽,便要登高赏落日。
  她远远看见小宫女站在石阶下往上张望,到了跟前,便问:“你是哪宫的小宫女?”
  小宫女战战兢兢答道:“奴婢主子是庐陵王家中七娘,她让奴婢在这儿等着,不要打扰她。”
  张昌宗听了,笑说:“圣人,咱们悄悄上去,看看小县主做什么。”
  武曌无事,便与张昌宗一起上了台阶,只见一个身着金黄襦裙的小娘子不顾形象地蹲在地上拨蚂蚁,顿时啼笑皆非。
  她看得入神,听到笑声,才一脸茫然地抬头望着来人,显得呆呆傻傻。
  武曌笑说:“赶紧起来,这像什么样子?”便是世家七八岁的孩子也做不出这样幼稚的事情来,她又好气,又好笑,真是在外面养野了性子。
  裹儿回神忙起身拜见,道:“刚才正想事,没看到圣人过来。”
  宫女们抱了席毯榻几来,铺设在亭中。武曌坐下,裹儿刚要过去,就见宫女端着铜盆过来,她窘迫一笑,停住脚步,忙洗干净手,才来亭中坐下。
  “你会打双陆?”武曌问。
  几案上正摆了一副双陆棋,裹儿笑说:“我在家中经常与阿耶玩。”
  武曌示意她拿了骰子,让她先掷。“你刚才想什么?”武曌问。
  裹儿一边走棋,一边回道:“我在想有什么法子能让边境安定?”
  该武曌掷骰子走棋了,她讶了一声,问道:“想出来了吗?”
  裹儿一心二用,说:“狄……”刚说一个字就意识到说错了,忙改口道:“第一步棋,圣人走得好。我看过后汉的羌族之乱,后汉君臣一直在剿抚之间摇摆,连年征战,府帑枯竭,边地血流成河。”
  武曌说:“你说是剿好,还是抚好?”
  裹儿回道:“剿抚并用最好,这也是大周对边疆部族的国策。”
  武曌:“你又为何愁闷?”
  裹儿回:“今日之华夏夷狄犹如战国之秦楚韩赵,我所忧心的事乃是自家人同室操戈。”
  武曌:“你错了,秦楚韩赵同为炎黄子孙,与华夏夷狄截然不同。”
  裹儿停下来,仔细思索,武曌在等她的答案。半响,裹儿道:“现今的独孤、窦氏、长孙、宇文等家,其先出自鲜卑,在汉魏之际被称为胡。
  孔子作《春秋》,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1大周兵强马壮,国力强盛,如突厥契丹之族,若久沐皇恩教化,天长日久则为汉人。”
  武曌听了,觉得这丫头的眼光看得远,起了兴趣,再问:“如何教化?”
  裹儿的脑子突然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几个词攻击了,她不知为何竟然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
  于是,裹儿顺着斟酌说:“教化从来没有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多管齐下。比如现在在边疆设立都护府、羁縻州等治所,再如开边疆互市……”
  只是她越说越泄气,越想越无话可提,实在想不出什么新意来,最后无可奈何叹道:“朝堂诸公才智过人,君主英明果断,萧规曹随便是,是我自视过高了。”
  武曌见她长吁短叹,又想起她拨蚂蚁的情形,相差甚大,忍不住大笑起来。
  裹儿垂头丧气,她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仔细一想,史书之上随便一个聪明人就能将她轻松碾压。
  武曌不忍,道:“你能这样想,可见有自知之明,至少是个明白人。”
  裹儿抬头,望着武曌问:“若有机会,圣人能让我去边疆当个都护吗?”
  武曌闻言微愣,失笑道:“你可见过女子为将帅?”
  裹儿立刻抬头挺胸,回道:“平阳昭公主镇守娘子关,高凉冼夫人功封中郎将。以前有女子为将帅,以后也会有女子为将帅。”
  武曌摇头笑说:“你最近看了不少史书,可见是将我的话听进去了。但是将帅可不是玩蚂蚁的小孩子能当的?”
  裹儿眉头皱起,不服气道:“钓鱼乞食的、织履卖肉贩枣儿的都能当为将作帅,我为什么不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