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跟随来的几人低声用蕃语商量起来,时不时传来不赞同的声音。大唐是礼仪之邦,突厥反复无常,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这话同样适用国家交往。
大约一盏茶后,裹儿用蕃语问:“你们商量好了吗?”
几人更是一惊,裹儿转为汉话,笑说:“幽州境内榷市常有你们两族的人过来贸易,因而学了几句。”
李失活道:“殿下博学。昔年营州之乱,非全是契丹之过,若再出现赵文翙之类,契丹和奚该如何?”
裹儿道:“今上宽容以治下,秉承太宗遗志,视华夷如一家。我会奏请陛下,给予松漠都督和饶乐都督以秘折上奏的权力,奏折直达天听。
再者,突厥王族常居神都者,不计其数,陛下赐封官职,职位高者可上朝,又能上书陛下,若其部族受灾或者遭受不公,求陛下主持公道。”
李大辅问:“奚族也能?”裹儿点头。
李失活忽问了一句:“公主殿下,如何看待我们夷狄?”
裹儿闻言笑起来,问道:“你可知高祖的太穆皇后和太宗的长孙皇后先祖出自何族?”几人摇头。
裹儿道:“窦氏、长孙氏都是虏姓,出自鲜卑族。何为夷夏?说华夏语,行华夏礼,认同华夏的观念,在我看来,就是华夏人,不论原先的族群是什么,或许是汉人、鲜卑人、突厥人、吐谷浑人、蛮人,也可能是契丹人,奚人……
华夏是开放的,她欢迎所有的族群加入;她是开明的,尊重各族的风俗习惯。
虽然现在仍有对夷族的歧视,但是从大唐立国开始,天子皆视华夷如一,朝中屡出蕃将,如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执失思力、黑齿常之等等,还有如今的辽阳郡王李多祚,他出自黑水靺鞨。”
李失活和李大辅听了,默然良久,道:“我们愿归附大唐,但愿大唐不要失信于人。”
裹儿笑道:“你们放心。站在你们面前的是太宗的曾孙、高宗的孙女,当今陛下之女,我岂敢辱没先祖荣光?”
太宗和高宗,尤其是太宗皇帝,他是边疆各族最信服的天可汗,以他的名义做保,李失活和李大辅心中不安稍解。
之后,众人又商议了重建二府、上贡、遣质、贸易等诸事以及大唐如何接应二族重归等事。
直到四更天,众人才大致定下。其后,两方人趁着黎明前的夜色,悄然离去。
第67章 归附(二) 公主殿下好胆识!……
裹儿回到幽州刺史府后,来不及休息,先让湘灵拟了一份关于两蕃合谈的奏表,末尾请求北疆各驻军协助牵制突厥。
奏表八百里加急送到神都。同时,裹儿下令幽州府军备战突厥。
然而,初夏的神都波谲云诡,自从神龙政变后,闲置的武三思被频频召入宫中,与帝后二人相谈甚欢。
张柬之等人忧心忡忡,一面弹劾武三思阴险狡诈,一面谏言陛下亲贤臣,远小人。
初夏的风,柔柔地吹着,阳光明媚。
通天宫中,皇帝的恩德如金色的阳光一样,洒在为首的五人身上。
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崔玄暐和袁恕己,五人同日封王,这让大唐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恩惠,但也预示着五人的末路,他们同时被罢了政事。
皇帝以显赫的爵位酬谢了张柬之等人的功劳,但也将他们手中的权力毫不留情地收走了。
武三思重新活跃在朝堂,这事引发的后果,坚定了李显除去五人的决心。
李显隔着冕旒看见五王惊愕而又难看的神情,心中畅快极了,他感受到了皇权带给他的无上欢愉。
事毕,李显和皇后韦淇携手登上通天宫二层,
眺望远方。通天宫高近三十丈,巍峨壮观,神都之外百里可见。
李显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畅快舒展过,吹着夏日微醺的风,极目远望,都是大唐的锦绣河山。
忽然,幽州急报将李显惊醒,他颤抖着手,拆开急报,看完,心中松了一口气,又是生气,又是好笑,又是自豪,道:“这孩子把我吓了一跳。”
韦淇凑过去,看得清楚,也跟着放松,她最怕的是幽州打仗,女儿陷在那里。
“叫宰相们过来商议此事。”李显吩咐道。
两人下了楼,回到徽猷殿。在政局稍稳后,李显提拔了魏元忠、韦安石、杨再思、豆卢钦望等东宫旧僚做宰相,以填补张柬之等人去后的空缺。
几人来后,看过奏表,李显问:“你们有什么意见?”
现在突厥是大唐最大的敌人,而且大唐对两蕃的政策,向来是挟两蕃以制突厥,公主招降两蕃确实对大唐有利。
裹儿与两蕃粗谈了一个框架,主要是提高了两蕃在大唐诸部族中的政治地位,以及开设榷场贸易互通有无,再一个便是搁置商议的和亲。
魏元忠熟悉边事,韦安石性格持重,杨再思阿谀小人,豆卢钦望年迈,四人商议,主要是魏元忠和韦安石拿主意。
半响后,魏元忠说:“两蕃自太宗年间归附,营州之乱后依附突厥,首恶已死,如今重归,对于大唐而言是好事。”
韦安石想了想,也道:“两蕃归附利大于弊,公主合谈的内容……”说到这里,他笑了一下说:“倒也挑不出什么不好来。只有一件需要主意,两蕃是否真心归附以及如何抵御突厥的报复。”
杨再思道:“公主信上已经说了,求北疆各军协助,幽州军亲自接应两蕃。”
李显听到这里明白了,裹儿要以身涉险,心中踌躇。身为父亲,他不想女儿犯险,想要把女儿召回来;然而作为皇帝,裹儿是此事的发起者,是处理后续的最佳人选。
但是因着裹儿的身份,魏元忠和韦安石都建议重新派人去迎接两蕃。
良久,李显叹了一口气,说:“不必了,就让裹儿继续去做。你们拟敕书给两蕃,说大唐答应合谈的内容。
命左骁卫大将军裴思说充灵武军大总管以备突厥,再命北疆驻军严密关切突厥意向。最后,允许检校幽州都督李裹儿便宜行事的权力。”
韦安石劝道:“陛下……”
李显道:“就这样吧,裹儿不论是大唐的公主,还是大唐的臣子,都当以大唐江山社稷为重。”
李显了解自己的女儿,她不是冲动鲁莽之人。温柔乡养不出雄鹰,裹儿已经出去了,若是让她半途而废,只怕回来了,也会闹得天翻地覆。
朝中的命令,有条不紊地下发。朝野上下都感到一股紧张,有一种风雨欲来的架势,那是政坛上的风雨和边疆的风雨。
裹儿的身份给了她不死的金身,未得到朝廷的敕令,她就开始实行招降两蕃的计划。
她先是派出两支伪装成胡商的勇士,分别去了契丹和奚族,任务就是刺杀和指认驻守二蕃的突厥将领,逼迫二蕃彻底交恶突厥。
幸好,他们的任务完成了,不过据说李失活和李大辅的脸色很不好看。
裹儿立刻招集五千骑兵,前往契丹大帐,留宋庆礼陈兵在幽州边镇接应。
“宋长史好好干啊,两蕃归来,我举荐你当营州都督。”裹儿笑道。
宋庆礼道:“你这次终于说对了,我有可能当营州都督,但绝不可能当松漠都督。”
初见面没多久,裹儿给宋庆礼画饼,说举荐他当松漠都督,然而实际上松漠都督是封给契丹统领的。
裹儿干笑几声,随后告别。她身边跟着武朵儿、金刚等护卫,看了一眼送行的丈夫、儿子、好友和下属,裹儿微微颔首,奔赴另一个天地。
十多日后,松漠都督府,李失活在营帐驻地看见南边扬尘滚滚,遂带着部族青壮迎了上去,看见为首的将领,眼睛顿时一亮,那是一身戎装的安乐公主。
那日合谈后,李失活回到营帐,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有意重归大唐,但又怕承担不起突厥的报复。
万一大唐安乐公主言而无信,欺骗他们,让契丹与突厥两败俱,伤,该如何是好?
正当他们犹豫时,一支商队替他们做了决策,驻守的突厥贵族被当众刺杀。这时,不反突厥,也要反了。
好在安乐公主率军来了!
“哈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李失活豪爽道。
裹儿笑着打招呼道:“李大统领别来无恙啊!”
二人下了马,扬起手臂,手掌击在一处。李失活笑说:“公主远道而来,我们这里简陋,略备薄酒,请公主赏脸。”
裹儿惊道:“竟然还有酒喝,我以为李大统领招待我们几碗水,就已经很不错了。”
裹儿命余下的人安营扎寨,自己领着几个将领进了李失活的营帐。
她被李失活请到尊位坐下,下面的是契丹八部的族长。侍女们送上酒菜。
裹儿举起一碗酒,对李失活说:“前日属下冒然行事,给大统领带来了麻烦,我罚酒一碗。”
武朵儿在一边欲言又止,道:“殿下,你素不能饮,这样喝酒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