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哦,对了,这惠范传言是太平公主的男宠。
想毕,笑说:“原来是惠范大师,久仰久仰。”
太平公主笑说:“原来你们都知道对方,这就更好了。你们二人虽未见面,但早已闻名,便如同朋友一般,就用不到我再说别的话了。”
裹儿向太平公主笑说:“若非姑母,我岂能结识惠范大师?”
惠范也道:“是极。安乐殿下,贫僧有礼了。”
裹儿回礼说:“大师客气了。”裹儿现如今在太平府中,看在太平的面子上,也要对这人有礼。
惠范笑道:“贫僧得了两副屏风,画得极好,有诸法相,堪堪及得上安乐殿下的身份。安乐殿下,若是不弃,赏一二脸面,就我们的造化了。”
裹儿笑起来:“就为这个,姑母也不早说?早说了,我一准就来。”
太平指着裹儿说:“这倒是我的不是了。”
“姑母倒不必给我认错了,先让我瞧瞧是什么好屏风,难得让姑母也这么看重。”裹儿道。
太平道:“罢罢罢,让他们抬上来,仔细不要磕碰。”
惠范忙阻止道:“此物有灵,须得静心观看,这些酒肉舞乐只怕冲撞了。殿下和安乐殿下,还请移步。”
裹儿心中纳闷,只不知是什么东西,难道是佛骨舍利不成?心下这般想着,又问:“我与姑母刚才吃了酒肉,只恐冲撞了。”
惠范忙道:“不妨事。佛在心中,无关外物,更何况是圣人血脉?”这话说得太平和裹儿一齐都笑起来。
武曌当年登基,制造谶纬,编了“弥勒下生,佛陀转世”的话,说自己是弥勒转世,当为人间主。
第113章 地狱变 是个叫吴道子的年轻人
在太平公主府上,惠范引着太平公主和裹儿往外走,身后跟着众人。
裹儿挽着太平公主的手臂,见了此景,转头对太平悄声笑说:“他像个主人翁似的。”
太平公主心下会意,这主人翁有个特殊的说法,指的就是馆陶公主的男宠董偃,用在此处倒也合适。
她本就不在意,闻言笑回:“我府中有数人,容貌姣好媲美董君,送与你。”
裹儿刚想说话,就听太平公主又说:“你可不要再拒绝了,我听说驸马对你颇为冷淡。”
裹儿叹说:“这事有缘由,不提也罢。只是我常住宫中,放他们进府,我又不在,若折了,只怕辜负姑母的好意。”
太平摇头笑说:“你总是有那么多的理由来搪塞我。”裹儿摇头笑着叫屈。
众人穿花度柳,沿着台阶往上走,过了二层的游廊,来到一处幽静的室内,此时太阳早已落山,只剩下稀薄的微光。
屋内点了蜡烛,裹儿与太平一起进去,就见屋内西厢摆着一架屏风,盖着白色薄纱,被烛光映照得发橙。
裹儿和太平立在屏风前,惠范告罪一声,揭开白纱,露出屏风上的画。跟随的人看清之后,纷纷地惊讶叫起来。
裹儿和太平公主不为所动,裹儿更是上前细看,只见画上诸人受业火焚烧之苦,面容狰狞,绝望和痛苦仿佛从画中奔涌而出,令观者无不毛骨悚然,心生惧怕。
“地狱变?”裹儿转头问惠范道。
惠范见裹儿面无惧色,心下忐忑,闻言回说:“安乐殿下好眼力。”
裹儿说:“画得很好,栩栩如生,灵气逼人,劝人向善,倒是一副好画。另外一幅呢?”
惠范踌躇一瞬,看向太平公主,只是太平公主盯着地狱变屏风瞧,只好引着安乐去了东厢。
相比于西厢的昏暗深邃,东厢灯火通明,暖香扑鼻,几案上摆着瓶插时令鲜花,以及炉瓶三事,令人眼前一亮。
裹儿走到屏风前,只觉得瑞气千条,佛光璀璨,细观来菩萨法相庄严,娴静美好,箜篌、瑶琴、排箫、琵琶、鸡娄鼓等乐器,不鼓而自鸣,器身上飘带若飞。1
伎乐天反弹琵琶,身披璎珞,神情悠闲雍容,伴乐起舞,一足高举,一足顿地,双脚拇指翘起,扭身旋转,栩栩如生,令人心驰神醉。2
裹儿心中感慨良久,半响才转头叹道:“真美啊。这是无量寿经变?”
惠范闻言又吃一惊,如实回道:“确是如此。”
他原本想以地狱变激起安乐公主的惊怖之心,再以无量寿经变中安静祥和的西方净土引导,使其信奉佛教,为佛教护航。
然而,安乐公主见地狱变而不惧,观无量寿经变而不喜,便知他们的盘算落了空。
惠范硬着头皮说:“这是我们的一片孝心,安乐殿下可否赏脸收下?”
裹儿听了,她心中自有信仰,对这些不甚感兴趣,想了下说:“地狱变和无量寿经变都劝人向善,放我府中,只能是束之高额,不如放入佛寺,令信徒观看,若真能令人向善,便是功德无量。”
惠范闻言,求救的目光看向太平公主。太平公主笑了一声:“你还差放东西的屋子?”
裹儿笑回:“不差这个地方,只是这样的屏风,白白放着可惜了。我于心不忍,若放在库房,岂不是辜负了菩萨佛祖的好意?我更不能这样做了。”
说罢,裹儿看向惠范,微微一笑说:“我在幽州时,也曾修建报恩寺,延请高僧。”
惠范说:“安乐殿下既有这番善心,贫僧岂能不从?”
裹儿摇头叹道:“佛法高深精妙,言之不尽,唯有苦修。只是一些人浮躁了,佛经也不读,早课也不做,夜夜招聚匪类赌钱,不说我们这些世俗人,怕是佛祖看了也要闭上眼。”
惠范红了脸,连声称是。太平公主笑说:“确实如此,好好的清静地方变得乌烟瘴气,依我看就该整治整治。”
“公主高见。”惠范额头冷汗直冒,以为她是敲打自己。
众人一面说,一面往外走。裹儿突然问:“作画的是何人?”
惠范回:“是个叫吴道子的年轻人,佛道、人鬼、山水、楼阁、虫鸟,无一不精,无一不能,虽年轻,但已经穷尽丹青之妙,如今寓居神都,借住佛寺。”
裹儿颔首,向太平公主赞:“自从阎立本后,宫中画师不是匠气十足,就是循规蹈矩,这人的画灵气四溢,将来必自成一家。”
太平公主笑说:“你既然喜欢,何不推荐给陛下?”
裹儿一拍额头,叠声道:“倒把这个给忘了。惠范大师,你回去告诉他,这几日不要外出,宫中要召见他。”
惠范忙喜道:“贫僧记住了,代吴郎君谢过二位殿下。”
裹儿笑说:“这样的人才不充供奉,才是宫里的损失。”说完,又对太平公主说:“他来了,让他给姑母做一副画,流传后人。”
太平笑说:“我已老,画这些作甚。”
众人回到亭中,又上了酒馔歌舞。席散了,裹儿才回到府中,因是同坊,并没有犯宵禁。她吃了酒,梳洗完,便昏昏沉沉睡了。
次日,她抽空找了李显,说了太平公主宴会的事情,又
举荐了吴道子,说:“天赋最是难得,阿耶召他为内供奉,你去了什么地方或者想去什么地方而不能,召他画了,时常拿来回味赏析,岂不好?”
李显自然无有不应,派人去宣诏,召吴道子为内供奉,充内教博士。
吴道子家贫,本寒素,名声不显,流落长安,借住寺庙,因其天赋卓绝,画艺高超,做了这两幅屏风,抵做寓资。
安乐公主虽然拒绝了两幅屏风,听其言,倒不是对佛教有意见,只恨那些狂徒。惠范虽未成事,但试探出这种结果也不算太差。
且安乐公主要提拔他推荐的人,惠范心中又高兴几分,将此事与众僧友说了,又告知吴道子这个喜讯。
吴道子是喜从天降,他虽家贫,但天赋极高,无名师教导,便有了今天这样的成就。
当然,他自觉着世间也没有能教导自己的人,唯有取法自然,这正是所谓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
他接了圣旨,换了官服,即刻入宫,以待召见,心中踌躇满志。早听闻神都多奇人,往日他一介寒素,无缘得见,现在终于有了机会。
李显因是女儿推荐的,有意试他,先使其画了九州池图,等画好了再召见他做别的事情。
第114章 安西 你难道也昏了头不成?
过了几日,吐蕃又遣使者,上书求娶大唐公主,朝臣婉言谢绝,只是使者屡次上书,求娶之心十分坚定。
这日,李显召见重臣,问起吐蕃求娶的缘由:“他们这是怎么了?”自文成公主入藏,已有六七十年,唐蕃再无和亲之事。
有人奉承说:“吐蕃乃边陲小国,仰慕大唐风华,故而不自量力想要求娶公主。”
李显听了,脸上露出笑容,摇头道:“我有八女,皆躬亲抚养,爱逾诸子,只望她们长乐无极。”
众人道:“陛下一片慈父之心,古今未有,为天下表率。”
大臣纪处讷说:“公主们金尊玉贵,怎么受得了吐蕃的高寒?且不说这个,就是那吐蕃王只怕也是年过半百,怎配得上大唐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