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裹儿叹息着摇头,目光扫过沈氏诸人并一众宿老,说:“朝廷自有法度,如今牵扯到人命官司,我亦不能令他们停下。”众人无法,只好随她去东厢等候尸检结果。
半日后,许刺史脸色惨白领着仵作过来,回道:“已经验完,案情有些复杂,按规定在结案之前,不能外露。”
裹儿闻言,沉思一下,良久说:“沈先生是扬州名士,且此事社会影响大,不能不考虑这些。不如这样,由许刺史主理此案,江都县令协理,再请扬州都督监察,如此定能给沈先生一个清白。”
许刺史立刻应了,说:“公主英明,若如此,则结果出来,扬州百姓无有不信。”
裹儿看向众人,众人无话可说,只得随他去了。于是,裹儿立刻派人传自己的命令,请来扬州都督和江都县令等一众官员,说:“我虽是钦差,但不管这些州县刑名。
可是临行前,陛下殷殷叮咛说,既然出来了,就要多关注民生疾苦,百姓有什么冤屈使我督有司去理,不要视而不见。”
扬州都督和江都县令忙笑着应了,口称陛下爱民如子。吩咐完,裹儿便带人离开,并辞了扬州都督的好意,在驿舍住下。
她现在已经想好了应对策略,若沈远之真因为何若平威逼而自杀,那就用何若平平息扬州的愤怒。
当然不是杀了何若平,这也与法不和,而是将他远远贬谪,再颁布朝廷修改后以宇文融意见为主体的括户令,施恩淮南。
若沈远之因为别的原因,那就依法处置,表面训斥一通何若平,再颁布朝廷修改后以宇文融意见为主体的括户令。
至于何若平,虽没有功劳,但也有苦劳,勤勉任事,大约是要赏的。
而她李裹儿,始终站在公平正义的高地上,俯瞰众人。想毕,裹儿将此事放在一边,何若平被关,扬州的括户暂时停摆。
于是,裹儿开始在扬州巡视农田水利,这活一听就很劝农。上午一个县,下午一个县,回不来就住在简陋的驿舍里,与百姓谈庄稼收成,探望各地的耆老……偶然遇到不平事,也会管上一管。
五日后,许刺史派人告知裹儿,案件已经查明,嫌疑犯也抓了,请她指导审理。
裹儿立刻回到扬州刺史府衙,叫来何若平、扬州名宿耆老,一同列席审理。
惊堂木一拍,犯人带上来,竟然是沈家族长的三房亲兄弟,那日验尸他也在。
原来沈家族长因何若平催得太急,朝中靠山又使不上劲,也失了消息,顿时急了,想起沈远之这张牌,便派三房去劝说。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沈家三房这么想着,就找上沈远之的门。
沈远之早年不知何故与家族决裂,在母亲死后结庐守孝,做了居士,平日里养鸡种菜,只与高僧和好友往来讨论佛理和学问。
听到沈家三房如此恬不知耻,让他倚老卖老以死要挟朝廷,为家族效力,沈远之又怒又气,兼之他年迈有病,竟然昏厥过去。
沈家三房先是吓一跳,尔后脑子里冒出个绝妙的主意,将他伪装成自杀的样子,办成族长交代的事情。
事情的来龙去脉,在仵作验出沈远之胃中的药,以及寻访大夫、问询沈家三房及其仆从后,一清二楚。
众人听完,又是吃惊,又是痛恨,又是惋惜。裹儿跟着叹息良久,这样一个与世无争的人最终还是被宗族吃了。
她对沈远之的好友们,说:“沈先生的境遇令人叹息,他与令堂生前已经搬出沈家,死后二人也不必回沈家了。
你们是他的好友,替他找一处吉穴安葬,再在前面建个庙,使他不缺四时供奉。我让人取五百贯钱来。”几人听了忙道谢恩。
沈家三房并仆从收监,此事影响恶劣,又兼违抗朝廷旨意,这主谋少不得一个死字。
裹儿回来后,先命人将钱送去,又暗暗使人将沈家的事情广为传播,再叫来何若平,和颜悦色对他说:“如今你的冤屈已经洗干净,剩下的事情该做还是要做,不要因为一时不顺就气馁,朝廷派你来,就是看重你实心任事。
我这次来扬州坐镇,并非因为你推进艰难,我知道只要给你时间,你就能做好,而是因为括户牵扯到各方势力,非你能撬动。
如今事情已经解决,且陛下根据淮南道实情,已经调整了括户令,一是怜悯民生多难,二是念你们艰难,也不忍让你们背上骂名。你且回去休息一两天,朝廷的旨意就下来了。”
何若平闻言,感动说:“下臣推行不利,上遗君父之忧,又使公主跋涉千里,下使百姓生疑,实在惶恐至极,罪该万死。”
裹儿命人扶起他,又勉励几句,便让他回去修整。这件事对裹儿而言差不多算结束了,她便离开扬州,去其他州县巡视,然后回到神都。
但对于沈家这样的地方豪强而言,这才是刚刚开始。
过了两日,朝廷下了旨意,隐户不愿返乡可以留下,新附籍的隐户免收六年租调,并减免丁税钱。一时间百姓欢喜至极,以至于痛哭流泣。
何若平强硬地从沈家搜检出丁户和籍外之田,其他诸家见状也都陆陆续续交出了隐户以及隐户新垦的田地。
在他离开扬州之日,沈远之的庙已经建好,何若平还去拜了拜。毕竟是他帮助自己打开括户的大门,且也是可怜人。
沈远之的墓和庙建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离他常去的古刹不远。
八月份,淮南道诸州县括户全部完成,这些括户使给朝廷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新搜检出十三万户以及相应之田。
“什么?”李显等朝臣大惊失色,这可是十三万户啊,相当于三四个扬州的总户数,能封二十六个镇国太平公主。
“这……这必须括下去啊!”君臣不约而同地想道。有了人,就有了赋税,也有了打仗的人。李显派宇文融等人继续搜检户口。
宇文融等括户的官员在地方兢兢业业,历经三载,括出隐户近八十余万以及新添田地若干。这就是后话了。
不独宇文融何若平等人各有升迁,姚崇和裹儿等倡议主持此事的人也得了奖励。
姚崇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裹儿参议得失。
户部在六部之中至关重要,按例户部尚书多拜宰相,但因李显不喜姚崇且顾忌他出身,虽重臣议事叫他,但仍未加宰相号,现在编户新添十三万,大喜过望,就升了他的官。
裹儿的名号虽然不如姚崇那样叫起来威风凛凛,但二者职权相同,同为宰相别号,一样情况的还有重润身上担任的知政事。这就不得不感叹李显的用心良苦。
然而因为李显对裹儿的信重,裹儿这个宰相的权力可比姚崇大多了。
现在,裹儿名实相符,权势炽手可热。
第127章 修罗场(一) “请叫我李相公!”……
“请叫我李相公!”
“李相公……”
“相公……”
仙蕙等姊妹伏在案上笑个不停,连带着裹儿也跟着大笑起来。裹儿高升,她请了几位姊妹过来小聚庆贺。
长宁抚摸着不存在的胡须,作老学究状,叹道:“后生可畏啊!”裹儿等人刚止住笑,又立刻大笑起来。
裹儿从淮南回来后,拿了投奔长宁那家的账本给长宁瞧,说:“他们的所得是和你一十九分。”
长宁当时脸色就变了,勃然大怒,气得在屋里走来走去,怒道:“我以为是四六分,三七分,甚至二八分我也忍了,一十九分?欺天了!欺天了!”
裹儿在旁边毫无同情心地补上一句,道:“一十九分就让你打上我的门,差点让咱们的姐妹之情没了。”
长宁一顿,恼羞成怒,边跺脚边吼道:“我要杀了他们,杀了他们啊!”
裹儿眉头一挑,对于长宁的崩溃无动于衷,凉凉道:“秋分那日我设宴邀请咱们姊妹,你来不来?”
长宁气呼呼夺过裹儿手中的账册,说:“去,怎么不去,吃穷你。”
裹儿笑了一下,将账册要过来,说:“五姐,你可不知道他们借着你的权势在外面耀武扬威,这孽业别人都算在了你头上,得不偿失。这家人已经受过处罚了,你也该出了口气。”
长宁冷哼一声,双手抱臂,下了台阶,与裹儿和好如初。她们姊妹本也没有什么仇怨。
想毕,长宁对着众姊妹说:“你们说,我也当个宰相怎么样?”
纨纨笑说:“你说得好听,只怕受不了宰相的劳苦。且不说别的,就拿裹儿来说,当个什么侍郎,就见不到人了,帖子也不接,今年我生日也是礼到人不到。”
仙蕙也跟着抱怨说:“可不是这样?为了拉来裹儿,我去年的生日硬生生提前半个月过了。”
奴奴听完认真想了想,对裹儿说:“我也要快过生日了,姐妹都聚在一起热闹才好,不如定在十月初一。”
季姜连声说:“不好不好,你也不怕忌讳?这个日子作生日宴会不好。”十月初一是寒衣节,乃是要祭祀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