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裹儿与植儿或是换马,或是坐车,倍道兼程,过了两日,裹儿骑在马上伸手一抓,抓住了一只绿翅蚂蚱。
植儿见了母亲异状,并马过来,裹儿展开手心,植儿惊叫道:“这里也有蝗虫。”
裹儿转头道:“我们要抓紧时间赶路了。”马蹄扬起阵阵尘土,太阳挂在空中,树叶在初夏的风中翻动着明灭。
又过了一日,裹儿下马,只见蝗虫密密麻麻伏在庄稼上啃噬着,周围却无一人捕捉,一群衣衫褴褛的人站在田头,对一个泥塑木胎跪拜。
她愤怒之际,转身对侍从:“去把汴州刺史倪若水给我叫来。”两名侍从飞驰而去。
裹儿只带武朵儿植儿等两三人,向田头的人群走去。她收拾好脸上的神色,问:“你们在求什么神?”
村长闻言看去,见裹儿一行气势不凡,生怕得罪贵人,如实回道:“小老儿在拜蝗神。”
裹儿看过去,是披着红披风的狰狞青脸泥塑:“你们拜的是他?我知道一法,能够灭蝗,比这个还灵验,传了数千年。”
村长一愣,急问:“这是真的?”
裹儿颔首说:“此法传自太上玄元真君,其后人献于天下,蝗虫绝迹,如今见你们虔诚,又实在可怜,说给你们也无妨。”
村长又悄悄觑了一眼裹儿,只见她生得像个神仙似的,身边又有一个金童似的少年和美貌的女子,想起夏夜乘凉时说的闲话,遂怀疑这是哪个神仙下凡。
村长战战兢兢恳求道:“求仙人救救我们。”
裹儿颔首说:“好说,你寻一处高台,把这尊蝗神像也抬过去。再找几人敲锣打鼓,唤来的人越多,这法子就越顶用。”
村长忙慌慌吩咐人去做,又与剩下的几人抬着神像,引着裹儿去了庄子里。
裹儿坐在铺着草席的高地上,带来的侍卫分列左右,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村长坐立不安。
第159章 灭蝗 天若降灾祸,尽在吾身,与尔等无……
此处虽然离汴州治所不远,但来回需要两三个时辰。裹儿见等待的时间长,便低声吩咐了武朵儿几句,也叫植儿跟着去了。
半日后,武朵儿拿钱雇了十几个妇人,垒起简陋的灶台,杀鸡煮粥,引得众人垂涎欲滴。
待饭菜做熟,裹儿起身更衣过来,系上围裙,拿着大木勺打饭。众人踌躇观看,裹儿笑着招手让村长先来,给他打了一碗鸡肉粥,“吃好了,才有力气做事。”
村长惴惴不安,但这饭菜皆是熟人所做,能省一顿是一顿,又想着这是哪个神仙,便安心抿了一口。
鸡肉煮的酥烂,撕成肉丝搅入粥中,鸡汤打底,香得浓郁。成年人忍住了,小孩忍不住,叫着要吃。
无论何人,皆可吃粥。村里的鸡粟不够,又有隔壁庄子的村民送来。
村长吃完,这才回过神,忙请侍卫们也去吃。植儿看得若有所思,也过去帮忙抱材烧火。
他听到农妇抱怨:“蝗虫再不退,只怕连柴火也烧不起了。”
那人说:“是啊。他们给的价格不错,我卖了一只鸡,留下了几只,以后只怕越来越贵。”
这人说:“是啊,粟米我卖了一斗,给了我几尺大红布……”说着,这人看见植儿忙住口陪笑,植儿回了个微笑,目光落在她们皲裂的双手上,指甲缝隙留着洗不去的风霜余烬。
“不用怕,发生蝗灾,朝廷会赈济的。”植儿说了一句。
这人见植儿说话软和,伸手指了指天,问:“你们是哪了一路的?”
“啊……我……我……”植儿看向母亲,见她端着粗瓷碗正喝粥,道:“她是我娘,等人来齐了,你们就知道了。”
那人好奇问:“你会撒豆成兵,点石成金吗?”植儿是他们见过最齐整的孩子,长得和仙童一个模样。
植儿摇头:“这是方士骗人的把戏,不足信,你们不要被人骗了。”
忽然武朵儿端着一碗粥递给植儿,说:“你倒是如鱼得水,吃些垫垫肚子。”植儿接过来道谢。
又过了几顿饭的功夫,忽然前面飞鸟骤起,扬尘弥漫,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
裹儿望着远方,笑了一下,将木勺递给旁人,道:“时间到了,留几人看着火,其他人都过去吧。”
裹儿回到高台上,这台子上杂草稀稀落落,还有蝗虫爬来爬去,当然那尊蝗神像上也爬了几只蝗虫。可见蝗虫对“蝗神”并没有畏惧之心。
汴州刺史倪若水扶了扶官帽,整理下衣服,带着下属,疾走几步上前,行礼道:“汴州刺史倪若水拜见安乐公主殿下。”
“啊,公主?”周围发生一声惊呼,随后跪下来一片,高呼起“公主千岁”来。
裹儿道:“都起来吧。”众人战战兢兢,尤其是接了公主打饭的那些人。
倪若水起身。裹儿直接问他,说:“朝廷已经下诏灭杀蝗虫,汴州为何不执行?”
倪若水回道:“蝗虫乃是天灾,非人力所为,请公主明鉴。况且杀戮过多,有损天和。”
裹儿喝道:“水旱蝗震,哪一个不是天灾?大禹治水,郑国修渠,王景治河,历朝历代从未停下过救灾。蝗虫啃食庄稼,百姓饿死,这难道不是有伤天和吗?”
倪若水不敢言,半响又道:“德行不修,天降灾祸,只有修德才能免去蝗灾。”
“你身为牧民之官,治下发生蝗灾,难道是因为你德行不够吗?”裹儿带了几分厉色。
倪若水低头没有话语,他身为一州刺史,却在大庭广众下,被安乐公主如此斥责,羞怒不已。
裹儿放缓了声音,上下打量一番倪若水,道:“倪刺史,你过来。我在朝中就听说过你,你进士及第,满腹才学,又办事勤恳,义方敬直,举贤荐能,是个难得的人才。
臣民们因蝗灾难治,恐惧蝗虫,这我都知道,可是眼睁睁看着蝗虫吃了百姓的庄稼,那百姓要吃什么?
蝗虫一日产百卵,若不加以灭除,那整个大唐要如何?你仔细想想这个道理,是也不是。”
倪若水神色稍缓,请罪道:“臣有愧皇恩。”
裹儿道:“你们怕这蝗虫,我不怕,若有什么灾祸降到我是身上。”
说着,她拔出腰间的刀,双手紧握,将那泥塑蝗神像的头削去,尘泥飞溅,又从地上抓起一只蝗虫,放进嘴里,将其慢慢嚼碎咽下。
众人皆大为震撼,不知所措。
裹儿举起手中的刀,大声道:“若蝗神有灵,我已毁其神像,啖其子孙,天若降灾祸,尽在吾身,与尔等无关。”
武朵儿等人回过神惊呼:“公主!”
裹儿不为所动,又连说三遍,众人不知为何都跪下来,心口喉间仿佛堵着什么东西似的。
“倪刺史。”裹儿道。
“臣在。”倪若水应道。
裹儿说:“传令下去,汴州境内张贴告示灭蝗,要说三件事,第一把我刚才的话写上;第二,召集州县青壮灭蝗,灭蝗以正役论;第三,开粮仓,以蝗虫换粮,蝗虫一斗换粮一斗,蝗子一斗换粮两斗。”
倪若水道:“是。”
裹儿道:“你快去吧。”倪若水留下几个属吏等候差遣,自己带人飞驰回到府衙。
倪若水走后,村民仍然吓得不敢动弹,为裹儿的胆魄所摄。裹儿见了,扶起几人,看了眼天色,说:“再过一两个时辰就要黑了,你们准备准备去抓蝗换粮,多少能度日。”
村民们听此,再看蝗虫那狰狞的身体,突然觉得万分脆弱,伸手一碾,便肠破肚流,不再可怕。
“我们现在就去,现在就去……”几名村老激动地语无伦次道。
村长道:“天色已晚,庄里简陋,但恳请公主留住。”
裹儿笑说:“已经叨扰了,不敢再烦你们。那些灶台还有粥汤,抓蝗时垫补肚子吧。告辞。”
她说着便带人离开,坐车往传舍去了,远远听见众人高呼“千岁”的声音。
植儿和她坐在一起,倒了一杯水,裹儿忙漱了口,心里想着恶心死了,但在孩子面前只强装镇定,说:“蝗虫用油炸了,最是好吃。不过,那些聚在一起变黄的蝗虫有毒,不能吃,绿色的能吃。”
植儿重新倒了一杯茶,又从荷包里取出蜜饯来,说:“好啊,我们去传舍就吃蝗虫。”植儿心道,他的气魄也不比母亲差。
裹儿嘴角弯起,拍着他的肩膀,赞道:“好孩子,让我们敬畏的不是鬼神,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是头上的天空,是脚下的土地,是生命。”
植儿问:“这就是阿娘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裹儿点头,说:“你这样说也没错。你比我幸运,一直生活在富贵之中,但我希望你能看见一同与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大约明年或者后年,我准备让你出去历练。”
植儿道:“这就是阿娘说的,希望我和妹妹获得绝地翻盘能力和勇气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