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二人的婚期定在次年正月,但荣娘等不了这么久,她也如兄长一样,悄悄离开神都,前往那未知的大海,搏击风浪去了。
温室里养不出绚烂的花。他们二人将来的处境或许比自己更艰难,所以更需要磨砺出勇气、毅力和恒心。
她放心地将儿子放入羽林军中,若他没本事收服羽林军,但以后的事情或许就没有以后了。
裹儿在朝中二十多年的经营慢慢显露出来,她培植了自己的力量。对于朝中重臣,裹儿不需要别人跟从她,只要他们保持沉默即可。
户部尚书宇文融是她亲手提拔的官员,刑部侍郎韩休是她推荐的,工部是她的自留地,只有吏部尚书宋璟这位老臣有些风险,不过这没关系,裹儿已经想好了对策。
景龙九年正月,植儿和杨宪成亲。
三月,广州都督张说调往北庭都护府担任北庭都护。
八月吏部尚书兼宰相宋璟因性情耿直,招人怨恨,屡被弹劾,被外放贬为广州都督;,广州都督府司马张九龄调任泉州刺史,兼任泉州市舶使
神都郊外的别离亭边,裹儿骑马由众侍卫簇拥着追上两袖清风的宋璟。
杨柳依依,裹儿相信宋璟的才华和操守,但怀疑他会不会为人鼓动,成为捅向自己的一把刀,就像当年的张柬之对则天
皇帝一样。
“宋公……”裹儿对上宋璟洞悉一切的目光,忽然笑了,叉手道:“此行保重。”
宋璟沉默半响,看着裹儿的眼睛,道:“公主,一直像现在不好吗?”公主摄政,辅佐皇帝兄长,甚至他默认皇帝去后,由公主继续辅佐皇帝侄子。
裹儿听了,没有愤怒和不甘,道:“我是太宗皇帝的曾孙、则天皇帝的孙女,身体里流淌着他们的血液。
高祖皇帝曾以神都许太宗,与隐太子分陕而治,太宗皇帝没有止步。则天皇帝监国摄政,囚禁睿宗,但她也没有停下称帝的步伐。
宋公,这无关于性别,而只关于一颗心。”
宋璟听了,半响道:“你这样会让大唐陷入内乱啊。”
裹儿闻言大笑起来,“自李唐立国以来,除了阿兄,哪个皇帝的即位没有经历过动乱?玄武门之变、废太子承乾谋反、武周革命、神龙政变,历历在目。”
宋璟哑口无言,沉默不语。
裹儿又道:“宋公,有一人十四岁入朝做事,从地方到中央,勤勤恳恳,以民为本,至今已有二十七年;有一人年龄不知,性情不知,才干不知。你觉得哪个更适合当皇帝?”
宋璟张了张嘴,他明白前一人就是安乐公主她自己。
裹儿又道:“宋公,我的一双儿女你也见过,植儿稳重机敏,荣娘胆大心细,均是璞玉。
宋公,你该祝福我。让大唐国强民富,是我此生的梦想。我梦想有一天,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百姓真正体会到大唐给予他们的安全感:
水旱蝗震了,朝廷调拨人力和粮食帮助他们重建家园,渡过难关,不必沦为奴婢;
普通百姓不会为租税逼得卖儿鬻女,不会被徭役消磨去性命,他们有田耕,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
奴婢部曲,大唐不会将他们视作畜产,只会将他们当做普普通通的人,殚精竭虑地提高他们的地位,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打仗残疾的将士,朝廷给他发抚恤金,给他找营生的活计,不必使保卫家园的英雄冻毙雪中;
有才能的将士和有才干的官员得到奖赏和提拔,不肖的官员得到处罚和罢黜。
宋公,你应该祝福我,我必将与太宗皇帝一样,用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战战兢兢做个好皇帝,洗去所谓登位的不正当性。我要让青史因为性别为女使出吃奶的劲儿抹黑我,也抹不去我的功绩。”
宋璟定定看着这位光芒四耀的公主,眼睛慢慢湿润了,安乐公主的梦想又何尝不是他的梦想?
他是安乐公主一力推荐的,这些年他得罪了很多人,但都被公主挡下了。一个正直的人当不了长久的官,除非他的君主信任他,护着他。
然而这些宋璟都有了,他的君主只缺了性别一样东西。
“我这辈子会一直盯着公主,即便死了,我也会继续盯着公主。”宋璟的喉咙发涩。
“欢迎之至。”裹儿并没有被吓住,道:“我连太宗盯着我都不怕,还怕你不成?”
“那公主怕什么?”宋璟忽然问。
裹儿听了,叹息道:“我大概最怕大唐的百姓被世道、被天灾、被人祸……碾为齑粉。”
第175章 落子无悔 我要以最小的代价翦除腐枝败……
最近以来,神都气氛诡异,众人间的谈话仿佛加了暗语。
“你觉得那个……”神都人各个化为谜语人,这人以手指着天道:“他是什么意思?”
这人对面的那人却以手指地,道:“就是这个意思。你觉得她怎么样?”
这人想了一想,不自觉点头道:“也行……算了,这和我们什么相关,喝酒喝酒。”
那人嗤笑一声:“我看你是被惯坏了,岂止也行,是很行!你回去问问老一辈人,现在是什么日子,过去是什么日子。”
这人凑上来,疑惑了一声,道:“哈?”
那人不耐烦挥手道:“你回去问问自己就明白了。”政治清明、轻徭薄赋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治世。
这样的情形发生在每个角落,有人焦虑,有人赞同,有人事不关己,还有人蠢蠢欲动。
这日,消失许久的武朵儿以幕离遮面回到公主府,面见裹儿,不知说了什么事情,然后又消失了。
裹儿在重润的放任和配合下,频繁地调动人事,就好像以天地为棋盘,不断在里面落子。
韦淇担忧的这一刻终于快要来了,但她保持着沉默,默默地祈祷着一双儿女能够保全。
她此刻没有立场,直到输赢定了那一刻,她的立场偏向于落败的孩子。
所有都知道安乐公主想要称帝,但只要没挑破,众人都能当这一切没发生。
皇帝逐渐减少了接见大臣的次数,而安乐公主慢慢掌控朝堂,将所有反对她的声音清洗出去。
上一次女子称帝在三十多年前,谶言纷纭,酷吏肆行,而这一次只有紧张的气氛和难以诉诸于口的躁动。
李重福以强占民田的罪名,贬为郡王,幽禁王府严加看管。其他二位在外的亲王李重茂李重俊也被皇帝派兵严加监管,而诸位公主纷纷闭门谢客。
风声鹤唳。
昏暗的屋子里,几人低声说话,皆神情紧绷,仿佛心跳声和呼吸声就在耳边萦绕。
“安乐公主乃武家妇,她若为帝,这天下不就是姓武了吗?当年我阿耶手握南衙军权,为了大唐江山社稷的稳固,辅佐先帝登位。
然而现在呢,你们看看朝中就是安乐公主的一言堂,若任由她称帝,我李唐江山倾覆不在,我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阿耶……
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岂可受制于一女子?”李隆基说到气愤处,捶着桌案道。
众人道:“王爷所言甚是,可是她羽翼已成,为之奈何?再者,陛下年轻,与安乐公主兄妹情深,又岂能愿意?”
李隆基气得颤抖:“那李裹儿做了什么事,刻薄寡恩,冷血无情,世家无不怨她,只因她势大,才不得不闭上口。
陛下……唉,他糊涂啊,他丢了江山社稷,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对得起那些在神龙政变中死去的将士?”
一人叹道:“陛下原是好的,只是被兄妹之情迷住眼睛,可安乐公主一死……陛下那里……”
李隆基冷声道:“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过错负责,我们做的就是像五王那样拨乱反正。”
众人的兴致一下子高昂起来,纷纷赞同道:“是。”从武周革命到神龙政变,天子不过是数十骑拥立而已。
……
李隆基此刻感谢朝廷没有将他外放,他在神都结识不少人,有的是世家子弟,有的是宗室子弟,有的是宦官小吏,有的是豪侠儿,有的是市井无赖……皆有义气豪情。
这次政变并不简单,幸好安乐公主为他提前做了一些事,将先帝的三子不仅打发得远远的,还看得牢牢的。
安乐公主必须即刻死,而在事成之后,陛下也要死。李隆基冥思苦想,可总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安乐公主最近上下值都百骑前呼后拥,而公主府的护卫有上千人,实力远超过李隆基。
陛下更不用说了,高居深宫。他现在虽然不大管事,但一没立皇太妹,二没说过传位于安乐公主,众人也一时不好将矛头对准他。
但很快好消息传来了,安乐公主并没有一味求稳地做皇太妹,她想要兵变称帝。
*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重润十分不解,他手里抓着棋子,盯着棋盘道。
裹儿坐在他对面,手里拈了一颗棋子,随口道:“还不是为了阿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