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这其中的一部分是最初的金珠价格翻倍赚的,其他主要是靠茶叶蛋。
是的没错,茶叶蛋放在粥铺里卖,是安妮的想法。她向自家粥铺租了厨房的一个角落,每周让爸爸从北面收鸡蛋回来,然后借着粥铺再将茶叶蛋卖给客人。
收来的鸡蛋按个算,每个8分钱,换成港纸的话,还不到3毫。加上水电和茶叶的成本,哦,还有一点点租金,每个茶叶蛋安妮净赚6毫5。
9个月270天过去,目前茶叶蛋的总销量是20482个,她都让安康哥哥记着。是的,安康哥哥中七毕业后没上大学,他直接在粥铺工作,现在已经是店里的主力。
靠着这些茶叶蛋,安妮赚到了13300多蚊!加上之前卖金珠赚的,换成美钞后,就是2300美元。
拿着这些钱,她和爸爸北上,去一河之隔的大陆看看。
一直听爸爸说那边的东西都很便宜,她想看看有没有赚钱的机会。小学的自己太小了,只能帮着家里卖卖粥。看到了茶叶蛋的利润后,安妮想要赚更多!
“爸爸,我们要在这里等多久?”坐在大车的前面,爸爸的身边,安妮看着一动不动的车子,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自己。
“来之前爸爸就跟你说过了,过关很辛苦的,需要的时间很长。是你自己说,你能坚持的。”林归也是第一次带着女儿出门,这个要求女儿早几年就提出来了,只是他一直没答应,她太小了。
“我知道,这话是我说的。可是爸爸,你没说具体要等待的时间。”这个过关口岸是自己刚上小学的时候开放的,安妮知道后来爸爸开着大车专门香江内陆两边跑,离开家的时间更长。
但她不知道,单单是排队等着过关就这么难熬。
“好一点凌晨排队,晚上就过。慢一点的,等上几天都有可能。”这不是骗人的话,文锦渡口岸刚开放的前几年,关口人员对于两边的来往车辆检查特别严格,等上一礼拜的都有。
现在已经好多了,平均两三天就能过关,前提是车里没带不该出现的东西。
林归最多就是帮家里带带粥料,帮女儿带带鸡蛋,其他的他从来不带。就算是少赚一点,至少每回过关轻松。
“要这么久啊,那爸爸,你再跟我说说你打听来的事。”既然这个时间没办法提前,安妮也就耐下心来等。趁着这个空档,她先问问之前让爸爸打听的消息。
看着女儿拿出了她的笔记本,林归当然记得她要问什么。如果不是女儿催着北上,这些话应该是在家里说的。
“我问过了,要在鹏城开一家专门做粥的罐头厂,你起码需要20万美元的资金。”厂房要租,生产线要买,工人要招,还有原材料、水电费等等,都是钱。
“不过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你买国外的生产设备,鹏城那边免税。还有,要是罐头厂生产的罐头都是卖到香江的,税收方面也能优惠不少。”看着女儿没因为听到20万美元就退缩,林归继续说。
“爸爸,要是那些设备我都买二手的,是不是能便宜很多?”听到20万美元,手里只有2300美元的安妮肯定拿不出来。只是,厂还是要开的,她要把安心粥铺的粥卖到香江的角角落落去。
香江的人口前几年已经超过500万了,而现在在安心粥铺买粥喝的人才多少?一两千顶天了,这还只是美孚新邨里极少一部分人。
喝过自家粥的,基本上都说好喝,用料也足。就是配送的范围太小,让很多人不能经常光顾。老客们仅限在那几幢里,有人搬走了,这个客人也就不会再来。
要是自家的粥能和金汤宝一样做成罐头,那么就会有更多人买!罐头粥买回去热一下,味道不会差多少。到时候家里备上几罐,随时都能喝,也能节省很多做饭熬粥的时间。
对于客人们来说,是个好消息;对于自家来说,更是个好消息。
“便宜肯定是便宜的,但我估计便宜不了多少。如果你觉得贵,可以先试试纯人工生产。爸爸打听过了,内陆那些有名的罐头厂前些年还都只是人工生产空罐,灌装也都是纯人工的。”
“你要只做粥的话,只要能招到熟练工,前期还能应付过去。”林归为了能回答女儿的问题,特别跑过了几家罐头厂,“到时候你只要掌厨的、灌装的、制罐的,再买个价格合适的杀菌釜,把杀菌做到位了,罐头粥厂也能开起来。”
刚开始没钱,一切都只能慢慢来。要是销量能起来,之后再买新设备也来得及。
“我记好了,爸爸。”安妮把听到的都记下来,虽然她很眼馋金汤宝的流水线,但她只有2300美元,“对了,爸爸,大陆这边关于开厂有什么要求吗?”
“这个就比较细了,我先说说我知道的。”拿个证相对来说挺简单,但是厂房设在哪里,就需要好好找过。女儿手里的钱不多,只能往偏往小的地方找。
一聊开去,时间就过得飞快。
吃过了家里带来的饭,天黑之前载着安妮的大车终于起步,慢慢驶向那座公路桥。
一路过去,出了口岸后,安妮只能零星看到点灯光。这和香江完全不一样,她住的女孩房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不远处的海面,也能看到码头上来来往往的集装箱。
可是这里,基本看不到走动的人,倒是偶尔能听到几声狗叫。
“安妮,很晚了,睡吧。”已经到了晚上,林归催女儿睡觉。再不睡,明天肯定没有精神。
“那爸爸你呢?”安妮已经是12岁的大孩子了,没像小时候那么容易困。她就是一直盯着外面的黑暗,有些提不起精神。
“爸爸再开一会儿,等到了安全的地方,爸爸也会休息的。”现在这一段容易出事,开过去了再休息。
“那我也等等再睡,爸爸,你开吧。”安妮回过了神,还要再坚持一会儿。
女儿要陪着,林归肯定不会拒绝。一个人开大车有些年头了,每回上路都是一个人,也都一直提着心。这回难得有女儿在身边,林归放松了不少。
黑暗中,大车慢慢降速。
“爸爸,是到了吗?”还是一片黑暗,安妮看不到任何标志。
“没有,只是前面的路不好,会比较晃。”其实这边的路都不太好,林归习惯了,但他现在要顾及女儿,所以才慢了下来。
“是挺晃的,爸爸。”这路上到底是有多少坑啊?安妮一开始还数着,后面早就数不清了。
“好了,快到了。”过了这段路,第一个休息点就在前面。这是林归自己找的地方,既不靠着村,也不靠着店,空空旷旷的,有人来很快就能注意到。
这年头开大车,最怕的就是遇到路霸。
第22章 好在林归特别跑来了其他……
好在林归特别跑来了其他人不走的路,短时间内他和女儿连带着车和货都是安全的。等到天蒙蒙亮,他就启动了大车,慢慢开回去正常的路。
“醒了?我们中午前就能到,到时候爸爸带着你好好走一走。”见女儿也醒了,林归就说出卸货后的安排。
“好的,爸爸。”天亮了,安妮晚上没看清的一切现在都出现在她的视野范围内。
今天的鹏城可能因为还是早晨的缘故,没有那么热,至少比7月的香江舒服多了。只是再舒服,好长时间都看不到一个人,看不到一幢房子,也是会让人觉得枯燥。
“爸爸,为什么这边都是空的?”这要是在香江,那些有钱人早就买了地去建楼了。
“大陆刚刚开放没几年,要建楼要发展是需要时间的。鹏城已经算不错了,等再过一会儿,你就能看到人。”林归可以说是最早一批往返香江和大陆的人,鹏城正式发展也就这几年,算快的。
听说文锦渡口岸开放以前,这里就是个小渔村。可当初香江还不是一个小渔村吗?它也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才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再过一会儿,安妮终于看到了人,也看到了这边低矮的建筑。一层两层的很普遍,三层以上的需要找一会儿才能看到。而且,这里的建筑没有一点美感,灰扑扑的,和路过的行人身上穿的衣服颜色差不多。看多了,就不想再看。
“爸爸,这里挺穷的。”路上基本看不到车,倒是有人推着旧旧的自行车,就像当初家里买的旧货。就是这样的旧自行车,路上也少得可怜。
“这是事实,可是安妮,我们家也是这么走过来的。”林归不反对女儿说的,他只是要补充一些,“你外公外婆包括我的父母,他们都来自这一片土地。当年战乱,人活不下去了,就只能往南边逃。”
太多的人因战乱丢掉了性命,太多的人为了保命迁徙到香江。当初53年圣诞节的那把火,住在那边的哪一个不是从大陆过去的?都是!
只是三十年以后,有人还挤在石硖尾的徙置大厦,有人申请到了苏屋邨这样的公屋,也有人像安家一样,在香江买了房有了家业。
“安妮,这里也是我们的家。”林归的父母死在了迁徙的路上,他从小就是在安家长大的,也从小听着爸妈说的那些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