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但到底关系尴尬,侯家不想攀附贾家,贾家嘴上说的再好听心里其实也看不起身为边陲小官的侯家,再加上距离遥远两家来往也就非常有限。
  侯家人只知道自家姑娘因为生孩子难产了,但好歹生下的姑娘还算康健,侯家自然也不会想着想办法进京给外甥女撑腰。
  毕竟侯家小门小户的,虽然大小是个官,但着实是不知道所谓的大家族的生活,哪里能知道大宅门里女孩子的难过。
  所以侯文敬这个原身每年也就是派人送一点年礼,让人多问一句自家外甥女如何就没了,等换了魂,想到了这个让人牙疼的不是亲戚的亲戚,一算年龄,好嘛,迎春都五岁了。
  这要是再不管,迎春非得和原著一样爹不疼娘不爱,刁奴欺负下成了个二木头不可,这才有了唐明月进京去闹一场的事。
  其实真心来说唐明月当然更希望直接把迎春给接走,但是做不到!
  一来当时的侯家比不得贾家,二来侯家没有贾家名正言顺。
  所以最后只能选择趁此机会把迎春身边的人换了一波,顺便把侯姑姑的嫁妆要到了迎春手里,让人帮忙管着。
  没错,侯姑姑当年是有嫁妆的,而且还不算少。毕竟侯家最开始以为女儿是嫁人当正头娘子的,哪里能缺了嫁妆。
  侯家只有姐弟二人,哪怕一直在边关苦寒之地,但几代的积累,也着实有一份家业,当年侯老太太是按六千两给侯姑姑准备的嫁妆,这在五品的官家可不算是少了。
  后来侯家知道受骗了,贾老太太为了压下这事给了侯姑姑三四千两的体己,修国公府又拿了五千两做赔礼,这些东西在侯姑姑去后都进了库房,这一次唐明月一闹便都给了迎春。
  唐明月拿着单子心里都在冷哼,可见贾家吃绝户也不是一次两次,要是他们不过来侯家都死绝了,这些东西自然就成了公中的,反正和迎春是没有一丁点关系。
  之后唐明月又在京里置办了一些产业,让家里的忠仆看着,时不时的进贾家看看迎春的情况,反正是对迎春表现出了十足的重视。
  至于会不会适得其反反倒让迎春惹了贾家人不快?唐明月看的很开,左右迎春已经成了透明人,难道还能更差不成?
  事实证明唐明月的选择是对的,迎春知道有人撑腰,在贾家虽然仍旧偏向沉默,但到底没如书中一样被彻底养废,以后再给迎春找一个靠谱的亲事,迎春也就脱离了原本的命运。
  想到书中薄命的姑娘们,唐明月对着女儿道:“你二表哥打算跟着咱家一起进京,把生意往京里发展,他的意思是英莲和封夫人与我家一起走,你可得记得照顾她一些。毕竟,这人可是你闹着要救回来的。”
  侯文茵笑道:“这是当然的,放心,我会照顾好英莲,绝不让某些大傻子唐突了英莲。”
  唐明月道:“这就好。不过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咱家没什么人在意,所以哪怕你算着日子把香菱找回来只要有个说的过的借口就无妨,但是以后到了京城,你可就得有些分寸了。这年头可怜的女孩多着呢,我不希望因为别家的女儿把我的女儿搭进去。”
  侯文茵摸摸鼻子,“妈,我知道了,以后绝不会乱来了。而且我这么神来一笔不也有了作用,好歹唐家算是和江南的甄家多了些关系,头上的那位皇帝正开心咱们有这层关系用呢。”
  侯晗茵说到底不过是可怜书中的香菱,那时候侯家的情况已经彻底稳定下来,伸手拉一把甄英莲不过是顺便的事。
  可没想到甄英莲确实是非常不凡,一下子便俘获了唐家二表哥唐飞宇的心,等帮着甄英莲把大如州的封氏找到后,侯晗茵这才知道甄士隐原本和金陵甄家算是五服内的族亲。
  只不过甄士隐和甄应嘉那一脉不算是亲近,这才渐渐少了来往,而为了女儿的未来,封氏只得向族里低了头,让甄英莲好歹有了名义上的靠山。
  如此甄英莲成了乡宦望族的女儿,江南大族的小姐,唐家舅舅也就认下了这门婚事,甄英莲算是逃脱了书中的命运。
  不过这事侯晗茵做的确实比较糙,要是在京中这么干肯定会有人发现不对,唐明月这就是在提点侯晗茵。
  侯晗茵自然只能点头,而且侯晗茵也知道一个道理。
  “书中那些女孩子的悲剧,说到底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贾家没有能支撑起家族的人,只要那些男人还是那样要么荒唐要么无能,这些女孩的命运便难以更改。
  世界上可怜的女子太多了,娘,你放心,我知道该如何做。”
  第4章 等到侯文敬和徒怀楠站……
  等到侯文敬和徒怀楠站到了皇上面前,皇上笑的一脸和善,真是丝毫看不出传说中冷面王的模样。
  “楠弟,侯爱卿,朕可算是盼到你们了。好!好!好!你们可是朕大大的功臣!
  这是朕的太子,说起来楠弟和侯爱卿和这小子还有些缘分。当初太子病重,是楠弟及时送来了药,至于这药,还是侯夫人家里的偏方。你们和朕的太子可是有着救命之恩,如今两相终于见了面,可要好好相亲相亲。”
  侯文敬和徒怀楠自然连称不敢,但却和如今的太子徒永晖仔细的见了礼,两人自然看出了皇上有意让两人和太子好好相处,而这两人考虑到现实的映射,自然也不会拒绝。
  徒永晖总不至于比那个十全老人更败家,更能装瞎,明知道外面世界风云变化还偏要闭关锁国。
  好歹穿越了这么一回,总不至于还要亲眼看着华夏大地经历屈辱,所以侯文敬和徒怀楠是很乐于影响朝堂未来走向的。
  尤其如今这个君王其实是个不那么在乎名声,并不打算给原有的庞大利益集团太多面子,有意好好治理天下的明君。
  这位君王和历史中的雍正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说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
  如今给他挣来了面子,帮他开疆拓土,给他的国库添上了一大笔银子的未来翁婿二人就是这一位的心头好,所以皇上对这两人是频频赞扬,然后又说起了去见皇后和太后的唐明月和侯文茵姐弟。
  “说起来楠弟你和惠昌的婚事是不是也该开始准备了?你和惠昌的年龄可都不小了,再拖下去可就误了惠昌的花期。”
  徒怀楠立刻躬身行礼道:“臣爱慕惠昌郡主多年,自然盼着有朝一日抱得美人归。只是臣年幼失父,母亲虽然慈和,但老人家身边有兄姐要照顾,臣总不好太过麻烦。如今想来,臣亲近的长辈只有陛下能帮臣一把,求陛下为了弟弟做一次大媒。”
  皇上听到徒怀楠的请求非常愉悦,尤其在看到侯文敬脸上的不愉后,越发的开心起来,这两位爱卿这是没把他当外人啊!
  皇上对着侯文敬笑道:“爱卿,朕这弟弟可是爱卿养大的,脾气秉性你是再知道不过了,绝对不会辱没了你家的郡主。而且为了你两家这桩缘分,朕可是将你俩家的府邸安排成了邻居,以后惠昌嫁人了也随时可以回娘家。这样好的条件,爱卿,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侯文敬白了徒怀楠一眼,有些憋气道:“谢皇上对臣女的关心,臣遵旨。”
  皇上自身虽然因为小时候的事硬生生的改了性子,但他是很喜欢官员们坦率的,所以对于侯文敬在他面前耍老岳父的性子也是乐的看笑话。
  而侯文敬和徒怀楠也在这次试探后,多少了解了一下皇上的性子,以后也大概知道了做事的分寸。
  总之,三个人都很满意。
  皇上和两人说着他的计划,他打算安排侯文敬入工部,徒怀楠进刑部,这两个部门在六部里其实不算吃香,但没办法,太上皇还在,皇上想安排人受到的阻力不小。
  而且两人都有一个很要命的缺点,都不是科举正途出身。虽然大安朝不禁止荫官和捐官,但在大众眼中,还是科举出仕的官员才最是正统,其他出身的官员,到底不如科举出身的来的优秀。
  有了这么一个弱点,再加上两人以前都在军中,没有在朝堂做事的经验,偏以两人的军功和原本的官职,皇上给两人安排的位子又绝不能低,太上皇想压着两人简直是名正言顺。
  其实对于这两个刚刚得胜归来的将军,最好的位子该是京营节度使或是九门提督,但这两个位子在新皇刚上位时就让新皇安排上了他的心腹,所谓手心手背都是肉,皇上自然不会让右手抢了左手的权利。
  刚好皇上如今最缺的是朝中的支持,所以自然是想把手底下的人往朝堂上安插,尤其是赶紧把六部的权利收缴回来。
  六部,尤其是户部放在太上皇心腹的手里,皇上每每看到有人去户部借银子就一阵肉疼。毕竟当年他可是拼着得罪所有人打算要过一次债的,可惜在太上皇的压力下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如今看着户部的库房越来越空,皇上心里特别疼。
  皇上是真心想把心腹放进户部还好看库房,可惜就是没有合适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