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人家金玉良缘的可都惊动了宫里的贤德妃,这宝二爷迟早会娶薛姑娘,到时候你勾得我们姑娘动了心,最后还不是伤心一场!”
紫娟赶紧解释道:“好雪雁,我真是为了咱们姑娘好。是,咱们姑娘是老爷的独女,未来只看咱们老爷,这京里的王孙公子想来也有的是人想要迎娶咱们姑娘。
可他们看重的是姑娘吗?他看中的是老爷的前途和帮扶!
可老爷如今年纪已经不小了,膝下又没个哥儿,等老爷一退,姑娘就没了依仗,到时候这种为了老爷娶亲的人哪里能靠得住?
再者说了,你也不是不知道外面的那些王孙公子,多是纨绔好色之辈。左一个美人右一个小妾就不说了,对女子好一些的还有些尊重,像二老爷对二太太一般,还能平静的说两句话。坏一些的便是动手的也不少。姑娘若是嫁给这种人,未来难道就能好?
而且姑娘和薛姑娘不同,薛姑娘若是有咱们姑娘那家世,由老爷选一个门当户对的嫁了,别管能不能得到夫家喜欢,总不会亏待了自己。
但咱们姑娘,若是嫁了个不贴心的,姑娘自己就能给自己难受的够呛。
这样胡乱选择哪里及得上宝二爷,到底是一起长大的情分,性格也是知道的,宝二爷从小就知道哄着咱们姑娘,以后在一起那也是好日子。”
说到这里,紫娟叹了口气,“我是真不希望姑娘错失了良缘,我想着老太太还在,二太太便是有些不满,有老太太二老爷还有宝二爷琏二奶奶的态度在,姑娘总不会真的吃亏。
再加上姑娘自从回到了林家,其他就罢了,每每提及宝二爷,姑娘总会出神,我自然想着帮姑娘得偿所愿。
可我真没想到宫里的娘娘会出手,反倒让姑娘今个儿尴尬,你放心,我以后定然不会自作主张了。”
雪雁看紫娟那神态倒是认真的,再加上紫娟自打跟着林黛玉到了贾家,除了在黛玉面前提起宝玉外,其他事仍旧和以前一般色色妥帖,便是老爷都挑不出错,到底还是相信了这话。
听着两人渐渐远去,侯晗茵和迎春面面相觑,却到底没有多说什么。
等回到了清虚观内,屋子里倒不似她们离开时不停的在打机锋,贾家人仍旧是一家子亲热和乐的模样。
不过侯晗茵发现黛玉坐在徒乡君身边,脸色有些不对,徒乡君也有些不快,而紫娟和雪雁仍旧没有回来。
侯晗茵便走到徒乡君身边,小声询问。
徒乡君白了薛姨妈一眼,“真是好一个机灵人,眼见着逼婚不成,竟然想拿我林家的女儿做筏子,真当我林家好惹得。
而且好大的胆子,竟然含沙射影说我一女二嫁不贞洁,呵,就水隆那种烂货,还指望我对他有情义不成!”
侯晗茵这才知道,她和迎春出去时闹了好大一出戏。
原本贾母拿着金麒麟挑刺完金玉良缘本就该结束了,毕竟贾母是个体面人,把薛家往出撵也就是赶着薛家搬院子,给宝钗过生日,如今当着宝钗这个姑娘的面反驳婚事总不会真的口出恶言,让宝钗下不了台。
但贾珍和贾蓉那父子俩着实是不着调,因着秦可卿如今仍旧在世,这父子俩之间的关系可是比书中更加别扭恶劣。
贾蓉不知道是急着帮贤德妃完成嘱托,还是想直接坏了贾珍的差事,明明贾母已经有意将此事放下,他却又来了一句。
“这一般的金器玉器自然是常见的,被和尚道士开过光的那也不稀奇,不过要孙儿说,被那得道高人赐了字批了命的,这可就不一般了!这可是命中的缘分啊!”
第42章 贾蓉这话一出,自然……
贾蓉这话一出,自然是把贾母的火气给又惹出来了。
老太太本就因着宁府站队金玉良缘而不满,不过是顾念着脸面没说罢了。
可结果贾母还没挑理呢,贾蓉又来了一回,贾母可就不忍了。
不过老人家到底还是偏心的,虽然贾珍贾蓉办的事让她不满,但到底是自家人,她这一腔怒火自然发泄到了罪魁祸首身上。
贾母指着贾蓉对大家笑道:“可见这真真儿是个富贵公子,一点不知道外面那些人玩的把戏。
这什么道士啊,和尚啊,有德行有修为的都是如张道士一般劝人向善,为人解忧。只有那假借佛道的骗子,才会做出那些故弄玄虚之事。
而且啊,佛道那都是教导人要清心寡欲的,这道士倒还有火居道人,也帮人和个姻缘。可你什么时候见有人求姻缘求到和尚那的?这六根不净的和尚,可算不得得道高僧。”
这就是在直白在点薛宝钗了,毕竟她那两句话可是癞头和尚送的,贾母说了,这和尚可不管人姻缘。
到这里薛家母女表情倒是不变,只是陪着贾母说笑,只当不知道贾母是什么意思。
但贾母这回该是真的想给薛家人来一次重锤了。
贾母对着薛姨妈笑道:“要说啊,咱们当长辈的也都不易,就像我的两个玉儿,那最是让我揪心,一个个身子那个弱,他们小时候一病我就心肝不宁。
不过好在这两个孩子只是身子弱了些,咱们家里也不过是耗费些人身肉桂的,倒还好解决。
倒是宝钗这丫头,这冷香丸配药那个繁琐,而且那药引子估计也不好得,哎,这姑娘每次一病我都跟着悬心。”
贾母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别看我的外孙女身体弱,但我外孙女可没有什么不好治的病症,不过是些药材我们家里耗得起。
倒是你家的姑娘,那什么海外仙方可是个不好得的东西,尤其那药引子可是再没了。这以后这冷香丸用完了,你们姑娘是不是就没有药了?
你这可是治不好的恶疾,这样的姑娘我可不要!
贾母这话可是有些刻薄了,薛姨妈的脸色瞬间就变了,但是当初为了给宝钗抬身份,也顺理成章的引出金玉良缘,这冷香丸的事可是宝钗亲口说的。
虽然宝钗的旧疾不过是从胎里来的热症,但贾母非说这病治不好是恶疾,那薛家还真就不好反驳。
不是说辩不明白,而是直接争辩那就彻底将宝钗的脸面踩在了土里,以后还怎么见人啊!
这一着急,薛姨妈就把在旁边的徒乡君和林黛玉给牵扯了进来。
薛姨妈叹道:“可不是,咱们做长辈的自然是恨不得孩子们千好万好才好,所以不过是个小症候,我也恨不得不存在才行。
不过好在宝钗如今年纪渐大了,这旧疾倒也不怎么发作了,这才让我不必悬心。
说来我可得向乡君取取经,自打林姑娘归家后……这身体倒是眼见着好了,可见乡君照顾的好。”
这话其实是有些打贾母的脸面,毕竟从前黛玉可是养在贾母身边千娇百宠,便是睡个觉在旁边守着的婆子都有好几个。
可这么金尊玉贵的养着,林黛玉还是时不时生病,可如今人家到了继母手里,这身子居然好了。
这究竟是继母会养孩子呢,还是贾母这个外祖母养外孙女不真心呢?
听到这话,哪怕徒乡君自打嫁入林家起就配合皇上隔离林贾两家,也是忍不住的。
毕竟让两家保持距离是政治因素不得不为之,但这不代表徒乡君讨厌贾母这个慈祥的老人,更不代表她能容忍有人拿她当枪使。
徒乡君道:“薛太太这是哪里话,可真是太抬举我了。是老夫人这些年精心将姑娘的身子调理好了,这才让我捡了个便宜。”
这就是捧了贾母一下,算是将这个话题揭过去了。
不过也不知道薛姨妈当时在想什么,居然又说了一句,“乡君您谦虚了,我是真的佩服您养孩子的本事。
听说荣恩伯如今对您可是分外孝顺,如今您又将林姑娘教导的这样好,以后定然也能学会您的品格。
你这一儿一女教导的可真是太成功了。不像我,我这宝钗倒是极好,只有那蟠儿,真真是个不省心的孽障。”
这话一听,那真是好话,但是你要真想夸人,在人家继女的亲外婆这里夸人家把前夫那的继子养的特别亲,还说这继女一定会学会她的品格。
这真的不是在挑拨吗?
这也就罢了,薛姨妈还道:“也是乡君这天生便有福运,您这嫁给谁谁就是那高官厚爵,前途坦荡的。像您这样的人物,真就只有林大人那样的人物才配得上。”
这也是好话,但是谁不知道徒乡君是二嫁,她那个前夫犯了大错如今人都没了。你这确定是在夸人有运气,不是讽刺人?
反正是把林家这母女俩气的够呛,偏因为薛姨妈针对的是徒乡君,而如今在场的所有人,除了林黛玉,其他人对于截了他们胡的徒乡君其实心里都有不满,包括贾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