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萧家人都很激动,既然这个消息是真的,那陆景霖和萧雪灵能够回来的消息也是真的。
“那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萧让马上反应过来,刚刚刘太妃说的话,其实也是在给他们机会。
刘太妃暗示了一句:“如今皇后娘娘正在整理长公主府,别人却不知道这个消息,想要巴结也没有门路……你们既然知道了这个消息,还想不到自己能做些什么?”
萧让听懂了这个暗示,却有别的担忧。
“既然这件事还没有别人知道,皇后娘娘那边自然想要保密,我们若是贸然表现,岂不是让她知道了太妃娘娘没有帮她保守这个秘密?”
刘太妃却没有当回事,直接说道:“安南侯,你就没有想明白,皇后娘娘为什么会跟我说这件事么?她知道我在惦记景霖他们,她也是看着景霖长大的,甚至当年我进入王府成为了先王爷的继室,也是皇后娘娘做主。”
“难道皇后娘娘想不到,我得到他们能回来的消息,会瞒着自己的亲家?”
萧家人这才恍然大悟,果然皇族的人做事,里面的弯弯绕就是多,每个人都是拐弯抹角,有些事情根本不说透,甚至要故意反着说。
“晚辈懂了,多谢太妃娘娘指点……只不过这些东西要怎么送到皇后娘娘手中呢?”
刘太妃看着他,不知道他是不是在装傻。
她问了一句:“侯爷还是自己想想吧,毕竟机会已经摆在眼前了……”
萧让想了想,确实如此,总不能任何事情都让刘太妃帮他考虑周全了。
温氏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她问了一句:“太妃娘娘,既然如今长公主回来了,是不是说明那边的王爷已经不在了?”
刘太妃点了点头,说道:“应该是……”
“那长公主不是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么?将来总要有人给她养老吧?若是萧让他们认真帮忙修缮长公主府,能不能劳烦太妃娘娘帮忙美言几句,让长公主收知音为义女?”
刘太妃轻轻一笑,不愧是贺氏的女儿,知道怎么样利益最大化。
她给萧让出的主意只是讨好长公主,至于她能不能领情,领多少情,这份情能够用多久,这个确实是不一定。
可是认了长公主当义母,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林知音可以跟崔安如一样,有郡主的身份,将来也有了长公主撑腰。
萧让想着,这个确实好,不过林知音这个时候身份上缓过来,自己以后又要小心翼翼的应对她了。
秦姨娘和崔姨娘那边,自己又要冷待他们一段时间了。
不过这样也好,自己的正妻地位高了,也代表他的地位跟着水涨船高。
若是林知音能够成为长公主的义女,自己也就是长公主的女婿。
他看着温氏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这个占便宜的脑子,完全没有浪费贺氏的血脉。
“这个我没有办法给你什么保证,如今我对长公主的情况并不了解,不知道她这次回来,是不是一个人,回来之后,会不会有认下义女的想法,即便是有,将来见到知音会不会满意,这些都未知。不过我可以把你们的想法透露给皇后娘娘,如果时机合适,娘娘也许会帮你们提一嘴。”
她又强调了一句:“不过我不敢保证成功。我相信皇后娘娘也是一样,你们不要把这件事当成一定会完成的,抱着太大希望。”
萧让赶紧说道:“这是自然,这是我们无上荣光,不能强求,还是多谢太妃娘娘了……”
刘太妃能够过来,也是因为她知道皇后娘娘一个人是靠不住的。
她要有足够的本事,让皇后娘娘看到她还能带动其他朝臣,才会愿意继续帮助他。
温氏松了一口气,自己刚才的操作真的是神来之笔。
这时林知音问了一句:“我们跟大雍之间向来没有什么战事,这样的情况,即便和亲的话,象征性地选择一个大臣的女儿封为郡主送过去不就行了么,为什么当初是长公主亲自嫁了过去?”
第350章 陈年旧事
她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些吓人了。
温氏经历了之前的事,如今也知道影响了。
她赶紧示意林知音小点声,这种事情不能公然讨论。
杨氏颇有些为难地低下头,这种事情她说肯定是不合适,不符合她的人设。
刘太妃看到他们都是这个态度,自己若是再扭捏,反而没意思了。
她说道:“没什么,因为当年长公主犯了错误,太后娘娘大义灭亲了……”
“什么意思?”林知音马上就困扰了。
萧让也是一脸问号,对这个回答显然是云里雾里。
“是啊,太妃娘娘,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刘太妃扫了一眼,问道:“林夫人,萧夫人,若是你们不方便说,那我就说了……”
“太妃娘娘说吧,我们哪能说得明白……”温氏赶紧说道。
杨氏更是不吭声,只在一边点头。
既然确定了要让自己说,刘太妃也没有继续端着,直接告诉他们:“这件事跟镇国公夫人有关。当年长公主看上了镇国公,可惜镇国公心中喜欢的人是镇国公夫人,就是那个叫安宁的。”
“崔安如的娘?”林知音马上就对上了。
“不错,”刘太妃说道,“当年长公主为了得到镇国公,用了一些手段,结果每次都没有让安宁受到委屈,因为镇国公自始至终的相信,还因为另外一个人的保护……”
“另外一个人?”萧让又觉得自己迷糊了,完全没有听出来。
刘太妃解释道:“这件事知道的人不多,这些年敢提起这件事的人更少,你们听了之后知道怎么回事就行了,烂在肚子里不要再往外说,那个时候皇上喜欢的人是安宁。”
萧家人觉得他们的头已经大了,这些讯息他们听着就觉得当年那个场面一定格外精彩。
皇上喜欢镇国公夫人,长公主喜欢镇国公,结果他们兄妹两人都失败了,之后镇国公和夫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长公主被太后做主送到了大雍和亲,倒是不用看着这个画面了,皇上却没有办法避免每日上朝都能看到镇国公……
“怪不得皇上对崔安如多有照顾……”林知音不服气地说了一句。
她刚刚说完这一句,脑子没有跟上嘴巴,亲耳听到自己又补充了一句:“怪不得皇后娘娘不喜欢崔安如……”
她反应过来的时候,这句话已经秃噜出去了。
林知音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想要装作自己刚才什么都没有说,萧让好像也明白了很多事,原来过去还有这么多事。
不过他心里清楚,在皇上心里,一定没有想过对崔安如有什么特殊照顾。
不然自己总军功求娶平妻,明显会让崔安如进退两难的时候,皇上直接就会训斥自己了。
他没有解释出来,现在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
“若是这样,这个长公主一定不会喜欢崔安如,当年就是因为崔安如的母亲,长公主才会背井离乡这么多年,如今安宁虽然死了,可是崔安如还在。这么多年的异国他乡生活,一定会让长公主心中充满了怨恨,说不定也会因为这样,对知音更加顺眼……”
萧让的分析,让他们都看到了希望,就连刘太妃都差点被说服了,她竟然从来没有朝着这个方向想过。
“这些都是将来才能确定的事,你们知道得这么早,如果准备得不够充分,那就不合适了。”
刘太妃提醒了一句,她发现这些人还是喜欢做白日梦。
有目标有野心是好的,不过要脚踏实地,刚刚想到一个这么好的办法,那就赶紧想办法实现,非要在那想些没用的……
萧让也是让大家先冷静下来,他们好像都忘了,如今萧家还是挂着白灯笼。
崔安如在萧家门前放炮竹的事,还是没有掀起风浪,没有人对此说什么,就连最喜欢捕风捉影弹劾别人的御史们都偃旗息鼓,根本没人提这些事。
贺之年不说话,别人更加不敢说。
皇上也是心知肚明,不过没有放在心上,反正没有人觉得崔安如做错了,他没有必要非要给崔安如安排一个罪名。
刘太妃将萧家人为了修缮长公主府拿出来的银钱送到宫中,又特意把萧家人的想法告诉皇后娘娘之后,李皇后那个眼神才看出来一些兴奋。
“看来他们还是有聪明人,知道应该怎么借助外力对付那些不好对付的人。”
刘太妃也认同这种说法,只不过没有跟着附和,她还是想要保全自己的。
有些话皇后娘娘说出来是高瞻远瞩,心思细腻,她说出来就是阴险歹毒,不可深信了。
李皇后自然地求到了皇上跟前,说是既然他们的大皇子归来,而且背井离乡几十年的长公主也重新回到了大夏,回到了母亲和哥哥身边,就该让陆景霖他们也在场。
毕竟先翊王已经不在了,若是让长公主看到如今她弟弟的两个儿子因为内斗也成了这个局面,一定会想到自身这些年的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