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崔安如也清楚,自己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因为皇上的眼睛无处不在。她必须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还要确保不触碰到皇上的底线。她开始谨慎地制定策略,同时也在寻找机会,试图与皇上建立更为直接的沟通渠道。
  尽管崔安如的努力和智慧为她赢得了一定的尊重和地位,但她的未来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她知道,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变幻莫测的朝堂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一切,都需要她不断地学习、适应,并在权力的游戏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皇上看到崔安如的态度还挺激烈,大概也是明白了自己如今的举措有些着急。
  可是有些事情他确实是没有办法,他不想让任何事情脱离自己的掌控,皇上沉思片刻,他深知作为一国之君,必须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最合适的决策。他开始考虑是否应该采取更为渐进的措施,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动荡。他认识到,过于急躁的行动可能会导致臣民的不满,甚至可能激起反对势力的反弹。
  因此,皇上决定采取更为审慎的策略。他计划与朝中重臣进行深入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并寻求他们的支持。他相信,通过集体智慧的汇聚,可以找到更为稳妥的解决方案。同时,皇上也意识到,他需要更多地了解民众的真实想法,这将有助于他制定出更符合民心的政策。
  皇上决定派遣使者到各地去收集民情,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他们对当前政策的看法。他希望通过这些第一手资料,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国家的脉动,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皇上知道,只有真正了解民众的需求,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此外,皇上还意识到,他需要培养和提拔更多有能力、有远见的官员,以充实朝廷的力量。他计划举办一场选拔考试,让有才能的人有机会脱颖而出,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通过这种方式,皇上希望激发整个国家的活力,为国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只不过,有些人也该会给他这个时间。
  尤其是他自己曾经做过的事,其实自己心中都有数。
  尽管如此,皇上也必须面对现实中的种种挑战。国家的活力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时间去培养和激发。虽然他有着宏伟的愿景,但改革的道路上布满了荆棘。一些保守派的贵族和官僚可能会对他的改革措施持反对态度,他们担心变化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和地位。此外,民众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皇上必须在推动改革的同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民众的福祉,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是,皇上也深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才能找到最适合国家发展的道路。他一直没有做到的,就是倾听不同的声音,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确保改革能够顺利进行。他认为,只要坚持不懈,终将能够激发国家的活力,为国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是,他已经寒了崔家人的心。
  第588章 皇上虚伪
  “王妃的话,倒是让在下十分惶恐,镇国公父子以身殉国,自然是早就已经投胎转世……”
  如尘大师很是从容的说道。
  崔安如看着他那个信誓旦旦的样子,都觉得可笑。
  他一定不知道,自己的哥哥还活着。
  尽管如此,崔安如心中却涌动着复杂的情绪。他深知,镇国公的死并非如尘大师所言那般简单,背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镇国公的死,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她的哥哥,崔安如的亲哥哥,这一年的时间隐姓埋名,失去了记忆。
  他曾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却因为一场宫廷的阴谋,被迫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虽然活着,但他的身份和过去,却如同被抹去了一般,连崔安如自己,都不敢相信他竟然还活着。
  还好,崔安如并没有放弃寻找哥哥的希望。权力的斗争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而她,必须变得更加坚强和机智,才能在这场斗争中生存下来。
  崔安如听着如尘大师的话,很是直白的笑了出来。
  几年之前,说他们镇国公府功高震主的难道不是他?
  崔安如的笑声中带着几分自嘲,她回想起过往的种种,不禁感慨万千。
  她深知,如尘大师的话语虽直白,却也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大师所言,不正是在提醒他,权力的游戏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吗?
  她开始反思,镇国公府的辉煌背后,隐藏着多少双觊觎的眼睛。她也意识到,要想在这权力的漩涡中保持不败之地,就必须学会变通,学会在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寻找平衡。
  她已经决定要采取新的策略,不再单纯依赖武力和权谋,而是要通过建立更广泛的联盟,以及通过文化、教育等软实力来巩固和提升镇国公府的地位。
  只不过,那个时候着急的一定是皇上吧。
  如今皇上虽然是一副诚恳的态度,若是知道自己的哥哥崔振邦还活着,能够对皇权产生威胁,一定不是这种样子。
  崔安如心中清楚,皇上虽然表面上对崔振邦的生死不闻不问,但内心深处,他深知手足之情难以割舍。
  他或许会私下里派遣心腹去寻找崔振邦的下落,以确保这位潜在的威胁者不会被其他势力所利用。同时,皇上也会加强宫廷内部的警戒,以防万一崔振邦真的出现,能够迅速应对,维护皇权的稳固。
  在朝堂之上,皇上会更加谨慎地处理与权臣的关系,避免因崔振邦的出现而引起不必要的政治动荡。此外,皇上还可能通过各种手段,如提升崔振邦的旧部待遇,来安抚那些可能因崔振邦的生死不明而心存疑虑的人,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这一切,都是在崔振邦没有办法回来的前提之下。
  一旦他真的回来,他们面临的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看着皇上的表情,还有如尘大师那个样子,崔安如只是觉得悲哀,为了镇国公府这些年兢兢业业的奉献,还有边关将士们的牺牲而悲哀。
  崔安如心中涌起的悲哀,如同秋日里的寒霜,无声无息地覆盖了她所有的思绪。
  她深知,镇国公府的忠诚与边关将士的热血,换来的却是朝堂上的猜忌与不信任。
  她不禁回想起那些在边疆苦寒之地,为了守护国土而倒下的英魂,他们或许至死都不明白,为何自己的牺牲换来的竟是如此的冷漠与误解。
  崔安如的思绪飘向了远方,她想象着那些将士们的家人,他们或许还在期盼着亲人凯旋,却不知他们早已化作边疆的孤魂。
  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仿佛自己正站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被无情的潮流所裹胁,无法自拔。
  然而,崔安如并没有放弃,她决定要为镇国公府和边关将士们正名。她要让皇上和如尘大师看到,镇国公府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边关将士的牺牲是值得铭记的。
  崔安如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但她愿意为了正义和真相,不惜一切代价。
  无论边关那场战斗背后隐藏着多大额秘密会牵扯进来多少人,崔安如都不介意。
  至于皇上的态度,她只不过作为一个参考。
  她知道,皇上只想着息事宁人
  可是父兄的生死,边关将士们的生死,在她看来都是大事。
  皇上的态度,她已经不太放在眼里了,毕竟罪魁祸首的话,她不相信。
  皇上能够让萧让这种罪人活下来,已经是对父兄和边关数万将士们的讽刺。
  似乎是觉察到她表情不对劲,皇上问道:“安如,你有什么想法,不妨直接说。”
  崔安如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所有人听到自己的见解。
  她谨慎地选择着言辞,然后缓缓开口:“陛下,臣妇认为,我们目前的策略虽然稳健,但或许可以更加积极地寻求与其他国家的联盟。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孤立无援并非明智之举。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外交关系,我们不仅可以增强自身的安全,还能在贸易和文化交流上获得新的机遇。”
  皇上听后,微微点头,似乎对安如的提议颇感兴趣。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你的提议很有见地,朕会考虑你的建议,不过,建立联盟并非易事,需要深思熟虑。你能否具体说明,我们应该如何着手?”
  崔安如感到一丝可笑,果然他只想着功绩。
  她继续说道:“皇上,我们可以先从那些与我们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开始,通过派遣使节,展开友好访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同时,我们也可以展示我们的诚意和实力,让他们看到与我们结盟的好处。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
  皇上听后,满意地笑了:“安如,你的智慧和远见让朕刮目相看,朕会命令大臣们详细研究你的建议,你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