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孝文王还感慨呢:
“将军的病可还能好?若是就此一病不起,对我大秦实在是一大损失。”
秦赵战事未歇,要是白起能领兵,他们也不至于这么犯愁了。
孝文王颇为现实地想着,范雎已经死了,自然不如还活着的白起重要。那范雎留下的人里,有能力的也就罢了,没能力的还是收拾收拾,免得待在朝中坏事。
隔了两天,孝文王就清洗了一波范雎余党。
扶苏趁势让吕不韦散布谣言:
“大王刚刚上位,应是在借此警告我等不许结党。如今大王地位稳固,怀有二心者迟早会被清算。”
扶苏和父亲商量过后,认为应该趁着孝文王一朝把昭襄王执政后期留下的积弊都解决掉。
若是等到扶苏继位再去收拾,就得白白耽误好几年时间了。
正好这些事和孝文王利益一致,不怕对方不肯出手。
解决完内忧后,大秦就只剩个外患。
始皇听完吕不韦派人打探到的赵地战报之后,眉头不由皱起。
他对儿子说:
“如今赵地就是一处泥潭,与赵国胶着对我大秦没有好处。还是要劝说孝文王尽早收兵,避免空耗国力。”
扶苏自然是应下:
“父亲放心,我早有应对之策。”
始皇便让他说说看。
始皇自己大权在握几十年,从来不习惯在政事上劝说别人照着他的想法做。毕竟他一向都是直接下命令的,只有别人委婉劝说他改变主意的份。
术业有专攻,凑巧的是扶苏很擅长劝君上换个策略。父子俩正好互补,始皇也就不必勉强自己去换位思考领悟这些东西了。
扶苏见阿父带入秦王身份等着听太子劝他,不由笑了笑。心想让阿父只当个寻常公子还是太委屈他了,阿父天生就该高坐王阶之上。
扶苏熟练地摆出了自己平时劝说父亲的模样,先给阿父敬茶,让阿父边喝边听。以此显示他们这是父子间的闲谈,没有那么正式,降低君王的戒备心。
虽然阿父对他压根没什么戒备,不过姿态还是要摆出来的,这样阿父听着舒心。
因大秦还不流行喝茶,所以扶苏这次敬的是蜜水。
始皇接过蜜水看了一眼,心说臭小子怎么又偷偷弄到蜜水喝了?
扶苏毫无所觉,谦恭地对父亲说:
“如今赵地有魏楚的信陵君和春申君带兵支援,恐怕难有斩获。我听闻白起将军的病情有所好转,不如先收兵回撤,待将军病愈、大秦也休养生息过后,再行发兵。”
始皇端着杯盏没有喝,还故意挑刺:
“大秦这般灰溜溜地撤兵,六国还当我秦国怕了他们魏楚赵的联盟。”
扶苏听着父亲的小奶音,忍俊不禁:
“阿父用这个声音说这样的话,实在太可爱了。”
始皇瞪他一眼,让他正经点。
扶苏只好轻咳一声,严肃起脸:
“自然不能光退个兵,儿子的意思是大部队可以退回来,留一支队伍去转攻魏国。魏国竟敢随意插手我秦赵之间的战事,不可太放纵他们。”
“此前先王曾派人去魏都大梁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现在正是好时机。魏王传令要信陵君退兵回国,但信陵君因赵国战事推辞不归,魏王不满已久了。”
“大秦转攻魏国,魏王自然惊恐。届时便会反复催促信陵君归国驰援,甚至因此怨怼信陵君此前不听王令之事。”
秦军去了魏地,还能顺便打探一下兄弟二人的关系裂痕到什么地步了,需不需要再加一把火。
“赵摎领兵能力不错,攻魏也不需要他立下多少军功,稍微抢一座城警告魏国即可。韩王畏惧大秦,此战打完,赵摎便可直接率军回国,不会受到阻碍。”
秦国和魏国之间,大部分区域都被赵韩两国的地盘阻拦。
但韩国积贫积弱,不敢得罪秦国。每每大秦攻魏之时,韩国都会放任秦国大军横穿韩地,直奔魏国。
魏国因此深恨韩国软骨头,韩国便表示“你们攻秦的时候也可以从我韩地过”。
总之,韩地目前就是个谁都能横穿的交通要道,甚至连个过路费都不敢收。
因而秦军完全可以打完魏国就大摇大摆地回关中,不用担心被前后夹击。
始皇被扶苏的坏主意逗笑了:
“你是不是还要说,反正都经过韩国了,不如顺便从韩国也抢一座城?”
警告魏国是为了杀鸡儆猴,做给赵国和楚国看的。
不抢楚国,因为楚国是硬骨头不好啃。而且楚国也没那么容易打服,只适合作为被“儆”的那只猴子。
那顺便欺负一下韩国,又是为了什么?
始皇可不信扶苏让秦军直接从韩国回秦地,单纯只是因为从这里走方便省事。明明让大军继续在赵地僵持,派一支军队去奇袭魏国,奇袭结束一起回国才更稳妥。
扶苏笑吟吟地说:
“果然还是父亲敏锐,我是想着把韩国打怕了,说不准韩王会提前把郑国送来修渠呢。”
不然等到秦王政元年才跑来修渠,再一修修个十年,那也太耽误事了。
先试探一下郑国现在有没有本事修渠,要是有的话,就不必等到十年后再让他入秦了,现在就可以送来。
第39章 周天子:怀疑他们合纵是为了送走我
扶苏在这头哄完爹后,扭头用类似的话术说服了孝文王。
不过他没提郑国渠的事情。
秦人暂且还不知道郑国渠的存在和它的用处,扶苏不好未卜先知。他只说如今韩国也有蠢蠢欲动的迹象,不如一并震慑了。
秦军出去一趟,把三晋都打了一遍。活像个街溜子,偏偏三晋也拿它没什么办法。
等赵摎回来的时候,扶苏就从吕不韦派去韩国都城新郑的线人那里收到了传信,说韩国上下最近都十分激愤,觉得秦国欺人太甚。
扶苏琢磨了一下:
“感觉好像欺负得还不够狠,他们似乎没有特别畏惧我大秦。”
始皇对此并不意外:
“当年庄襄王频繁出兵攻打三晋,韩赵魏都被打得不敢冒头。直到魏王不计前嫌寻回信陵君,信陵君再次合纵攻秦取得大胜,才止住了我大秦的对外攻势。”
“之后庄襄王再使反间计,令魏王与信陵君彻底决裂。韩王因而畏惧异常,认为三晋难再抵挡大秦攻伐。”
“正逢庄襄王逝世,新主继位。韩王忖度着朕年幼不掌实权,这才举荐郑国为大秦修渠。”
前面是三晋打不过秦国的现状,后面是秦国难得一遇的君主无权的时机。韩王认为吕不韦和赵姬这两个掌权者或许不像历代秦王那么好战,秦国内部说不定会愿意休养生息。
郑国在这个局势下来到秦国,确实得到了任用。只不过韩王想的是大秦忙着修渠就没工夫打仗了,但秦国显然没这么做,修渠也不妨碍它隔两年出兵打打邻居。
如今大秦在对赵的战场上失利,外面又有白起病重将死的传言。韩国只会愤怒,不一定会恐惧到非要想个法子拖延时间。
说不准韩王还会一怒之下,发起合纵。
正好之前大秦招猫逗狗,又是打赵国又是打魏韩的,仇恨值拉满了。
扶苏叹气:
“还是我大秦的威慑力不足,竟让他们胆敢结盟对抗大秦。”
他阿父当秦王的时候,就没见六国里哪家有胆子联合起来搞什么合纵的。
还敢合纵?没把你打怕是吧?
当时的韩魏齐之流基本都是龟缩在自己的地盘里,许愿自己不会被秦国注意到。合纵是不可能合纵的,谁提出合纵大秦就打谁,这谁遭得住?
燕国臣子想过合纵呢,但就连燕太子丹都看出来没用了。燕丹这个出过刺秦馊主意的都能发现合纵没戏,其他聪明人就更窝着不出来蹦跶了。
始皇轻笑一声:
“若韩王牵头弄合纵,郑国倒能提前来秦了。”
扶苏立刻明白了父亲的意思:
“届时便可以光明正大把韩国打疼了,顺势灭了周赧王。韩王见周朝被灭,我们再派人去新郑煽动一番,想来韩王定会动疲秦的心思。”
孝文王主动撤兵放弃攻打赵国,可以忽悠韩王说这代表孝文王不爱举兵。韩王若信了这个说辞,八成就会派遣郑国来试一试。
郑国渠确实是个好东西,孝文王只要不傻就会接受。
情况和始皇父子所料得差不多。
韩王回去越想越气,便开始频繁生出小动作,和楚赵等国通起信来。
大秦反倒没什么动静了,孝文王接受了扶苏的建议,决定先等白起把病养好。
孝文王还说:
“先王曾言没有白起他照样可以灭赵,如今看来显然不可行。人还是要服输的,不可太过自负。”
秦稷:可恶!他拉踩寡人!
亲爹没了之后,孝文王着实有点嘚瑟。趁着没人管,狠狠出了几口这些年被父亲欺压的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