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始皇:……总觉得虽然有朕盯着,但公子政还是被养歪了。
大秦的幼儿班开设之后,始皇的府邸就热闹起来。每日都有不少小萝卜头在里头吵闹,扶苏起初还过去玩过几回,后来就不去了。
扶苏发现,他果然还是不喜欢别家小孩。
他实则只喜欢公子政一个,毕竟这是他阿父。其他的,诸如蒙恬蒙毅也还好,都是熟悉的心腹。
不过像一些凑数的孩子,扶苏就敬谢不敏了。即便阿父说这不是凑数的孩子,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
这些小孩虽然长大后能力有限,没在朝堂上特别有建树。但他们的家族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现阶段太子还需要拉拢他们。
扶苏接受了这个说法,可还是远离了小孩子们。
反正只要这些孩子加入了学堂,就算是拉拢过了。这些家族要的也只是自家孩子能和太子的嗣子接触,尽早结下情谊而已。
扶苏同情地拍拍公子政的肩膀:
“小阿父,辛苦你了。”
公子政油然而生一股使命感:
“阿苏别怕,这些交给我就好。我是你阿父,肯定要帮你的。”
扶苏感觉自己在欺骗小孩子,良心有点痛。
但是也就痛了一下。
很快,他就因为无事一身轻而重新快乐了起来。
全家就数他最清闲,因为孝文王没有分权给太子的意思。扶苏也没好心到非要主动凑上去为大王分忧,这又不是他亲爹,换成阿父他肯定要过去帮忙处理繁重的政务。
于是扶苏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和先祖闲聊。
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在群里炫耀他们家公子政有多优秀,小小年纪进步神速,果然不愧是他阿父。
秦稷又开始羡慕别人家的儿子了:
“子楚你看看你,这么好的孩子都不珍惜。”
养个神童也太快乐了!超有成就感的!
秦子楚:我那个时候哪儿知道政儿这么聪明?我跑路那会儿政儿才两岁,刚刚开始学认字。
早知道儿子如此厉害,说什么也要一起带回国的。而且带回国了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再管赵姬了。
扶苏现在成了秦王太子,按理来说赵王应该会主动把异人的妻儿送回秦国。
可因为扶苏之前逃跑把公子政带上、却丢下了赵姬的缘故,赵王自然认为秦国太子不在意赵姬这个妾侍,也就没有巴巴地送人过来。
说起来,那些位面赵王会把人送回来,主要也是为了送公子政的吧?要是没有公子政,谁会在意一个区区妾侍呢?
扶苏就当没有赵姬这个人,有人特意询问他要不要帮忙接回公子政的母亲,他都直接拒绝了。
秦稷就埋汰秦子楚:
“这边没有赵姬祸害政儿,是因为阿苏不肯接人回来。换成你,要是有人问你需不需要帮你把赵姬寻回来,你真的会拒绝?”
秦子楚想了想,感觉好像确实不会。
秦稷终于找到了在家族群里地位比他还低的人了,快乐。
不知道又从哪里溜达回来的秦武王带回了最新八卦,他直接忽略了拌嘴的两人,兴致勃勃地和大家分享起来。
以前爱到处溜达的还有秦稷,不过最近秦稷因为很关心扶苏这头的情况,连出门的次数都少了。
秦荡迫不及待地开口:
“你们听说了吗?”
宣太后:“你这种问法,谁知道你想让我们听说的是什么?”
秦荡:“就是那个,有些人已经从任务世界回来了。”
这一下子炸出了所有潜水的人,纷纷询问他怎么回事,为什么回来得那么快。
之前黄泉府君和玄鸟他们曾经说过,残缺位面的时间流速是比较飘忽的。经常刚进去一秒钟,可能下一秒人就出来了,说任务已经做完。
但实际上操作的时候大家发现,远没有这么快。出去打听一圈,大部分都表示里头流速挺慢的。
虽然扶苏怀疑,是因为第一次开任务,所有人都很关心任务世界的情况。于是他们都试图和里面联络,这一联络,就把内外流速暂时拉平了。
反正根据先祖们的反馈,这段时间两边的流速情况是这样的——
扶苏开直播和语音的时候,两边1:1。
扶苏只和他们文字聊天的时候,两边流速在2:1到12:1不等。
扶苏什么都不开的时候,时间流速就很随心所欲了,快的时候地府过去一天,残缺位面里头过去一个月都正常。
所以要是各个接到任务的人都不和外界联络,说不准就能飞快做完任务出来了。
秦荡也是这么说的:
“他们都分析说,这次出来的那人基本没和外界联络过,所以时间过得很快。”
众人催促秦荡说正事。
秦荡就不卖关子了:
“出来的是赵孝成王,他也运气好遇到了战国末年的任务。但他没有穿成他自己,而是穿成了信陵君。”
扶苏一下子开了脑洞:
“他不会是借着窃符救赵这次机会,带着魏国大军直接投奔赵国去了吧?”
秦荡夸道:
“阿苏,还是你了解他啊!”
赵孝成王才不管自己穿的是魏国人呢,他心里只有赵国。所以带着魏国的大军就跑路了,借口都是现成的,怕回到魏国会被魏王处置。
但是他忘了,当前位面的赵王虽然也是赵孝成王,可人家又不知道你信陵君是个冒牌货。在他的视角里,就是魏国公子带着大军在赵地赖着不走,明显居心叵测。
赵孝成王为了自己的安全,没有告诉赵王他的身份。赵王就一直猜忌他,不肯和他合作灭秦。
原本赵孝成王都盘算好了,仗着先机忽悠另一个自己把邯郸的公子政杀了。这样秦国就没了能一统天下的始皇帝,之后要处理秦国会很容易。
没了公子政,秦子楚就剩成蟜这一个儿子。成蟜继位后肯定搞不掉吕不韦,到时候秦国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呢。
结果赵王根本不听赵孝成王忽悠,还怀疑信陵君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后来反倒把公子政提前送回秦国了,就是防止信陵君搞死公子政之后嫁祸给他们赵国。
赵王:信陵君不可信,我赵国如今孤立无援,需要休养生息,不能再和秦国生兵戈了。
赵孝成王被气了个半死。
秦荡幸灾乐祸:
“不过这还没完呢,魏王怎么可能坐视他带着魏军一直在赵地待着?时间长了魏王就受不了了,开始打压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还想回魏国,盘算着怎么想法子搞到魏王之位,再联合赵王灭掉其他国家呢。
他想着自己是赵王,自己和自己联手,赵国一下子拥有了两国的实力。说不准这次灭六国的就不是秦国,而是他赵国了。
只能说他想多了。
哪怕他借着信陵君的名头造反,也没能成事,魏王早就防备着他了。
而且赵孝成王行事和信陵君不同,时间长了信陵君的拥戴者可不会认他。反倒认为信陵君变了,不再是他们爱戴的信陵君,所以他们选择了弃赵孝成王而去。
扶苏若有所思:
“这招妙啊……要是我以后有机会拿到六国之君的身份,我也可以试试帮阿父里应外合,提前统一天下。”
赵孝成王没成功是他傻,手腕不行。扶苏有自信自己不会翻车,而且他才不会藏着掖着,他肯定第一时间联络上阿父,告诉他自己的身份。
秦渠梁劝说扶苏悠着点:
“万一你阿父不相信你呢,也不是所有始皇帝都好相处的。”
扶苏说不要紧,反正他去哪里阿父都会跟着,到时候让阿父去应付始皇帝。
秦渠梁一想也是:
“既然政儿在,那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了。”
秦荡还在说他的八卦:
“总之赵孝成王一败涂地,没干过魏王,被魏王处决了。他这件事现在不少人都知道,魏国那边气得不行。”
有的位面已经可以看到魏人去堵门骂赵孝成王不要脸了。
信陵君在魏国风评还是很好的,不少魏国贵族都很爱戴他。赵孝成王这么一搞,信陵君自己还没发表意见,他的追随者炸锅了一片。
秦荡就问大家,要不要过去看热闹。
过去了还能顺便嘲讽一波,告诉他们没事不要异想天开。还一统天下呢,先把诸侯王当明白再肖想其他。
扶苏倒是忧心忡忡:
“赵孝成王怎么能这样?他这次是没成功,倘若以后有谁成功了,我阿父岂不是要平白无故幼年早夭?”
秦荡告诉他不用担心。
搞事的那个赵孝成王还没成功暗害公子政呢,就因为劝说过赵王被扣了海量功德。毕竟他差点害得那个位面无法大一统,情节十分严重。
要不是那里的赵王及时把公子政遣送回国,让赵孝成王赚了一笔微薄的“间接促使公子政提前回国”才奖励的功德,这人现在已经因为功德被扣到负数强制投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