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为了合理化自己带这么多士兵同行,王离在邺城还多留了几天。仿佛试图从冀州多抠点粮草出来的样子,不然自己带这么多人不是白带了?
可惜沮授也不是好对付的,到底没有松口,咬死了冀州困难给不出来多余的粮草。
等王离离开,沮授还留了个心眼,让人盯着这支队伍是不是当真回直隶去了。
直到运粮队走出冀州范围,进入直隶的河内郡,探子才来回禀,说看他们的方向是直线朝洛阳去的。
沮授于是放下心来。
然而王离等追兵离开后,立刻和屯兵河内的军队汇合。北上借道并州的上党、太原,从代郡绕去了中山。
袁绍攻打幽州,自然是直奔幽州治所蓟县而去的。从邺城往蓟县走,要么走河间,要么走中山。
但无论走哪里,最后都要先进入幽州的涿郡。它地处中山和河间之间,是突出来的一块。
王离的目标就是涿郡,准备切断袁绍后路。不过从代郡去涿郡,最短的路其实是横穿中山。
——由于古代郡县划分不是规规整整的形状,不仅涿郡横亘在冀州,中山也横亘在幽州。
王离想着干脆顺道去看看他的便宜后人。
如果能策反中山太守,那么这次对战袁绍的胜算就更大了。袁绍失去一郡助力,总归是件好事。
这头王离和他的第不知道多少世孙谈心的时候,那头洛阳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刘备到底没底气和刘虞争夺刺史之位,飘摇半生一事无成,如今连个立身之地都没有了。
他思来想去,觉得不如来皇帝身边找找机会。自己好歹也是汉室宗亲,皇帝正是用人之际,或许愿意给他封个一官半职。
如果可以,刘备当然想自己建功立业,和其他诸侯那般坐拥一方。但这种事情如今也只能想想了,皇帝眼看着掌握了实权,无论哪个宗亲都最好乖顺下去。
这会儿的刘备还不曾体会过多少日大权在握的快乐,仍旧十分落魄。
所以他对未来的期许相对较低,掌控一州属于终极梦想,现实追求只是能继续当个县令就不错了。要是皇帝大方一点,给他个太守当当,他就更惊喜了。
刘协看着这个三十岁多的儒雅文士,有些意外。
刘协问道:
“朕听他们说你家贫,发迹前是卖草编之物的?”
他怎么看着这位中山靖王之后,日子好像过得也没那么惨嘛。这通身气质,绝对是跟随大儒好好学习过的,家贫之人能有钱去进学?
刘备:……
刘备不得不努力为自己辟谣:
“陛下许是听差了,臣年幼时父亲早逝,母亲才不得不借此为生。幸而不多久便遇到族中大方的长辈,愿意资助臣进学。”
刘备少年时过的也是喜欢狗马、音乐、华服的潇洒日子,还不怎么爱读书。当时他和公孙瓒一起在九江太守卢植门下读书,卢植可不是一般人。
虽然刘备不爱读书,不过问题不大。他为人和善,酷爱结交豪杰。由于生性话少和喜怒不形于色,众人都认为他必成大器。
扶苏打量着刘备,心道这样的人要是日后跟他们为敌,不仅麻烦而且确实太浪费了一点。
要不,就把刘季叫来吧?
不过刘备会不会认大秦忠臣刘季当祖宗啊?该不会只认汉高祖刘邦吧?
唉,真是麻烦。
他们汉室宗亲怎么总能出厉害人物?关键是出了这么多厉害人物,大汉还是亡了,可见天命如此。
扶苏扭头就劝说刘协把刘备留在朝中任职,千万不要放出去。刘备此人擅长结交地方豪杰,放出去哪怕是当个县令,说不准过几年就又多了个难以管束的诸侯。
刘协想想荆州的刘表,深以为然。
他和刘备又没什么交情,说不上信任不信任的。反正现在他看着就觉得汉室宗亲没一个好东西,都想觊觎他的天下。
梓桑和司徒说得不错,地方诸侯倘若是外姓臣子的话,随时都可以剿灭。换成刘氏宗亲,却不得不顾虑一下祖上的情分,实在麻烦得很。
于是刘备就带着他的兄弟们入朝了。
这对刘备来说不算特别好的结局,他更想出去闯荡一番事业。
然而打着匡扶汉室旗号的他,必然也要被辅佐皇帝这个责任限制住。皇帝需要他留下帮忙,他没法拒绝。
始皇因此光明正大调遣了他的下属。
秦司徒表示:
“前些年乱象频发,各地贼匪流窜,然官署不能敌。至如今,依旧有大批反军四处作乱,还请诸位相助。”
刘备只能慷慨解囊:
“司徒需要我等做什么,直说便是。”
始皇就要走了关羽张飞等人,命他们率军去各地剿匪。
扶苏清点了一下人数:
“唉,赵云怎么不在里头?”
始皇翻开新的一封奏章:
“前两年他兄长去世,他便辞官归乡去了。”
原本是要等到几年之后,赵云才会前往邺城,与刘备重逢。如今赵云还在家乡常山郡,常山是冀州边陲的郡县,等拿下冀州之后就可以征辟他了。
现在去征辟的话,容易被袁绍截胡。
扶苏问父亲:
“阿父预备如何应付刘备?”
始皇答:
“若无法为我所用,自该提前解决。”
总之在他称帝前,得把人干掉。免得留到称帝后,刘备这些汉室宗亲突然蹦出来拉起大旗要复汉。
扶苏点点头:
“如今刘备被困洛阳,我们随时可以动手。”
这就是他把刘备留下的原因。
不仅是刘备,其他的汉室宗亲也得找借口一一弄回洛阳来,不能放在外头。
如果这群人都在直隶,哪怕始皇登基之前没把有复汉之心的人杀光,他们在直隶也很难闹出太大的动静。
以始皇的本事,将直隶掌控得一点漏洞都不留给旁人,完全不成问题。
隔了两日,扶苏按照父亲的意思再度前去忽悠刘协,这次扶苏带来了陈王刘宠有异动的消息。
刘宠的封国陈国位处豫州北部,而豫州这些年乱得很。突然空降一个之前没什么名声的刘备,已经让刘宠很不满意了,结果刘备又被另一个空降的刘虞抢了刺史的位置。
同为汉室宗亲,凭什么他们能当刺史自己却不可以?
刘宠并不满足于只当个陈国国主。
早在二十年前,刘宠就暗中和国相搞祭祀天地的操作。
诸侯王是没有权利祭天的,只有天子可以这么做。所以国相等人就被诛杀了,唯独刘宠被放过。因为汉灵帝觉得自己刚刚处决了渤海孝王,不好再杀一个亲戚。
但是随后刘宠在境内也没安分过,回到陈国以后他继续折腾各种事情。譬如疯狂扩充军队规模,又譬如借着讨伐董卓的事情自称辅汉大将军屯兵阳夏蠢蠢欲动。
总之刘宠是个心怀大志的家伙。
这次他决定趁豫州乱象干脆把刘虞干掉,都是汉室宗亲,刘虞没了说不准他能接手豫州呢?
等他占有了整个豫州,底气就更足了。什么小皇帝,根本不用放在眼里。
刘宠坚决不认为现在的朝廷有什么实权,东南西北看一圈,感觉每个诸侯都一身反骨,怎么可能服气皇帝?
——从某种角度来说,刘宠的感觉也没错。他们确实不服气皇帝,服气的是秦司徒来着。
刘协听完大怒:
“所以说这个陈王之前就趁着豫州正乱,私底下做过不少小动作。如今豫州都收复了,他还不肯安分下来?”
扶苏无奈地说道:
“因他前一次僭越祭天,也不曾遭受先帝惩处的缘故,刘宠许是觉得陛下也不会动他。”
杀个刘虞还能比祭天罪更重吗?
有封国的亲戚到底比没有的血缘关系更亲近,刘宠仗着自己的高祖父是东汉第二位皇帝汉明帝,很是有恃无恐。
反观刘协,辈分就太小了。刘协他高祖父的祖父才是汉明帝,刘宠足足比刘协高了两辈。
刘虞则压根不是汉明帝这一脉的,他是汉明帝的兄长、废太子一脉的后人。
刘协深吸一口气:
“刘虞如今可还好?”
扶苏答道:
“刘宠手握重兵,如今正大军进攻豫州治所。陛下也知道刘虞不善带兵,现下被困在城中,岌岌可危,司徒已经派兵前去增援了。”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赶得上。
始皇的意思是,刘虞为人安分,是死是活都无所谓。反正这次刘宠出手以后,就可以把刘宠按死了。
扶苏则暗示带兵的章邯:
“汉室宗亲自然是少一些为妙。”
章邯表示一定会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赶到豫州治所。
所以隔了十来天,刘协就悲痛得得到了刘虞和刘宠双双殒命的结局。刘虞是被刘宠杀掉的,刘宠是战场上刀剑无眼,被士兵杀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