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扶苏颔首:
“刘协年纪还小,又是情窦初开的岁数。他刚识得情爱滋味,身边姬妾不多。伏寿之母又是桓帝的女儿阳安长公主,他与伏寿有些亲戚关系,自然格外亲厚一些。”
又是表姐又是宠妃,刘协身边没几个亲近之人,难免对伏家亲厚不少。好在扶苏这两年和刘协打下的交情也不是假的,并不担忧这个。
扶苏先以外戚之祸劝说刘协三思,前一个掌控都城禁卫的还是大将军何进。
何进是何太后的兄弟,一时脑抽引了董卓进京,造成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陛下得引以为戒。
而东汉历史上外戚引起的祸端,远不止于此。刘协如今是看着觉得伏家乖顺,焉知他们得势之后不会是下一个何家?
再说句难听的,东汉皇帝大都短命,反反复复上演太后垂帘听政倚重外戚的戏码。刘协又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伏完还有个公主娘。
当然,不好直接和刘协说你不一定能活多久,而是委婉暗示。
刘协大概也是被祖上先帝们的早逝搞怕了,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况且伏完的母亲是桓帝的女儿、他爹灵帝的堂姐妹,他和伏寿严格来说不算特别亲厚的亲戚。
桓帝一脉到底因为无嗣,不得不把皇位拱手让给了旁支。阳安长公主心里自然不会高兴,说不准打着等女儿生下儿子之后扫除障碍的主意。
说真的,东汉皇帝大都死的早这种事,在有心人看来真不一定是巧合。
刘协最近不知道跟太傅学了什么,被灌输了一脑门子的阴谋论。他私下和扶苏讨论会不会是那些太后都想自己执政,所以才暗害了丈夫。
扶苏哪里知道他们汉朝的隐秘,扶苏还觉得说不准就是他们老刘家的刘秀这一支天生基因不好呢。
不过刘协在这方面多疑对扶苏来说总归是件好事。
于是扶苏就着重渲染这一部分,提醒他防备一点伏家,免得阳安长公主也让她女儿来这一套。
扶苏见刘协还是很喜爱伏贵人的,便只把矛头指向伏完和长公主。说贵人自己未必清楚情况,但她的父母不得不防。
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公主,都有掌权的可能性。汉朝往前数,公主掌控朝堂的情况也不是没有。
随后扶苏又提出另一个解决方案:
“执金吾不可随意册封,不如换成其他校尉。”
他说直接让伏完一步登天当上最高的执金吾不太合适,空降也容易遭人嫉恨。
执金吾下属有八校尉,分管皇都中不同区域范围的兵权。随便挑一个给伏完,等伏完干得不错,忠心也得到检验以后,比可以顺理成章地升职。
扶苏还提醒刘协:
“现任执金吾乃是吕布。”
吕大将军功勋卓著,又忠心不二。你把人家的官职抢了换给自己爱妾的父亲,说不过去吧?
刘协被这么连消带打的,哪里还能说出拒绝的话。他想着等以后有更高的官职空出来给吕布了,再把伏完扶上去也不迟。
始皇听完皱眉:
“刘协什么都不懂,就敢随意插手官职任免。”
很多时候,皇帝任免官员都要考虑多方情况。不仅是这个人是否能胜任,还要看他的身份、势力等其他条件,是否合适。
当初始皇让吕布担任执金吾,就是留个后手作为防备。
一来吕布知道始皇的真实身份,是汉朝这些武将里唯一一个绝不可能背叛始皇的。
二来吕布威望足够,比大秦来的武将们更能坐稳这个位置。
三来吕布脾气暴躁,正常情况下没有人敢抢他的位置,惧怕引来吕布的报复。
四来吕布有多次背主的先例,倘若有心之人想要做点什么,就很有可能会私下拉拢吕布,到时候吕布能反手把消息报给始皇。
如今,第三个后手就用上了。
扶苏以吕布的脾性吓住了刘协,让刘协打消了抢吕布职位的念头。就是不知道伏完为何如此大胆,敢和吕布争锋。
莫非是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有恃无恐?
扶苏眸光微转:
“吕将军到底是不肯吃亏的性子,让他去试探一下好了。”
当天下午,吕布就在太子殿下的授意下来到伏家,直接闯进宅中,把伏完拖出来打了一顿。
吕布冷笑:
“就是你想抢本侯的官位?就凭你?”
伏完都被打懵了,万万想不到如今陛下都掌握了实权,他吕布还敢这么嚣张,直接上门打人。
吕布不屑地看着他:
“陛下确实掌握了实权,但你也不看看他的实权是哪里来的。要不是本将军带兵攻回直隶,他还是郭李手里的傀儡呢!”
伏完气得发抖:
“即便如此,那也是秦司徒的功劳,与你吕布有多少关系?!”
如果是秦司徒要动他,那他无话可说。可这吕布之前还囚禁过秦司徒之子,伏完不信他和司徒关系如此亲密。
正因这一点,伏完才猜测秦司徒是不是也在暗中提防吕布。只是他不好和手握重兵的吕布撕破脸,才一直拉拢对方。
伏完便想着自己可以借汉帝的手打压吕布,届时不仅自己得了实惠,还能卖司徒一个好,一举两得。
结果吕布仿佛根本不把秦司徒放在眼里的样子,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还居功自傲,认为皇帝能得到解救多亏了他。
让吕布演别的不行,演恃功而骄可太擅长了,毕竟他本来就是这样的性子。
吕布得意地踢了伏完一脚:
“连秦司徒都要笼络我,你说这件事和我有什么关系?再有下次,本将军扒了你的皮!”
这件事过后,伏完消停了一阵。
可也只是表面消停,私下里到底记恨上了吕布。且伏完看见了吕布的威胁,意识到不除掉此人,陛下的皇权永远受人掣肘。
不过伏完心里也生出一个疑影来,吕布这么嚣张,真的不是秦司徒纵容的吗?
伏完上门试探了始皇一二。
当时始皇正拿着奏章蹙眉沉思,看起来很是烦恼的样子。
伏完没瞧出演的痕迹,过来搭话时又偷觑了一下奏章内容。发现里头说的是吕布的副将蒙英独自领兵在外,支持了乌程侯之子孙策夺取扬州。
如今扬州明面上在孙策手里,私底下恐怕掌握在吕布手中。难怪秦司徒会皱眉,想来是在为吕布手伸得太长而头疼。
始皇:不,朕在思索太子今日跑出去玩了那么久,怎么还不回来。都快到晚膳的点了,他不该早点回家陪阿父用膳吗?
伏完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扯了一堆废话就告辞了。
离开之后便联络起朝中臣子来,密谋想要把吕布干掉。他还去劝说刘协,对刘协危言耸听,扩大吕布的威胁。
刘协左右为难:
“吕将军多次救朕于水火,哪里就有不臣之心了?”
伏完便举例韩信:
“昔年淮阴侯恃功自傲,因高祖不曾满足他的贪欲,他便干脆起兵造反了。”
刘协:?
刘协怀疑伏完把他当傻子糊弄。
他虽然因为以前都是傀儡天子的缘故,读书不是很多。但有些历史记载他还是看过的,并不是别人胡诌他就会信。
恰巧,韩信这一段他听梓桑分析过。
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此事并无定论。
虽然太史公的《史记》中写了他谋反,但整个过程记录得漏洞百出、十分儿戏,有数个非常明显的bug,实在难以服众,更像是统治者编纂出来安抚众人的说辞被记录了下来。
何况就算韩信真的谋反了,也不是一句“韩信太过贪婪”就能盖棺定论的,说得好像刘邦清清白白一样。
伏完为了强行给吕布安一个功高震主会造反的罪名,把他往韩信的故事上套。显然打的是以韩信这个被诛杀的典型作为例子、震慑刘协的主意,告诉他吕布有像韩信那般造反的资本。
说白了,就是伏完觉得不管韩信和吕布是否清白,刘协站在皇帝的立场上肯定都会忌惮这样的将领。
那么说辞是否有漏洞就不重要了,合格的政治生物并不会管真相如何,只会意识到这个说法对自己有利,而后选择赞同。
奈何刘协并非政治生物。
好在刘协到底跟着太傅学会了一些成年人的社交方式。
他没有直接驳斥伏完,勉强点头赞同了伏完的说辞。扭头就叫了扶苏过来,和他亲爱的梓桑吐槽伏完此人莫名其妙。
刘协忍不住怀疑:
“伏完是不是没有当上执金吾,这才记恨吕布,刻意中伤?”
扶苏点头赞同,心里则想着这个皇帝已经彻底被自己忽悠瘸了。那么接下来,他和阿父的动作就可以大一些了。
第79章 始皇:一切尽在掌握
伏完以替皇帝做事的名义,招揽人手,想要干掉“挟持陛下”的吕布,同样嫁女给了刘协的董承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