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害,那些都是骗你们的。其实我阿父活到了八十,我也活到了七十七。我儿子继位的时候都快成老头子了,谁能想到我们一家子这么能活呢?是吧,武帝?”
刘彻:……
刘彻的笑容渐渐消失:
“朕也活了六十九,挺长寿的了。”
扶苏一脸你说的都对:
“可惜差一岁就能凑个古稀。”
刘彻的笑容彻底消失:
“你数算学得真好。”
汉武帝被扶苏给气走了,也没兴趣再算之前扶苏骂他的账。虽然扶苏根本没有骂他,是他自己非要对号入座。
长公子看着他们两个你来我往,聊得很是投缘,感觉应该能成为好友。突然想起来自己和武帝的太子刘据是友人,这是不是有点差辈了?
扶苏:没事,我们各论各的。
秦梓桑就是很容易和缺德或者嘴欠的人成为好友,这大概就是人以类聚吧。
不过刚刚才把人气走了,短时间内刘彻可能不想再见到这个潜在的小伙伴了。
史菅在旁边奋笔疾书,记录下了这次突发事件。嬴政有些好奇,这个史官整天都在记什么东西,有那么多要记的吗?
史菅奉上了他的记录册给陛下看。
嬴政接过来看了一眼,大意如下——
「某年某月某日,太子教导太孙,汉武帝路过,禁止太子以其举例,愤而离席。」
省略了很多前因后果和过程,不明真相的人看完还以为汉武帝是什么特别蛮不讲理的人,敢做不敢当。
嬴政默默把书册还给了他:
“记得不错。”
颇有一种“秦王令赵王鼓瑟”的韵味。
史菅欣喜地收下了夸奖:
“回陛下,鼓瑟那句正是臣之祖父所记!”
嬴政:原来是家学渊源。
由于刘彻对于秦氏父子的寿数耿耿于怀,自己不高兴就要拉大家一起不高兴。所以刘彻出去就替他们宣扬了一波,创亖了不少英年早逝的皇帝。
李世民首当其冲。
同样都是儿子病弱,为什么病弱的秦梓桑能活到七十七,病弱的稚奴只能活到五十五?
李世民一顿,等下,他自己才活五十,他家柔弱多病的稚奴怎么比他还活得久?
刘彻凉凉地说:
“这还不简单?秦梓桑是装病的,你儿子也是装病的。”
李世民不信:
“稚奴确实病得很厉害,后来都双目失明、下不了床了。”
刘彻啧了一声:
“那他是挺能活的,发病之后居然还活了二十三年。”
想了想,刘彻又补充:
“这么一看,秦梓桑中毒后身体孱弱,还能活到七十七,也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别人看到的都是秦梓桑病弱还能活,嬴政看到的却是儿子体弱多病受了几十年的折磨。
嬴政眉头紧皱:
“你此前说,你解毒之后身体便垮了。日日靠着汤药吊命,时常风吹便倒。”
那岂不是说,从十几二十岁中毒起,后头五十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
哪个当爹的能受得了这个,嬴政简直气得头疼。看到荆轲路过越发不高兴,毕竟这也是个六国来的刺客,他儿子就是被六国刺客害的。
扶苏顿了顿,选择说个善意的谎言:
“没有那么夸张,那是骗他们的。我身体很健康,父亲不要担心。”
至于前世那二十多年的病弱,没必要拿出来说,凭白叫父亲难过。
嬴政哪里看不出来他在安慰自己。
扶苏只好拉着他去做别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比如看看金国最近又闹出什么动静了。
隔了两天,吕雉突然来报,说是荆轲不见了。
府邸一直是吕雉在负责管理:
“前两日臣便见他出门,当时没多想。后来发现他一直未归,不知去了何处。”
扶苏就想起来那天父亲迁怒荆轲的事,不过两人没产生什么冲突,就是荆轲路过的时候,父亲看他的眼神很不善。
扶苏便说:
“可能是因此他才离开的,担忧留在这里会遇到危险。”
秦人在此处实在势大,荆轲势单力薄,会离开也很正常。哪怕英灵不会死,也没人愿意被早早送回地府去。
嬴政不悦:
“朕何时说过要动他了?”
说得好像他多不讲理一样。
扶苏赶紧去哄爹。
等把人哄好,出去打探荆轲行踪的探子也送来了最新的奏报。
说是没找着荆轲,但是听闻上京这两天出现了一个厉害的刺客。怀疑是荆轲,于是赶紧来汇报。
探子说:
“好几个势大的金国皇子被发现离奇地死在了家中,起初众人都以为是其他皇子做的,但排查之后发现应该是同一人所为。”
本以为是政斗,有人派了杀手去击杀竞争对手。但作案手法都一样的话,哪有皇子有这个本事,能请到一个可以在任何皇子府邸如入无人之境的神奇杀手?
上京现在都在传这是诅咒,他们不相信活人能做到这个地步。有之前两度遭雷劈的事情打底,不少人都信了神罚的说辞。
众人:……
这么一看,确实很像是荆轲使用了他的技能。估计是嫌弃他们在这里等金人内讧太费劲了,浪费时间,干脆自己出马了。
只要金国皇子都死光了,那么金人就是一盘散沙。剩下的能臣,谁冒头杀谁,杀到金人选不出领头人为止。
扶苏顿了顿:
“我记得,荆轲起初是想当个政客来着,很排斥去当刺客的。”
现在这是破罐子破摔了吗?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有可能是单纯地看不惯金人。
毕竟金人在他眼里应该和匈奴没什么区别,而匈奴当初经常侵犯燕国等地,掳掠中原女子。金人同样干过这种事,他可能觉得金人该杀。
始皇迅速抛开这件事:
“如今金国既然遭受‘神罚’,那我等便不必再留守,直接攻打上京即可。”
管他是为什么,先利用优势发兵吧。
第100章 秦将闾:我不装了,其实我是秦人
扶苏怀疑荆轲是受不了他们磨磨唧唧,觉得搞政斗等那群人慢慢内讧太麻烦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领头人干掉。
不得不说,他这个处理方式确实很有效果。
虽然当初这一招在秦国没什么用,没了秦王政还有别的秦王会继续大秦未竟的事业。但用在金国,却是非常合适。
更何况,如今的荆轲可不是当初的菜鸟刺客了。两天之内连杀几人,可见他的技能非常得用。
所有人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和荆轲里应外合。放荆轲在城里杀人,他们在外头发兵进攻。
始皇顺势放出了新消息——开封的守卫发现城中的康王竟是旁人假扮的,金人杀害了真正的康王殿下!
据传,城中那康王实则是一个官员。对方不知怎么学会了易容的手法,想趁机博一个泼天富贵。
因为当时张邦昌正在四处寻找康王的足迹,对外宣称要将皇位还给康王。他听闻了此事之后,便想骗取江山,于是自己假扮成康王朝南而去。
可惜时运不济,还没和张邦昌汇合,先被起义军截胡了。于是被迫被起义军挟持到了开封,未能成事。
如今假货听闻真康王被处决,心下惶恐不已。他意识到是自己害得真康王身死,担心有人发现这件事,日夜无法安眠。
结果守卫反而从他的心虚里察觉到不对劲,逼问出了前因后果,已经将之处决。
听到这则消息的宋朝将领:……
好赖话都给你们起义军说了是吧?
到这个时候,傻子都能看出起义军不怀好意了。他们根本不想维护赵宋统治,反而想取而代之。
偏偏大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又不能反水。回头真扶了赵宋子弟上位,难保对方会不会翻旧账,记恨他们当初不顾康王执意北伐的罪责。
世人都说老刘家皇帝刻薄寡恩。
其实老赵家也不遑多让。
从宋太宗开始就没几个好的,什么真宗徽钦二帝之流,全是翻脸不认账的货色。他们绝对做得出来“今天对你笑脸相迎、感谢你扶持我上位”,“明天就觉得你为臣不忠,大逆不道简直该死”的事情。
别人过河拆桥好歹过完河再拆,老赵家有时候过到一半就开始拆了。
参与北伐的将领算是被起义军架住了,上了贼船就别想下来。哪怕如今得知了康王的真相,也不能跳出来指责起义军自导自演,只能捏着鼻子继续配合。
于是宋朝将领纷纷表示:
“可恶的金狗害我康王,儿郎们,冲!为康王报仇!”
已经在地府排队投胎的赵构::)
那头的金人是真的震惊了:
“什么?开封城里的康王是假的?我们杀掉的才是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