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这玩家属于运气不错的那种,在赵国跑任务的时候恰好撞见了这孩子。当时她有两个选择,交给赵王或者交给秦王。
仔细对比过两家给出的任务奖励之后,当然是选择秦国。
赵王到底还是古人思维,选的是用重金来悬赏。许出的承诺有不少财宝,对玩家来说只能拿去卖钱。
但秦国给的许诺是一套装备套装,比起注定会贬值的游戏币,当然是装备更得玩家的心。
扶苏问过玩家是从哪里找到孩子的,就兑现了奖励,目送她离开。
而后吩咐人去赵国:
“将蔺相如的家人也一起接来。”
玩家做任务不会考虑太多,任务要求是找到谁谁谁带过来,玩家当然不会闲得没事干还把他们的亲眷一起带来。
结果就显得很像个无良的绑匪,丧心病狂到连小宝宝都拐带。
大秦可不能担这个骂名,自然得将他们的家人一并接来。一来全家都在也能叫目标更安心地为秦国做事,二来像蔺相如这种幼童还是得有亲生的长辈陪伴比较好。
平民出身的大才这么拐带还好,蔺相如家境寒微,将他的家人接来后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想来他们就不会心生不满了。
可类似廉颇那种出身高贵的,要是玩家也搞绑架这一套,秦国估计很难把他们的家长也劝来大秦。
始皇想起这一点,便出声提醒儿子。
可惜晚了。
也不知道今天是走的什么狗屎运,没多久又有一个带着婴儿廉颇的玩家跑了进来。廉颇比蔺相如稍小一点,年岁差得不多。
扶苏:……
扶苏头疼地靠在父亲身上:
“怎么办阿父?”
把廉颇拐来了,廉氏怕不是要气得攻打秦国打得更凶。
始皇含笑戳戳他脑袋:
“现在知道烦恼了?”
之前发布任务的时候可开心了,完全没考虑过后果。不过就是仗着有父亲善后,才敢行事嚣张。
扶苏捂住脑袋:
“我错了。”
始皇找了个玩家将廉颇送回去:
“燕昭王派人掳走廉颇,我大秦将之送回,希望借此交好廉氏。”
锅就这么扣到了燕昭王的头上。
至于燕昭王到底有没有这么做,秦王说有就有。毕竟燕昭王有私下联络魏国将领的前科,他的后代燕王喜也有过策反赵国大将的前科。
谁能确定这次会不会又是燕昭王私下里安排人做小动作,结果被天外人恰巧坏了好事呢?
反正廉氏是没怀疑的。
燕昭王冤死了:
“寡人没动你家孩子!”
他疯了吗派人跑去贵族家里偷孩子!
廉氏驳斥:
“你都敢派人去策反盟国将领了,还有什么是你不敢的!”
燕赵本来关系就不好,赵人对燕人没什么信任可言。廉氏认定这是天外人又一次破坏了燕昭王的诡计,说什么都不听。
燕昭王:“寡人都失败过一次了!怎么可能还来!寡人不会吸取教训的吗!”
就算要拐孩子,也得换个手法吧?
廉氏:“可见拐子是你之前派的,约莫和派去拉拢将领的人是同时出发。”
所以没来得及中止计划,还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可能这件事不会暴露。
燕昭王:……
说不通,根本说不通。
燕昭王把矛头对准贼喊捉贼的秦人。
他觉得哪儿那么巧事情就被秦国阵营的天外人撞破了,肯定是秦王在背后捣鬼。那秦王以前在相邦手里当傀儡,能反杀相邦说明他很擅长阴谋诡计。
这件事八成是秦王在设计他!
可是八国都觉得燕昭王想多了,没人会搞这种漏洞百出的栽赃陷害。秦王政能一统天下,不可能是手段这么低级的人。
连韩王都觉得不可能:
“秦王不都是惠文王、昭襄王那种的?一言不合就和你正面开打,根本不屑于同你玩计谋。”
张平嘴角一抽,想问大王你是不是忘了张仪、范雎、吕不韦那些秦相搞过多少阴谋诡计?不能因为秦王自己作风刚,你就默认他们不玩阴谋啊。
但张平毕竟已经歪了屁股,所以他一个字没提,还赞同了韩王的意见。
“大王说的对!”
始皇随手帮儿子善完后,说现在先这么着。等日后有好机会,可以借着今日结下的善缘拉拢廉氏一族。
左右廉颇年纪还小,让他留在族中接受教育。等廉氏把他养成将才后,再任用也不迟。
不过看这个架势,等那个时候天下早就一统了。而当前位面是碎片位面,没有外头的地盘可以打,九州境内四海升平的话,将军好像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始皇陷入沉思。
扶苏也意识到问题所在:
“位面会一直维持碎片状态吗?”
这个九州处于缝合状态,暂时还只是东周各国之间的缝合。说不准过些年,又会缝合进来一些外头的地盘。
始皇抛开此事:
“先不管他,若真会朝外缝合,再考虑对策就是了。”
秦赵间的战争没打多久就停手了。
赵国意识到自己占不到便宜,还被秦国俘虏走了大量将领。再这么下去,赵国要亏个血本无归,不如及时止损。
秦国也借口要回来专心建都城,没有紧追不舍。因为始皇看出了赵国想调头去掺和三国混战,认为没必要和赵国死磕,不如放赵国去三国那头搅浑水。
赵国八成是想去三国战场上捞一笔油水,补上之前的亏损。若是能从那三国弄到一些愿意投效赵国的将领,之前和秦国打仗的损失就抹平了。
赵武灵王时期的赵国十分强大,以前都是稳压其他五国一头的。燕昭王都是他的晚辈,还是被他扶持上位的。
赵武灵王还没见过燕国靠着苏秦和乐毅震慑一方时的风光。
于是赵武灵王错估了燕国的实力。
被乐毅带兵打得抱头鼠窜时,赵武灵王在想,不应当,他赵国可是虎狼之师,与秦国旗鼓相当,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如果扶苏能听到他的心声,一定会热心地替他解答:因为廉颇和李牧还没出仕。
始皇看完四国战场的奏报说:
“燕国有个中年乐毅,过些年赵国应该还会再有个婴儿乐毅出生。”
然后等到赵武灵王死的时候,赵国这个乐毅正好是少年人。见证了赵武灵王被饿死沙丘,干脆去了魏国,中途又改道去投奔了广招贤才的燕昭王。
本来乐毅是要在赵国做官的——如果他没有恰好经历赵武灵王被儿子搞死这件事。
扶苏轻笑:
“赵武灵王要是知道了内情,还会更生气。”
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
始皇看他笑得开心,问儿子:
“燕国如今手握苏秦和乐毅,你待如何?”
扶苏顿时就不笑了:
“要不先把苏秦杀了吧?”
苏秦一心和秦国作对,烦人得很。坏过昭襄王不少好事,偏偏秦国如今手中没有纵横家。
张仪、范雎等都不在当前时代,除非从地府摇人,不然就得重新发掘其他纵横家弟子。
虽然没有纵横家其实也能灭八国,但任由苏秦在外头蹦跶实在讨厌。扶苏宁愿去和管仲对着打经济战,也不想和苏秦玩结盟拉扯。
像这种今天你拉拢了五国,明天我把五国拉拢回去,两个人带着一堆墙头草玩站队游戏,很没意思。
始皇慢悠悠推出一份拜帖:
“如何就没有张仪了?”
扶苏展开一看,十分惊愕:
“他怎么在?!”
虽然张仪也是被魏惠王放走的大才之一,但那是魏惠王晚年的事情了。而且张仪是先去的楚国和赵国,不得重用才跑来了秦国。
在魏国如今的时间线上,既然出了商鞅,显然就没有晚二十年的张仪了。而在赵国的时间线上,又很不凑巧地早就过了张仪入秦的点。
这两个时间线相近的国家都没有张仪,那张仪就是被彻底蝴蝶掉了。其他国家要么太晚要么太早,根本不指望能有个张仪蹦出来。
始皇却提醒儿子:
“别忘了大秦的情况。”
虽然关中在穆公时期,关中以外的地界却不同,是另一位秦王在位的时期。
扶苏蹙眉:
“可,巴蜀等地不是维持在阿父在位时的模样吗?”
秦王政在位时也没有张仪啊!
扶苏很快反应过来:
“阿父是说其他诸侯国?”
秦国会因为国土问题出现两个不同时期的庶民,其他国家自然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赵国就多出了中山国等地,当地选取的是赵国末年时间线上的赵国黎庶。
赵武灵王知道的不少消息,可能并不止来源于韩王,大部分还是从这些人口中打听来的。
同理,其他几国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