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张仪无奈:
“纵横家只怕很难在当前局势下搅动风云。”
明君哪有那么容易挑拨,要玩弄一群聪明人,就得比他们更聪明十倍。
偏偏聪明人远见卓识,恐怕会为了利益先联手对付威胁最大的秦国。如此一来,张仪身上的担子就更重了,谁让他是最出名的纵横家呢。
扶苏鼓励他: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张子来的正是时候啊!若能在这群聪明人里纵横捭阖,岂不是显得你更加厉害?”
张仪被迫吃下了这口大饼,并表示太子说得都对。
他看着就觉得这对父子不会放他走的,而且外头谁不知道他是秦国能臣。就算跑去投靠别国,也得掂量一下他们会不会怀疑他张仪其实是去做间谍的。
始皇也安抚了一下大才:
“大秦如今手握称霸天下的资本,张子外出时无需如此惶恐。”
言下之意,你嚣张一点,现在是八国看我秦国脸色行事。秦国有恃无恐,能给你足够的底气。
扶苏补充:
“能谈就谈,不能谈就武力威胁。”
外交嘛,就那么回事。
实力不够的时候才需要低声下气,用尽手段为自己争取。实力足够的时候,硬着腰板威胁人,人家也不得不忍气吞声听你的。
张仪琢磨过味来了:
“二位的意思是,天外人——”
扶苏含笑点头。
张仪:难怪了!
难怪父子俩笃定秦国会成为众矢之的,却一点都不紧张。
张仪迅速在脑海里定出了一二三四数条策略,明白该怎么说服别国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只要秦国在武力压制的同时许出足够的利益,连横的难度远没有看上去那么高。
张仪便问王上接下来的目标是哪国。
始皇直接说:
“韩国。”
扶苏补充:
“说服韩王来秦国称臣吧。”
张仪:……你这个说服,是正经的那种说服吗?
数日后,张仪带着休整好的大军前往韩国。大摇大摆地停在韩国都城外,而后在数名玩家的护送下进入韩王宫。
张仪亲切地询问韩桓惠王:
“秦王遣臣来问一问大王,疲秦之计是何人所为?”
韩王差点哭出声来:
“都时空错乱了,秦王怎么还抓着这点翻旧账啊!”
他还以为天底下没有秦王政了,也没有搞疲秦的郑国在修渠了,秦国应该不会知道这件事。
结果秦王政居然也来了,在没有郑国人赃并获的情况下,还要跟他算旧账。
张仪微微一笑:
“秦王的意思是,郑国渠不错,可惜郑国不在了。秦王想要新渠,要么你们韩国再出一个能修郑国渠的人,要么韩国承担大秦的损失。”
韩王:……
什么叫大秦的损失?不给你修渠你还有损失了?时空错乱又不是他们韩国搞的,郑国渠没了关他们什么事啊!
张仪在韩都住下了,一副要等着韩王现场交人的模样。
韩王哭着去找张平出主意:
“相邦!怎么办啊相邦!秦国问寡人讨要郑国!寡人去哪里给他弄个郑国出来!”
土匪!简直是土匪!
张平哪里晓得这个,当初疲秦他就不赞同,可大王一意孤行。如今郑国送出去一个,秦国尚不满足,还想要第二个。
张平只能提议:
“在韩国上下广招懂修渠的人才吧。”
韩王哭得更惨了:
“韩国只剩两郡之地,这么大点地方能有多少人才?恐怕将韩人都筛查一遍,也寻不到秦国想要的工匠!”
张平:……这话也没毛病。
为今之计,要么去别国挖工匠,要么面对秦王的怒火。或者,去向别国求援,请他们帮忙牵制秦国。
但说实话,能牵制一次,难道还能牵制每一次?秦国随时可以发兵灭韩,韩国却不一定次次都能得到援助。
韩王开始焦头烂额地向其他几国乞讨,希望他们能给他支援一个懂修渠的工匠。他不白借,他拿城池来换。
楚王拒绝了韩王的请求,因为嫌弃韩王给得太少。
赵王拒绝了韩王的请求,因为不愿意秦国再壮大下去。
魏王拒绝了韩王的请求,因为他自己也要修水利。
燕王拒绝了韩王的请求,因为燕国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齐王愿意提供帮助,韩王拒绝了齐王的帮助。因为韩王嫌弃齐国年代久远,工匠水平不行,无法糊弄秦国。
齐王:???
已经随大流称王从齐桓公变成齐王小白的姜姓吕氏小白大怒。
小白对管仲抱怨道:
“相父,他看不起我大齐!”
管仲安慰他:
“无妨,他也看不起吴王和越王。”
小白:……
韩王扒拉了一遍,发现好像只有楚国能够帮他。只是楚王狮子大开口,一个工匠他觉得一座城不够换的,让韩王多给点。
楚王还威胁他:
“寡人随时可以北击,将你韩国打得只剩一郡。”
所以你别想用一座城糊弄。
韩王一个爆哭:
“相邦!这可如何是好啊!楚王莫非想要整整一郡?这可是我韩国仅剩的一半国土了!”
张平则说:
“若给楚国一郡,只怕要激怒秦王。回头秦王还得找其他借口攻韩,倒不如直接将那一郡拱手送给秦王。”
这样至少秦国不会来找茬。
韩王:“那楚王呢?”
张平:“楚王盯着吴越,想要吞并这两国,无暇攻韩。”
之前韩楚战场被动开放后,两国也没有真的打起来。韩国实在不敢发兵,楚国也想保存实力去打越国。
所以到最后,也是玩家在两头打。韩楚互相解决上门的玩家,就当是开战了。
韩王让人去请张仪相见:
“寡人愿割让一郡,还请秦王手下留情。”
张平劝他说现在先给秦王一点甜头,回头秦王这么嚣张,肯定会惹怒其他七国。到时候合纵攻秦,他们会帮韩国收复失地的。
这种事情大家经常经历。
比如秦国往外扩张打得太猛了,大家就会合纵一下。把秦国打退回函谷关后,吐出之前吞下的地盘。
一般这个时候,盟军会让失去地盘的那国拿回属于自己的城池。剩下的大家再瓜分,高高兴兴各回各家。
当然也有的时候盟军不讲道理,不把你的失地还给你。但只要加入盟军,并且获胜了,至少都有油水可捞,不至于血本无归。
韩王决定等张仪一走,他就去找各国哭诉一番,挑起他们对秦国的仇恨,让合纵再次现世。
所以韩王像个小媳妇一样委委屈屈但很爽快地将一郡交出去了,在张仪提议让他亲自前往咸阳拜见秦王、向秦王献上国库并俯首称臣时,他也没拒绝。
韩王:没关系,这种事情又不是只有寡人一个人干过!
当初秦昭襄王还活着的时候,魏王就跑去秦国朝见过对方。魏王开过先例,他再干一次不丢人,要丢也是魏国先丢。
没多久,始皇在新建好的秦王宫中接见了韩王。
韩王很上道地以臣属行礼,说韩国愿意成为秦国的附属国。希望秦王高抬贵手,放过韩国。
始皇没有说话。
他身侧的太子扶苏微笑着问道:
“韩王想要保全韩国社稷?”
韩王忐忑地点头。
这事范蠡熟啊。
范蠡站出来劝说道:
“吴国不曾灭越,越王卧薪尝胆,反吞吴国。如今韩王又说要称臣,焉知不是想后起直追,以图未来?”
当初就是范蠡劝说勾践不要心软,直接灭了吴国的,避免吴王也学越王绝地翻盘。
韩王:!!!
韩王痛哭流涕:
“韩国弱小,哪里有本事翻身呢?”
范蠡害我!夫差怎么还没派人来抓他!夫差活该你灭国!
太子便劝说父亲:
“吴国被灭,皆因吴王放虎归山。既然不愿重蹈覆辙,不如将韩王扣下?”
要当附属国那就给点诚意出来,一边说附属一边自己回去继续当韩王,舒舒服服过日子不说,还能私下里联络各国合纵,没有这样的附属道理。
始皇深以为然:
“昔年各国地位相当时,以公子互相为质,作为牵制。”
韩王飞快接口:
“臣愿意将公子送来秦国为质!”
把儿子送来替他受过,他就可以回去继续当韩王了。要是秦国嫌弃一个公子不够,他也能把所有儿子全送来。
始皇嫌弃地补上后半句:
“如今韩国为我大秦附属,光送公子自然不够,就让韩王留下为质吧。”
韩王:呜呜呜!
士兵不顾韩王的抗议,直接把人带下去了。说是邀请韩王在秦国新都住下,实际上就是软禁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