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太子殿下理直气壮,臣属不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嘛!
  但话不能这么说。
  所以扶苏换了个说辞:
  “我要多点时间陪阿父的。”
  始皇终于满意了:
  “还是朕的太子最孝顺。”
  皆大欢喜,这件事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虽然范蠡不一定愉快。
  张仪假装没听见他们父子交锋,八风不动地继续汇报别的事务。
  他又说起自己之前用协助齐国发兵吴越威胁了楚王,楚王才肯不计较秦国吞韩的行为。如今秦齐联盟,楚王该意识到自己被忽悠了。
  扶苏不以为意:
  “秦国和齐国只是联个盟而已,又没说联盟之后就会帮忙打仗。楚王若是来问,就是他小肚鸡肠了。”
  始皇也道:
  “楚王来问也好,通商正要包含楚地。让他做好准备,不要阻拦秦国和齐国的商队入境。”
  好家伙,楚国来质问秦国,秦国不仅让楚国别太小心眼。还要跟楚王说:我们打算通商了,你看着点,给我们行点便利。
  楚王只怕要气得翻脸。
  欺人太甚,根本不把楚国放在眼里。
  始皇微微蹙眉:
  “朕何须将他们放在眼中?”
  哪怕没有玩家协助,他也有自信统一天下。何况如今大秦优势占尽,肯找借口应付楚国都算不错的了。
  张仪欲言又止。
  就算天外人说您未来能够统一天下,也不能这么飘啊!世道都变了,谁知道未来还做不做的准呢?
  扶苏托腮看着骄傲的阿父,觉得很是欢喜。
  本来就是,他父亲经历过那么多事,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外头那些国君加起来都比不过。
  这算什么飘?都是实话实说而已。
  扶苏慢悠悠开口:
  “要的就是楚王不肯合作,这样秦齐的商队进入楚国,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张仪顿了顿,嘶了一声:
  “王上竟是想——”
  如果楚国乖乖配合,秦齐商队就得给楚国面子。哪怕打经济战,也不能用一些太过分的手段,反而会影响战争的效率。
  但楚国都放话和秦国撕破脸了,那商队自然也就无需顾虑。什么阴险用什么,一切以秦国利益为先。
  张仪见识过的肮脏商战不多,最出名的还是管仲搞垮鲁国的那套。楚王应该不会栽在这个跟头里,毕竟他也听过那个故事。
  可看二位君上的意思,他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险恶手法没用过。
  张仪默默同情了楚王一秒钟。
  所以为什么要逮着楚国一只羊薅呢?
  答,因为楚国是最肥的那头羊。
  楚国地处长江流域,境内全是好山好水,各种资源都非常丰富。楚国能有那么多的至宝,和它的地理条件脱不开关系。
  更别提还有金矿一类的,在楚国开始开采金矿之前,其他各国境内其实很少见到黄金流通,多是以铜代金。
  扶苏出门去找范蠡了。
  他和范蠡嘀嘀咕咕,听得范蠡并不是很想同流合污。但被太子殿下拉着又走不脱,不得不答应下来。
  经济战的第一步,先低价从楚国进货,再把东西高价卖去赵魏等国。然后借齐国和秦国的工匠,把部分商品加工成精美器物,翻百倍卖回给楚国。
  楚人好美色。
  这个美色不仅指的是美人,还有华美的器物。做工精致完美的商品,楚国王公贵族会竞相追捧,豪掷千金。
  楚国境内产宝石,单纯的宝石已经很贵了,加工过后更是能卖上天价。就像后世的宝石行业,切割镶嵌等工艺的费用其实比宝石本身更昂贵。
  范蠡听到这里,还没觉得有什么。商人本就是赚差价的,这很正常。
  扶苏接着说第二步:
  “青铜冶炼会出副产品琉璃,我大秦已经掌控了琉璃的精细工艺。此物成本低廉,制品却精美异常,可以卖上天价。”
  这就是仗着独家产物搞垄断了,疯狂提高物价。
  范蠡:……
  扶苏还道:
  “另有一些名贵香料,自西域进贡。譬如这花椒,一粒可卖一金。”
  说着,扶苏面不改色地取出小小一粒的花椒,给范蠡看了一眼。
  范蠡一脸“你是不是疯了”的表情。
  一粒卖一两黄金,楚国是冤大头但不是傻。何况花椒此前都没有名气,哪怕香气独特,楚人也不一定买账。
  太子殿下表示:
  “这便是孤要教给你的第一课了,这堂课名叫‘营销造势’。”
  胡椒等香料在古代时价贵,最贵那会儿确实能用黄金来买。只不过不是刚传入中原这会儿,而是积累了一定的名气之后,有人搞饥饿营销弄出来的。
  当然,就算不这么折腾,也贵得离谱就是了,顶多是没这么夸张。
  都说了要让楚国人见识一下肮脏的商战手段,扶苏自然不会留手。什么琉璃花椒的都还只是开胃菜,扶苏还没拿出国战级别的策略呢。
  扶苏和范蠡先说了管仲买鲁布的故事。
  范蠡表示这个他听说过。
  扶苏又和范蠡说了诸葛亮搞蜀币霸权的故事,让蜀锦和直百五铢挂钩,把蜀汉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转嫁给东吴和曹魏。
  范蠡感叹诸葛亮真乃奇人。
  扶苏接着和范蠡说近现代国际四大粮商通过做高或做低粮价,崩溃别国粮食体系,借机侵吞他国良田。
  范蠡:!!!
  扶苏最后和范蠡说某国通过逐步蚕食和收购,全方位掌控他国粮油,借此拿捏住豆油、饲料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命脉。
  范蠡缓缓开口:
  “豆油?”
  扶苏颔首:
  “菽即大豆,大豆可榨油。选取产油高的品种代代培育,不断提升大豆含油量。待到千百年后,庶民便再不缺油吃了。”
  古代百姓基本还是靠荤油度日的。
  后来慢慢发现了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等一系列植物油,这些是天生含油量高的作物。
  但即便如此,榨油的辛苦和天然植物的油量占比,都让吃油依旧困难。更别提用油去做别的,比如点油灯了。
  而点不起油灯,读书也会受到影响。
  寒门难出贵子,便是因为读书太过费钱。有时候一个读书人能拖垮一个乡间的富庶家庭,寻常人家轻易不敢送孩子去念书。
  范蠡若有所思地离去了。
  太子说的这些他还得回去消化一下,而优质作物的培育则需要大一统的安稳环境。
  光靠偏居一隅的秦国,培育作物的效率很难提上去。一来种质资源不够,二来气候不够丰富。
  若能掌控全天下,从南至北、自西向东,这么多各式各样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就可以针对性地培育出不同的作物品类。
  何况有些作物本身在某些条件下培育起来更加事半功倍,而秦国如今不一定有这样的环境。只有等以后掌控了全天下,才能大展拳脚。
  太子殿下果然看得比他们长远。
  隔了几天楚王从玩家那边打听到了秦国和齐国要联手搞商队的消息,气得又传国书来质问了。
  自从有了玩家,各国之间的通讯都方便快捷了很多。
  最快的办法是让玩家互相带话,他们好像可以远隔千里互通有无。要是玩家不肯带话,还能发布任务,让玩家跑一趟,一般三五天就到了。
  楚王就喜欢这么搞。
  他有的是钱,每天不是忙着给秦国传话就是忙着给赵国传话。
  刚开始楚王也试过前面那种方式,但玩家都是爱捣乱的性子。有时候他们传话会传歪了,甚至是故意给你传歪的。
  楚王给越王传话表示愿意出兵相助。
  玩家带话说的是:
  “楚王觉得你们吴越打来打去半天没结果,他看不下去了,问你要不要帮忙。”
  越王一听以为楚王在嘲讽自己。
  楚王知道之后眼前一黑——他的原话不是这么说的啊!
  他本意是想示好越国,试探一下越王会不会接受楚国的驻军。要是越王脑抽答应了,那楚国回头就可以随时反水,把越国给拿下。
  自那之后,楚王学乖了。
  玩家的归纳总结和发散思维太可怕,他还是自己老老实实地写国书,让玩家带去给目标亲自查阅。还得千叮咛万嘱咐,让玩家不要乱说话,免得说错了得罪人。
  然而就算这样,也不能百分百保证安全无虞。
  比如这次就是的。
  玩家带来了楚王的手书,还跟美人秦王复述了一下楚王当时的反应。
  玩家不太高兴:
  “那个楚王事多得很,一个送信任务只给点钱和经验又不给装备道具的,还叽叽歪歪一大堆。不让我多话,搞得好像我会说错话帮他得罪人一样。”
  然后怪声怪气地学着楚王的口吻,说了自己偷听来的,楚王和心腹的对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