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扶苏的眼睛顿时瞪大了。
弹幕里一片谴责:
「坏人!不许欺负我们苏苏!」
「但凡有个幼儿园文凭,苏苏就肯定听说过只能许三个愿望的故事」
「苏苏不会被骗了吧?」
在一片或幸灾乐祸看好戏,或担忧小崽崽中计上当的弹幕中。
扶苏崽学着爸爸的模样霸气地回应:
“不可以。”
工作人员:“为什么不可以呢?”
「三个问题已经问完了!」
「没错!这已经是第四个问题了!」
但苏苏的回答是:
“你先找我的助理预约一下,等我下次有时间了再配合你采访。”
工作人员:……
「我就说吧!我就说霸总太子有专属团队吧!」
「所以太子什么时候登基?」
「以防大家误会,其实这个助理是孩子家长的助理」
「谢谢你蒙鼓人」
第140章 听取“爸爸”“爷爷”声一片
秦家的营销造势吸引了大批观众,但这些观众本质上是好奇心旺盛的路人网友,并不是秦家的粉丝。
所以真正开始观看综艺之后,难免会被其他自己更喜欢的小朋友吸引,流量并不会全部集中到秦氏太子的身上。
冯去疾发现这个情况后,有些忐忑地上报给了老板。
始皇倒是不怎么意外。
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各有各的魅力,不可能被扶苏一个人抢走全部的风头。他做这些也不是为了给扶苏积攒粉丝,只要能扩大知名度就可以了。
先导片里只出现了六组家庭,播放了一些采访和在家中的日常片段。等到第一期时,还会出现幼儿园的镜头,到时候恐怕会有更多人爬墙。
毕竟整个小一班都不是等闲之辈。
镜头里,是始皇带着儿子收拾上幼儿园要用的东西。
东西是保姆阿姨提前准备好的,还贴心地贴上了标签。哪个小被子是天热盖的,哪个是天冷后盖的,全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始皇看完东西,说:
“你这是要把家都搬到幼儿园去。”
阿姨准备得也太齐全了,感觉幼儿园里不一定能放下。
始皇于是让儿子把用不上的拿出来,有些东西幼儿园里有,完全没必要自带。
扶苏崽崽左看看右看看:
“爸爸,这些我都有用哒。”
始皇拿起一个水杯:
“幼儿园里有水杯了。”
扶苏立刻把水杯拿走,抱在怀里:
“不行,我就喜欢这个杯杯。”
这个杯杯是爸爸给他买的,肯定比幼儿园的好。
始皇只好换一个东西:
“那这个呢?”
扶苏放下水杯,又把它抱到了怀里:
“这个我也喜欢,我要带去的。”
始皇一连拿了十几件,件件小孩都舍不得丢下,不由无奈。
弹幕:
「过于真实,我断舍离的时候也这样」
「突然回忆起第一次离开家去上大学那回,行李箱都塞不下了,但我还是想把我的玩偶塞进去」
「苏苏都没带什么玩具哎」
「不仅没带玩具,还往箱子里装书」
「过于好学了崽崽」
「截图放大看看是什么童话书,哦,战国策,对不起打扰了」
「居然是史书,我还以为会是宏观经济学x」
「哈哈哈你们够了啊」
扶苏崽崽没有一个东西是多余的,当爸爸的也没办法,拗不过执拗的小宝贝,只能打电话去问幼儿园放不放得下。
好在作为专门接待有钱人的幼儿园,园方早就习惯了这类情况的发生。扶苏这种的还好,有的家长恨不得把孩子一年四季要用的东西都带上。
所以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储物空间,存放一些暂时用不上的东西。而至于非要用自己家的水杯这种小事,更是会尽量满足小孩们。
老师还说呢:
“苏苏爸爸,你们家的保姆阿姨已经送了一批东西过来了。家里还有很多吗?我看看柜子够不够用,不够可以再给你们申请一个柜子。”
老师表示空的柜子管够。
她不说还好,一说扶苏就来劲了:
“爸爸,我还想带点东西过去。”
始皇想到这些东西都得他带去幼儿园,果断拒绝了。
“爸爸拿不下。”
充满了成年人的搪塞。
但是没用,因为小崽崽会说:
“让司机叔叔拿呀!”
「现在的小孩越来越不好骗了」
「司机叔叔:我真的会谢」
「苏苏宝贝还想拿什么东西?会是小玩具吗?」
苏苏宝贝跑去爸爸的书房,点名要了一堆书。而且他其实并不知道那些书是讲什么的,看哪个名字感兴趣就要哪个。
扶苏有他的道理:
“我听说幼儿园里都是在玩,但我要去学习的。所以我自己带书去看,我是不是很好学?”
小孩骄傲地看向爸爸,等待一个夸奖。
始皇伸手摸摸他脑袋:
“很乖。”
「别卷了别卷了」
「我还不如一个小孩爱学习,我反思」
「正常,一般大人都不爱学习(拒绝反思)」
「苏苏以后肯定是个大学霸」
「但是四岁小孩带本《博弈论》去幼儿园真的合适吗?」
「爸爸赶紧把不合适小孩看的挑出去啊」
「这就喊起爸爸了吗?」
始皇伸手去挑书,倒是没有把博弈论拿走。在始皇的角度,这种书不属于小孩不能看的。
所以始皇拿走了——
“这本《三国演义》你不能看。”
扶苏崽歪头:
“为什么?”
始皇回答:
“杜撰太多了,会和你要看的《三国志》混淆。”
扶苏立刻对三国演义失去了兴趣。
弹幕飘过一片省略号。
他们只见过单看三国演义不看三国志的,头一次见反过来的。
有人忍不住问:
「没必要吧,四岁就开始鸡娃?」
「这是在立神童人设吗」
「资本家的孩子嘛,别太共情」
「最近营销铺天盖地,我就知道秦氏是想给家里小孩造势」
一直监控舆论的冯去疾眉头紧皱。
这年头,人太多了,所以永远不可能众口一词。哪怕是恶性的社会事件,也有人非要替当街乱砍人的杀人犯说话。
所以有喜欢扶苏的,就一定会有对他不感冒,甚至莫名其妙就是看他不顺眼的。
始皇也看到了这些偏向负面的评价。
冯去疾留着冷汗跟老板打电话:
“我这边会尽快处理掉的。”
始皇也没问他打算怎么处理,虽然不太高兴有人对他家太子心生恶意,但他其实早就习惯了。
当年六国贵族可比这些网友激烈多了。
始皇随口安抚了冯去疾两句:
“无妨,把控住舆论的大方向即可。”
冯去疾犹豫了一下:
“好的,老板。”
既然老板说只要大方向是夸孩子的就行,那他就不去处理这些弹幕了。公关团队的专业人士也说最好不要捂嘴删评,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公关经理推了一下眼镜:
“只要不是辱骂诅咒孩子的那种,一般都可以不用管,前者还能直接举报删除。然后就是关注一下风向,看有没有人故意带节奏。”
冯去疾问:
“后者怎么解决?”
公关经理表示她已经准备好了水军:
“我们可以引导回来。”
她给冯去疾分析,像这类的育儿综艺,正常的观众一般都是戾气比较浅的。哪怕不喜欢某个孩子,也顶多是跳过这个部分不看,只有少数会追着不放。
所以风向其实很好引导,路人观众也更能接受这种引导。事实上路人观众自己就很烦在娃综引战的弹幕,尤其讨厌对着小孩子吹毛求疵的大人。
有时候哪怕没人引导,这些观众自己就会举报引战弹幕,或者屏蔽这类弹幕。
总之,比起其他类型的综艺,娃综的公关工作会相对好做一些。
冯去疾有些怀疑:
“是吗?可我看到好些娃综里都出现过孩子被网暴的情况。”
经理解释道:
“这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后来上头刻意整改过。而且这里头也有节目组的锅,恶意剪辑和卖不合适的cp等,还有一些经验不足的缘故在。”
如今市场越发成熟,不仅是网民更不容易被鼓动,节目组一般也不敢搞事。发现观众误会之后,还会及时打上补丁,努力消弭风波。
秦家这边有足够的钱能请动专业团队把控舆论,搞顶层商战的集团律师和公关队伍是寻常明星的团队不能比的。只要孩子自身没有问题,根本不用担心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