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秦王想想群臣的德性,深以为然:
  「所以阿苏觉得要如何应付他们?」
  小太子聪明得很,他有自己的办法:
  「我要告诉他们郡县制才不是刚施行一会儿会儿呢,一群没读过书的家伙!」
  小太子先写县制的起源,来自《周礼》,规定了“距王城三百里以外至于四百里曰县”,所以县是古已有之。
  又写了郡制的起源,来自秦晋等地处边疆的国家。
  因为国土太大,边境又多是地广人稀,时常需要派大夫去边境驻守。但是总不能每个县都派一个臣子过去,大夫也不是地里的白菜一抓一大把。
  况且边境很多地方因为人不多干脆就没设置多少县,只单纯有一个戎狄君长管辖一大片无县制的区域。
  于是渐渐的,便将同一个君长下辖的地区归拢到一起,称之为“郡”,所以郡这个字里带“君”。
  而郡制,则复刻中央朝廷的官员体系,有郡守、郡尉和郡监,对应中央的相邦、国尉和御史。
  起初郡只在边境设置。
  所谓“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就是说县比郡要富庶。因为县一般接近国都,郡则只在边疆苦寒之地,官职高的人哪怕去当都城周围的县令都不去当郡守。
  大秦最初施行郡制是自秦穆公起的。
  到了孝公的父亲献公时,他才全面推广了县制。哪怕是边境区域,也划分出了县,而且建立的是带有军事性质的县。
  后面经过商鞅的修改,出现了大家熟知的“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什便是一里,一里有里正”,里正即为村长。
  大秦进入全面军事化管理。
  但此时的大秦还是没有进入完全的郡县制状态,因为郡没有彻底推广开。靠近国都的位置,设郡是比较晚的。
  小太子洋洋洒洒一大堆,告诉所有人郡制和县制早就出现了,已经沿用了几百年。虽然分封用的时间更久,但郡县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东西。
  来自六国的贤才很多都对郡制了解不多,但他们大秦用几百年的经验保证,郡制特别好用!
  写完郡县制的历史渊源,太子才去阐述它到底有多好用。层层递进的一番论述,让看客心服口服。
  最后再得出结论,郡县制大有可为,完全有资格取代分封制进行推广。
  李斯和蒙毅拿到了完整版的策论,看完之后一点刺都挑不出来。
  这是一篇可以拿出去给旁人学习怎么写策论的完美范文。
  李斯震撼地看着不到十岁的小太子:
  「太子殿下思维缜密,远超旁人。」
  蒙毅倒是已经习惯了,毕竟他长伴君侧,见多了神童的操作,现在觉得太子做什么都很正常。
  秦王努力压下唇角的笑意:
  「太子还小,还有许多要学的地方。」
  小太子方才在阿父跟前骄傲得不行,到了人前又记起来要谦虚了。
  他沉稳地表示:
  「我这篇文章写得还不够完善,是仓促之作,还请廷尉和郎中令斧正。」
  李斯便又夸道:
  「殿下不骄不躁,沉稳持重,不愧为我大秦太子!」
  然后等臣子一走,崽崽立刻扑进阿父怀里撒娇,要阿父多夸他两句。
  刚刚的沉稳太子瞬间消失。
  秦王怜爱地搂着他:
  「小机灵鬼。」
  虽然太子的沉稳和谦虚都是装的,但他只是个几岁的小崽崽。众人哪里舍得苛责他不够稳重,只觉得可爱死了。
  羡慕这个词,嬴稷已经说累了。
  嬴稷让华阳夫人把小阿政给他,搂着小政崽感觉自己也拥有了这么优秀的儿子。
  嬴稷自我安慰:
  “阿苏是政儿的孩子,肯定是遗传了政儿的聪慧。不要紧,没有阿苏,寡人还有政儿,待他长大一些,寡人亲自教导政儿。”
  到时候他也可以体会秦王政的快乐了。
  嬴柱眼热地看着小阿政。
  所以亲爹什么的真是太碍事了,有爹在他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看着他爹快乐。
  不过扭头看看子楚,这还有个比他更惨的家伙,心里瞬间就平衡了。
  嬴政则在思考一件事:
  “朕的长子幼时竟如此聪慧?可惜朕忙于国事,不曾亲自教导他。”
  说起来有些后悔。
  “天幕可有仙药能让扶苏回到幼时,让朕再教一次?”
  他现在多了十年寿命,如果扶苏回到七八岁的话,他教个十年,应该可以独当一面了。
  至于为什么不接着现在的年纪教……
  孩子大了不好管,三十岁的长子真的很固执,嬴政怀疑自己掰不过来。
  蒙毅在旁边欲言又止。
  陛下现在已经开始畅想起来了吗?但是您还没把公子找回来呢,万一找不回来那不是白搭?
  嬴政却已经丝滑地略过了这个话题,继续目光灼灼地盯着天幕,他要看看扶苏还有什么惊喜能带给他。
  他儿子必不可能比别的扶苏差,所以现在在秦梓桑身上看到的优点,定然都是他以前未曾从长子身上发掘出来的东西。
  结果天幕话锋一转。
  小太子举着竹简哼哼一声:
  「阿父,这篇文章我要拿去给弟弟们看。好叫弟弟们知道,他们跟我之间差距有多大,不要妄图挑战我的地位。」
  嬴政:……
  不到十岁就懂打压弟弟们了吗?
  好,不愧是他儿子,像他,九岁就开始为当秦王努力了。
  倒是咸阳城里的公子们本来还在乐呵呵地喝酒看戏,听到这句直接被呛着了。
  其实就算大兄被发配边疆,他们这些人也没觉得自己有机会上位,更没人敢在朝堂上为自己争取地位。
  所以始皇一朝的公子除了扶苏之外,其他人都没什么存在感。要不是胡亥后来神来一笔,他的存在感说不定比其他哥哥还低。
  现在公子们乍然听到这位大兄几岁点大就盘算着把弟弟们都镇压下去,一时全都麻了。
  将闾表情复杂:
  “还是我们的大兄比较好。”
  他们大兄就从来不打压他们。
  其他公子纷纷点头。
  可惜这么好的大兄被父亲发配去边境了,反而是这种魔鬼一样的大兄,混成了大秦太子,世道真是不公平。
  公子高默默提醒各位:
  “现在父亲已经看到了,这样的大兄才能治理好大秦。”
  公子们:……
  公子们惊恐地互相对视一眼。
  所以父亲会努力把大兄培养成这种冷酷无情的模样是吗?那他们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公子们哪里知道,某个太子殿下已经在翻他自己存的治国之策和驭弟之策了。准备等长公子回来就塞给他学习,争取跟他一样,把所有弟弟都拎出来当治国工具人,帮父兄减轻压力。
  打压弟弟是不可能打压弟弟的,但是压榨弟弟还是可以的。
  虽然也没好到哪里去就是了。
  天幕里的秦国小魔王已经得意地带着捧了一堆竹简的侍者出发了。
  路上,魔鬼太子还叮嘱:
  「等一下你们不要着急把竹简分发下去,等我先考教一下他们。」
  然后太子逮住了七岁的公子高:
  「高弟,你最近课业学得如何了?」
  公子高老老实实回答:
  「尚可。」
  于是小太子就让他阐述分封制的缺点。
  公子高:???
  答不上来的公子高收获了兄长嫌弃的小眼神,并获赠一个评语“学得太差,回去加课”。
  分明是个学霸但还没到学习政治这个阶段的公子高有苦难言,乖乖地回去找先生加课了。
  然后小恶魔又逮住了六岁的将闾:
  「我大秦的郡制和县制你学过了吗?」
  刚进学两年的将闾茫然摇头:
  「那是什么东西?」
  太子殿下“啧”了一声,丢下一句“我就知道你什么都不懂”的点评。
  将闾:???
  在六英宫里转悠了一圈,把所有弟弟妹妹都欺负了一遍。最后只有一个年纪最大的阴嫚回答出了大兄关于“如果不用分封还能用什么制度”的考题,因为阴嫚知道郡县的存在。
  阴嫚振振有词:
  「我大秦一直用的都是郡县制啊!什么分封?哪里有分封?他们商朝自古以来的东西和我大秦有什么关系?反正我大秦自古以来就是郡县。」
  扶苏赞许地夸奖了妹妹:
  「阴嫚,你果然是弟弟妹妹里面最聪明的那个。」
  阴嫚得意洋洋:
  「那可不!」
  所有人:……
  嬴政若有所思:
  “阳滋竟也如此有政治远见,朕还是太忽略女儿了。果然家中最差劲的还是胡亥吧?谁都比不过。”
  这话蒙毅不敢接。
  【童年时期的优秀还只是冰山一角,当秦梓桑正式踏入朝堂之后,宝剑锋芒才终于彻底展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