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听到这里,秦政忽然想起什么:
  「还记得你当年担忧后世子孙是废物,于是留下的一堆指点吗?」
  扶苏:……
  扶苏当然记得,只是没料到居然真能派上用场。
  【十世找到了祖宗留下的手书,从中翻出了地方割据时的解决方法。外臣不可信不要紧,还能在宗室中发掘将才,令其领兵平乱。】
  从孝公到嬴政俱都点头。
  不错,自家人还是可以信任的,派出去肯定不会和那些反贼勾结。
  【十世听话地去发掘人才了,可惜他没有往后再翻一页。据说,这条妙计的下一页就写的是:哪怕宗室也造反了,好歹是自家人,大不了就让对方抢走皇位,天下还是我嬴秦的。】
  秦君们:……没毛病啊!
  【注意,这段话来自秦梓桑亲笔。】
  秦君们:嗯——真是一点都不意外呢!
  冤大头秦十世的骚操作还不止这些。
  【考虑到至今距离大秦建立已经过去了快三百年,宗室人数难以计数。为了以防万一,秦十世在寻摸人手时,特意调查过宗室子的族谱。确保对方真的是自家亲戚,而非外人冒名顶替。】
  秦君们:干的对!这么重要的事情肯定要好确认一下的!
  【而后,他选中了宗室女箫韶,乃秦二世扶苏长女的后人。】
  秦君们:!
  等等等等,怎么还有公主的后人混在里头的?说好的宗室子弟呢?
  大家后知后觉,敢情你们这边的大秦承认女嗣后裔也是宗室啊。难怪人数众多数不清,毕竟公主的后人、公主女儿的后人、女儿的女儿的后人,这些全都得算进去。
  扶苏不太高兴地打补丁:
  “那可不是嘛,阿父三十多个儿女,一共生了两百多个孙辈。到了曾孙,就上千了,全靠着女嗣也算入其中。”
  ——这些全都是跟他争宠的小兔崽子!
  幸好现在阿父只陪他一个人了。
  蒙恬不由感慨:
  “后嗣繁茂是好事啊。”
  他们陛下值得,陛下正该如此。
  【箫韶是个不可多得的女将,只花了短短十年便平定了天下叛乱。】
  嬴政满意地点头:
  “不错。”
  虽然比不得他十年灭六国,可能用区区十年就挽救大秦,也算居功甚伟了。
  不过既然她都把天下平定了,大秦为何还会在十年后二次建立?莫非十世卸磨杀驴,害死了她,导致再次出现叛乱?
  【接下来的十年,箫韶便慢慢架空了十世,自己掌权执政。】
  嬴政:……
  嬴政忽然明白了:
  “她篡权夺位,做了大秦皇帝。后世考虑到她是宗室之人夺位,将她继位那日定做秦朝第二次建立。”
  【秦历300年,年仅39岁的箫韶接受禅位登基,史称秦十一世。史学界并不将自她起的大秦与前十世割席,而是统一认定为秦朝,“第二次建立秦朝”只是个戏称。】
  嬴政听到这里并不是很高兴。
  因为他听出了视频的言外之意。
  第二次建立是戏称,说明后面的第三次、第四次这些并非戏称。而且史学界只把她建立的大秦并入正经秦朝里头,第三次建立的那个则没有并进来。
  这还不够明显吗?
  后头的大概率不是嬴秦子孙当皇帝。
  好消息:朕的大秦没有二世而亡
  坏消息:但是后来被外人混淆血脉了
  【面对箫韶的逼迫禅位,秦十世是什么反应呢?】
  嬴政:这还能有什么反应?
  肯定是不情不愿啊!
  【秦十世悲愤地发现,他甚至无法通过质疑箫韶的血脉来阻拦对方登基。因为是他主动去调查领兵之人是否为真正宗室的,他亲手递上了箫韶继位的正统资格。】
  嬴政:……
  往好处想,这不是他的后人,这是秦政的。傻是傻了点,不过那是秦政需要考虑的问题。
  扶苏给阿父发了一连串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
  秦政无奈地笑了一声:
  「你还笑得出来,那是你的血脉。」
  扶苏:「我的血脉不也是阿父的血脉?」
  秦政:「所以朕没有幸灾乐祸。」
  扶苏:「……」
  扶苏坚强挽尊:
  「我觉得这个锅应该甩给桥松,阿父你看,桥松的后人十世傻乎乎的,但是舜华的后人箫韶就很精明。」
  这说明是桥松自己基因突变了,和他英明神武的祖父、聪明睿智的亲爹都没关系。
  太子殿下坚信:
  「箫韶那样才是我和阿父遗传正常时的水平。」
  秦政:你就仗着桥松不在可劲甩锅吧。
  【箫韶之后,大秦又传了二十世。到秦二十九世时,大秦再次迎来了危机。】
  扶苏想起来第三次建立大秦好像说是在秦历八百多年,距离秦历300年过去五百多年了。
  五百年传二十世。
  看来不仅前面十世大家寿命都挺长的,平均每个当了30年皇帝。后面二十世也不遑多让,平均也有二十大几。
  扶苏刚这么想,天幕就告诉他想多了。
  【自秦历570年起,天下间陆续有郡县脱离掌控,建立起义政权。至秦历587年,巴蜀也宣布独立,大秦只剩关中一处。秦二十九世因此惊慌不安,不愿成为亡国之君,退位令太子轻韵继位。】
  【女皇轻韵认为如今天下局势危急,继续称帝只会成为天下间的靶子。不如干脆去帝号改称秦王,学习先祖据守关中,以图后日。】
  扶苏:……
  所以后头二十世才传了不到290年吗?这个平均数就很低了,和前头十世比起来怎么差距那么大?同一个祖宗的后人,没继承到长寿基因还是怎么的?
  秦政看了一眼打在公屏上的秦皇列表,把后头二十个都顺了一遍。
  他很快给儿子发消息:
  「后二十似乎多为女帝。」
  扶苏福至心灵:
  「不会是生孩子闹的吧?」
  古代女性产子遇到危险的概率极大,女帝夙夜操劳,身体估计也不太好,这样生孩子就更危险了。
  秦政让儿子去看每个人名字后头跟的在位时间,就能发现前头有好几任皇帝在位时间短得惊人,堪称猝死。
  要么是生孩子难产的,要么就是被人害了。连续几个呢,总不能都是单纯的意外,哪有那么巧的事情。
  后头的女帝可能是吸取教训了,宁愿不生自己的孩子。
  其实很多女性对血脉没那么执着,不像男人那么在意亲生的。政治生物就更会权衡利弊了,反正亲生的也不一定孝顺,还不如过继一个资质不错的好好养。
  说起来,过继的话还能挑一挑,确保继承人都很优秀。
  ……所以为什么会出现一个贪生怕死的二十九世,推女儿去顶锅?
  扶苏着重看了一眼二十八和二十九。
  毫无意外,这两个名字一看就是男性。
  估计是二十七生了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儿子还不错,干脆打破了过继优秀继承人的传统。
  结果二十八确实是还行,没料想二十八生的二十九是个废物点心。但你指望男皇帝因为自己儿子是废物点心就不把皇位传给他,那没可能,于是二十九就上位了。
  扶苏有些无语:
  「等他们几个下来,我一定要好好收拾他们一顿。」
  虽然大秦灭亡和这几个皇帝本身关系不大,可能是时间到了。大一统王朝有个兴衰周期,一般就是两三百年。
  一轮下来,要进行一次势力洗牌,解决掉土地兼并等积弊,才能欣欣向荣。箫韶是这么干的,所以大秦又传了二十代。
  可到了三十世这里,又一次来到王朝末年。就像大汉度过了西汉末年建立东汉后,迎来了东汉末年的诸侯割据。
  不过大秦的运气比较好,后来还是重建成功了。
  【秦三十世轻韵,是个争议比较多的皇帝。有人认为她去了帝号,应该改称女王,但喜欢她的人仍然坚持她是正统秦三十世,自然算得上女皇。】
  【轻韵自去帝号以后,不仅没有去平定关东叛乱,反而带兵去横扫了西羌和西域,镇压了西方叛乱。支持者认为她是先扫清后方隐患,再徐徐图之;反对者认为她是本末倒置,空耗兵力。】
  惠文王嬴驷缓缓打出一个“?”。
  因为这个操作他听着觉得有点耳熟,他自己好像也是这么干的。
  嘶!后人不会也骂他浪费兵力,不去打中原跑去打羌胡吧?!
  嬴子楚琢磨了一下:
  “天幕说她学习先祖,寡人原以为她只是嘴上说说,如今看来确实是在认真学。”
  关东就是泥潭,她看得很明白。所以想起先祖是平定大后方、积累到足够资本后,再东出吞并天下,于是她也有样学样。
  这个操作怎么说呢,你能骂她傻,时局不一样了,现在再想苟可不一定能苟住。但你不能说她做的不对,因为她的思路本身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