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讲完市场监管的简单操作和必要性后,他想了想,又提起其他方面。
现代社会的很多架构都比较完善,却全是古代王朝欠缺的。扶苏只要照着回忆一番,默写下来,哪怕只是打在公屏上给各位自行查阅,都能叫大秦受益良多。
比方说,后世的医疗体系、教育体系这些,就比古代的系统且完善。哪怕古人不方便照抄,拿去修修改改,也能吊打现阶段国内的旧体系了。
制度架构方面,扶苏是不如父亲懂的。
所以他也不出来班门弄斧了。
扶苏颇为光棍地表示:
【等我阿父有空了,让他来给你们讲。我只能给你们讲一讲经济和舆论,这两个是我的强项。】
然后扶苏给大家排了个课表,说明天给你们讲经济法案的运用。
大秦如今关于商业的律法大多针对边关贸易,而国内贸易的部分虽然规定得杂且细,但因为抑商和经验不足的关系,有些东西是没写到的。
比如在秦朝,就没有成型的反垄断法。
到《唐律》时,可能因为唐朝相对繁荣的缘故,出现了一部分反垄断的律令,禁止商人操控市场、垄断物价。
扶苏安排完课表之后就下播了。
用他的话说就是:
【哪有先生一天到晚给你们讲课的?先生不要休息的吗?今天就上到这里,明天再学新内容。】
当然了,扶苏老师也没有忘记布置课后作业。
要求大家总结出平籴的操作方法,如何防止贵族利用平籴谋利,如何保证庶民能够真切享受到平籴带来的好处。
都当老师了,怎么能不安排作业?
不安排作业那当老师还有什么意思?!
要不是不现实,扶苏甚至都想安排一场试卷了。
最好再来个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模考、中高考……嗯,反正他吃过的学习苦要让这群人都吃一遍。
小太子跑去问父亲:
“阿父,你说我过段时间给他们出一张卷子做怎么样?”
秦政觉得不怎么样:
“你悠着点,他们还要忙着治国,哪有那个空写卷子?”
扶苏轻哼了一声:
“是呢,没时间写试卷,有时间参与天幕的游戏活动。”
秦政:……
为了延长寿命的仙药,那点时间自然可以挤得出来,这不一样。
秦政选择转移话题:
“太子以为阿高的长子南嘉如何?可堪大任?”
扶苏更不高兴了:
“反正肯定没有我儿子好。”
秦政伸手敲了敲他脑门:
“又没让你拿他去和桥松比。”
他的太孙自然是最优秀的,可这个位面桥松到底已经被胡亥诛杀了,只剩秦高的子嗣还有留存,其中年岁最大的就是南嘉。
说起来这个名字还是他家太子帮侄儿起的,南嘉这小家伙自小就喜欢太子伯父,时常粘着扶苏。
扶苏想起那个粘人的小崽子:
“那小子长大之后倒是稳重不少,也入朝为父亲分忧过。当个守成之君,还是不成问题的。”
秦政颔首:
“朕也是这么想的。”
次日秦政就在朝会上宣布了立南嘉为太子的事情,不过他另外提了一个要求,要将南嘉记在长公子名下。
如今公子扶苏的血脉无一幸免,秦政忧虑对方往后没有香火传承。而且皇位他以往从未考虑过长子之外的孩子,自然还是希望皇位继续留在他这一脉。
始皇帝的决定无人胆敢置喙。
扶苏小声和阿父说:
“高弟会不会不愿意过继儿子给我?”
秦政思考过这个问题:
“你又不是将闾,他应当是愿意的。”
扶苏没忍住笑了一声。
他想起蠢弟弟以前为了防催婚,跟他和阿父闹腾。他就说起将闾万一以后生不出儿子,自己可以过继幼子给他,然后将闾叫嚣着他过继二兄的儿子也不过继大兄的。
结果他二兄秦高听说这件事之后,果断表示不行,他绝对不把儿子送给将闾糟蹋,把将闾气得两天没有搭理二兄。
扶苏靠在阿父身上:
“有些残缺位面的地府可以看到阳世的情况,但有些残缺位面看不见。之前长公子和秦王就看不见,这个位面的父亲他们恐怕也看不见。”
秦政知道他在担忧什么:
“无妨,朕已经叫公子去看过了。”
因为当年扶苏是和父亲一起将小阿政养大的,所以哪怕秦帝长大了,当上了始皇帝,秦政依然习惯喊他公子。
就像扶苏也依然习惯喊他小阿父那般。
扶苏自己这边往外头地府发消息,不怎么能发出去,经常发送失败。倒是秦政成功的几率比较高,所以每隔上几日都和外头有联系。
他打开聊天框,给儿子看了一眼。
扶苏看完说道:
“小阿父最近怎么那么闲?”
秦政解释:
“刚从修仙位面出来,想多休息一段时日。”
修仙位面耗时比较长,在里面待久了确实会累。扶苏至今还没去过这类位面,只去过一个神话大秦,但那个不是正经修仙的。
扶苏顿时兴致勃勃地谋划起来:
“过段时间阿父也陪我去吧?”
秦政答应了,但他觉得扶苏就是嘴上说说。他家太子总是一时兴起提出什么想法,真到了选下一个位面的时候,他就忘了,也没有那么迫切地想过去。
外头有侍者进来通传,说太子南嘉想求见陛下和殿下。
秦政颔首示意让人进来。
梓桑位面的南嘉出生在始皇帝大一统前后,但本位面的南嘉还要更晚一些。所以小孩现在才五六岁的年纪,刚失去了父母,十分惶恐不安。
南嘉的母亲是李斯的幼女。
赵高胡亥夷李斯三族的时候,按理来说不会牵连已经出嫁的女子。毕竟古代虽然对于夷三族具体是哪三族有不同的见解,但那只是不同时代的文人记载而已。
西汉人记录为“父亲、兄弟及妻子”,东汉人记录为“父亲、儿子、孙子”,三国时期记录为“父族、母族及妻族”。
要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对《史记·秦本纪》或者《周礼》的注解,而非单纯的记录自己所处时代的夷三族规则,恐怕史学界就没有争论了。
或许后朝人也不清楚之前的夷三族是哪三族,而是根据自己所在时间段的默认规则进行记载。
毕竟类似夷三族、诛九族一类的刑罚,大多时候并不在刑律里面。它单纯是上位者泄愤或者斩草除根的手段,属于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别说夷三族了,就连诛九族都有争论。
那么按照时代最近的西汉记载,可能西汉的夷三族是诛杀父亲、兄弟和妻子,说不定就和秦朝的潜规则一致。
说是三“族”,实则人数并不多,是他们三个联合计算为族。又或者兄弟人数多、妻妾人数多,各成一族。
毕竟它和三国时期的描述明显有区分,三国直接说的是父族母族妻族,而非单个或者零星的对象。
李斯被夷三族之后,其子李由依然在外当郡守,领兵作战,并没有一并被“夷”,或许也能佐证这一猜测。
按照这个逻辑再看李斯幸免于难的亲眷,里头应该可以包括他的出嫁女儿、孙女、外孙女之类。
但是很可惜,李斯他和王室联姻紧密。
李斯本人年纪比始皇帝大一轮,《史记》记载他和王室联姻时,先说的长子由在外当太守,才说的联姻一事——“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可能说的其实是李由的儿女和皇室联姻,毕竟他的儿女年纪正合适。而这,也能在夷三族会牵连儿子时,成为其他人都被诛杀只有李由幸免的原因。
不过李由自己是否能幸免,也架不住儿女被公子公主牵连。
胡亥虐杀兄弟姐妹时,可不管那些。他连亲手足和他们的子嗣都杀了,自然也不会放过兄弟的妻妾、姐妹的丈夫,显见是一并铲除了。
南嘉的母亲本来不会出事,他父亲秦高是自尽的,说要给始皇帝陛下殉葬。自尽后胡亥就赐下十万钱作为奖赏,也放过了他的儿女。
奈何后来李斯也被处决了,李姻痛失丈夫和娘家,怀疑她自己李氏女的身份会给儿女带来祸端,干脆追随丈夫自尽了。
秦政还是很怜惜这个孙儿的。
他伸手招呼小孩走近一些,伸手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南嘉消瘦了许多,本来是个胖乎乎的小稚童,现在肉眼可见的憔悴。看到祖父和大伯,惶恐的表情才舒缓了一些。
扶苏干脆把小孩揽进怀里:
“不怕了,祖父和伯父会保护你的。”
南嘉果然放松下来。
秦政也没提让小孩改口叫父亲的话,虽然过继之后是该改口的,但李姻正好死在数月前,小孩还没有从丧母之痛里缓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