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楚王妃的意思是以后他们就是秦府的仆从了,秦先生是楚王非常看重的大才,不可轻忽怠慢。
秦政放下书册招呼儿子过来坐:
“阿苏,来瞧瞧这个。”
扶苏规规矩矩地在父亲身侧落座,微微倾身看去,姿态比任何贵族看起来都要优雅得体,显然出身极佳。
周围的侍人看得眼睛又是一亮。
秦政:……
秦政瞥了一眼装模作样的儿子,倒是没有拆台。
他说起正事:
“先帝驾崩前担忧太子妃祸乱朝纲,特意安排了三个儿子钳制她。秦王都督关中,楚王与淮南王镇守要塞。”
扶苏秒懂:
“可惜楚王未曾领悟到先帝的意图,错以为先帝是想叫他辅佐今上与皇后。但皇后约莫是清楚真相的,自然不会放过他。”
秦政颔首:
“除却楚王之外,秦王与淮南王也是皇后的眼中钉肉中刺。秦王并不愿意接这烫手山芋,但他舅家却容不得他逃避。”
秦王司马柬的舅家便是今年头一个被贾南风收拾掉的太后母族。
待到杨太后失势、舅族被覆灭,下一个必然轮到他。杨家的倒台就发生在三月份,现在已经开始行动了。
都城这会儿估计乱成一锅粥。
要不了多久,杨家就会成过眼云烟,之后秦王就会频繁请辞。
但这个时候想走已经迟了。
贾南风干掉了他的亲族,怎么可能容许他离开?放任他去外地坐大之后,举兵回来复仇吗?
何况京中还有别的势力存在,各方的小心思都不少。
扶苏想了想:
“朝中如今还有汝南王在呢。”
汝南王司马亮,是司马懿的儿子。他辈分很大,比先帝司马炎还高一辈,是如今晋惠帝的叔祖父。
贾南风第一刀先斩杨家,接着就是司马亮和他的党羽。收拾掉这两个京中巨擘后,就可以放心地干掉工具人楚王了。
汝南王也不是个傻子,自然知道自己同样非常扎眼。所以他说什么也不会让潜在的同盟离开,只会极力挽留秦王,继续掌控关中兵马。
一旦秦王走了,哪怕秦王是回他的封国去,而封国秦国同样在关中地区,贾南风也总能找到借口收缴走关中的兵权。
届时贾南风手握关中大军,想处死汝南王甚至连阴谋诡计都不用施展,直接动手就行了。
秦政展开了一卷空白的帛书:
“画吧。”
扶苏默契地提笔沾墨,开始画舆图。
楚王妃手里没有这种机密物品,东西都被锁在书房中。时人已经开始防备女子掌权了,楚王妃自然没资格去接触这些。
所以哪怕她很愿意多提供一些帮助,却也拿不出像样的资料来。如舆图这种,只能扶苏回忆着汉末时期的地形亲手绘制出来。
扶苏边画边调侃父亲:
“阿父硬生生等我归家才叫我画这个,自己宁愿没有舆图参照也不动笔。”
秦政想想自己画的舆图,心道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画得实在不太好,只能勉强看一看。
历史上有些保存下来的地图看起来格外丑且不怎么还原真实地形,大抵并不是因为当时的古人无法画出还原度高的地图,只单纯是因为作图者水平太差。
对此,始皇帝陛下表示——朕和臣子能看懂不就完了?朕又没学过作画控笔,画得抽象不是很正常的事情?
没练过控笔是这样的。
脑子:画一条优美曲线。
手:画劈叉了。
脑子:圆圈,圆圈总会画了吧!
手:画了半个完美的圆,剩下半个变成椭圆了。
舆图还不如画画呢,各种河流山脉走向稀奇古怪。想画个大致能看懂的不难,想画得精准就很考验功夫了。
扶苏很快完稿:
“父亲大人请看。”
秦政欣赏了一下赏心悦目的舆图,满意地点了点头。还是这种图看着比较顺眼,拿出去是能当国宝的程度。
秦政顺便拉踩了一下,觉得这图比燕国当年献给他的督亢地图精美得多。
旁边侍奉笔墨的侍官眼睛都看直了。
他是楚王妃特意从楚王书房那边调过来的,和其他要留在秦府的侍者不同。是过来听候差遣,随时帮忙提炼重要信息,好传递给王妃早做准备的。
所以这人见识过不少舆图,精细准确的也不是没看过。但现场盲画还能画得如此像模像样,就很令人震惊了。
这图上连汉水分支都画了出来,精准度没有对比他说不好,可光看君郎的绘图效率,这也太高了点吧?
秦政父子也知道这名侍官的定位。
所以特意没有遣退他,而是当着他的面讨论这些。不仅是借此给楚王妃传达一些讯息,也是在展示自己的能力,加重己方身上的筹码。
侍官忍不住小声问道:
“奴听闻汝南王如今还在封地,似乎并不在京中?”
所以京中的争端应该牵连不到他头上才对,他为何要拉拢秦王一起抗击皇后呢?
这个问题他确实不懂,但并不是为了自己询问的。他只是一介小小的侍官,问东问西会惹人厌烦,也显得插手太多。
不过如今他得帮楚王妃多打探一些内幕消息,所以这问题实则是替王妃问的。问清楚了,他才好转述给王妃殿下。
扶苏耐心地解答道:
“当初先帝病重时预备下诏书令汝南王与太后的父亲杨骏一起辅佐今上,但杨太傅势大,先帝还未驾崩他便公然借阅本该封存的遗诏。”
“后来勒令他归还诏书,太傅也不肯。先帝拿他没有办法,只能准许了叫太傅独自做辅政大臣。”
“先帝驾崩之后,汝南王自然担忧太傅会对自己下手,这才仓皇逃回封地。但太傅如何能甘心如此?有机会必会归朝复仇。”
侍官恍然大悟。
他们楚王是奉皇后密诏进京伐杨的,未可知其他诸侯王是否也接到了密诏。
事实也确实如此,汝南王同样接到了密诏。可因为是密诏,楚国众人并不清楚汝南王也进京了。
要不是楚王出发之前还清点了将士随行,只怕楚国国内的大家都得被隐瞒过去,还以为楚王依旧在封地中呢。
如今,侍官被扶苏点醒,一下子意识到皇后并不只召了楚王一人。
众人皆知杨氏一族过于嚣张,先帝在位时就排除异己。仗着先帝晚年荒废政务,公然搞结党营私。
明朝有个传为佳话的“三杨”,说的是三位杨姓的四朝老臣兢兢业业为大明奉献,将国家治理得很是不错。
晋朝也有个“三杨”,却是骂名。说的是太后娘家三位长辈联手在朝廷上搅弄风云,打压旁人。
所以皇后一跑来求助,满腔报国心的楚王就二话不说地出发了。
众人早就看不惯杨氏乱国,如今杨氏手里没有什么兵权,正该趁机剪除。否则等他们再发展一段时间,开始插手军部,那可就不好对付了。
只是楚王没多想,不代表其他人也这么单纯。
楚王是去帮陛下肃清朝野的,汝南王是去干什么的?
秦政点了点汝南国的位置:
“汝南国位于都城洛阳的南部,距离关中也不远。”
都说八王之乱是贾南风一手策划的。
第二阶段打红眼了先不说。
第一阶段肃清朝野这一部分,确实不冤枉她。贾南风挑选的两个入京人选都不是乱挑的,她可不是看谁离得近,于是就近找的帮手。
她选的一个楚王,是个好用的工具人。人傻好骗,热血爱国的小愤青,非常适合用完就丢,收拾起来毫无难度。
另一个老狐狸汝南王虽然不好骗,可他不仅和自己的敌人杨家有仇,还手握重兵会对自己形成威胁。
先把人骗来干掉杨氏,然后再骗楚王去杀了汝南王。最后干掉楚王,弄死秦王。
这些王死了,军权说是应该给子嗣继承。可这里头好几个年轻人呢,子嗣都是小孩子,小孩子如何能掌兵?
再说了,就算继承也该继承封国的军队。一州大军哪能随意托付出去,这里头操作空间可太多了。
所以这么一来,关中的兵权、荆州的兵权、豫州的兵权,全都成了她的囊中之物。司隶乃至周围两个繁华大州都落入贾南风掌控,才有她后面大展拳脚的机会。
否则她凭什么大权在握呢?
就靠她是皇后?
秦政感叹:
“实在是个能干的人。”
如果不是皇后就好了,不是皇后就可以招揽到麾下。
如今贾南风当上了皇后,她不会再甘心给别人打工的。她的目标是成为太后,自己执政,掌握所有权柄。
侍官听罢若有所思。
待到父子俩去休息了,他急匆匆去了王府禀报。
楚王妃听他的描述,越听越是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