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扶苏提醒他们领队:
  “记得核对一下人名吧,别数完人数就觉得没问题了。”
  领队轻咳一声:
  “我没经验,之前都是我爸来的。”
  难怪了。
  扶苏跟他道了别,领着两个跑错队的憨憨回自家去了。
  回去后秦政叫了一遍名字。
  确定八个人对上了,这才示意出发。
  扶苏赶紧问:
  “我要带他们六个坐公交,车票两毛个人自己出,你俩是一起还是走回去?走回去要走四五个小时。”
  来的时候做牛车会快一点,回去的时候还要考虑知青走到后面走不动了耽误时间,所以四五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到。
  男知青家境不太好,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两毛钱呢,坐车太浪费了。
  秦政冲儿子点头示意,就坐上了牛车:
  “走吧。”
  男知青们:……?
  张前进没忍住:
  “为什么他能坐牛车啊?”
  扶苏理直气壮:
  “因为牛车是我家的!”
  张前进震惊:
  “这不是大队财产吗?”
  扶苏纠正:
  “是我家捐赠给大队使用的。”
  张前进还想问赶车的为什么也能坐,开口前想起来人家要赶车,赶紧把这么愚蠢的问题给咽了回去。
  他看车上还有点空位,决定等下去问问秦支书能不能让他也坐上去。两毛钱的公交车费他出不起,但是牛车应该两分钱就可以搞定了吧?
  扶苏没管他们,领着六个人往公交车站去了。
  曲小梅问他:
  “县城的供销社商品是不是比城里的要少一些?有没有特色商品?东西价格是一样的吗?”
  扶苏回忆了一下:
  “差不多,东西会少点。不过少的一般都是比较贵没什么人买的金贵货,也没什么特色商品。”
  曲小梅就懂了,那她不用再跑一趟县城的供销社了。
  其他人也听懂了她问这话的目的。
  吕雉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
  同行的另外四个知青他们不是很了解,但现在看来,两名女知青的脑子是拎得清的,男知青还不确定。
  其中那个张前进感觉有点犯糊涂,之前在车上就喜欢叨叨,说话不是很中听。不过人应该没什么坏心眼,不把他说的话放心里就行。
  还剩一个许峰不知道什么情况,沉默寡言的,还需要观察。
  新知青有脑子好相处,等去了村里万一遇到老知青抱团排挤他们,他们也可以自己内部抱团抵抗。万一内部都分化了,那才是麻烦呢。
  郭嘉于是和扶苏攀谈起来:
  “不知道村里知青点现在是个什么情况,能说说吗?”
  这是一个很笼统的问题。
  扶苏微微挑眉。
  只问了一个问题,却把所有内容都涵盖进去了。等着扶苏解答之后,可以再挑他没提到的地方补充询问。
  扶苏没有立刻回答。
  回答起来不知道要说多少话,他有点口渴了。
  公交车还没来,郭嘉左右看了看,发现周围有人家。敲门去和人讨了杯水,换出去一分钱。
  扶苏喝到了水,心想新知青真会来事。
  把杯子还回去后,扶苏耐心地说了村里知青的情况。不仅是知青点,还有老知青的事情。
  他们村运气挺好的,老知青不怎么爱闹事。虽然村子算起来还比较富裕,但分来的都不是什么关系户。
  秦河大队生活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真有关系的二代们都分去条件特别好的农村了,来不了这里。
  所以除了刚来的时候,有几个知青吃不了苦闹腾了一阵,后来就都安分了。
  孙秀秀问起村里的小学:
  “小学招老师吗?”
  扶苏摇头。
  孙秀秀叹气。
  果然,这种馅饼没那么好接。她看年代文里主角经常能混成老师、记分员啥的,真到了村里才发现,没点关系根本别指望。
  人情社会啊,哪儿那么多公平。
  曲小梅就问起别的:
  “要是工分不够,可以花钱跟大队买粮吗?”
  如果可以,她就去黑市倒腾东西赚钱,然后假装是家里给她邮的钱。要是不行,那粮食也得从黑市弄,就比较危险了。
  知青点秘密不多,各自有多少粮食是摆在明面上的。哪怕你说自己是拿家里给的粮票正经买的粮食,也不如跟大队买稳妥。
  能少一点步骤是一点。
  扶苏回忆了一下:
  “买是可以买,就是份额有限。毕竟大队这边存粮也不是特别多,不可能无节制地提供。”
  吕雉看两个女知青为难,提醒道:
  “不行就去山里弄点吃的吧。”
  人缺油水的时候,吃饭就会多吃一些。要是油水足,就吃不下那么多饭了。
  因为肉的饱腹感更强,而且肉提供的一些营养,饭提供的少,就得多吃点饭补上。
  两个女知青眼前一亮。
  也对,不行就试试上山抓兔子这些。而且山里还有不少吃的,应该不至于饿肚子。
  本来他们去黑市倒腾就要上山,不然哪来的货物能卖呢?在村里收吗?那也太冒险了。
  公交车到县里只要一个多小时,扶苏把事情说得差不多的时候,也挤到了。
  扶苏问他们饿了没:
  “你们干粮没带在身上吧?”
  几人都有些为难地点了点头。
  刚才忘记拿点吃的揣着了,所有行李基本都在牛车上头。不过说真的,他们也是受够了干巴巴的面饼子,提起就没胃口。
  扶苏早就算准了这一点:
  “到中午了,这样,我带你们去找我妹妹,她那边应该还有点吃的。”
  正好扶苏要去借车。
  阴嫚刚吃完午饭回到供销社继续上班,见她哥带人来了,毫不意外。
  早上出门前她哥就和她提过醒。
  阴嫚取出几个夹了咸菜的窝窝头:
  “只有这个,吃不?”
  总比干饼子好吃,还是刚出锅没多久的。李姻中午才做好的呢,她知道大姑姐要带这个来卖。
  六个人里头,有个章邯是胃口大的老秦人。韩信的胃口虽然不如他那么大,但也是个壮小伙,能吃。
  阴嫚带来的一大兜窝窝头都换出去了,进账不少,兄妹两个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扶苏去国营饭店买了几个包子填饱肚子,回来拿走了钱,这个是要回去上交家用的。
  扶苏小声:
  “你自行车借我骑下。”
  阴嫚拒绝:
  “你不是还要领着他们回去吗?你骑车他们就跟不上你了,不成。”
  扶苏说那他可以骑慢一点。
  阴嫚:……
  走两步路会死吗?
  自行车到底还是被可恶的亲哥征用了,扶苏一个人骑车在前头带路,时不时停下来等一等其他人。骑骑停停的,终于抵达了秦河大队。
  大婶子们在村口大树底下纳鞋底。
  看到扶苏带人回来,一脸见怪不怪:
  “你小子惯会偷奸耍滑的,又坐公交车了?真是钱多烧的,就知道浪费钱。”
  这一下子把全队知青都骂进去了。
  知青们默契地假装没听见。
  扶苏不搭理她们,只叫住窜过去的小孩。
  “桥松!”
  小孩堆里一个小萝卜头出列:
  “二叔!知青点还没收拾好呢!村长爷爷在发火!”
  秦柱终于忍不住了,再好的脾气面对推三阻四也要恼。但是发火解决不了问题,因为确实住不下。
  扶苏就说村长傻:
  “这事还不好解决?”
  村里其他人家没有多余的房子,商蔓家有啊。只要大队说给她每个月记多少工分,她铁定答应。
  扶苏让知青们先在树荫下等会儿,可以和大娘们唠唠嗑,打听一下村里的情况。
  然后自己踩着自行车先去了商家,和商蔓商量好自己给她拉人过来住的好处费,商量完才去找村长。
  秦柱气哼哼:
  “你说的倒是轻巧,那凭什么她们几个新来的知青可以住小蔓家,别人不成?”
  扶苏就说工分从住进去的知青头上扣。
  秦柱:“村里本来就要安排住宿,哪有让知青自己出钱的道理?”
  扶苏:“不出钱就住知青点,想住好点就得花钱,花钱付差价,有什么问题?”
  秦柱:“……你搞投机倒把呢!”
  扶苏:“你不懂,这叫互帮互助。商家主动提供住宿,是热心肠。住进去的知青看商家生活艰难不忍心,无偿捐赠一些工分帮助她们母女,也是一片好意。”
  秦柱:………………
  扶苏又说:
  “不给工分也成,那就帮忙干点活。您也知道,商家就母女两个,干什么都不方便。知青帮忙打水、搞卫生,偶尔上山弄点蘑菇野菜,也可以当借住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