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行了,你们也收敛点,问东问西的是想干什么?一点礼貌都没有。”
然后慈祥地和女知青聊了两句,大意就是村里人还是挺淳朴的,他们没坏心眼。就是好奇问两句,让女知青别介意。
曲小梅和孙秀秀齐齐露出了礼貌且疏离的微笑,心里把他也骂了一遍。
怎么?之前不知道张嘴,现在突然哑巴治好了?医学奇迹哦!
新时代女性可没那么好骗了。
两人自认见多识广,一眼看出他打的小算盘,并不搭理。
大爷看她们油盐不进,干脆调转方向去和郭嘉吕雉这几个健谈的聊天。
吕雉笑着应付他。
话聊了一箩筐,但是什么消息也没透露出来,反而被吕雉套走了很多村内的事情。大爷刚开始还没发现,离开之后越琢磨越不对劲。
这次来的三个女知青都不好对付。
孙秀秀蹙眉抱怨:
“他们怎么只找我们女同志问话啊?”
不就是看女孩子好欺负吗?
吕雉安慰道:
“村子里那么多人,以后也用不着和他多来往,就当是个路过的陌生人吧。”
孙秀秀一想也是。
曲小梅则问起扶苏什么时候回来,她们都等好久了。
扶苏因为中途去处理小孩子的问题耽搁了一会儿,处理完秦柱也考虑好了,决定接受扶苏的提议。就征用商蔓家的两间屋子,给工分的。
他们村里反正说的是给工分,至于私底下知青和商家怎么商量就是他们的事情了。要是商家同意不要工分,那就悄悄去和记分员说,别闹出来。
扶苏带六个人往商家走:
“你们正好三男三女,住两间屋。回头可能会有其他知青也过来住,到时候别不高兴。”
他们已经听说了知青点一间屋子住了快十个人,连忙表示不会闹别扭。他们这里才三人而已,知青点有人想匀过来也正常。
反正都是花钱住,村里也说了,住宿费所有人平摊。过来的人多,他们要付的工分就减少,谁也不吃亏。
不过村长去问过之后,老知青里还真没人乐意搬的。他们的工分勉强才够自己的口粮,可舍不得给出去。
下乡时间长了,家里也不怎么寄东西过来了。手头不够阔绰,一工分也得当两工分花。
扶苏猜就是这样:
“还有两个新知青,不知道会不会住过来。知青点那边男知青的屋子还有空,可以挤得下。”
他看那俩手头比较拮据,大概率不来。
安顿好知青,扶苏可算能休息了。
把之前卖窝窝头换的钱放家里存零钱的钱盒子里头,这盒子是个铁皮的饼干盒子,平时不上锁的。
家里还有个带锁的铁盒子,那里头放的是大钱和重要票据。目前里头就一张缝纫机票比较贵重,但家里用不上。
做饭都做不明白的一家子,就不要买缝纫机来自取其辱了吧。
扶苏瘫了一会儿,起来把昨天那只野兔给收拾了。昨天没来得及做,今天他准备给它烤了。
从小有人伺候的大秦太子以前是不会这些的,但是这玩意也不难。上回去现代位面时刷到过不少视频,哪怕现在失忆了,脑海里还留存了隐约的印象。
所以扶苏生疏地把兔子给宰杀了,清理干净拿盐和酱油白酒腌制了一下。也亏得他家条件好,不然买不起酱油和酒,村里人一般只有个盐调味。
腌完就放那儿了,打算等入味了再烤。
结果躺着躺着就睡着了,等睡醒发现家里人大多都回来了。大哥正在烤兔子,看起来烤得还不错。
至少在烤东西的火候掌握上,肯定是完胜双胞胎弟弟的。
长公子驻守边疆时怕是没少打猎。
他不像扶苏这么好命,从小到大被父亲呵护在深宫里,一点苦都没吃过。
扶苏拎了个小凳凑过去坐下,闻了闻,说了句“好香”。
扶胥撕了条腿给他:
“先吃点。”
扶苏啃着兔腿含糊:
“一共就四条腿,给我吃了一条。”
扶胥哄他:
“没事,你身体不好,要补补。”
家里的鸡腿兔腿一般都是分给年纪小的成员吃的,扶苏例外。虽然他年纪大,但不妨碍他靠着体弱蹭到年纪小里去。
反正也没人幼稚到和他抢。
扶苏就说下次多打两只兔子来:
“我昨天看到好几只,但是桃子比较难得,装不下就只抓了一只兔子。”
山里桃树不多,还零散分布在好几个地方。关键是结的桃子不一定甜。难得碰到个又甜又大的,肯定要把成熟的都摘光。
这种东西都是谁碰到算谁的,顶多给山里的鸟雀留点。给村里人留是不可能的,那么多人得留多少才够?
各家山上碰到好东西都是约定俗成能拿的全拿走,默认不给彼此留。除非没成熟或者个头还太小,这种不能乱采,浪费。
李姻和清婉一起从外面回来。
扶苏问小妹:
“今天你怎么不在家?”
清婉说看书看累了,去小姐妹家一起做手工活。她嫌弃家里太朴素了,正好杨家的妹妹明舒会做一些漂亮的小玩意儿,她就去跟她学了点。
清婉拿出一个花环:
“二哥,你看,好不好看?”
扶苏就点头:
“好看。”
清婉把它挂在窗前,说以后多弄点好看的东西装饰家里。花环只能放几天,要是有铁丝和碎布头就好了,她想要点五颜六色的碎布头,可以自己做假花。
然后期待地看向二哥。
扶苏:……
懂了,这是让他下次去黑市记得带点碎布头回来。
扶苏想了想:
“今晚的兔腿有你半只。”
扶苏、阴嫚、李姻、清婉、荣禄、桥松、舜华,七位女同志和年纪小的可以分四只兔腿,其中猎来兔子的扶苏单独吃一只,其他人两人分一只。
清婉嘴角一抽:
“半只兔腿你也要分吗?”
扶苏反思了一下,作为二哥确实不好这么一毛不拔。
所以扶苏决定:
“你骑车去接你姐回家。”
扶苏懒得再去县里接人了。
清婉答应下来:
“行啊,好久没骑自行车了,我早就想试试了。”
每日自行车都被她姐带去供销社,停在家里的时候不是正午就是晚上,都不适合她骑车过过瘾。
十三四岁的小姑娘骑车也不困难,轻轻松松就上车走了。回程换成她姐带着她,姐妹俩来回正正好合适。
秦政到家知道这件事后:……
秦政拎着二儿子的耳朵进屋去了:
“清婉年纪小,以后不许让她单独去县里了,听到没有?”
县里虽然比外头好点,但也是有地痞流氓乱窜的。小姑娘单独出门容易受欺负,那些流氓打一枪换个地方,公安抓都不好抓。
扶苏乖巧认错:
“我下次不会了,爹,我耳朵疼。”
秦政这才松开他:
“去吃饭吧。”
出门就看见妹妹阴嫚幸灾乐祸的眼神,扶苏假装无事发生。将闾和荣禄却毫无所觉,满心满眼都是烤兔子。
隐约能听到隔壁在骂人:
“吃吃吃!就知道吃!不年不节的开什么荤?迟早吃穷!”
住在秦家隔壁可太遭罪了。
秦家吃肉,自家却吃糠咽菜。
要不是大部分时候李姻都会把肉做成不散发味道的食物,那头估计隔三差五就要被香一回,更遭罪。
扶胥反思自己:
“下次还是不烤了,烤出来太香了。”
绝口不提是看到弟弟先把肉腌好了,一看就是准备要烤,所以他才烤的。二弟想吃烤兔子,偶尔吃一次没事。
扶胥私下和扶苏说:
“下回哥带你进山烤,这样别人就闻不到了。”
扶苏非常快乐:
“大哥你对我最好了!”
有个大哥真不错。
第177章 在扶苏开口之前闪避
虽然村里有些人嘴碎了些,但也没什么坏心思。
比如村头查户口的,单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毕竟村里长日无聊,难得有点新鲜事。
几个女知青都没往心里去。
吕雉是觉得无论村人闹出什么动静,她都能应对。
孙秀秀和曲小梅是深知村里人可能比她们还防备。一来担心外来的人不知根知底,会不会是坏人。二来,女知青年轻漂亮有文化,婶子们还怕自家人看上知青呢。
这是个比较现实的状况。
在本村人看来,结亲肯定是找周围村子的本地姑娘更好,或者在周围城里谈对象。知青背井离乡过来,没有娘家帮忙,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回城,不安稳。
所以孙秀秀选择了艹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