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不让考试还不一定能瞒住,知青脾气再软估计也会闹。但是录取通知书这个就不好说了,一张小小的通知书,真藏起来了谁也不知道,还以为没考上呢。
  扶苏准备到时候在县里蹲着,通知书到了就送他手里,他给带回来,直接转交给本人,不经过他们家里人的手。
  秦政提醒他:
  “交到本人手里,也有可能出事。”
  扶苏一想也对:
  “那我知会他们一声,然后帮忙保管。等他们离开要去上大学的时候,再来问我拿。”
  不然放家里,没藏好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损坏。
  扶苏收着正好,他混不吝的脾气人尽皆知,村里人可不敢触他霉头。
  时间一晃来到了77年的十月份。
  随着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全村都沸腾了。不过准备去参加高考的村里人远不如知青多,因为村里很多人其实中学没念完。
  扶苏在第一时间蹦出来:
  “要报名的找我,准考证我给你们收着,保管没人能破坏。要是谁拦着不让你们报名考试,我带你们去县里找公安,或者我帮你们叫公安。”
  村民们:……
  这里有你什么事!就你跳得高!
  本来心里生了小九九的几个村民顿时气得脸色铁青,但是瞄到站在扶苏身边一言不发的村支书秦政,又把到嘴的谩骂给憋了回去。
  不敢骂不敢骂。
  他家的女知青当场就哭了:
  “谢谢!谢谢你!”
  其实高考恢复的消息之前就隐隐约约有风声了,所以她一直在认真复习,但是她丈夫趁她不在撕了她的书本。幸好被她及时阻拦了,说是和商蔓借的,撕坏了要赔钱。
  那会儿她就知道,家里不会让她去考试的,她已经为此忐忑了很久。
  好在,大队长和支书他们都明事理。
  女知青抹了把眼泪:
  “秦同志!你真是个好人!”
  第182章 村长,给我开八份介绍信
  扶苏本来在村里就不怎么讨人喜欢,这次蹦出来,得罪的人更多了。
  毕竟村子里沾亲带故的,哪怕只有几家和知青结了婚,剩下好多家也和这家有亲戚关系。
  亲戚这种生物里,爱管闲事的就很多。
  甚至有些家庭一开始并没想着把知青扣在村里不让走,结果好事的亲戚跑来劝了劝,各种危言耸听说知青离开后就会抛弃伴侣和孩子,最后闹得人家家宅不宁。
  这种人比当事人还积极,遇到扶苏脸色臭得好像他们才是和知青领了证的。
  不可否认有些知青确实会抛弃在农村的家,但一杆子打死实在没必要。
  面对某些人私下里跑来谴责。
  扶苏只反问了几句:
  “既然信不过知青的人品,之前为什么还要结婚呢?是觊觎人家家里的条件,还是觊觎人家的美貌才华?”
  那人被堵得哑口无言。
  扶苏意味深长地丢下一句:
  “想走的人你是留不住的,难道你也想和钱家一样被杀全家威胁?”
  那人:……
  确实,如果闹得太过分,鱼死网破了,知青拖着他们一起死怎么办?
  虽然敢豁出去的不多,但这种事情都是说不准的。
  一个月的复习时间非常紧张,何况临考之前还要做一些准备。比如提前去看考场,提前买好笔,提前决定要不要在考场周围的招待所定个房间居住。
  这些事情做起来必然会浪费知青们复习的时间。
  秦河村的知青最幸运的点在于,他们不用花心思去弄复习资料了。
  临时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书本基本是弄不到的。除非保留了以前的书本、而且还带下乡来了,不然就得去县城淘换。
  可是这个时候再去淘换,哪里还淘换得到呢?
  所幸孙秀秀他们早有准备。
  大家互相借着书看,倒也勉强够用了。这就省下了去弄书的时间,大大提升了复习效率。
  扶苏这一个月忙前忙后就没闲着。
  有知青拜托他帮忙去邮局递信,想让家里把他以前存着的书本都记过来。
  哪怕不一定能赶上这次高考,可万一他考得不好呢?这样下一次考试前他就能有自己的书复习了。
  还有的人想问家里要点钱票的。
  以后他们肯定得专心复习,村里的活就会干得少了,要空出时间来学习。本来赚的工分就只够勉强吃饱,干得少了更吃不饱饭了,就得家里支援。
  何况回头他们考上大学后,去报道时的路费食宿花用也得有,总不能身无分文地离开吧?
  提起这个,扶苏就安慰他们:
  “村里的工分也能算钱的,等你们离开村子的时候,大队会把工分结算成钱给你们。”
  等去了大学,就有助学金了。
  这年头考上大学后不仅不用交钱上大学,还有补贴能拿,所以不会给家庭增加负担。今年高考的报名费也非常便宜,只收五毛钱。
  等去了学校,可以直接住宿舍,这样就省了在外的住宿费,所以准备好路费和路上的伙食即可。
  扶苏想到什么,又说道:
  “你们要是信得过我,考场我带几个人去帮你们看。”
  知青们连连点头:
  “麻烦你了!”
  商蔓提醒他们:
  “你们最近吃饭就别自己开火了,做饭费时间。粮食交到我这边,我帮你们做了,你们考完帮我家做点活抵债就成。”
  贾南风扫了一眼天真单纯的知青们,顿了顿,还是说道:
  “结了婚的也来我们这里吃吧。”
  刚准备说自家有人做饭的几个已婚知青表情一变,听懂了她的言外之意。
  贾南风幽幽地说:
  “要是吃坏了肚子,考试可就没法考了。”
  一瞬间,所有人毛骨悚然。
  一个月后,知青们疲惫地从高考考场里走出来。这是最后一场了,考完就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村里特意派了牛车过来接送他们。
  他们村比较幸运,县里就有考场,而且村里报名的人都被分到了县里这个考场。这样每天来回哪怕走路也就一个小时,有牛车坐会更快。
  最近地里没什么活,牛车反正也空着,拿出来跟知青们结个善缘也不错。
  知青们心里还是很感动的。
  有牛车代步,他们就可以坐在车上继续抓紧时间复习了。不像走路,走路还得自己看路。
  扶苏拿出温热的窝窝头:
  “给,吃点垫垫肚子。”
  刚考完一个个看起来都饿得够呛,估计考试挺费能量的。
  这次的考试,秦家好几个人都参加了。
  他们之前就在家复习过,自学也学得非常快。偶尔扶苏会指点一二,他毕竟曾经在现代位面当过顶尖学霸。
  但是扶苏死活不肯去考试。
  扶苏对于去大学深造毫无兴趣。
  读过一回博士后,感兴趣的学科他已经深造过了。剩下的他兴趣不大,哪怕他爹答应了会陪他去他上学的城市。
  秦家人能参加高考,还是得益于家里人都有高中毕业证。这次的高考虽然条件放宽了,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的,至少得是高中生才能报名。
  将闾清婉和荣禄年纪没到,就没参加。
  回去的路上,知青们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
  众人聊起八卦来。
  商蔓去打听了不少消息:
  “我听说今年好几百万人参加考试。”
  知青们顿时有些担忧:
  “这么多人参加?那要录取多少人?会不会录取率很低?”
  这个就不知道了。
  扶苏稍稍算了一下:
  “至少要录取二三十万吧。”
  大家齐齐看向他,问他怎么知道的。
  扶苏笑了笑:
  “打听一下有多少学校招生,然后大概都招多少人,乘一下就知道了。”
  虽然这么得到的数据偏差可能会有点大,不过至少让众人心里有了点底。
  几百万人里选几十万,这么一看录取率还是挺高的。
  两位女主也跟来看热闹了。
  虽然她俩不参加,但这些天她们帮着忙前忙后,提供了不少助力。看到商蔓去各地打探消息,她们就也四散开去。
  回来之后就假装消息真是打听来的,借机分享给众人。
  孙秀秀说:
  “好像是五百多万人,不到六百万,录取二十多万。”
  孙秀秀记得比例是21比1,5%不到,而且这是包含大专学院的,不然更少。
  对比后世动辄百分之二三十起的录取率,确实很不够看。但这年头哪怕是大专,含金量也很高,所以没有可比性。
  明年六百万人考试,录取四十万,比例会稍微高一些。
  知青们可不觉得这个录取比例小。
  只是二十取一而已,比起以往毫无希望的回城路,不知道要好上多少。而且考上之后,毕业就包分配,以后都不用发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