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秦老师真是太可怕了!
  与之相反的,是扶苏在村里的人缘莫名其妙变好了。
  家里有孩子在念书的见到扶苏都有了个笑脸,不像之前那样总是一副有意见的模样。
  扶苏在村里的风评经历过几度反转。
  起初是瞧不起他不事生产,后来觉得他折腾试验田是浪费田地种子,有了成果之后开始改口夸他能干,年前帮知青防备村里人又一下子人人喊打了。
  现在,作为老师的扶苏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讨好。
  外来的老师他们还不一定讨好,毕竟他们村没有,但是周围更偏僻的村子里听说是下放过“臭老九”的,那些人以前好像都是什么老师教授。
  谁让扶苏是本村的老师呢,大家都清楚他成分没问题,八代贫农。所以他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而且他不仅教得好还愿意紧抓学习成绩,可有师德了。
  有家长给扶苏塞了一把自家种的菜:
  “你家菜地有阵子没打理了吧?来来来,吃我家的菜。老师要是需要,我顺手帮你家也一起打理了!”
  扶苏婉拒了:
  “不用,我家菜够吃。”
  给他他也做不来,只能水煮。
  不过他家的菜地确实得处理一下了,今年开春没种上新菜。村里好多老农民看着就觉得不顺眼,他们见不得田地空着浪费。
  扶苏回去就把田借给商家种菜了,商家现在负责好多人的口粮呢,之前的菜地确实不太够吃。
  商蔓还说:
  “其实菜地也是知青在打理,我就想着等我带我娘去了厦门,家里房子田地依然借给知青用。”
  扶苏明白了他的意思:
  “给村里当知青点是吧?每个月意思意思给你点租金?”
  商蔓点头:
  “对,就是这样。”
  不然房子空着久了,就破败了。有人一直住的房子才能坚持下来,不容易荒废坍塌。
  他们哪怕出去了,村里的房子也不好空着浪费。以后或许会回来重新建房定居,但短期内肯定是不回来的。
  扶苏就说他家也可以借出去,正好两个宅子分别给男女知青。
  但他也说了:
  “等知青开始返乡,房子还是没人住。”
  商蔓无所谓地说:
  “到时候再考虑吧。”
  说不定那时她赚够了钱已经回村了呢。
  时间一晃走到了78年的夏季。
  按照沙盒珠预设的时间点,这会儿应该已经结束演绎,把所有人都弹出去了。但奇怪的是,大家依然在珠里世界待着。
  外界的李信过来看了一眼。
  他是不知道具体时长多久的,反正他隔一段时间就来看两眼。发现珠子里过去两年了,才想起来他好像没查看过年限。
  李信可是提前知道触摸珠子有可能被吸进去的,所以他很谨慎的没有去碰,而是用地府光屏读取信息。
  【沙盒珠剩余时间3年。】
  关键是这个剩余时间下面还有个明细,显示一开始是1年,然后因为未知副作用(许愿珠)影响增加了1年,接着又因为未知副作用增加了三次1年。
  李信摸了摸下巴:
  “难道陛下又提前发现真相了,拿着许愿珠许了四个愿?”
  应该就是这样。
  李信把这件事抛在脑后,没去细究。
  实际上最初的1年是将闾设定的,他自己也没打算多种几年地,一年就够了。第二次增加的1年是扶苏撺掇父亲许愿导致的,愿望内容是大家一起去当农民。
  后头三次则是连续进去了三波人。
  第一波人是秦稷领头的长辈们,他们一起进去的,所以触发了许愿珠前一个愿望。它再次发力,把秦稷等人也变成了农民。
  愿望二次生效,被判定为又许了一次愿,所以增加了一年。
  谁让秦稷他们是从外头进来的呢,许愿珠要把他们的记忆封锁并投放进村,怎么不算单独许了一次愿?
  接下来两次也是一样的情况,赵姬和贾南风分成两波进来,哪怕每次只有一个人,也被分别判定为了一次。
  最后累计下来,就是5年。
  秦稷起初打的盘算很好,带着记忆进去看热闹。哪里能想到扶苏怂恿他爹许的愿会把后续进来的一起给坑成村里人,不然他们的记忆本来是可以保留的。
  关键是现在扶苏家里几个人已经出去上大学,摆脱种地了。剩下几个也即将跟着秦政扶苏一起去外头做生意,同样不用继续种地。
  只有秦稷他们,还待在村子里。
  哪怕子楚和吕不韦在外头工厂上班,村里不还剩了三个?
  秦稷是老人家,要做的农活不算多。可再不多,也是要做的。
  华阳和秦柱还稍微好点,他们的文职,也就农忙的时候需要帮忙。
  后头跟着进来的两位女性,一个在城里待着一个还是孩子。前者就不说了,后者贾南风可不像原主一样当老黄牛,村里也为了照顾她给她安排了轻松的活。
  总结——只有秦稷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这就是悄悄使坏的下场。
  珠里世界,扶苏老师送别了新一茬的大学生。
  村里的知青越来越少了。
  但是村里的热闹一点都没少。
  新的大学生引发了新一轮的大战,之前结了婚的知青有三个在上一届考出去了,这一届又考出去一个。
  上一届的三人里头,其中一位每个月都会把自己的补助金寄回来些,给孩子和伴侣改善生活。
  所以没多久,这家就商量着让伴侣带孩子去城里,就找大学附近的房子租住。等以后知青出来分配工作了,家里会更富裕,孩子能当城里人总比在乡下蹉跎要好。
  没办法,城里各种条件确实比乡下好,谁不想让孩子去过好日子呢。
  但是另外两家就不一样了,那两家的知青一分钱没往家里寄。为此很有些怨言,抱怨当初就不该让他们出去上大学。
  村里的人每回听见就撇嘴。
  心说你们当初差点不让人报名考试,人家凭什么给你寄钱啊?备考的一个月也没少闹幺蛾子,早就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了好不好?
  其中那个差点被撕了书的女知青甚至和丈夫办了离婚,都离婚了还想扒着人家吸血呢?要是有孩子也就罢了,是得给孩子一点抚养费,可这不是没生孩子吗?
  这次村里又考出去一个已婚知青,这两家就故意来说闲话,编排知青说对方肯定不会往家里寄钱。
  他媳妇冷笑一声:
  “我俩已经决定好一起去城里了,到时候每个月的钱直接交给我保管,用不着你们操心。”
  扶苏跟着看了好几场大戏。
  村里一直闹腾到秋收,那个时候新一轮大学生都走了月余了。要不是因为秋收忙碌,这件事还能再闹一阵子。
  秋收完没多久,广播里总算宣布了改革开放的消息。
  商蔓第一时间去找秦柱:
  “村长,给我开个介绍信,我要去厦门。”
  秦柱:……
  秦柱问她:
  “你去厦门干什么?”
  商蔓想起来,现在厦门还没彻底成为经济特区,但是问题不大,她可以先去那边看看情况,方便第一时间抓住商机。
  所以商蔓眼也不眨:
  “我和郭嘉关系好,听说他在厦门上大学,我去看看他。”
  秦柱:???
  秦柱倒抽一口凉气:
  “你不会和他谈对象了吧?”
  商蔓很想承认,这样大队长就会给她开介绍信了。但是她不好破坏郭同志的名声,所以只能遗憾地摇头否认了。
  早知道她应该提前问问郭嘉,愿不愿意给她当借口的。
  秦柱无语地把她赶走:
  “去去去,别给我添乱,老实在村子里待着。”
  结果商蔓还磨磨蹭蹭着没走呢,更难搞的扶苏也来了。
  扶苏一来就直接说:
  “村长,给我开八份介绍信,我们全家都要去厦门看望上大学的亲人。”
  秦柱:…………
  秦柱冷冷一笑:
  “你看我长得像不像个介绍信?”
  第183章 扶苏:这个家就离不开我
  面对质问,扶苏顿了顿。
  他看了一眼还没走的商蔓,大概明白发生了什么。不过扶苏也不怎么担忧,反正他说不通村长的话,让他爹来肯定能说通。
  所以扶苏笑嘻嘻地安抚了一句:
  “村长你怎么生气了?我爹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我们要去南方吗?”
  秦柱不生气才怪了:
  “这才刚改开,着急什么?政策都还没下来呢,现在跑去厦门也没事干。马上就要过年,年前你们乱跑?”
  扶苏无辜地眨了眨眼:
  “您也说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家有四个人在外地呢,这过年不就得团聚吗?”
  旁边的商蔓连连点头附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