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吴小妹是一个乡下姑娘,头一回来厦门这样的大城市。她在家乡其实是个敢想敢拼的利落姑娘,但是出门在外难免生出一些胆怯来。
  从火车站出来之后,她就拘谨得不知道手脚该往哪里放,直到一个热心的大娘凑过来问她是不是来进货的。
  大娘骑了个自行车,说去一趟批发市场只要五分钱。看你没带什么行李,便宜点收你四分钱。
  大娘强调道:
  “这是去的价格哈,等你到了,如果带了大包小包的出来,要按照重量加钱的。你要是舍不得呢,就去坐公交,公交过去站点不多,来回也就两毛钱。”
  吴小妹算了一下,那肯定是坐自行车划算一些,果断掏钱。
  路上,大娘一边骑车一边跟她闲聊。
  大娘就说到她这几个月见识过不少像吴小妹这样过来进货的,几乎天天都能拉到十好几个客人。
  在大娘嘴里,她知道很多八卦,还和几个时常往来厦门的商贩问过他们在本地的销售情况。
  吴小妹眼前一亮:
  “大娘,您给我仔细说说呗?”
  大娘也不吝啬,就说:
  “一开始啊,东西也不是特别好卖。不是说东西本身有问题,大家不敢买,是他自己不敢在大街上卖。”
  这个吴小妹可以理解,习惯了嘛,都是偷偷摸摸来的,生怕会被抓。
  “所以呢,他就在没什么人的小巷子里蹲着,自己鬼鬼祟祟地站在路口。看到有人经过的时候,就小声招呼一句,问要不要进来看看货。”
  吴小妹想像了一下那个画面,她以前进城遇到搞投机倒把的,好像也是这样。
  “这么揽客那多慢啊?所以卖了好些天才差不多卖完。结果他这么鬼鬼祟祟,就被人举报给公安了。”
  吴小妹惊讶地“啊”了一声:
  “那他没事吧?”
  大娘倒是乐呵呵的:
  “能有什么事?国家都说让做买卖了,公安也不是来抓他这个。就是看他不像个好人,带去了解一下是不是骗子。”
  “后来发现他只是怕做生意被抓,就把人给放了。不过他能被那么快释放,也有别的缘故在。”
  吴小妹立刻追问是什么缘故。
  大妈就提起了资格证:
  “因为他办了资格证啊!他掏出来给公安同志一看,上头还有咱们厦门官方给盖的公章呢!”
  “公安同志当场就信了他就是个普通商贩,这种不算投机倒把的,就让他走了。还跟他说以后可以光明正大地卖,不用偷偷摸摸来。”
  “那几天他躲在巷子口鬼鬼祟祟,还想把人引到巷子里去。吓到了好多路过的大姑娘小媳妇儿,影响不好。”
  吴小妹“噗嗤”一笑:
  “这么说确实,是挺吓人的。”
  故事听完,吴小妹心里活泛起来,追问那个资格证去哪边办。大娘就热情地把她送到了批发市场的管理处,说这里就有个办公室可以办的。
  吴小妹一看,排队的人还真不少。
  这么多人都排队要办,可见那个资格证一定很有用,而且办起来很简单。
  果然,前头的人都说拿着身份证明和介绍信就能办。
  她听着周围人你一言我一语分享了许多其他有关资格证的故事,飘忽的心渐渐安定起来。
  拿到资格证之后,吴小妹发现上面写的是厦门的经营售卖许可证。虽然不是她们本地县城的,但是上头也写了有问题可以找厦门这边的经济开发部门协商。
  厦门既然把证发了,就是和粤闽两省的各城市打好了招呼的。不然拿出去大家不认,那就白折腾一场了。
  不过资格证上也标注了,只能在粤闽两省生效。毕竟其他省份还没开放经济,跑出去做生意肯定不行,他们也管不到那么远。
  吴小妹拿着介绍信走出去的时候,听到隔壁也在排队的窗口有人在闹腾。
  这边办证的人多,开了好几个窗口。
  那边似乎是人家拿来的身份证明和介绍信里写了对方是从外省来的,所以工作人员就不给开证明了。
  吴小妹有些庆幸,还好她是闽省本地人。
  她好奇地多看了两眼。
  心想这个外省来的,不会是偷偷进货带回他们那边去悄悄卖的吧?那肯定是没办法靠着资格证光明正大摆摊了,估计得去黑市销货。
  工作人员提醒那个纠缠不休的:
  “你要进货就快些去,我们这边不抓投机倒把,但是保不齐附近有你老乡,会抓着你举报。这个证真不能给外省开,开了也没用,到时候该抓还是得抓。”
  对方只好不甘不愿地走了。
  他确实是偷偷来进货的,他在外省也能看到全国报纸,知道了这里有个特别好的批发市场,能拿到最物美价廉的货。
  工作人员说的没错,他还是闷声发大财比较好。想着一边赚钱一边不担风险,暂时是没有那个可能了,得等自己家也开放了才行。
  扶苏站在批发市场的二楼楼梯窗户口,看着下头排队的人群乌泱泱。
  他扭头对父亲说:
  “看来我编的故事还挺有效果的。”
  是的,那些什么拿出资格证就被公安放了的,是他编的故事。一开始是给了那些师傅一点钱,让他们分享给来往的顾客听。
  后来越传越广,越传越真。大家自发完善了个中细节,又有一些真实案例的加入,最后形成了目前的局面。
  有些人哪怕是坐公交车过来,没听到师傅安利的故事。过来一看这边这么多人排队,也会升起兴趣来问一问是干什么的。
  然后就会被这边的人分享那些故事。
  大家是跟着不同的师傅过来的,听到的故事也不太一样。互相分享,讨论得特别热烈。
  偶尔碰到个自己听过的故事,那就更激动了。一唱一和地互相补充缺漏的部分,调动起了更多听众的兴趣。
  秦政揪住扶苏的领子往后扯:
  “小心掉下去。”
  扶苏只好站直身体:
  “还是这么规范化看着舒服。”
  秦政深以为然:
  “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规范,可惜我只是个外援顾问,不能插手太多。”
  如今的华夏还在发展,有很多地方都没完善起来,还需要二三十年一点点填补。
  不过好在厦门这边的进度在父子俩的干扰下走得比历史上快些,听说其他三个特区也在有样学样,开始规范管理这些个体商户了。
  这是个好迹象。
  至少,那些钻漏洞危害大众情况会减少很多。别的不提,至少那三座城市已经开始严厉打击黑旅店了,会有海量的群众脱离被骗的可能。
  父子俩结伴走下楼,准备回家。
  路上被个工作人员拉住了:
  “两位还没走呢?正好,这边有个事情想跟您二位说一说。”
  父子俩停下脚步,听他说。
  工作人员有些兴奋:
  “是上一季度的旅游收益统计出来了,跟预计的差不多,大有可为啊!”
  旅游和经济一直都是互相牵动的,一方的发展可以促进另一方。
  还别说,最初打着旅游旗号过来的群众是真不少。好些个都是有工作的,毕竟没工作的家里没什么闲钱,也舍不得特意跑这么远来看看厦门的风景。
  那些人羡慕做生意赚钱,又自恃身份觉得摆摊掉价。正好借口旅游过来看看,考察之后到底还是带了货回去。
  他们也不自己摆摊,家里总有没工作又清闲的人,让他们去就成。
  一般一个区域里出现了摆摊的,周围人都能多多少少猜到他家赚了不少。眼红的就会跟着学,所以影响力越扩越大。
  这个季度下来,无论是拿逛景区当借口的还是当真冲着景区来的,数量都很可观,领导都没料到旅游业也这么有发展前景。
  秦政听完并没有什么意外:
  “现在手头没钱,不能搞太多景区。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手里有钱了,生活越过越好,就会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
  吃饱喝足之后,物质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就需要娱乐行业、旅游行业来填补这些空白。
  虽然现在看起来说这个还为时尚早,但国家是日新月异的。有时候只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已经迈入下一个阶段的,比所有人预计得都要早。
  扶苏眨了眨眼,忽然问道:
  “上头有意向拍一些宣传厦门的电影电视吗?”
  工作人员一愣:
  “还能这样?”
  国外其实早就有电视广告了,但是国内起步比较晚。电视普及还要等一些年,何况专门宣传一座城市的片子,确实不太常见。
  扶苏觉得这很有必要。
  人们现在的娱乐非常匮乏,隔一段时间播放的免费露天电影就是从农村到城市、家家户户都最期待的娱乐了。
  事实上这样的电影直到零几年都还经常能够看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