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忽然,有一个考官面色一变,小声骂了句脏话。
  同僚们不明所以地看向他。
  那考官脸色难看:
  “这场会试,接受考验的可不止是考生。还有你我,乃至朝中群臣。”
  面对如此新奇的试卷,能否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在阅卷的时候总结出合适的阅卷规则,也是对考官心态和能力的考验。
  但是显然,他们表现得都不怎么样。
  还有外头看热闹的群臣,至少跑去劝说皇帝这么搞科举不行的,已经在陛下那里被打上标记,觉得不堪大任了。
  这也太阴险了。
  谁能想到一场恩科其实也是对朝野上下的一次考验呢?
  君王暗中的考核早就已经开始。
  往深处思考就会发现,恩科已经是不知道第几轮的考验了。
  考官们齐齐叹气。
  这个官场真是越来越难混了!
  顾之禾做好了腾出两百多个岗位的准备,但等放榜之后,他傻眼了。
  这这这,参考举子过关率也太高了吧?
  正常会试也就是选个两三百人,然后参加殿试,基本就是排个名,很少会有谁在殿试环节被刷下来。
  他们这次会试不一样,一口气取用了大几百个。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举子,那些四书五经作得极好的“天才”们,不少都折戟沉沙了。
  这样的名次放出来,果不其然引起了会试考生的不满。
  有些考生直接在榜前闹了起来,认定这次会试有问题。试卷有问题这就不说了,大家已经闹过一轮了,现在闹的是考官,他们认为考官有舞弊之嫌。
  群臣如丧考妣。
  他们就知道,他们就知道这种考试一定会引出大麻烦。奈何陛下一意孤行,根本不管不顾。
  现在舞弊的说法深得人心,要怎么解决?哪怕他们并未舞弊,可有些人就是会认定自己的猜测,以后澄清了也没有用。
  本届的考官们觉得自己真是倒霉透了。
  但他们不敢露出不满的神色,半年前新帝大开杀戒的往事还历历在目。
  早朝上。
  秦政面对群臣委婉的询问,态度八风不动,并不觉得这算什么问题。
  始皇帝陛下直接反问:
  “试卷是朕批阅的,朕舞弊?”
  群臣:……
  群臣心道陛下您别睁眼说瞎话,谁不知道试卷是两位王爷和考官们一起批改的?您压根没去参与好不好!
  秦政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太子所为,便是朕所为,懂了吗?”
  群臣倒吸一口凉气。
  但是陛下您现在都还没立太子呢!现在是彻底不装了是吗?您果然从一开始就能听见长沙王的心声!
  桥松嘚瑟地想到:
  【傻了吧?不仅从一开始就能听见,还从一开始就有前世记忆。你以为你在质疑谁的决定?始皇帝需要你教他做事?】
  始、始皇帝?
  架空世界的历史上没有始皇帝这个说法,不过这里的历史上也有个缔造大一统的帝王,只是人家没给自己起类似的称号。
  但群臣听名称也能知道,始皇帝这个词的含金量。
  史上第一位皇帝。
  那么他的功绩和能力,应该与历史上那位差不多。又或者,他本身就是那一位的转世。
  ——陛下当然不是他的转世,但那位的人物原型却是始皇帝陛下。
  大部分作者写架空,其实很难写得完全架空,也不过是照着现有的历史修改一番而已。
  群臣下意识又去看九江王。
  扶苏歪头:
  “看孤做什么?”
  桥松:【别看了,这是秦二世。】
  群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顾之禾很快回神,出列说道:
  “即便阅卷者为太子殿下,可学子们恐怕依然难以接受。”
  主要是落榜的天才太多了,那些人名声极为响亮,他们的落榜难以服众。任谁看到考中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出名的全军覆没了,都会怀疑有猫腻的。
  这个简单啊,扶苏很擅长应付:
  “那就把那些天才的试卷公布出来好了,让大家看看天才们考成了什么样。”
  群臣:……夺笋啊!
  想也知道他们肯定是考得稀烂,估计里头还有一些因为试题问题心态崩了,根本没写出什么东西来。
  考卷公布确实会逆转舆论,但也会把问题重新归结到考卷上。本来学子就接受不了新版考卷,你这么搞只会火上浇油。
  桥松在心里反问:
  【这不就是祖父和父亲想要的吗?】
  要是不给他们一点冲击,科举依然还会保持原样。但这样的科举,选的不是实干型的人才,朝廷要那么多死读书的干什么?
  想要一举颠覆现有的科举体系,就得来点大新闻。闹得越大越好,他们不怕闹大,他们只想来个彻底的变革。
  扶苏慢悠悠地问道:
  “科举三年只选两百人,新试一次却选数百人。科举只有读书好的人才能出头,新试有能力的人哪怕偏科都有机会。这天底下,是科举天才多,还是寻常能干者多?”
  普罗大众只是寻常人,他们可能在某方面有一点才能。新试是在给大众机会,只不过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们一时接受不了。
  等冷静下来他们就会意识到,考新试才是他们最容易出头的方式。
  群臣沉默许久。
  有一位大儒颤颤巍巍地问道:
  “那此前潜心苦读的学子,又该如何自处呢?”
  学了十几年,突然告诉你朝廷不考这个了,他们不就白学了?
  扶苏反问:
  “怎么就是白学了呢?入朝自然还是要有门槛的,学会的知识不会辜负他们,这些都是他们的底气。”
  哪怕是参加新试的人,在此之前也要经历摸底考核。不学无术的人,再有本事也不能直接任用。
  你得先拼过底层考试,才有资格参加能力考试。就像后世,你得大学或者大专毕业,才有资格报名参加考公。
  当然,做成体系的考试之后,题目不能再像现在这样全是开放性的大题问答了。要多安排一些有标准答案的题目,然后搭配一些应用题。
  这次恩科出的应用题多而杂,是因为考察了方方面面的能力。但实际上,诸如后世的考试,试题是会有偏向性的。
  不同地区的试题也会不一样,不同岗位的试题也会有所差别。比如法考就专门考律法,选拔法律人才,扶苏很喜欢这样针对性的设置。
  秦政也觉得后世的考公值得借鉴。
  虽然具体操作时还有很多需要修改的地方,但绝对比如今的科举更具优越性。何况秦政真的对儒家无感,也完全不觉得有必要选拔出一堆只读儒家经典的人才。
  但凡他们考的不是四书五经,是国家律法,科举都不用大改。
  秦政点了扶苏去处理举子的闹事。
  扶苏带着几份试卷去了榜前,直接进行张贴。
  这次参考的天才不少,但闹大的天才也不多。有些人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是自己没考好,并不会出来丢人现眼。
  如果旁人想打着他们的旗号闹事,他们也会严肃制止,说是自己考砸了。
  所以剩下这些被打出名号质疑考试公正的天才,要么是心里确实觉得考官阅卷不公。要么就是明知考得不好,但针对的其实不是考官,而是考卷。
  因而试卷张贴出来之后,后面这一波人很快改变口风,开始质疑朝廷乱出试卷,愚弄学子。
  扶苏神态淡然,扫了一眼人群。
  他站在特意搭建的高台上,确保所有人都能看见他。
  秦二世陛下已经很久没有气场全开了,属于帝王的威慑力弥散开来。离得近的学子瞬间就闭了嘴,不敢再继续抗议,离得远的也慢慢销声匿迹。
  等到场中安静下来。
  扶苏才冷静地开口告诉他们:
  “你们当然可以厌恶本次的考卷,但考卷是陛下亲自出的。”
  众人哑然。
  “想考以前的科举,你们可以明年春闱去考正科。陛下加开的恩科,自然是为了选陛下自己想要的人才,而不是你们儒家想要的人才。”
  学子们面色惊变。
  千百年来,无论皇权和儒教怎么私下掰手腕,从来没谁会直接掀桌,指着鼻子骂你们儒家手伸得太长了。
  这是第一个。
  坐在周围茶楼里好整以暇围观的大儒气得手都哆嗦了。
  如今的局面自然也有他们在暗中推动,因为这次恩科得罪的不止是学子,还有那些大儒。
  皇帝一派直接掀桌了,丝毫不给他们面子,简直岂有此理。要是不把暴君的气焰压下去,以后儒教只会越发式微,再也拿不回主动权。
  扶苏也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继续往下说。
  “正科以后会一直考,不过考出来的进士想要直接任官自然是不可能的。将一群只会读书的人放进官场,是对天下万民的不负责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