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小太监汇报道:
  “只是不许出门而已,日常还有先生上门去授课呢。”
  这就是皇帝亲儿子和质子的区别了。
  亲儿子犯了这么大的错,哪怕夏帝并不是个慈父,也没说完全丢开手不管孩子。不仅吃穿用度依旧,还派了人去尝试把孩子掰回来。
  换成质子,早就一命呜呼了。就算能留一条命,也休想过上这么舒坦的日子。
  秦政并不意外:
  “他是君王,自然如此。”
  接受着良好教育长大的君王,遇到这种情况,还是会顾虑王室颜面的。
  放任儿子养废了说出去难道好听?
  宫中又不缺这点钱财养个富贵闲人,先生也多得很,随便指派几个过去又不需要帝王亲自费神。
  像渊王那种不重视宫女所出的皇子,直接任由渊桑野蛮生长的,才是帝王中的奇葩,显得特别小家子气。
  那是亲儿子又不是质子!
  堂堂公子境遇悲惨,旁人还以为宫里缺钱养不起公子。渊王是真的脸都不要了,毫无王公贵族的体面。
  扶苏小小一团躺在父亲腿上,抓着玩具翻了个身。可能身体小了就会下意识变幼稚吧,他玩这些玩得很是起兴。
  秦政低头看腿上乱动的小孩:
  “发髻又被你蹭乱了。”
  刚束好的头发。
  扶苏冲父亲甜甜一笑:
  “不想起来。”
  秦政点点他额头:
  “玩你的吧。”
  夏帝被迫清心寡欲了大半个月,好不容易养好了,才重新精神抖擞地进了后宫。
  夏国皇宫没把皇子质子这些都挪去前宫区域居住,大家时常在后宫里乱窜,父子俩偶尔还能碰见妃嫔。
  不知道夏帝怎么想的。
  这天已经入冬了,刚经历过一波降温。降温的时候秦政不敢叫儿子出门,等降温结束气温稳定了,他才领着人出去透透气。
  扶苏穿着暖和的小绒鞋踩了踩地上干枯的落叶,听着咔擦咔擦的声音,就觉得很有趣。
  他们也不往景致好的地方走。
  那种地方肯定多的是宫中贵主,容易沾染上是非。父子俩年纪都不算大,正是需要蛰伏发展的时候,少出去冒头为妙。
  最近秦政联络上了外家。
  之前说过,原主的母亲是商户女出身,靠着生儿子得了个贵嫔的位分。
  别看贵嫔不低,架不住秦王大方。
  秦王大概就是渊王的反义词。
  渊王小气吧啦的,看不上宫女但是非要拉着宫女睡觉。睡完也不给个名分,生了儿子依然只是个宫女。
  扶苏听完秦正的经历后认为:
  “可能是渊王不缺儿子。”
  风流多情的渊王子女一大堆,后宫女眷也多不胜数。
  秦王就不一样了,儿子一共也就那么几个,手心手背都是肉。最后挑中秦正送来当质子,还是因为只有秦正没了娘。
  没娘的孩子总归要吃亏一点,枕头风都吹不了。但他最后还是任由秦正把母亲的遗产都带走了,甚至默许了贵嫔娘家把生意做到夏国来。
  若非如此,外家哪里能在几年前偷偷给秦正再塞一笔银子?秦国的大商人可做不到把手伸进夏国王宫里。
  只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意已经做到夏都来了,有了一定的势力。新来的外来户难以买通宫人,已经在夏都生意红火的商界新秀就不一样了。
  秦政联络上外家后,又得到了一笔银钱的支持,外家还暗示他们宫里有哪些人是他们安插进来的眼线。
  准确来说,是他们抓住机会施恩帮了一把那几人的家人。对方为着这个恩情,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还是很愿意拉拔一下公子正的。
  扶苏就问:
  “夏帝难道不知道这个新来的商人是秦国质子的外家?”
  秦政答道:
  “确实不知道,秦王将我记在了王后名下,对外宣称我是王后嫡出。”
  秦王真是个端水大师。
  他和有子的后妃们商量,说正儿为了大秦去夏国为质,已经很是委屈了。既然如此,不如给他一份尊荣,也好叫他在夏国日子过得好些。
  秦王一共就三个儿子。
  三个儿子丢掉一个,不心疼才怪。正好王后也没儿子,他就动了这个心思。
  其他两个妃嫔没办法拒绝。
  秦王直接说了:
  “你们要是眼红嫡子的身份,那就让你们的儿子去。”
  妃嫔们顿时闭嘴。
  有的时候,端水大师也怪讨厌的。她们恨不得大王是个偏心眼,可惜她们大王英明睿智,不为感情所困。
  回去和娘家吐槽的时候,在朝为官知道很多内情的娘家父兄就给她们分析了一番。
  秦王当然不是单纯心疼儿子才去端水的,你都知道大王睿智了,怎么不多往深里想一想呢?
  扶苏一听就明白:
  “送嫡子来为质是在向夏国表示臣服,换取夏国放松对秦国的提防。”
  别管是不是真嫡子,人家姿态摆出来了。愿意把唯一的嫡子名额放到质子头上去,这就是态度。
  尤其是在有同行衬托——特指渊王——的情况下,显得秦国越发讨喜起来。
  效果也很显著,这几年秦国被卡脖子的次数少得多。连秦国商人都能来夏都做生意了,就可见一斑。
  “嫡子地位特殊,是个好用的政治工具。如果夏王心眼过多,想要插手秦国内政,或许会培养嫡出的质子。”
  所以此举也是同时在向夏帝表态,我们愿意把嫡子送来给您教养。就算您把他教得亲善夏国,我们也没有任何意见,还会热烈欢迎他回国继位。
  不过这一点妃嫔的家里应该是不清楚的,不然肯定不会让馅饼掉进秦正手里。
  夏国势大,真想扶持一个新秦王,秦国难以反抗。而且夏帝必然会从质子入手,这是一场比较稳健的豪赌。
  “不过秦王也不是傻子,所以他让秦正外家入夏都。有外家帮忙引导,质子不至于真的被夏国养熟。”
  也就是说,秦王放任贵嫔的娘家人来夏国经商,也不单纯是心疼孩子,还有更进一步的安排。
  那么,秦王就绝不会让夏帝知道这是秦正外家,一定会下死力气遮掩这件事。
  除此之外,秦国商人潜伏在夏国境内,能做的事情可就多了。经商可以为很多政治行为打掩护,搜罗情报、间谍活动等等。
  扶苏感慨:
  “秦王把所有事情算计得明明白白。”
  一环套一环,恐怕他从选定公子正作为质子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想好了怎么让公子正借此获得历练,成为新一代的秦国英主了。
  别的不说,当质子确实磨砺人。
  秦政慢悠悠地说:
  “前两年放任公子正被骗不管,就是想让儿子打碎心里的天真。后头只给点钱别的都不做,则是叫儿子过两年苦日子,看清楚不抓住机会往上爬,以后就只能在夏国继续当个透明人。”
  公子正已经十三岁。
  十三岁不是幼童,这个年纪再不进学就要迟了。他自己会开始着急起来,也会开始考虑归国的事情。
  当君王的不能太不思进取,秦国需要的是一个敢拼搏的新君。秦王在逼自己的儿子学会主动上进,学会把握一切机会。
  秦政便如他所愿,在恰当的时候开始和外头的外家接洽。
  秦王对他是寄予厚望的。
  毕竟一个在夏国长大的公子,更有机会接触到夏国的秘密。他要儿子摸清楚夏帝和夏帝继承人的秉性,日后归国继位,就能针对他们设置陷阱。
  昔年秦灭六国时,大秦何尝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知道对方君王的弱点,然后以庙堂之争的方式为己方夺取巨大优势。
  齐国就是这么收入囊中的,不费吹灰之力。
  秦政颇为欣赏:
  “虽是另一个世界的秦王,却也不曾堕了我大秦威名。”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够狠也够冷静。
  但秦政欣赏他,却不会做和他一样的事情。他俩性格不同,秦政哪怕势弱也不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当质子。
  当过的人才知道质子有多艰苦。
  秦政忧虑地看了一眼儿子的小身板,养了半个月怎么还是这么瘦弱?
  扶苏倒是觉得自己身上比之前有力气多了,蹦蹦跳跳玩了一会儿,也只是微喘而已。
  扶苏挣脱父亲的手往前跑了一段。
  前头有个小叶堆可以踩。
  秦政没有制止,只让他不许跑太远,而后才不紧不慢地跟过。
  这么偏僻的地方没人会来的。
  结果偏巧就碰见人了。
  夏帝搂着新得的美人不去逛景色好的地方,非往偏僻处来,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想玩什么花样。
  扶苏看了一眼刷新出来的剧透,立刻改变方向,朝着夏帝过来的那边跑去,表面上依然维持着单纯的模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