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这是真不怕闹出来又被责罚。
  扶苏心道他当然不怕。
  除了那回因为满朝文武都知道了他的骚操作,才被太监打了手心。其余几次闹事,哪一次八皇子不是毫无惩罚的?
  受罚有伴读代他受,他怕什么。小打小闹的欺负人不算什么大事,在夏帝看来这就是小孩子调皮而已。
  大不了再让伴读挨几次惩罚就是了。
  蛮国王子本身也不会去找夏帝打小报告,他不傻,知道夏帝肯定会偏向自己的亲儿子。
  就算真的罚了,也只是为了大家面子上好看。哪怕是上回的打手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根本没用力。
  这种惩罚有什么意思?
  蛮国王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告状是小孩子的操作。所以他要用自己的办法报复回去,那样才能叫八皇子害怕。
  正好他们有武课,蛮国王子就天天逮着八皇子和九皇子对练。没用十天,两个小孩就安分了。
  但是没用,蛮国王子依然不肯放过他们。
  两人跑去找母妃哭诉,他们母亲再去问夏帝能不能管管。夏帝正为前朝焦头烂额,当即就训斥了两人,明显不想在管上书房的那点破事。
  后来,两人就逆反了。
  亲爹不管,蛮国王子又“咄咄逼人”,两人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被教训过了,蛮国王子就不应该继续揪着不放。可惜王子不这么想,没人规定报复只能报复到什么程度。
  得饶人处且饶人?
  他们蛮国不讲究这个。
  扶苏觉得这样挺好的:
  “两个皇子最近都没有功夫去欺负其他人了。”
  他们应付蛮国王子还来不及呢。
  只是两小孩不是肯吃亏的主,现在又从认命状态叛逆到了报复状态。既然认怂也无法让自己好过,那便和蛮国人杠上,死也要出一口恶气。
  昨日两人才在蛮国王子用的墨里加了点东西,被王子察觉到了。王子也不管是谁做的,他就认定是两人做的,于是下午的操练额外增加了一点强度。
  两边现在就是个互相伤害的阶段。
  谁也讨不了好,倔脾气硬顶着。每天都要想办法加倍报复回去,然后同样遭到了翻倍的报复。
  内卷开始了。
  不得不说,这对秦政父子来讲是件好事。八皇子和九皇子已经很久没有想起来他们两个了,日日就盯着蛮国王子折腾。
  这件事碧月也了解,她十分庆幸:
  “两位殿下可千万不要想起公子来,公子好不容易才过上安稳的日子。”
  秦政看了她一眼:
  “放心,不会的。”
  扶苏则是看了看父亲,忽然问碧月:
  “碧月姐姐,若是能出宫去,你想回家吗?”
  碧月一愣:
  “那是自然,我家中还有父母兄长在等我回去。实不相瞒,若非家里实在是困难,当初也不会送我入宫。”
  父子俩早就发现了,夏国王宫里的这些宫女太监并不像先秦那些宫侍那般,是世代在宫中侍奉的奴隶。
  夏国矛盾地处在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混合状态下,这倒不奇怪,战国末年也多的是这样的情况。
  只不过在先秦,很少能看到向外采买宫侍的。只有封建制往后发展的朝代,采选宫女和太监才比较常见。
  其中宫女到了年纪会有机会出宫,一般是二十五岁之后。而在先秦那是想都别想,侍从哪有重获自由的机会?
  沦为奴隶后基本就没可能恢复庶民身份了。
  碧月是幼年时被宫里采买的女孩。
  她家穷到吃不起饭,就把女儿卖进了宫。虽然她上头还有个哥哥,但想也知道家里不可能把哥哥卖掉。
  除却传宗接代以及男子入宫要去势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当时哥哥已经是个半大小子了。
  这是个很现实的情况。
  在民间,他这个年纪的少年已经能给家里干很多活。没有卖劳动力的道理,留着劳动力才能给家里创收。
  何况宫里也不收这么大的少年,去势的时候死亡率太高了,他们更偏爱男童。
  碧月说起这些往事:
  “我爹娘原本想把我卖去附近的贵族家里,想着离得近点,能时常听闻我的近况。但是贵族只收奴隶,卖去他们家中以后就没有脱身的机会了。”
  综合考虑后,虽然夏宫给的钱少些,他们还是把女儿送进了宫。
  扶苏对她父母的选择不置可否:
  “他们年年来看你?”
  碧月点头:
  “每年有一次在宫门处探亲的机会,他们都会来见我,给我带点东西。”
  碧月也想过,要是贵族雇佣长工的话,父母会不会将哥哥也一起卖掉,而不是只卖她一个。
  后来觉得纠结这个挺没意思的。
  扶苏托腮看着她:
  “你不怨恨他们吗?”
  碧月沉默了。
  一点都不怨恨不太可能,只是对比身边其他处境更悲惨的女子,就觉得自己其实命还挺好的,至少她爹娘还在意她。
  秦政点了点桌面:
  “夏国要乱了。”
  扶苏补充道:
  “夏国要和渊国打仗,而且夏帝最近得罪了蛮国。夏国处在中心位置,迟早会成为众矢之的。你们一家继续停留在夏国,恐怕会很危险。”
  而且碧月曾经给他们俩做过大宫女,夏帝要是不讲道义的话,也有可能迁怒这批宫人,拿他们泄愤。
  等到夏渊两国开战,父子俩就要离开夏宫了。碧月虽然已经差不多到了出宫的年纪,但出了宫却不代表就能安全。
  只是他们不能拿夏帝说事,这才改为以战争作突破口。
  碧月果然十分担忧:
  “难道打仗会打到都城附近吗?”
  她父母住在都城周围的乡下,她以为国都周围应该是安全的。毕竟夏国这么强大,哪有敌人能打得过来呢?
  可看公子的态度,碧月心里一个咯噔。
  入秋后,碧月离开了夏宫。
  碧星问起碧月的去向。
  扶苏答道:
  “她和父母家人迁去海国旧地了。”
  他们给了碧月几个选择,包括去秦国定居。碧月在里面选了去海国,因为她们家在海国有远亲。
  搬去秦国无亲无故,日子也不会太舒心的。碧月没好意思说她担心秦国被灭,到时候她们搬了还不如不搬。
  搬去海国则不同,海国已经被灭,地理位置又比较“偏”,那里应该没人会打过去。
  她们家的远亲就是在海国灭亡后当机立断搬去的。
  当时其实没想那么多,主要是先帝发现海国人不服管教,想要多迁一点夏国人去那边定居,借此同化海人。
  夏帝给的条件不错,她家好几支远亲都因为日子困苦,在官府来询问时主动报名了。听说去了那边分到了更多的土地,生活宽裕许多。
  碧月家里起初日子过得还不错,就没有响应先帝的号召。哪里想到二十年过去,反而越过越差,还不如搬走的亲戚。
  主要也是夏都这边气候不好,遭遇了几年的粮食减产。庶民家底薄,渐渐就从温饱沦落到贫困了。
  碧月可能对王宫有点心理阴影,只想回到家中做个寻常庶民。扶苏也没强求,给了她不少银钱,就让嬴家安排去了。
  秦政之前突然问起碧月是否想出宫,除了大战在即之外,也是因为那天碧月问了不该问的话。
  她这个性子,确实不适合在贵族身边侍奉。当侍从的最忌讳好奇心旺盛,多问多错,一不留神就容易惹来杀身之祸。
  秦政自己是君王,太了解贵族们爱用什么样的侍从了。
  他和扶苏不会因为碧月说错一句话就将人处置掉,其他人可不见得。所以碧月没办法去其他人身边当差,偏偏以她的资质又够不上留在秦皇身边的标准。
  父子俩一致觉得她既然不想继续做侍奉人的仆婢,那就给她一些钱让她去外头过日子。
  愿意搬去秦国自然是最好的,父子俩一句话就能让底下的人多看顾她一些。
  可惜碧月不肯去。
  那就只好借嬴家遍布天下的商道人手看顾着点了,有钱有地,日子应该难过不到哪里去。等以后大秦拿下海国的地盘,照样能够庇佑她。
  碧星有些可惜:
  “碧月姐姐怎么不肯去秦国?”
  扶苏告诉她:
  “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碧月其实不知道他和父亲私底下折腾的那些事情,就算知道也不会影响她的选择——她分明看出了公子正非池中物。
  便是嬴家收买的那些宫人里,也多的是不信秦国可以成就霸业的。所以嬴家就只假装是寻常商户,根本不对他们透露太多实情。
  碧星抿了抿唇:
  “我是肯定要跟着公子的。”
  碧星根本不在意把她卖进宫的家人,她只想为自己的前程努力。去秦国就能不断往上爬,她才不会放弃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