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可惜夏帝并不清楚,那些人里不少是秦政的心腹。如果真要留人,留下的也会是自己人,而不是夏国的眼线。
  夏帝算是做白工了。
  秦政走后,秦阁里人手减少。夏帝又趁机往里塞了一些新人,这部分就全是为了盯梢公子桑的了。
  扶苏假装自己是个快乐的小傻子,没有发现任何异样。
  夏帝隔三差五就问起:
  “公子桑最近表现如何?”
  下头回道:
  “公子桑有些孤单,似乎很是想念公子正。倒是没听他说起过想回渊国,整日只念叨着阿兄。”
  夏帝有点无语:
  “还是小孩子脾气。”
  看来在渊桑心里,渊国还没秦正重要。真给他一个选择,他估计也是选择去秦国找秦正,而不是跑回渊国去。
  夏帝就摆摆手,说之后不用经常来汇报情况。要是公子桑有特殊的表现,再来回禀也不迟。
  顿了顿,又补充道:
  “盯紧了他。”
  下属明白。
  两国开战在即,不能叫质子有机会逃掉。这种事情以前在各国时有发生,夏帝可不愿意成为下一个冤大头。
  质子逃了,这质子不就白养了几年?
  想想就亏得慌。
  秦政走时秋收还没开始,秦政抵达秦国境内,秋收已经进入尾声了。接下来就是晾晒谷子,这些不必男丁一直盯着,可以交由女眷负责。
  因而夏国开始集结军队准备发兵。
  上书房里的课程不受影响,依然在正常进行。扶苏日日都去,默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不搭理其他人。
  他身份特殊,在上书房时旁人看他的眼神都带了点异样。
  没了父亲在身边,少不得有人见他是渊国质子就试图欺辱他。想着渊国都快完蛋了,质子不就是阶下囚?
  四皇子还有点脑子,出面制止了一次。
  他猜测渊国这次战败后,不一定能直接灭国。大概率是会落入大夏掌控,然后父皇便会安排质子成为新王。
  公子桑年纪小不要紧,正因为年纪小,才需要依靠他们大夏。大夏在渊国有收买的臣子,到时候就让他们成为新朝的重臣,把控朝堂。
  覆灭渊国,指日可待。
  类似的臣子在秦国也有,这是夏帝留下的后手,防备公子正不听话的。
  四皇子从表舅丞相那里听来了这等机密消息,他谁也没告诉,只在心里偷偷盘算。想着拉拢一下渊国质子,或许日后会有意外之喜。
  左右都是顺手的事情。
  扶苏却在琢磨什么时候跑路。
  这天他从大事件的剧透里看到夏帝开始调遣粮草军备了,就意识到不能再拖。他和八皇子的伴读私下里交换了信息,各自回到住处。
  伴读回去就通知父亲此事。
  他父亲不是朝中高官,只担了个闲职。因为这位大才暂时不肯入朝,夏帝又想笼络他,就封了个听上去很体面的职位。
  这官职确实是清闲,都不用日日前去点卯。大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大家都习惯了他这个上班频率。
  这人家中人口还简单,从一开始就没接受夏帝给的豪宅仆婢。一家三口就几个仆从侍奉,如今看来随时可以跑路。
  大才很快安排好一切:
  “我和你娘明天带人出城踏青,城外有个温泉庄子,你放学之后就来寻我们。记得向先生告假,咱们一家在那里多住几天。”
  伴读点头:
  “父亲放心,我记住了。”
  第二天伴读偷偷带了一个药瓶进宫给扶苏,仗着没人会搜他的身,夹带私货非常顺利。
  上午的时候,伴读便去跟先生说了请假的事情。先生没太往心里去,点点头就同意了。
  八皇子有点不高兴:
  “你怎么能丢下我自己去玩?”
  伴读回答:
  “过两日是我娘的生辰。”
  八皇子就不说什么了,人家出去给母亲庆贺生辰,他总不能拦着。
  下午的武课扶苏没去参加。
  他最近因为心情不好,经常逃课。夏帝听说只是逃了武课,就没管他。
  小孩子不爱习武很正常,何况上书房那些皇子侍从都在排挤他,这一点夏帝也是知道的。文课还好,武课排挤起来欺负人的手段多得很,小孩受不了自然会逃避上课。
  不仅是武课,文课偶尔也会逃一回。因为次数不多,夏帝同样选择了放任。
  夏帝还知道,每逢公子桑逃文课,那就是一整天都不会去上课。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自闭,估计是在想阿兄。
  也不知道公子正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扶苏因为逃了武课,今天可以先一步回到秦阁。他要提前给阁内的这些眼线们下好药,方便等下行动。
  这群人根本没防备扶苏会下药。
  扶苏很轻易地就把药粉全部撒到了井里头,半下午的时候说想喝绿豆汤,让膳房多做了一些,大家都分一分。
  修改器果然跳出了中毒警告。
  扶苏在里面修改了几个字。
  他将「大半宫人都喝下了有迷药的绿豆汤」改成了「所有宫人都喝下了有迷药的绿豆汤」,又将「夏帝很快得到消息」改成了「夏帝隔日得到消息」。
  而后将汤背着人倒掉了,坐等这群人被毒倒。
  修改器的持续时间只有一个时辰,扶苏其实不太确定自己修改成“隔日”的话,能不能成功拖延到后天。
  试一下吧。
  这些天扶苏根据身边盯梢的人离开的规律,摸清楚了夏帝多久会问一次他这里的情况。上午才问过一回,应该本身就能拖延许多天。
  确定所有人都晕倒后,扶苏仗着力气大,把他们都捆起来拖进屋子里关好,堵上嘴防止他们发出声音呼救。
  扶苏还把周围的陈设也一并挪开了,不让他们有机会弄翻东西。
  屋内没有柱子可以绑人,难以防备他们滚到有东西的地方去闹腾或者蛄蛹出屋子。扶苏干脆将他们好几个一组,背对背捆成一大团,这样就挪不了了。
  做好这些之后,他换了一身不起眼的衣服,把秦阁的大门从内关上落锁。自己翻墙离开了这里,避着人悄悄来到了宫门附近。
  宫内的巡逻路线扶苏早就摸透了。
  伴读回家要从这边走,他的车马就停在宫门外,家中部曲也在外头等着接他上车。
  伴读的脚步有些许迟疑。
  直到他按照约定走到某个位置,见到了藏在这里的扶苏。
  伴读松了口气,问道:
  “宫门处有不少人把手,公子要如何混出去?”
  扶苏看向敞开的宫门:
  “很快就有法子了。”
  忽然,宫墙外有人喊着着火了。着火的地方还是衙门,里头有好几位达官显贵,不可轻慢。
  那边的守卫全都去参与救火,但火势蔓延有些快,人手不够。宫门处的守卫有点被惊动了,犹豫着要不要去帮忙。
  卫队长制止:
  “不可擅离职守!”
  忙忙碌碌往王宫护城河这里打水灭火的贵族家仆一听立刻怒了。
  他们家主子不仅是高官,还是大夏地位尊崇的大贵族,这群从庶民里选拔出的侍卫居然不来帮忙?要是主人在火场中出什么事,这些卑贱的庶民九条命怕是也赔不起!
  家仆立刻胡搅蛮缠起来,嚣张地勒令守卫必须立刻过去帮他们灭火。
  这样的事情在大一统王朝很少出现,但在先秦却很正常。贵族家仆理所当然地觉得无论是谁,都得给他们帮忙,哪怕是王宫侍卫。
  只是借调一下,他们这么多人盯着,难道还能叫刺客闯空门进入王宫?
  卫队长还想拒绝。
  又有一人跑来:
  “君郎,家主困在火场里了!”
  寻常侍卫虽是庶民出身,能在卫队里拥有官职的却多多少少是个贵族。卫队长一听牵连到了自己的家人,立刻没了拒绝的心思。
  他一挥手:
  “快!赶紧帮忙救火!”
  手下的侍卫习以为常地听令行事,对于长官假公济私的行为连吐槽都懒得吐,遇到太多回了。
  等人都离开,伴读走向门口。
  一直停在附近等候的马车赶紧驾驶了过来,停在宫门口,好方便伴读上车。扶苏就借着宫墙和马车形成的遮挡,低调地飞快蹿上了车。
  所有人都在关注火场,没人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就算注意到,因为扶苏穿的衣服和伴读很像,便误以为是伴读上车了。
  马车里有可以藏人的地方。
  扶苏躲在马车中,和伴读一起安静等待出城。一切顺利的话,宫里应该要过很久才会发现不对劲。
  车子到了城门处,伴读的马车并没有被详细搜检。一向如此,贵族的马车是不会被仔细搜查的,因为贵族会生气。
  成功混出城外,伴读和部曲都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和家主夫人汇合,然后快马加鞭赶往秦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