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为了叫淑妃娘娘日日能吃上鱼,特意安排了人在河上凿冰。日日都凿的话,冰洞就不会冻得太厚太严实,钓鱼会方便一些。
  扶苏心血来潮去钓了一回,原以为会和穿越前一样空军,没想到直接就上鱼了。他有些懵,怀疑是不是穿越后运势发生了改变。
  后来那条鱼送来给渊楚加餐了。
  秦政知道后什么都没说,只是连吃了三天的鱼。鱼汤面炸鱼排汆鱼丸,换着花样吃。
  扶苏后知后觉想起来,他钓了鱼只记得孝敬怀孕的阿娘,忘了亲爹。
  阿父又吃醋了。
  唉,真是甜蜜的烦恼。
  扶苏焐了焐手:
  “方才去钓鱼了,手炉里的炭燃尽,这才没有拿手炉。”
  说着让人把他钓的鱼分一条给母亲,又在宫里坐了一会儿,就回了太子宫。他钓了四条,额外分了一条给秦王,剩下两条都送回太子宫里了。
  秦政傍晚吃暮食时一下就认出了:
  “又去钓鱼了?天气那么冷,不是叫你少出门?”
  宫内供应的鱼会挑品相好的,不像他家梓桑,钓到什么是什么。毕竟也不能指望他能幸运地恰好钓上来品相好的鱼,有的吃就不错了。
  扶苏嫌弃在屋子里待着闷:
  “明日要下雪,趁着今日天气好出门走走。”
  秦政扫了一眼他的双手:
  “仔细生冻疮。”
  他见儿子的手有些发红,也不知道是不是灯火下的错觉。但还是让人送了药膏过来,让扶苏厚厚抹了一层。
  得亏是吃完饭抹的,不然筷子都不好拿,吃饭都要人喂了。
  消过食后,扶苏就借口手上都是药膏不方便习武,赖掉了今日份的健身。秦政拿他没辙,只好从别的方面报复回来。
  比如叮嘱侍从:
  “明日落雪之后盯住了公子,不许他去玩雪。”
  扶苏:阿父好严格!
  见扶苏眼巴巴盯着自己,秦政一点都没有退让的意思。
  扶苏手都红了,再不好好保暖,冻疮发出来只会更难受。又痒又疼,可不是说着玩的。
  总之他这几天别想碰冰凉的东西。
  夜里回自己屋休息时,虽然手上的药膏干了,但扶苏嫌弃它们硬邦邦地扒在皮肤上很不舒服,手指都没办法蜷缩。
  立刻指挥人倒了温水来,把手上的药膏给洗掉了。
  侍从们不敢有意见,可见公子洗掉药膏后就准备直接休息,不肯再抹一层,到底还是急了。
  侍女连忙劝道:
  “太子吩咐了要好好保养手的!”
  扶苏把手缩进被子里:
  “被子里很温暖,不需要药膏了。”
  侍女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劝。
  扶苏就问她要了手炉:
  “我抱着手炉睡。”
  特制的手炉不会将里头的炭撒出来,很安全。但炭燃尽后金属壳子的手炉会渐渐变凉,到时候反而会冻手。
  何况公子睡姿不好,回头翻身时只怕要被不知道丢去床上哪里的手炉硌到。
  侍女无法,只好扭头去告状。
  秦政很快杀了过来。
  扶苏心虚地缩成一团:
  “我睡了,阿父。”
  秦政到底没训他,直接躺上床。一手一个捉住他的两只小手,给他当了人形暖炉。
  扶苏还挺高兴的,躲过了一次训斥。
  这一夜扶苏睡得格外踏实。
  被子里有个热源总是比光靠自己的体温暖被窝舒服些,哪怕屋子里燃了不少炭盆。外头实在太冷了,炭盆也没办法点得太多,难免捉襟见肘。
  秦政早晨起床时小少年还在睡。
  在秦宫过得无忧无虑后,扶苏的个头就长得更快了。像是之前的亏损都在被飞快补足,明明没到抽条的年纪,也一天一个样。
  秦政看着脸上已经渐渐没了稚气的儿子,不由感慨时间过得真快。轻手轻脚地把乖乖团在怀里的儿子单独放回被窝里,企图抽身离开。
  昨晚这小子睡得很安分,竟然没有翻来覆去。可见是被外头冻着了,抱着“暖炉”就不撒手。
  发现怀里空了,少年人立刻睁眼:
  “阿父?”
  秦政给他把脸上粘着的头发拨开,掖好了被子,调整出了个舒适的状态。而后低声哄了两句,让儿子继续睡。
  扶苏困倦地眨了眨眼,很快就重新入睡了。
  秦政则要去上早朝。
  当儿子的可以睡懒觉,两位父亲却要早早起身处理国事。
  出征的秦兵刚到目的地没多久就传来了好消息,夏军大溃。不过秦军没准备痛打落水狗,他们只是来捡漏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削弱夏渊双方的军事实力。
  若非夏国近期有攻克渊国关塞的迹象,秦国也不会出手。秦国要的是两国持续消耗,并不希望其中哪一方占据上风。
  渊王之前紧急送公主来联姻求援,就是因为关隘要失守。如今秦军已经帮他们解决了这个小问题,剩下的反击自然该渊国自己来。
  所以秦军很快调转方向离开了这一片战场,去抢占夏国的其他地盘了。
  渊王因为秦国的骚操作被气着了,来信谴责秦国不守信用。说好一起对战夏国大军,结果秦国打一轮就跑了。
  秦国对此理直气壮。
  他们去打其他地方的夏国驻军怎么就不是帮忙打夏国了?何况联姻的时候只说了要帮夏国解决这次的燃眉之急,又没要求必须把夏军彻底歼灭。
  渊国拿秦国没有办法,公主已经送了,他们又没有辖制秦国的手段。送去的公主还是和渊王有旧怨的,根本不能指望公主吹枕头风。
  只能不了了之,自认倒霉。
  另一头,夏帝也因为秦国的操作被气着了。
  秦军横插一杠击溃了夏国军队不说,还趁着大军都被牵制在了渊国战场上,跑去偷袭其他夏国城池,简直无耻。
  对此,秦政质疑:
  “攻渊之前都不知道分一些军队防守秦国可能出兵的路线,夏国莫非已经没有大将了?”
  夏帝的操作就是典型的门外汉操作。
  混混聚众打架还知道要先拦路防止有其他人来支援呢,他就不懂。
  哪怕一开始盲目相信秦王听话顺从,所以才不设防。后来发现上当受骗了,不也应该及时安排军队过来吗?
  秦国探子传来的消息却是:
  “渊国战事胶着,夏国因而将周边的军队都调了过去。没多久,便隐隐有了攻克渊国关隘的迹象。”
  也就是说,本来各地还有驻军的。哪怕不特意安排人防备秦国大军,有驻军在好歹可以挡一挡。
  但夏帝他是个大聪明,他觉得攻不下渊国是因为人手不够,所以就近抽调了一些。
  抽调完确实效果显著,渊国开始节节败退了,自家也给秦国开了空门。
  谁看了不夸一句聪明机智。
  未料想军事上还能见到拆东墙补西墙的骚操作。
  还是那句话,夏国无将了吗?
  大将当然是有的,只是夏帝觉得大将的建议不值得听取。他直接否决了大将的决策,自己来当那个排兵布阵的人。
  秦王对此习以为常:
  “他十五年前就这样。”
  十五年前秦王刚成年,遭遇夏国大军压境。国内都很紧张,结果打完发现夏军不过如此。
  不是军队实力太差,是元帅不行。
  秦王只说了一句话:
  “夏帝当时御驾亲征。”
  秦政:……
  秦政懂了,他彻底懂了。
  所以说不懂军事的人没事不要玩什么御驾亲征,就算非要来,你也别指手画脚的,乖乖坐着看将军们发号施令就行了。
  但秦政还有不解:
  “他十五年前便战事不利,怎么如今还是这副德行?”
  秦王觉得他还是有长进的:
  “最起码这一次没有御驾亲征。”
  秦政:御驾亲征这事过不去了是吧?
  秦王叫来了一位将军,为太子详细讲解一下十五年前的战役详情。
  秦政认真听完,终于对夏帝的军事能力和他的迷之操作有了大概的了解,弄懂了对方为什么这么奇怪。
  十五年前,夏帝刚刚继位。
  当时的他是个满怀壮志的青年,误以为敌人都是菜狗。
  他看北边的蛮王觉得那是个大老粗,只会拼蛮力,不懂军法谋略。
  他看西边的秦王觉得是个被权臣把控的傀儡,秦国又弱,打他们就跟玩似的。
  看南边的渊王又觉得老渊王快死了,人老了就胆怯怕死,根本不敢抵抗他们大夏。
  总之,放眼四海,没有英雄。
  夏帝从小是听着夏国灭海的丰功伟绩长大的,不仅对一统天下充满了野望,也同时对夏国现状不太满意。
  因为国人都在吹捧当初率领夏军灭海的大将军,夸赞他功勋赫赫。反观大将军的伯乐夏国先帝,却遭到了国人质疑,说他丧失了雄心壮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