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凤秦史官干脆把群名改了。
  [秦意秋]:先祖,可以给我看看太子殿下长什么模样吗?
  她早就想看幼年太子的照片了。
  秦政想了想,到底是自家晚辈,便满足了她。对着沉迷玩珠子的扶苏拍了张照片发出去,正好捕捉到扶苏察觉到父亲动作疑惑抬头的那一瞬间。
  [秦意秋]:!可爱!还想看更多!
  [秦始皇]:……
  秦政果断无视了她。
  不愧是太子的血脉后人,跟他一样很懂得寸进尺。
  养过孩子的人则有些疑惑。
  [唐太宗]:这确定是一岁不是三岁?
  [秦始皇]敷衍他:秦人天生就高。
  李世民:你在内涵谁?朕也不矮啊!
  史书记载唐太宗身高八尺,唐朝一尺是三十厘米,也就是两米三以上,不过这种记载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夸大。
  但再怎么夸大,李世民的贵妃韦珪骸骨曾经考古出土,专家测量推算,她有一米九。古代男子一般来说不会喜欢比自己高的女性,所以李世民少说也有一米九以上。
  何况李家出自陇西李氏,陇西本也是秦地。往前数几百年的话,陇西人都是老秦人。
  所以李世民选择附和秦政。
  [唐太宗]:始皇帝说的不错,我们关中人天生就高。
  男人,不能在个头上输给别人。
  [周武皇]:……无聊。
  眼看群里的话题被扯开了,曹操略微松了口气。可别再声讨他了,方才文若看了他好几眼。
  虽然他屠城和盗墓的时候,文若都没说什么,但他知道文若其实不太赞成。只是前者有家仇在劝不动,后者则是曹军确实存在粮饷不足的客观因素,为了行军打仗无可奈何。
  曹操偷偷给儿子曹丕发消息,让他催促东秦史官继续往下说。曹操自己是不肯冒泡了,免得又引发声讨。
  曹丕不是很想搭理他爹,可又不得不乖乖听话,毕竟还有个少年曹丕在他爹手里讨生活呢。
  [魏文帝]:@东秦史官,你不会也是什么秦氏宗亲吧?
  曹丕思来想去,觉得用这个话题当切入口,比直接催促对方往下说更合适。
  [东秦史官]:自然不是,臣只是寻常小官罢了,不敢高攀陛下。
  [秦意秋]:对了,之前的故事还没说完呢。你跟我说说,曹操怎么三顾茅庐的,我拿去臊小阿瞒。
  [魏武帝]:!你怎么喊操小名?!
  [秦意秋]:因为我认识我们这个位面的你呀,要不是刚刚想起来你家原姓夏侯,我差点就没认出来。
  秦意秋只认识叫夏侯操的世家子,不认识什么曹操。
  大秦压根没有宦官执掌大权的条件,和大汉国情不同,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一个权势庞大到需要过继孩子的曹腾了。
  秦皇用人不问出生,落魄世家夏侯家因而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夏侯操幼时就经常在咸阳的圈层里混迹,秦意秋和世家子相交,自然认得彼此。
  曹操裂开了。
  喊他阿瞒就喊吧,怎么还加个“小”字?
  秦意秋:谁让我比你大十来岁。
  [秦意秋]:阿瞒如今年方十五,还未入朝。我都当了好几年史官了,他见了我还要喊阿姊呢。
  曹操:……
  突然多了个赛博发小,还是最难搞的刁蛮姐姐类型。想到对方以后一口一个小阿瞒,曹操痛苦面具。
  [魏武帝]:打个商量,喊我孟德如何?
  [秦意秋]:那万一我这个位面的你表字不是孟德呢?
  曹操心一横,决定死道友不死贫道。
  [魏武帝]:你可以向他的长辈提议,给他取个表字叫孟德。如果他的长辈不同意,你就请你们陛下赐下表字。
  孟德多好的表字,他会喜欢的。
  如果不喜欢——陛下都赐下表字了,不喜欢也得喜欢,没有拒绝的份。
  [魏武帝]:对了,你既然认识操,那肯定也认识旁人吧?袁绍你认识吗?不行,袁绍不在群里。
  [魏武帝]:孙权你认不认识,他小名叫什么你可知道?还有刘备,刘备应该认识吧?汉室宗亲呢!
  [秦意秋]:……
  [东吴大帝]:你清醒一点,你十五岁的时候朕还没出生呢。
  郭嘉也干咳了一声提醒明公:
  “大秦哪儿来的汉室宗亲?怕是刘玄德的先祖中山靖王刘胜都没有出生。”
  曹操木着脸:
  “哎,怎么只有我们几人在群里?要是多来几个,不就能替操分担了吗?”
  郭嘉同情地看了一眼主公。
  结果群里那位大秦公主说道——
  [秦意秋]:孙权刘备我不认得,但是我认得阿彧和阿嘉。
  荀彧:……这个阿彧不会是我吧?
  郭嘉:……主公十五岁的时候,嘉不是才出生吗?
  [秦意秋]:下回去荀氏和郭氏拜访,我再拍照发给你们看,嘻嘻嘻。
  两位谋士齐齐谴责地看向曹公。
  要不是曹操非要拖别人下水,他们也不至于被拉出来共沉沦。
  曹操坚决不看他们的眼睛:
  “操也不想的。”
  郭嘉悲愤不已:
  “嘉才出生!万一叫公主瞧见嘉尿床,再拍了照放出来,嘉岂不是一世英名要毁于一旦?!”
  曹操大喜,这样不就有人比他更社死了吗?
  不是,现在可不是高兴的时候。
  曹操连忙正色:
  “奉孝多虑了,那阿嘉还不一定是你呢。”
  郭嘉:呵呵。
  去郭氏找的阿嘉还能是谁?
  第257章 不就是红名插件、千里传送、随身包裹
  为了防止秦意秋说出更多的人,比如阿坚之类的,孙权果断开口转移了话题。
  [东吴大帝]:@东秦史官,曹孟德三顾茅庐,然后呢?
  [东秦史官]:然后秦先生就出山了。
  [东吴大帝]:没有一个过程的吗?
  [东秦史官]:过程?什么过程?
  史官思索片刻。
  史官恍然大悟。
  [东秦史官]:第一次登门之后,太子殿下感慨曹州牧个头和他父亲的佩剑一样高算吗?
  [东吴大帝]:噗!
  曹操:……
  [唐太宗]:朕和始皇帝差不多高,如此说来,魏武帝岂不是和朕的佩剑也差不多高了?
  曹操:……有你什么事?
  个头高了不起啊!
  [唐宣宗]:那还是不太一样的,太宗皇帝您忘了,您的剑是杀敌的,长度比较正常。始皇帝那把剑是礼器,比寻常剑还要长得多。
  [唐太宗]:也对。
  [汉高祖]:@汉武帝,你怎么不说话?平时一提到秦皇唐皇,你不就要跳出去争个高下吗?
  个头不到一米九的刘彻不想说话。
  汉武帝的身高虽然没有记载,但《西京杂记》中写过他下葬时使用的金缕玉衣高度大概在1.88米。金缕玉衣是包裹全身的,所以大致推测他身高也在一米八到一米九之间。
  当然,前提是这本《西京杂记》记载可信。这本杂记记载的其实是长安中那些流传甚广的传闻,其中大部分传闻都怪诞不经,可信度存疑。
  不过金缕玉衣的高度这个,一般来说只会夸大不会减少,毕竟古人很爱把身高长度之类的往夸张里说。
  刘彻很不幸的在身高方面矮了另外两位几厘米,虽然秦皇和唐皇之间估计也有几厘米的差距,但人家都在一米九以上。
  一米八和一米九就是两个梯度。
  已经学会后世度量衡的刘彻对此耿耿于怀,认为是刘邦基因不好连累了他。
  毕竟刘邦也就一米八。
  [汉武帝]义正言辞表示:他们两个也太缺德了,怎么能拿旁人的身高和自己的佩剑比?朕不干这样的事情。
  所有人:……
  [东秦史官]拆台:是太子殿下拿来比的,不是四世陛下。
  所以只有唐太宗缺德,陛下是无辜的。
  李世民:……
  谢邀,但你们太子可一点都不无辜。
  曹操还想说点什么,拖几个同样个头矮的人下水。郭嘉及时摁住了他的手,避免他再把自己人牵连进去。
  曹操只能遗憾地看着群消息刷过去。
  [东秦史官]:第二次登门拜访,也发生了一件趣事。当时恰逢吕奉先登门,也想请秦先生出山。
  郭嘉立刻缩回手:
  “明公问问他,怎么吕奉先也在。”
  曹操:。
  曹操感觉自己像个工具人。
  [魏武帝]:吕奉先如何也在?
  [东秦史官]:似乎是投奔袁术遭到了拒绝,离开寻找新诸侯投奔时,恰好听闻了秦先生的名号。诸位也知道,吕奉先勇武有余、智谋不足,自然希望能寻一谋臣辅佐。
  [魏武帝]:原来如此。
  曹操回忆了一下,当时吕布从直隶逃出来之后,行踪确实十分飘忽。经常在豫州兖州这一片转悠,会找到昌邑去也不是不可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