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2章

  扶苏一直到睡前才背完所有题目。
  这么努力,当爹的看了都心疼。小太子倒是玩得很开心,并不觉得学习辛苦。
  因为每次他背完一面题目,阿父都会夸他厉害,奖励他吃一袋小零食。小崽崽把这个当玩了,根本没有尝到学习的苦。
  秦政十分忧虑。
  扶苏仗着记性好才能如此轻松,但接下来的内容可就和轻松没什么关系了。
  就不说各种挖坑的选择题了,选择题大部分也只需要背诵和浅层理解就行,难度不是很大。
  重点是历史的材料分析和语文的阅读理解,还有作文题目。这些才是影响学习快乐程度的因素,尤其是阅读理解。
  考虑到大家都不擅长这些东西,秦政倒也不着急给儿子在这方面加训。
  历史的下一次考试只考选择题和填空题,材料分析暂时不加。按照这个规律,第一次考语文可能也只考填空之类的,阅读理解能先放一放。
  所以秦政第二天抓着儿子练写字,时不时抽背一些内容,避免小孩是记得快忘得快。
  现阶段对扶苏来说,练字也是考验记忆的一环。因而同样没有难度,扶苏依然学得非常快乐。
  就是写出来的字和印刷体没区别。
  扶苏不会写字,所以他都是照葫芦画瓢的。模仿别人的字迹写,又由于看多了课本,就干脆学着课本里的宋体写了。
  秦政没急着纠正。
  应试考试又不需要考生写字写出书法的那股子“气”,只要字迹端正漂亮就行了。实际上老师阅卷最重要的是字迹清晰方便辨认,有些书法大家的字迹反而不适合应试考试。
  秦政看儿子写字写的认真,就没去打扰。他叫来李斯,询问李斯有没有字帖。
  李斯的字迹是相当漂亮的。
  由他编撰的小篆,一笔一划都优美圆滑。后世就算不用小篆当官方文字了,刻录印章也依然会使用小篆。
  秦政其实很喜欢他的小篆,然而对于全民推广的文字来说,小篆实在是太复杂了,办公效率也很难提升上去。
  所以大一统后秦政对李斯说:
  “你编的小篆虽好,但朕还是决定推广更简便的文字。”
  当时并没有编写小篆的李斯:???
  秦政不管这些,反正历史上这是李斯的功绩,那就得是他的。秦政直接把成品的小篆拿了出来,让李斯等臣子去记忆,又拿出了隶书、繁体、简体。
  直接记忆简体虽然不难,但文字的演变还是要预留下来的。秦政的意思是把这些字体演变的内容记录在册,让人知道有这么回事,但用还是用简体字。
  除此之外,底下的庶民可以只学简体字,他们大秦的官吏却必须把小篆也一起学了。
  诸如祭天之类的正式公文,肯定还是用小篆显得比较庄严肃穆。
  古文字有古文字特殊的韵味。
  最后李斯迷茫地带着四种新字体走了,为了不让自己一个人迷茫,他还把简化小篆发明隶书的程邈捉来,这样就有一个人陪他一起迷茫了。
  程邈:属下什么时候发明的隶书?!
  不重要,陛下说是你发明的就是你发明的。
  现在,秦政想起来他家丞相字写得好看。总让儿子模仿别人的宋体不合适,不如来模仿李斯的“秦体”。
  秦政同李斯说道:
  “卿可看见天幕试卷的字体了?”
  李斯点头。
  秦政告诉他:
  “那字体是宋人发明的,我秦人怎好一直学习宋体?大秦当然要有自己的秦体。”
  李斯懂了:
  “陛下所言甚是!”
  陛下之前就说喜欢他小篆的写法,其实就是喜欢那圆润漂亮的线条。这会儿估计是想他让照着小篆的写法,写一套标准的简体字出来。
  虽然小篆没有其他字体的那种笔锋,所有线条都是一样的圆润顺滑,一撇一捺不存在区别,像是画画一样。
  但它好看,符合陛下的审美,非常治愈强迫症。
  李斯很快就写了一版出来,交给太子殿下学习模仿。
  秦政满意地叮嘱:
  “阿苏下次上天幕,就向全大秦推广我大秦的秦体。以后秦体就是大秦官方字体了,也好叫臣民有个学习的模范。”
  扶苏点头:
  “好,我记住了。”
  作为大秦太子,这大概是扶苏第一次承担起太子的责任。小崽崽一时觉得身负重任,学习起来更认真了。
  李斯则好奇问起宋体:
  “那是宋朝皇帝推广的官方字体?”
  秦政摇了摇头:
  “并非,是宋朝印刷业兴起后演化出的字体。”
  有传闻宋体是秦桧发明的,实则不然。宋体真正成型远在秦桧死亡后,是民间的印刷匠人一点点改进发明出来的。
  正因为无法确定字体的发明人,才会笼统地称之为“宋体”,以朝代为名。
  其实大秦早有官方的字体推行。
  始皇帝令李斯统一文字后,就是以李斯的字体作为模板推行的。反而是后头的朝代,少有推行官方字体的情况。
  大家各写各的,各有各的笔风。
  顶多是到了明朝八股取士的时候,为了方便科举获取更高的名次,避免因为字写得不够好而被扣分。所以一种叫“台阁体”的字体渐渐成为了科举的专用字体,清代改称“馆阁体”。
  台阁体是楷体的一种,写得漂亮的人写出来就和印刷出来的楷书一样。
  秦政让儿子考试模仿李斯字迹,但是平时自己练字不能完全和李斯一模一样。大秦太子的书法还是要有自己的风格,不能完全照搬臣子。
  扶苏停笔抬头看阿父:
  “什么是笔风?”
  秦政看看稚嫩的崽崽,沉默了一瞬,告诉他算了,这件事以后再说。
  扶苏要学的东西已经很多了,笔风这些可以以后慢慢来,先应付应试吧。
  字体练到一半,系统的试课开始了。
  扶苏抽到了化学课。
  化学和物理是最难的,毫无基础去学这两个东西,被塞了满脑子知识。学完的崽崽迷茫地看向阿父,说没太听懂。
  秦政并不意外:
  “朕都跟你说了,你现在学这个还太早了一些。”
  物理化学都需要有一定的对世界的认知作为基础,才能进行学习。
  比如物理最初开始学光学,反射折射。扶苏崽才出生一年,都没观察过什么生活现象。你跟他说光的反射,他只能茫然地看着你说没有印象。
  简单点说,生活阅历不够。
  崽崽郁闷地提前结束了试课,系统允许考生半途放弃,毕竟有些人确实是没有天赋或者阅历不足暂时学不了。
  不过放弃了也没办法直接去上别的试课,想学下一门还是得等下一个周期。好在扶苏可以把时间空出来,继续练习接下来要考的内容。
  几天后,第二场考试终于开始了。
  公开考试的人在天上参加,试课测试的人则在自己家里通过光屏参加。
  秦政时而看看天空,时而看看周围按次序坐在桌案前的臣子家的少年人们。
  他们多是名气不够没有被抽中第一批上天的,里头好些人也没有“公开报名”的权限。以后想上天考试,还得先通过很难的考核才行。
  秦政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在史书上毫无记载,也并不需要代表一方势力上去博一线生机。
  但凡在史书里有只言片语,哪怕第一轮没被抽中,报名后都有机会选择公开报名的选项。
  秦人们并不怕上天,能为大秦争光他们与有荣焉。所以这一群输在起跑线的少年人并不气馁,反而互相打气,发誓要好好学习让祖辈为自己骄傲。
  秦政并没有打击他们。
  哪怕他怀疑所谓的“很难的考核”是奥数级别的题目,他们里头很可能一个都过不了关。
  有心气有志向就是一件好事。
  扶苏崽再次出现在天幕上,这次大家都刷新在了考场外的操场上头。监考老师们则站在不同的考场门口,维持秩序。
  一号考场的老师说道:
  “上一场考试拿到优等的考生,在一号考场参加考试。”
  越往后的分数,人数就越多。所以良等的考生分作了好几个考场,额外划分出了几个区域,依然是按照分数高低来排。
  刘彻拿着他七十多的卷子,满脸不高兴地走向十号考场。秦始皇他儿子都去第一考场了,自己被彻底比了下去。
  这怎么行!
  top癌们顿时坐不住了。
  原本分数只是和积分挂钩,现在还和面子挂钩。就不说拿第一吧,最起码得在第一梯队不是?
  朝代靠前的众人很快发现,朝代靠后的人普遍分数更高。他们意识到这是先天的历史知识差距造成的,好在拥有课本后这个差距会被拉平。
  走着瞧,这一回他们肯定能追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