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大汉危在旦夕,孝武皇帝他们不会任由陛下乱来的。”
  灵帝没脑子不代表其他皇帝也没脑子,要是灵帝抓着这个借口发难,只会把大汉更快地送上死路。
  所以汉朝皇帝不仅不会计较他胡说八道,还会极力拉拢他们。他把他的混不吝性格展现出来了,那些人反而会重视他,给他更无微不至的关照。
  毕竟像他这种人,在那些人看来肯定特别容易转投他主。所以为了绑死他这样的大才,就更不能吝啬。
  郭嘉劝好友:
  “你就是太乖了,才容易被欺负。你要是和我一样难对付的话,别人只有捧着你的份。”
  荀彧:你是不是忘了许攸的下场?
  郭嘉:他那是飘了,嘉又不会飘!
  怎么把握好这个“作精”的度,也是有说法的。而且还要根据不同的主公调整自己对外展现的模样,脾气好包容人的,就可以更作一点。
  郭嘉最后评估了一下,给荀彧私聊发消息感慨。
  [郭嘉]:好像还是始皇帝比较包容人。
  [荀彧]:……
  荀彧有理由怀疑郭嘉之前说的“嘉愿意”压根不是哄小孩,就是真这么想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论起善待功臣,确实无人能及始皇帝。跟着他干,永远不用担心自己被卸磨杀驴,十分安心。
  郭嘉现在看曹操不太顺眼。
  他那么好一个友人,被曹操糟蹋了,真就是投靠他不如投靠始皇帝。可惜始皇帝不在汉末,投靠了也没用。
  【叮铃铃!】
  考试成绩出来了。
  大家再次回到自己的考场,去领试卷。这次依然是监考老师报分数,挨个上去拿自己那份。
  扶苏不出所料又考了第一。
  和上次相同,都是与人并列第一的。然而因为他时代靠前,所以在第一里也是最先被叫上去领试卷的那一批。
  扶苏盯着比他先上去领卷子的李斯,轻轻哼了一声。
  少年李斯脚步迟疑了一下:
  “太子殿下先领?”
  扶苏这才高兴地走上讲台,拿走了自己的试卷。
  其他考场其实也有不少考第一的秦人,比如秦王政、张仪等。今天的历史卷难度一般,对于买了历史书的大部分人来讲就是送分的。
  扶苏拿着满分卷子很开心:
  “15个积分!”
  虽然之前做生意赚了一大笔,15积分对他来说已经是毛毛雨了。但这可是他自己考出来的,意义不同。
  历史试卷发完,接着是语文试卷。
  这次可就没人和扶苏并列第一了,扶苏又拿到了满分。而其他人,因为没有办法做到四五天内学会简体字,考试中多多少少会因为古文字而扣分。
  诸葛亮已经尽量学了,还是因为某个字扣了一分。写出来的简体字错了一个细节,多写了一个点,变成了另一个字。
  扶苏回头安慰他:
  “你下回肯定能考满分!”
  诸葛亮看了看那个错字:
  “无妨,我还可以考其他科目把分数补回来。”
  作为六边形战士,诸葛亮把从秦政手里买到的特殊科目第一单元都自学完了。他觉得难度还行,自己可以掌握,所以果断报了全科。
  扶苏羡慕:
  “物理和化学我学不会,阿父说等我长大一点就能学了。”
  闲暇时候,秦政就带着儿子去见识各种各样的物理和化学现象。比如带他去水边观察光线折射,或者让人准备材料、陪儿子做有趣的小实验。
  多听多看,积攒下足够的见闻,再去学这些,就能事半功倍。
  有个全科都高分毕业的亲爹就是这么作弊,别人都在对着书本自学,扶苏却有名师指导。
  太子殿下是个不可能忍得住炫耀父亲宠爱的性子,所以他和亮亮叽叽咕咕说了阿父平时都带他做什么、怎么教他接触生活中的数理化知识。
  诸葛亮听得很认真。
  过了片刻,他问道:
  “始皇帝陛下的课可以带我一起上吗?我可以给积分。”
  自学不是不行,就是效率太低。如果能找到老师教导,花一点积分是值得的。
  扶苏歪头:
  “可是阿父陪我玩这些,是因为我是他儿子,我们又不缺积分。”
  诸葛亮思考片刻:
  “那你阿父收义子吗?”
  扶苏:……!!!
  扶苏崽第一次被人堵得说不出话来。
  诸葛亮眼底露出一丝笑意:
  “我逗你的,皇帝陛下可不能乱收义子。”
  所有人都喜欢逗小孩玩,毕竟是人群里唯一的崽崽。
  扶苏哼了一声,不搭理他了。
  扶苏看向监考老师:
  “我要回家。”
  监考老师二话不说把他送回去了,免得小孩又故意捣乱。
  扶苏回到父亲身边:
  “阿父你看,老师果然怕我!”
  秦政把他抱起来:
  “你可别嘚瑟了,今天一整个上午就看你跟个恶霸一样横行霸道。”
  扶苏回忆了一下:
  “没有啊,我就欺负了一下李斯。”
  秦政提醒他:
  “你还欺负了朱棣和老师。”
  扶苏唔了一声:
  “那是别家的人不算。”
  欺负自家人才算横行霸道,欺负敌人属于合理的打击报复。
  秦政也没再提这件事,而是夸儿子今天考试考得很好。又夸他主动帮父亲拉拢人才,果然是大秦公子的典范。
  把小崽崽夸得膨胀起来:
  “我可是大秦最优秀的太子。”
  秦政戳戳他肚皮:
  “变成玄鸟给阿父玩一会儿。”
  膨胀的小鸟一定很可爱。
  扶苏被戳得肚子痒,赶紧躲了躲。躲不开,只好迅速变成小鸟崽,如了父亲的意。
  变出来的小鸟果然胖成一只球,圆滚滚的特别讨人喜欢。秦政揣着小鸟暖手宝回到殿中,招来臣子们商议在汉末的布局事宜。
  既然扶苏都特别能干地拉拢到了蜀汉丞相,他这个当父亲的怎么能懈怠?若是因为区区时空阻隔就放弃,对得起儿子的辛苦拉拢吗?
  方才少年阿亮的玩笑就是试探。
  秦政也接收到了他的试探。
  诸葛孔明是非常出名的“有帝王之能”的大才,在刘备去世后,蜀汉实际上的皇帝就是他,刘禅压根不管事。
  不过他是个聪明人,知道篡位不会留下好名声。除非他篡位之后实现了大一统,这样还能稍微得到一点夸赞。
  但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就意识到北伐其实很难成功了。蜀汉很有可能永远都只是割据一方的诸侯,想靠大一统洗刷名声是很难的。
  他本来篡位的野心就不大,两相权衡之下,自然会做出对自己最好的选择——当一个千古流芳的丞相。
  他也确实成功了,不少人都认为他才是千古第一相。
  哪怕不认可他第一的,也会把管仲、李斯、诸葛亮和刘伯温放在一起说是第一梯队。
  如今的诸葛亮还没接触过刘备,不会因为刘备的全心信任而呕心沥血、肝脑涂地,正是截胡过来培养野心的好时候。
  秦政缓缓开口:
  “若朕在汉末收一义子重建大秦——”
  古人过继并不一定在宗族亲眷里挑,也有完全收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作为嗣子的先例。
  很多时候义子和亲生子一样享有继承权,并不比亲生子差什么,不少人是真的当儿子养的。
  王绾连忙劝陛下三思:
  “汉末距离我大秦也不远,许是还能寻到王室后人呢?”
  王室不比别家,能在自家选继承人当然是最好的,诸葛亮毕竟是诸葛氏子弟。而且对方既然能为了刘备一直当个鞠躬尽瘁的丞相,怎么就不能为大秦当了?
  李斯却道:
  “四百多年相隔,那些人是否真为王室血脉也说不准了。”
  王绾瞪向唱反调的老对头。
  但很快想到其他位面的李斯和胡亥勾结,导致陛下血脉几乎死绝。
  虽说胡亥放过了公子高的子嗣,可后头秦末乱世再加上反贼攻入咸阳,真的说不好是否躲过了战乱。
  万一不幸被反贼乱刀砍死了呢?
  李斯这么说,其实有点揭自己短的意思了。毕竟只要提到血脉,就绕不过去胡亥的作孽,会引起陛下对他的不满。
  王绾顿时歇了和他争辩的心思。
  秦政淡淡地说:
  “恐怕那些活到汉末的子孙早就忘却了祖上的荣光,不知改名换姓认了谁当先祖。”
  为了避祸,其实也能理解。
  司马迁曾记载秦王室后来为了避祸改为赵氏,导致很多人认为大秦王室应该是嬴姓赵氏。
  这里头的避祸就很有意思,避的什么“祸”?
  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秦人没有获封秦地之前,为了避祸跟着有赵做封地的远房亲戚讨生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