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结果隔了几天上去考试的时候,扶苏遇到了前一轮选择了“公开报名”、并通过了语文试课、可以上天幕来考试的弟妹们。
三岁的扶苏站在十多岁的阴嫚将闾他们跟前,摆出了兄长风范。
因为个头矮气势不足,他还让长公子把他抱到花坛上站好,这才达成了居高临下的成就。
扶苏崽低头看着弟妹们:
“你们好好努力,回去也要学习治国之道。要是你们大兄能力不行性格懦弱,就得你们补上去了。”
长公子:……
弟妹们:……
天幕外的所有秦王政和始皇帝:……
秦政无奈扶额:
“这招不是这么用的。”
虽然他知道儿子是在表达“本太子不怕你们学习进步”,但是你一个没有弟妹竞争的扶苏在那里大放厥词,一口气坑了所有扶苏,也太嚣张了。
秦政恨不得亲自上去把儿子拎回家,免得他挨打。
好在长公子还是靠谱的。
长公子一把捂住小孩还想哔哔的嘴,冷静地对弟妹们说:
“学习治国是对的,不过补我的空就算了。父亲如今可以长寿万年,用不上我们去竞争太子之位。”
——怎么会有人当众说“大秦太子能者取之”的?!
王上和陛下们现在就很想问问秦政,你怎么养的孩子。
相比之下,长公子就妥善很多。说话也漂亮,很好地打了圆场,将储君这个话题巧妙地绕过去了。
爹还春秋鼎盛就讨论储君,也委实是太作死了。秦梓桑仗着受宠不怕惹怒父亲,他们还是怕的。
阴嫚将闾几个瑟瑟发抖。
他们齐齐用感激的眼神看向长公子,家里没有大兄可怎么活啊!
不对,梓桑也是大兄。这种大兄不要也罢,他只会加剧家庭矛盾。
扶苏崽漂亮的大眼睛眨啊眨。
长公子叮嘱他:
“不许再乱说话了,你年纪小才没人和你计较,但你也不能仗着年幼一直为所欲为。”
他很担忧梓桑再这么下去,会惹怒父亲。要是被厌弃了,小崽崽以后的日子肯定会特别难过。
长公子松开捂着扶苏嘴巴的手。
扶苏崽鼓了鼓脸颊:
“我明明是跟阿父学的,阿父就是这么和臣子说的。”
长公子:?
长公子非常怀疑他是学劈叉了。
长公子问他:
“父亲原话是怎么说的?”
扶苏崽崽奶声奶气地学舌:
“后世不少臣子只想着忠君爱国,要朕说不如取而代之。”
长公子:……
长公子:!!!
长公子再次捂住了他的嘴巴,险些晕过去。
这话还不如刚刚那句呢!
刚刚那句好歹是小孩子说的,还能糊弄过去。父亲没事为什么要说这种话?还让梓桑学去了,到天幕上聚众说。
长公子现在就是后悔,早知道他不多嘴问那一句了。
不,早知道他就不会给梓桑开口说话的机会。一句一个雷,太可怕了。
长公子绞尽脑汁:
“你肯定是记错了,父亲不可能说这样的话。好了,考试快开始了,梓桑你回教室去吧,考试的时候记得保持安静。”
扶苏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听到这些话会这么惊恐。他阿父都敢说,他们有什么不敢听的?
扶苏崽众人皆醉我独醒地摇了摇头,觉得和这些凡夫俗子没什么好说的。
小太子坑完爹就走了,徒留秦政一个人在天幕外头疼。
估计等大家考完试回来,就要有先祖借扶苏的聊天框,训斥他不要乱说话了,尤其不要在小孩子跟前乱说话。
第262章 当着天幕的面完成了一轮融资放贷
今天的考试依然是历史和语文。
扶苏崽被剥夺了乱跑乱说话的权利,只能乖巧坐在座位上等开考。他眼珠子一转,决定等下考完立刻开溜,不给长公子抓住他的机会。
正好因为上回历史考试的分数差距没拉开,本次座位排序按照语文考试成绩来算。而长公子,和他不在一个考场。
第三轮的历史,终于出了简答题。
比如论述题。
第一题就给了所有人一个下马威——
【谈一谈:你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识】
众人:?
题目要求,写一篇小短文,字数不限。
小短文,字数不限。
习惯性长篇大论的科举大佬们一下子就麻爪了,他们印象里的短文和这个考试要求的短文,是一样的短文吗?
一般来说,他们科举写个几百上千字也是短文呢。
保险起见众人决定先写几百字。
扶苏练习过这类题,很快写了一小段内容。一般来说这种题目,一百字左右也就够了,字写大点把空占满,还能少写点字。
淳朴的古人们压根不懂字大字小的潜规则,他们只是单纯觉得这道题留的空太小了,要写下几百个字可能得挤一挤。
没关系,微型字他们也写得来。
当然,也有人谨慎评估之后,认为既然空留得那么小,肯定就不是要写很多字的样子。
所以他们控制了一下长度,模仿着题目的字体大小,把空写满了。
只是题目的文字因为是印刷体的关系,一般都会比较小。要是照着它的大小写,写出的字数也会很可观。
论述题还好,至少确实要写不少字。
旁边的材料分析就不同了。
试卷上罗列出了好几段有关秦汉时期的材料,材料一说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执政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治世。
第一题问:
【材料一,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
然后给出了很大一个空,足够考生照着标题字体的大小写两行字了。然而答案只有几个字,根本不用写那么多。
少年刘彻不明所以,这题要怎么答?
他想写“文景之治”,但是这才四个字。这么大一个空,就写四个字吗?要不要再写点内容吹捧一下祖父和父亲?
再往后看,最后一题问:
【请选择秦汉时期你最欣赏的一位帝国将相,并说明你欣赏他的理由。】
刘彻顿时来劲了,二话不说填上“卫青”,填完发现还有霍去病呢,不能厚此薄彼。犹豫了一下,又加上霍去病。
但是题目上说是“一位”,考过好几次试的刘彻深刻地意识到,有的时候答题必须得抠字眼,只能举棋不定,在卫霍之中纠结把谁划掉。
啊,好难抉择!
最终,刘彻决定把霍去病划了。
没别的原因,去病出生太晚了。他一时半会儿拉拢不到,先哄现成的卫将军再说。
汉武群臣:啊,一点都不意外呢!
同样面临抉择的还有其他秦汉君主。
扶苏崽冷酷无情地随手填了蒙恬,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答案好写。想都不用想就可以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写上去,不用动脑子,很省事。
他填完,天幕外的臣子们都露出了哀怨的表情。
好酸,为什么是蒙将军?我等哪里比不上蒙将军?
李斯最酸。
蒙将军的功绩很好填,他李斯的难道就很难填吗?太子殿下就是偏心眼。
不过太子到底只是太子,对群臣来说最要紧的还是陛下。所以他们很快把视线投向了始皇帝陛下,期待陛下给出他心中“最欣赏”(重读)的臣子是谁。
秦政:……
秦政心说又不是朕考试,为什么朕还要回答问题?
但是情商很高的陛下应付这个问题毫无难度,所以他还是回答了。
只见陛下为难地蹙起眉:
“幸而是太子在作答,若是叫朕上去答题,要选一个最欣赏的实在困难。诸卿都是大秦肱股之臣,缺一不可,如何能做出取舍?”
嘴甜秦皇上线。
陛下虽然会说情话,却并不经常说。只有要紧的时候,才能逼出来一句。
所以群臣对这样的回答已经非常满意了,气氛一时间其乐融融。
与之相反的则是大唐贞观年间。
虽然天幕上的题目和唐朝没有任何关系,可这也不妨碍群臣借机争宠。
尉迟敬德第一个没忍住:
“陛下,若是陛下上去答题,会选谁?”
李世民:……
李世民糊弄道:
“秦汉的将相啊,自然是卫霍了。”
程知节并不接受这个答案:
“陛下分明知道我们想问的是,如果让您选一个大唐的将相您选谁,而不是秦汉。”
李世民叹气。
就非得为难他这一次吗?
李世民试图端水:
“爱卿们都是朕的心腹爱臣——”
听惯了甜言蜜语的群臣不为所动。
连一向稳重的长孙无忌都微笑着打断了他们陛下的话,示意陛下不要糊弄过去,认真回答,只能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