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上头那个贾文和那么年轻,一看就是很多年前的他。得是永康元年左右(公元167年),灵帝才刚刚继位那会儿,那都多少年前了,距离现在三十年了有。
那个时候的自己,贾诩回忆了一下,应该刚刚举孝廉,在老家凉州当郎官。
曹操惋惜地看向贾诩:
“文和,你……”
他想说“你糊涂啊”,但仔细想想,人家投靠的是始皇帝,自己还能和始皇帝比?
所以别说其他的贾文和向始皇帝效忠了,就是他这个改投大秦,别人也不会觉得贾文和眼光差。
这么一想,简直心塞了。
没关系,还有更心塞的呢,比如第三个人。
荀彧看向郭嘉:
“奉孝,解释一下?”
郭嘉挠挠脸:
“嘉怎么知道?嘉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
荀彧一看就知道这人在心虚。
无他,之前那个少年郭嘉就对秦人态度暧昧,现在直接来了一个真的投靠了大秦的,怎么能叫人不联想?
再说了,上头那个郭嘉年轻俊美,看着应该不到三十的样子。
郭嘉自己是二十六岁时才被引荐给了曹操,之前都在隐居不出仕,说不好上头那个他到底投靠曹操了没有。
别不是从曹操帐下跑路的吧?
三十多的郭奉孝理直气壮:
“嘉不知,不要看嘉,嘉对明公忠心耿耿!”
不到三十的小年轻郭嘉干的事情,他这个已过而立之年的稳重郭嘉不认,休想攀扯到他身上。
曹操连忙打圆场:
“奉孝岂是那等会轻易改弦易辙之人?当年他瞧不上袁绍,去看了一眼就直接离去了。”
言下之意要是天幕上的郭嘉看不上他曹操,根本不会投靠他。既然投靠了他,也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被别人拐跑。
现在的曹老板还没到日后那种随便猜忌别人的时候,正值壮年的他心胸比日后宽广得多。
《三国演义》里编撰他杀害吕伯奢一家时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将他刻画成一个心胸狭隘不择手段的奸贼。
不过曹操显然并不是这样的人。
官渡之战后,他打败袁绍,从对方的官署中获取了许多书信。其中就有自己的部下因为认定官渡之战曹操必输,提前和袁绍眉来眼去,答应此战结束就投靠袁绍的承诺。
可曹操清点完毕后不仅没有计较他们勾结袁绍的罪责,反而还当众将所有信件烧毁,并表示“袁绍势大时,我尚且不能自保,又何况诸位呢”。
这个举动虽然是为了拉拢人心,但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就足够证明他的心胸了。
换成袁绍,他才不管什么拉拢不拉拢属下,肯定要计较的。
田丰当初劝说袁绍,袁绍不听他的意见,导致自己兵败。事后想起此事每每懊悔不已,却还是二话不说一听谗言就把田丰杀了,完全不知悔改。
只因为他认为“田丰现在肯定在笑话我没有听他的话”,这才是真心胸狭隘。
是以曹操只是惋惜地看着天幕,并没有迁怒郭嘉他们。
“操又失一大才也!”
始皇帝怎么回事,怎么就盯着他的谋士薅呢?他承认自己帐下确实人才济济,但这也不是对方这么做的理由。
刘备的人才不香吗?孙权的人才不香吗?袁绍的人才不香吗?刘表的人才不香吗?
不要光盯着他一个人啊!
同一时间的其他汉末位面,曹操们都在扼腕叹息。
好在已经拥有郭嘉和贾诩的曹操还能端得住,他们很确定被拉拢的不是自家谋士。而没有得到两人效忠的,就开始头皮发麻起来。
能不能给个准话,被拉拢的文和与奉孝是来自哪一年?
文和不用担心,那上头的文和大概率和少年曹操是一个时期的人。已经开始出来单干的曹操没有被抢人的危险,重点是郭奉孝。
建安元年,刚奉迎天子至许县的曹操抓着荀彧的手,殷切地看着自家这位“人贩子”。
荀彧:……
“明公有话不妨直说。”
曹操哽咽一声:
“文若给奉孝送的信可到了?不会是操的奉孝被始皇帝截胡了吧?”
荀彧:“……奉孝已经启程了,应当这几日就能抵达许县。”
曹操大松一口气:
“那就好,那就好。”
来都来了,应该不是抹不开面子过来看一眼就走。既然不是他被挖了墙角,便不关他的事了,他可没闲工夫替别的曹操担心。
荀彧十分无语。
天幕上的郭嘉已经自来熟地四处交友去了。
徒留贾文和不得不留下来给太子殿下当保姆。
毕竟吕奉先咋咋呼呼老是打架,总不能让他带着殿下,伤到殿下怎么办?郭奉孝也没好到哪里去,四处晃悠没个消停,根本照顾不好殿下。
贾诩无奈地抱着太子,目送不靠谱的两个同僚走远。
扶苏崽崽眨了眨眼:
“嘉嘉干什么去?”
贾诩回答:
“奉孝应是去结交好友了。”
扶苏在脑子里换算了一下,结交好友等于拉拢人才。嘉嘉出去帮大秦招揽人了,那他不能打扰嘉嘉。
于是扶苏便和贾诩说想去其他地方玩。
之前每次来天幕的时候,小太子都肩负重任,没有闲工夫玩耍。但是今天可能因为身边有三个“靠谱”的成年人,太子殿下就觉得自己可以放纵一下了。
他遥遥一指双杠:
“去那里。”
那边的好多体育器材他都还没体验过呢。
稳重的贾文和当然是乖乖抱着太子过去了,还得负责把太子抱上抱下。不少器材都太高了,太子殿下自己爬不上去。
贾诩觉得这不该是他的活,这应该是吕奉先的活。奈何吕奉先揍完自己又去揍别人了,非得把在场能打的都打一遍才尽兴,也不嫌丢人。
欺负未成年少年人,他也好意思。
郭嘉晃悠到了孙策周瑜身边:
“伯符,公瑾,别来无恙。”
两人:?我们认识你吗?
哪怕是在未来,他们之间也没交集吧!
没记错的话,郭嘉投靠曹操之后,就在帮曹操平定北方。从东征吕布到计取冀州,根本没空和江东起正面冲突。
孙策才刚崭露头角拿下江东就死了,江东自己内部平乱还来不及呢,远没到能和曹操对打的地步。
等江东安稳下来,郭嘉也在北方病逝了,双方从头到尾就没打过照面。
周瑜迟疑地问道:
“贞侯与我等有交情?”
郭嘉皱眉:
“这谁给嘉起的谥号?”
一点都不好听,他还是更喜欢太子殿下给他定的“文”。
虽然贞也是个极好的谥号,后世熟知的“文正”原本就叫“文贞”,是为了避讳宋仁宗叫赵祯才改的。
但是郭嘉不管,比起“贞”谁会不更想要“文”啊!郭文公肯定比郭贞公好听,还特别有逼格。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
虽然他郭奉孝道德不是那么的高,但是不要紧,他本人确实是经天纬地之才。
就是东秦初年的“文”字谥号有点泛滥,为了端水,陛下和太子封了不少“文公”出去。
不行,这也太没有辨识度了。
而且显得文很不值钱。
郭嘉想起这个就顺口说道:
“嘉谥号是文,和那些谥号是贞的不一样,你们不要记错了。对了陛下,光一个文字还是不够特殊,文若伯然他们都是文,嘉能不能多加一个字?他们后世好多谥号文正文简文忠的,嘉也想加一个。”
众人:……
不是,谥号还能自己讨要的吗?
偏巧吕布在不远处打架,耳尖地听到了这一句,立刻一拳揍飞少年马超,大声附和起来。
“布也要!单一个武字太常见了!那马孟起都能是武!布不要和他一样!”
众人:等、等等!我在思考!
活人有谥号吗?显然没有。
所以这俩为什么能有谥号,而且很笃定自己的谥号来自始皇帝啊?甚至还能说出其他人的谥号,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关键是,马超谥号武也就算了,蜀汉给他定的也是这个。那荀文若谥号可不是文,据他们所知,曹魏定的是敬来着。
曹魏众人又开始麻爪了。
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个郭嘉可能并不是始皇帝刚从东汉拉拢的,而是早就拉拢了。在天幕出现之前,始皇帝就和某个汉末位面有过联系,并且成功光复了大秦。
而且他还能把亡魂召回人世!
郭嘉小声说:
“总不能是人还没死,他们就先说好定什么谥号了吧?”
虽然这种操作放在他和吕大将军身上听着挺合理的,但始皇帝应该不会这么乱来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