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那aaron他是……?”
汉娜平日里频繁出入三楼的公寓,因此方舟一直默认他们是一对情侣。汉娜也从未否认。
“aaron是汉娜的助理,帮她协调处理家里的事务,所有汉娜不愿露面,或是没有时间却不得不出席的活动和会议都会由aaron代为参加。”
敢情这一整栋楼里的住户都是汉娜手下的人,除了她。
诺亚在二楼公寓门前停下脚步。
“我计划在图宾根住上一段时间,不过准备得有些仓促,就和汉娜打了招呼,暂时借住在三楼。昨天新买的被单枕头都还未拆开,没有沾染上人味,能先借用下你的枕头吗?”
没有人味?这是什么新奇的理由?
方舟刚一点头,他又说:“还要一件换洗的t恤。”
这家伙可真会得寸进尺。
方舟眉毛一扬,“你出远门都不带换洗的衣服么?”
“走得着急,忘了带睡衣。”
哎,行吧,不就是给件衣服么。
诺亚看了看塞到手里的t恤,又瞅了眼方舟身上穿的超大码休闲衬衫,笑道:“听说这两年oversize风格风靡欧陆,你倒是把这个风格贯彻得相当彻底。”
又问:“为什么喜欢oversize的衣服?显瘦?”
不是喜欢,只是为了遮掩她忽大忽小的肚子和忽胖忽瘦的身材。
“嗯,没错。”方舟回道。
---
三楼公寓的格局和布置与楼下截然不同。客厅,准确地说是办公室,囊括了楼下客餐厅和和汉娜卧室套房的空间,面宽极为开阔。
二楼汉娜书房的位置,到了三层则是一个大露台。
屋内家具多以暗色调为主,陈设简单,墙上除了几幅抽象画,没有挂任何多余的挂饰。
西北角那间开放式厨房看上去似乎只是个摆设。操作台面上除了一个咖啡机和挂着马克杯的杯架,空无一物。
整间屋子显得冷冰冰的,确实像一个只用于办公的地方。
数小时后,穆勒太太送上来了午餐:施瓦本炖牛肉、土豆饺子和肉桂派。
“楼下的取证工作应该快完成了,我已经预约了人上门清扫。”
她探头望了一圈,没见到诺亚的身影,关切地问:“诺亚先生他还好吗?”
“他在卧室里睡下了,可能时差还没倒过来,我不忍心现在去叫醒他。”
“可怜的孩子。”穆勒太太轻叹一声,“当年还是我把他们两个小婴儿从医院抱回了家。
在他们六岁多的时候,先生和夫人就离了婚。后来在夫人的强烈要求下,诺亚跟着她回了大陆。再见到他时已经是十三岁的少年了。
老夫人思想观念老旧保守,一直不待见诺亚母亲,也不喜欢诺亚先生的东方面孔。
诺亚先生小时候特别活泼开朗,闹腾得我们这些照管的人常常是心力憔悴。可回来之后却变得沉默寡言,不太愿意亲近人,只一个劲儿地捣鼓电脑编程。”
说着往事,穆勒太太看上去有些心神不宁。显然她的心思并不在他们这儿,但可能是碍于leon的吩咐,她才一直留守在公寓陪他们。
方舟开口道:“这儿没什么事了,您先去医院吧。”
方舟走进三楼唯一的那间卧室,打算发扬“爱幼”的美德,关怀下这个“可怜的孩子”。
屋内飘着清清浅浅的冷杉香气。
没见他手边有香水,不知这香气是打哪儿来的。
诺亚睡姿清奇,像虾米似的蜷作一团。好好的枕头偏偏不用,而是枕着自己的右手胳膊,左手圈抱着她的枕头,脑袋深深埋于枕下。
方舟有些担心他把自己给闷死,伸手轻轻抽走枕头。
察觉到了动静,诺亚猛地睁开眼。
见他醒来,方舟也不惯着,抄起枕头轻砸了他一下,“起来吧,已经下午一点多了。穆勒太太刚送了午餐上来,赶紧吃饭去吧。”
挨了打的诺亚倒丝毫不恼,双手环抱着枕头,坐在床上,笑容憨憨。
和初遇时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气息的男子判若两人。
诺亚看着桌上的餐食,嘟囔道:“我不喜欢吃德国菜。”
方舟忍不住调侃:“你可真难伺候啊,小老弟。”
她不喜欢下厨,平时很少买菜做饭。家里的冰箱里只有饮料和速冻披萨。
他常年居住在米国,拿速冻披萨估计轻易打发不掉他。
“要不给你煮碗面条?”
诺亚大发慈悲地点了头。
三楼的厨房是纯摆设,厨具、餐具一概没有。
方舟下楼拿取时,公寓里的警察正在收警戒线。
诺亚屁颠屁颠地跟了下来,在她煮面的时候也赖在她身边哼哼唧唧。
面条端上了桌,诺亚又问:“你有肉桂粉吗?”
面上撒肉桂?口味真是清奇。
“我不用这种香料,一直习惯不了它的气味。”她只能接受热红酒里有肉桂。
“哦?是嘛?那你怎么用肉桂调的香?”
方舟只觉莫名,“我压根不用香水。”
“可你身上一直有淡淡的肉桂的味道。”
哈?方舟抬起手,在自己胳膊上闻嗅了一番,“我怎么没闻到?你是狗鼻子吧?”
方舟忆起念本科时,在一门爱情心理学选修课上,教授曾说:有一些彼此相爱的人能够感知到对方身上的独特气味,那是他们的身体自然分泌出的信息素。
他们会爱上对方身上的气息,并为对方深深着迷,这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基因选择了彼此。
方舟当然不会自作多情地认为她和诺亚能有什么相爱的基因。
她当年选择那门课也不是缘于对恋爱感兴趣,纯粹是因为根据学姐们提供的可靠消息,那门课最容易通过。
终于老老实实埋头吃面的诺亚看上去颇为乖巧。
虽然眼型和眼部轮廓截然不同,但和汉娜一样,诺亚的眼眸也是琥珀色,水润晶亮。
茶发白面,琥珀色的眼,眼角微扬,偶尔还有点招人嫌,真真像极了方舟小时候饲养的那条柴犬。
小柴是父母送给她的十岁生日礼物。那时候,她的母亲还未发现父亲的不忠,她仍有着还算和睦的家庭。
可就在继母搬进家后不久,小柴神秘地失踪了。
自此,方舟再也没敢养宠物。
诺亚放下筷子,抬眼看她:“方才穆勒太太是不是跟你说了些什么?你怎么用这么怜悯的眼神看着我,像看条流浪狗似的?”
流浪狗。方舟心里咯噔一下。
傍晚在餐厅打工时,方舟收到了诺亚发来的消息。
【汉娜醒了。以防万一,仍需留院观察几日。】
方舟本打算下了班就前去探望,可有同事临时脱了班,一时没能找人顶上。一个晚上忙下来,累得她精疲力竭。
方舟心想:明早再去探望也不迟。
却没料到她再也没能见到这位亲爱的室友。
第7章 遗书 愿神明给你庇佑,我的朋友。
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丝在她的著作《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描述了人在面对哀伤时,会经历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
接连几日,方舟似乎都处于最初的“否认”阶段。
周五早晨,学姐打电话告知她,汉娜昨晚从四楼病房窗口跌落,经一夜抢救无效去世。
听到消息时,方舟觉得学姐一定是在故意吓唬她。
这怎么可能,汉娜不是已经脱离危险了嘛?
方舟就跟没事人一样,照常去图书馆看文献,下午三点半去餐厅打工。
生活仿佛和从前一样,忙碌单调,安稳平和,没有丝毫变化。
方舟不敢打电话给诺亚,更不敢联系穆勒太太。她怕消息一旦得到他们的确认,那汉娜的离开就真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实。
晚上九点,方舟泡了一杯汉娜睡前最爱喝的洋甘菊茶,端坐在餐桌前,双眼紧盯着玄关。
她心中依旧抱有希望,那个神采奕奕的茶发女孩会像往常一样开门进屋,满面笑容地对她说:“我回来了,gio。”
可等到杯中的茶凉透了,她所期待的人也没有出现。
方舟搬出笔记本电脑,打开某档很火的综艺节目,进度条拉到中间,调大了音量。
节目中的嘉宾们叽叽喳喳地笑着、闹着,可方舟根本不清楚他们到底说了什么,也不知道节目到底播了什么内容。
她目光呆滞地盯着电脑屏幕,无意识地、机械地往嘴里塞食物。
胃就像一个怎么都填不满的无底洞,无论她塞进去多少东西,都完全感觉不到饱胀。
等到手边完全没有东西可塞,她才猛地回过神来。
节目已步入尾声。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她已迅速地把家里所有即食的存粮都消灭干净。
方舟茫然地看着摊了一桌的空包装袋,摇摇晃晃地站起身。腹部沉甸甸的,她伸手一摸,肚子鼓鼓胀胀,圆滚滚的像怀了孩子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