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能看得出来,自从来到了都城,城隍整个人都变得飞扬了起来,觉得在这里干活是真痛快。
他喝了一杯酒,惋惜地说:“下官早年初入官场就盼着这么过日子,对事不对人,能为民做点事儿,不亏了良心,不至于老了告老还乡不敢上街就怕游侠儿提剑上门。唉,也不知道我大汉什么时候才能如此这般。”说完显得痛心疾首。
大夏问:“你得到什么消息了吗?”
城隍叹气,跟大夏说:“我做了都城隍后忙了不少,不仅要管着辖区内的事,还要每月去翠云宫点卯。我上次去和大家不熟,也没多说,这次特意去早了些,专门和别的城隍聊聊,想着混个脸熟,可是没想到听到了一个消息。”
大夏问:“什么消息?”
“您知道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吗?”
大夏听了觉得耳熟,稍微一想才想起这是五方五老之一,在天庭也是重要人物。衡量一个人是否重要就是要看他和谁放在一起说,就拿五方五老说,如来和南海菩萨都是五方五老中的人物,所以这位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也是个响当当存在。
大夏就回答:“听过,不熟,要是遇到了我未必能认出来,毕竟没打过交道。他怎么了?”
“他下界了,不,说下界有些不准确,他投胎了。您要知道地府管着六道轮回,这么大的一个人物投胎是地府里的大事,所以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了几句,我打听了才知道他要投胎的地方是咱们大汉。”
“投胎!不至于啊!”大夏低头思索了一下,跟城隍说:“我也不瞒你,三十多年前我去天上闹了一场。”
城隍在一边点头,这事儿三界都知道,他当时作为一个小小的县城隍都听说了,自然是对大夏的名声如雷贯耳。他问道:“他投胎和您有什么关系?”
大夏就反问:“怎么没关系?总要有人背锅啊!被人打上门拆了天宫,致使天宫人仰马翻地动山摇,这事儿不能当没发生。他们那种地方无风还要三尺浪,这么好的机会,有些人必然要用起来的。”
“可是,听说背锅的是紫薇大帝啊!紫薇大帝和勾陈大帝他们兄弟几乎成了光杆,整个家族一落千丈,就剩下个虚名,都到这份上了紫薇大帝他们都没下界,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为什么下界?”
大夏总觉得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名头很耳熟。
她对城隍说:“你让我想想,我总觉得在哪儿听说过这位大仙。”
城隍点头,叹口气喝了杯酒。但是等了一会大夏还在想。
大夏不好意思地对他说:“你再等等,毕竟活的时间长了点,经历的事儿也多了些,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也是有的。不要紧,你说你的我想我的。我总觉得这名字有点重要,就是想不起哪里重要。”
城隍问:“您就不能掐算一番?”
“我们六天故气不掐算,我们占卜!”大夏眼睛一亮:“对啊,占卜啊!可是我没龟甲啊!我去牛棚找根草。”
大夏伸手,小牛正在牛棚吃草,食槽里一根干草随风飞起来飘到了大夏手里,大夏拿着草坐在原处祝祷了几句,随后草落到了地上,大夏看了半天,跟城隍说:“平,既不是大吉也不是大凶!”
城隍很失望:“只能占卜吉凶?”
“对啊!这就够了啊!”
城隍的表情就是:上古的占卜也不怎么样啊?
他问:“不是说文王卦很厉害吗?难道是传说?”
“也不是”,大夏不好意思:“文王六十四卦是从伏羲八卦演化而来,按道理说当初伏羲给我讲过八卦,我好歹掌握的是一手消息,得到的是真传,应该比文王这个经过很多人口耳相传后学会的人理解得更深刻,但是吧,伏羲讲的我压根听不懂。不瞒你说,我跟女娲也学过星象,也没学会,如今还分不清二十八宿呢。”关于星象,理论忘记的差不多了,实操的时候简直丢死人了。
城隍看她的表情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拍着桌子说:“尊神你怎么这么……怎么这么不当回事。”他更想说大夏怎么这么没用!
城隍叹口气:“我在翠云宫,听他们说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要投胎到大汉,心里就觉得不好,他们这些大人物除非如三十年前那样战死需要再生一遍才会去投胎外,一旦主动投胎必然是历劫。您想啊,历劫能是什么好事儿,必然是朝廷动荡生民有倒悬之急,这样的环境里面,无论是官是民,都要颠沛流离。说到底我大汉又要大乱一次,天道对我大汉怎么如此不公!”
说完呜呜哭起来,大夏更不忍心跟他说魏晋南北朝比汉朝更苦。
唉。
这顿饭吃到最后城隍哭着走了,大夏的心情就变得不好。翻来覆去想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为什么这么耳熟。就在这个当口金狮让紫石金睛兽送来一张请柬,他要在行宫里宴请大夏。
大夏看着请柬,上面说临近过年,邀请好友一聚。
这理由也正当,住在这里不可能不见面。再说大夏想请金狮演化一下未来,看看中央黄极黄角大仙投胎对大汉有什么影响。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才导致中央黄极黄角大仙下凡,是不是自己一时恣意害了大汉的百姓。
金狮的行宫是城外山峰上的寺庙,因为寺庙无论是从建筑还是佛像都是石头建造雕琢,这些石头从不同的地方运来,各种颜色的石头拼在一起,官方名字就是彩石寺,民间称呼彩石宫。
大夏跟着紫石金睛兽来到金城一百里开外的山腰,金狮在山腰的一处平台上等着。这一处平台不太大,上面摆了一张小桌两张凳子,金狮穿了一身白色僧袍,远远看并不觉得像个僧人。
紫石落到了平台上和金狮打招呼:“大师,好久不见,风采依旧啊!”
金狮微微一笑:“尊神亦是如此。”
大夏看了看周围,四野开阔,低头能俯视山谷,平视能看到层峦叠嶂,加上暖阳微风,让人心旷神怡。她忍不住说:“大师选了一处好地方啊。”
金狮就请她坐下。
大夏没急于落座,而是转身抬头看向背后这座大山的山巅,能看到红褐色石头外墙,远远地看,确实是一座雄伟庄严的建筑。旁边不远处就是一条夯土大路蜿蜒而上,通过这条路能上山。大夏就笑着说:“大师,你也是,怎么不把路修得好一些?让那些敬仰佛祖的人也能更方便的进去上一炷香。”
金狮笑着说:“因为这寺庙不是让人朝拜的。”
“哪怕是你的行宫也要修啊,那些凡僧也是要上下山的。”
“修行者吃点苦也是该的,而且这不是什么行宫,二百年前上游一个国家发生内乱,他们扒开了大河的河堤致使汪洋千里,连累到了奈陈。无数百姓来到金城附近乞食,当时的丞相担心灾民众多难以管理日久生乱,和我商量不如以工代赈,就把他们带到这里,远离大城,救灾的时候就修了这处寺庙。没修完灾民就要返乡,所以上面也就建了一半,更别说这条路了,当时我就说留着吧,留着下次赈灾的时候再接着修。”
“哦,原来如此。”大夏真心实意地说:“大师,这才是功德呢。”说完坐下了。
金狮不吃,大夏一人守着一桌水果,还有只贪吃的紫石金睛兽蹲在一边,大夏一边自己吃一边喂给紫石金睛兽。
金狮发现大夏对这种话题很有兴趣,就和她说起了一些朝廷里面的事儿,他知道得多,不仅能说奈陈境内的事情,还能说出隔壁车迟国女儿国的大事,大夏果然听得眼珠子都亮了,连连催着他往下讲。
金狮看她爱听,不紧不慢地讲,大夏还贡献了花茶,金狮喝茶大夏吃东西,两人聊得很快乐。
说到女儿国,金狮随口说了一句:“……她们内乱几十年,都看出来这些王女皇孙不是明主,把家国局势弄得如此糜烂,也不管生民受苦,所以各地烽烟四起,百姓起义不断。前几日丞相进寺里和我商量,说是要管控边境,这两年十有八九要有流民逃难进来。”
大夏跟着叹气,就说:“别说一个小小的西梁女国了,我听苏城隍说他还没死的时候大汉那边也是三五年就有人叛乱起义。大汉在诸国中已经是极好的,大汉都难免如此何况西梁女国呢。不说别的,几十年前王莽篡汉就有绿林赤眉起义,往后还有一场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来敲响大汉的丧钟,黄巾之后还有……”
大夏怔住了。
金狮正低头喝茶,听她不说话立即抬头:“尊神?”
大夏表情在不停地变化,似乎想起了什么。
金狮再次出声:“尊神,这是怎么了?”
大夏开始皱眉,仍然是陷在了自己的思绪里没有出神。
金狮的话在舌尖滚了一圈,小声地说:“大夏,你在想什么?”
“我想起来了!”大夏的手一下子握紧了:“中央黄极黄角大仙,就是张角!他这一去回不来了。”
大夏闻到一股浓浓的阴谋味道,因为后来天庭再没有什么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人物,他和他的属下们一起消失了,就如飞灰湮灭了一样。